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233

第233章 用“分享”换取更多的东西

新东方名师俞敏洪曾经对“分享”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手中有六个苹果,你留下了一个,把另外五个给别人吃。也许你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

因为别人分享了你的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也会给你一个,因为他会记得你给过他一个苹果。也许最后你得到的水果并没有增加,仍然是六个,看上去似乎是吃亏,但你要知道,你得到的是六种不同的水果,事实上你得到的远比之前拥有的更多。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必定不能获得大成就,尤其作为创业者,更要懂得与他人分享,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事业做大。

有人在中关村采访过一位创业者,这位创业者当时做的是产品供求信息。那时,中关村做这一行的人还很少,因此这位创业者收入很可观,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买了车,买了房。但是对于自己的员工,他却非常抠门,能少给一分,绝不会多给一分,他认为这是低成本运作。

过了七八年后,这位创业者的公司虽然搬了好几次家,但总是一副小门面的寒酸模样,员工也总是那么寥寥几人,而且还不断地更换。然而与和他差不多时间起步,同样也是做这种行业,而且还是白手起家的另一个创业者,就大不相同了。那位创业者的产值早已过亿,在漂亮豪华的写字楼里,拥有了自己上千平方米的办公室,在全国各地还开了数十家分公司。

那位小门面的创业者,就是人们口中的“小气老板”,而资产过亿的成功创业者,则是人们口中的“大方老板”。为什么两者的区别会这么大呢?区别就在于一个不懂得与人分享,而另一个则懂得与众人分享。那位“大方老板”懂得用分红等留下好的员工,为自己创下更多的利益,事业越做越大;而“小气老板”舍不得多出一个子,导致人才的流失,他的事业自然也停滞不前。

这就是分享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种需要层次的理论,他认为按层次划分,人一共有五种需要,分别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将这五种需要具体到企业环境中,就是需要老板与员工共同分享。只有老板懂得与员工分享,员工才能更努力地回报老板,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深谙此道。他其貌不扬,论文,他不能吟诗作赋;论武,他也无法上马提枪。这样一个人,却将梁山的一干好汉治得服服帖帖,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宋江懂得“分享”。作为一个领导人,他很懂得与兄弟们分享。

每当做成一笔“买卖”,宋江总是会安排好功劳簿,让兄弟们论功行赏,并按照各人的贡献,将利润平等分配。他从不瞒着众人多吃多占,中饱私囊。于是让宋江当他们的头儿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即使有人不服他,也会出于自己的个人利益考虑而选他。

这不能不说宋江很有“心机”,懂得用“分享”来获得更多的东西。还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一位牧师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上帝对这位牧师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上帝带牧师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既绝望又饥饿。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可以够到铁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悲惨。

“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位牧师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位牧师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他们快乐,而另一个房间里的人却很悲惨?”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会喂别人。”

智慧人生

与人分享就是助人助己;而不会与人分享,就相当于把自己送进了地狱,永远得不到进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要知道,分享不是“吃亏”,而是有助于你进步和成功的明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