书城军事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一本书读懂兵书三绝
16170900000016

第16章 孙子兵法(15)

刘备突围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他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未能奏效,但使陆逊从中找到破敌之法:火攻连营。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陆逊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切断蜀军退路。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白帝城。刘备因为违反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所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陆逊则谨慎小心,并懂得与士兵密切配合,及时抓住刘备在军队部署上的重大失误,果断实施火攻,一举取得胜利。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1]。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2],不可验于度[3],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注释】

[1]七十万家:我国古代兵役制度,系按地方编制征兵。地方编制以八家为邻,一家出丁,其余七家供役。所以说,兴师十万,不得耕稼的就有七十万家。

[2]象于事:对事物进行类比,通过这种类比,对即将发生的事作出推测。

[3]验于度:指通过夜观天象的方式作出预测。

【译文】

孙子说:兴兵十万,跋涉千里作战,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之巨,全国内外环境动荡,运输物资的士卒和百姓在路上疲惫奔波,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多达七十万家。这样相持数年,只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取得胜利,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最大的不仁。做出这种事的人不配担任军队的主将,绝不是国家的辅佐之臣,也不可能是胜利的主宰者。因此,明君和贤将之所以能够一出兵就战胜敌人,功业超越芸芸众生,就在于能预先了解敌情。事先掌握敌情,不能寄希望于求神问鬼,也不可用相似的现象作类比推测,更不能用夜观天象来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中获得。

【解读】

本节论述间谍的重要作用。韦孝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将领,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韦孝宽善于用间谍,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为之尽力效命,也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当时有一个叫许盆的将领,韦孝宽把他视为心腹。他奉韦孝宽之命去镇守一城,领命后却投降了北齐。韦孝宽大怒,派间谍前去刺杀他,间谍很快就把叛将的脑袋拎回来了。东魏将军段琛据守宜阳,命扬州刺史牛道恒煽动边民滋事。韦孝宽深感困扰,于是暗中派人秘密偷取牛道恒的手迹,让善于模仿笔迹的人临摹牛道恒的字迹,伪造一封牛道恒写给韦孝宽的书信,信中表明有归降的意愿,并且故意在信纸上留下蜡迹,好像在烛火下写的这封信,再命间谍将信送交段琛。段琛得到信后,果然对牛道恒的忠诚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1]、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2]、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3],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4]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注释】

[1]因间:原文疑有误,应为“乡间”,是指利用敌方的普通居民为间谍,后文中的“因间”同此。另外,后文中有“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之说,可为佐证。

[2]死间:我方间谍传递假情报给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但是敌人事后会处死我方的间谍,所以叫作死间。

[3]神纪:神奇的道理。

[4]诳事:假情报。

【译文】

间谍有五种形式,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用起来,使敌人无法捉摸,不知我方意图,这是使用间谍莫测高深的神奇方法,也正是国君制胜的法宝。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方的乡野之民做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引诱敌方的官员而加以利用;所谓反间,就是引诱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是指造谣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人间谍,诱使敌人上当;所谓生间,就是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人。

【解读】

本节指出用间的种类。宋高宗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年,金军与伪齐刘豫相互勾结,分道入侵南宋边境。宋高宗命当时的守将韩世忠严饬守备,准备迎敌。韩世忠就率部进驻扬州西北的大仪,阻挡敌人的骑兵,并伐木为栅,自断归路,表示在此决一死战。这时,正好碰上朝中的投降派魏良臣出使金朝,想向金朝求和。韩世忠便命令部下撤毁锅灶,并骗魏良臣说接到皇帝诏书,要撤军移防,扼守长江。魏良臣信以为真,策马疾驰而去。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经出了宋朝边境,便翻身上马,

命令全军说:“朝我的马鞭所指的方向前进!”于是,引军再次进驻大仪,分设五个主阵地,设置伏兵二十多处,相约听到击鼓声后,同时发起进攻。魏良臣到达金人营地后,金人询问魏良臣有关宋军部署的情形,魏良臣都一一据实相告。金朝大将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退兵,非常高兴,遂率部进至长江口距大仪五里之处;偏将挞孛也带领骑兵来到韩世忠军队的东面。韩世忠见金军已进入伏击范围内,便挥旗击鼓。顿时,埋伏的士兵蜂拥而出,宋军的旗帜与金人的旗帜混杂一起,金兵顿时大乱,宋军乘胜猛攻,宋军各持一柄长斧,上砍敌人胸部,下削敌骑马脚。敌骑兵陷入泥沼之中,韩世忠指挥骑兵四出践踏,金军人马死伤惨重,挞孛也等人被生擒。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1]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2]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注释】

[1]圣智:高明的智慧。

[2]闻:听到、泄露。

【译文】

因此,在军队中,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人,没有比间谍得到更为优厚奖赏的,没有比间谍更为秘密的事。不具有高明的智慧,就不能使用间谍;不具备仁慈慷慨,就不能利用间谍;不能用心为妙,就不能得到间谍提供的真实情报。微妙呀,微妙呀!使用间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间谍工作尚未开展,却已泄露出去,那么间谍和听到内情的人都要处死。

【解读】

本节讲间谍的用法和用间的秘诀及其纪律。公元626年,李世民刚刚登基,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大军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长驱直入,抵达长安郊外渭水北岸。是时,长安城中仅有数万守军,李世民不得不率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高士廉等六人来到渭水,与颉利可汗订立“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进贡。经过三年休养生息之后,李世民决定北伐突厥以雪“渭水之耻”。他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全权节制另外四路总管,从五路进击突厥。贞观四年(630)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