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艺术是该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没有历史的国家是不会有自己的艺术的,因而任何一个国家的本民族艺术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古代艺术是在一种特殊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其精神渗透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既涉及古典哲学、美学以及宗教,又涉及意境、神似、气韵等问题,为华夏民族智慧和创造力最集中的体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以及演变过程当中,中国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与精神,变成世界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它从世界艺术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时又给世界艺术以影响,被西方艺术家所推崇。中国的艺术具有此种世界性永恒的魅力,原因在于它的传统与精神。此种传统与精神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以及创造力,令中国的艺术经久不衰,大放异彩。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在这里,黑格尔提出创造源于生活,是现实的外向。就该点来说,同余秋雨先生对待生活在艺术创作中的思想是并行不悖的。余秋雨先生指出美同自然山水之美是一定不能画等号的,自然山水仅仅是构成生活的重要构建,是人类文化的介入令其拥有了生活的质的内容,并且艺术上的加工又令其锦上添花。他同时也提出了“美”由于有人为的主观因素蕴涵在里面,因此美是存在选择性的,首先是捕捉美、表现美的艺术创造者,其次是对艺术进行审美的客观主体;艺术来源生活,而生活恰好是美的,是丰富多彩、温馨怡人的,是需具备大胆的探索精神的。在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美需要凭借丰富的语言词汇来加以表现,生活便刚好是孕育此种语言词汇的母体,她永无止境地为其提供养分,供其成长。
世界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而中国书法一直深深根植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沃土当中,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时时刻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在洁白的纸上,毛笔的灵活多变以及水墨的丰富性,留下了斑斑迹象,形成极富意味的黑白构成,笔为书法家手指的延伸。书画同源,诗画相通。中国绘画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美学基础,综合着儒家思想,在画作中彰显人性,陶情养性,同时,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更是某种特有的语言,直抒画家的意识和感受。假如说绘画艺术是对历史无声的再现,那样的话,戏曲音乐便是历史立体的回声。昆曲蕴涵着中国戏剧艺术雅致的古典美,历尽沧桑的阅历,吞吐时空的舞台实践,令昆曲吸纳、融合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精华,将其基因积淀为自己的密匝年轮。世代的工匠,千年的炉火,用火在烧,更是用心在烧,在历史成为琉璃的同时,千年倾城的爱恋和丰博的文化韵味也深深融入精美剔透的琉璃之中。
追寻千年艺术发展史的足迹,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同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强烈地反映出了任何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它们的价值不能够用社会对它们的接受程度来衡量,而要用其生命力的历久度来衡量;甚至能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它们为着意寻索的人们提供了一道接近古代文化的桥梁。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几乎在于它能表现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以及热情的世界。
文化能让你增长知识,艺术能让你陶冶心性,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我们心旷神怡、甘之如饴。余先生让我们看到一位把生命激情真真切切地融进艺术,用这份炽热去燃烧大众的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我们将获得永不荒芜的灵根、灵性。
可是,当我们将目光暂时从这些伟大的艺术成就上转移开时,我们就必须正视那场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悲剧,并一定要因此反思。圆明园的大火烧掉的不单单是一座奢华园林,烧掉的更是中华艺术的精粹以及中国人民的尊严,怎样寻回那些失落的文明碎片,以史为训,才是我们这些后辈人应深思的问题,倘若废墟仅仅是沉默地矗立在那儿而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那样的话中华文明也便失去了所有的骄傲和荣耀,变成了一片货真价实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