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以任何人都离不开朋友,维系朋友间情感的就是友情。古语有云: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只有彼此拥有友情才称得上是好朋友、真朋友。朋友间,在品行上的相互砥砺,学习上的共同切磋,工作中的彼此支持,生活间的体贴照顾等,都是因为有了真挚的友谊和诚挚的友情。
友情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但它却不是刻意能追求到的。若想赢得友情,必须先敞开心扉,吐露真情。有时,友情只缘于某个瞬间: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便会不经意间撒下友情的种子,它会在风中萌芽,在雨中抽叶,在阳光里开花,在月色下吐芳。一切都源于机缘,一切都顺乎自然,无须精心设计,不用刻意追求。它来时,谁也阻拦不了;它去时,谁也挽留不住。友情不是一纸契约,但它却比契约要牢靠得多。它不需要许诺,但却远胜一诺千金。为了友人的到来,五花马,千金裘,均可拿来“换美酒”,所企盼的不过是与真正的友人一起畅怀痛饮,“同销万古愁”。而友人不在的时候,再好的美酒也只能换来“举杯浇愁愁更愁”。是友情,将人的情感从世俗生活中提升出来。因此人的一生不可无友情。
巴金说:“友情是生命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的确,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真正的友谊,能让我们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彼此开拓思路,通往成功。友情常伴,只要能把友情藏在内心深处,它就会永远活在心中,朋友也会永远活在心中。心中有了真情相伴,无论千里,无论风雨,它都将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寂寞心灵的良伴。友谊淡如茶,清香又解渴。一生能有机会结识三两知音益友是人生难得的运气,“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稳定、忠实、持久”。
也正因为友情的可贵,所以我们无法奢望处处皆有友情。鲁迅有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正是一种得到真正友情后的满足的感叹。那些自诩“朋友遍天下”的人,可能仅仅是叫上名字的朋友很多,而连一个真正的知己也没遇到。真正的友情,是不拘于它的外在形式的,觥筹交错,却解不开心头的寂寞;棋牌纵横,仍填不满心头的空虚。友情的可贵之处,在于你悲伤绝望时,落魄潦倒时,情不自禁想起的那个人,一定是你的真朋友。此时他不在你身边,此时他不一定可以帮助你,但你仍然强烈地想着他,想着他的种种好处,想着他对你说过的每一句话。这时的你就会发现,对于身处逆境中的自己,那些遭遇的苦难,往往会因为友情的存在而变得不再可怕。
英国诗人赫巴德对朋友的看法是:“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不错,真正的友情是发自内心的流露,如果真的变作有所求,那一切就都是外在的附庸了。余秋雨先生说:“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地位和处境。他在本质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他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他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是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友情,或许应该是散落在四处的点点温馨。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起一个地方,总会先想到生活在那里的朋友,是朋友,决定了我们与各个城市之间的远近亲疏。当我们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总会感到寂寞和慌乱,那不过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朋友而已。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最想得到的就是朋友首肯的眼神与笑声。而所谓的远行,是因为身后有朋友无比的信任与鼓励,是因为有他们的支持与坚信,我们才能够如此坦然与坚定。
友情往往就在那寂然冷清处,就在你的不经意回首间。只有在寂静中,才会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情深意切的长信;只有在寂寞中,才会细细品味友人发自远方的一声充满关怀的问候。真正意义的关心,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即使是贫贱之交也无须刻意追求就能做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场短暂的送行,在友人的眼里竟比千尺之深的桃花潭水更具分量。这些歌颂友谊的诗句总是让人们百听不厌。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何逊的“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百年来,人们念着它们,接受着它们的熏陶,演绎了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有的只是利益。对于这种说法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余秋雨先生也说过,从历史看,除了少数例外,友情好像不太适宜与过大的权势、过高的智慧连在一起。有时,高贵的灵魂在关爱天下时也常常忽略了身边的友情等级和友情秩序,结果总是吃尽苦头。这句话在汉朝大将韩信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是项羽手下的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没被采纳。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当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是韩信的好友,知道韩信颇有才华,力保韩信,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封为统率全军的大将,才华得以施展。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封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因其功高盖主,刘邦多次欲杀之而不得,最终吕后用萧何之计,假称刘邦已平定陈郗,让群臣皆来拜贺,骗韩信入朝。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就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其家三族也被诛杀。后民间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讲的就是: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
作为“生死一知己”的萧何,对起兵反叛的英布尚能从容宽待,在刘邦面前为他网开一面,却为何对待韩信竟如此绝情呢?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因为汉高祖刘邦带兵在外,朝中只有吕后把持政权,突然发生了紧急变故,萧何既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刻杀掉韩信,这不像英布的事,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地步,可以从容应对。难道萧何也是被迫的?这就不得而知了。余秋雨先生说,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只是韩信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余秋雨先生在谈到前人是如何捍卫友情时,讲到一个比较硬的办法,那就是捆扎友情、结帮。可是无论仪式多么隆重,实力多么雄厚,结帮归根结底仍然是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所以要以血誓重罚来严防背离。结帮将友情异化成一种组织暴力,无疑大大背离了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
著名导演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投名状》,所讲述的友情就更加让人感慨万千了。“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死生相托,生死与共!”这句来自电影中荡气回肠的经典台词,让所有人都不禁热血沸腾。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前辈们想过许多方法,投名状就是其中之一。在古代,投名状是忠诚的证明,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其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一定要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而脱离“投名状”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接受官府的招安。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也有“投名状”一说。
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可能更全面地阐述了友情,他说,人一生中可能有三种友谊:一种是出自利益或用处而考虑的友谊;一种是出自快乐的友谊;另一种是最完善的友谊,即有相似美德的好人之间的友谊。
那么,异性之间的友情又是怎样的呢?异性友谊的性别差异,既是对性格缺失的一种互补,又是对理想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男性粗疏时,女性的提醒可以使其细致;女性忧伤时,男性的开导可以使其乐观;男性暴躁时,女性的规劝可以使其温柔;女性软弱时,男性鼓舞可以使其坚强。性别差异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多元化表现,它有助于人的理性化、冷静化,使世界滤掉各种盲目和迷惑。
异性之间的友情是不着痕迹的思念,就像一杯清酽的茶,它能带来清香,令你回味无穷;它能唤醒你美好的回忆,鼓励你更好地面对未来,却不会从本质上改变你的生命轨迹;异性之间的友情是博爱的,你可以与不止一位异性朋友保持和建立友情,你也可以舍弃你认为不适宜与之继续保持友情的任何人,而无须承受任何道义上的责任或良心上的责备;友情也像爱情一样是纯洁的,如果超越了异性友情的界限而儿女情长,那就不是友情了;友情又是平凡而处处体现的,你工作学习的团队,你身边的亲友,你遥远的朋友,都会与你建立或保持友情。
也许,我们就是生活在广袤宇宙中的一只渺小的蚂蚁,因为行走得太过匆匆,而仅仅是和另一只蚂蚁轻触了一下触须,没能彼此拥抱,走了很远,突然感到心中有些许遗憾。浩瀚的宇宙,在我们眼中是如此的无边无际,于来往穿梭的人流中相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相互结为朋友,更是上天的一种恩赐!如果你已经拥有这样的友情,就要加倍地呵护,不要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遗憾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