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否定具三性自性,无损于具生我执和实执,因为人们思想上的我执自我意识中并没有具三性的分别见。因此,否定具三性自性,犯了该否定的未否定的过错。
(二)自性的三性是因缘生成物的相反性质,懂得有为法的缘生性.依他性.无常变易性,就等于破除了有为法的相反的三自性。
如果这也算“悟空”之理的话,那些二乘人,个个不都成了悟空之士了吗?他们没有一个了解有为法的无常、缘起、依他等特性的。
其次,他们没有消除对于真俗二谛义的各种错误观念。“谛”是“真确”义,“真谛”是圣位定中智中呈现的真实,“俗谛”是世俗智中呈现的“真实”。
同一样事物,对真智和俗智所呈现的性相是不同的,在真智中呈现的是“本质”,在俗智中呈现的是“现象”。应承中观并不否定俗智中的所有现象,而只是否定其中的实在性。
对“人”和“法”的实有自性,真俗二谛都不允许,也就是说“实有自性”用真俗二智观察,均不存在,这完全证明这种实有自性只是无明妄心的虚构。
世俗智所认可的一切事物、现象,顺应世俗见,原样保留;出世真智,从实有本质和自性的角度,一律否定,空若太虚空间。俗智见有不见空,真智见空不见有,两种智慧,两种境界。
空有在俗智中相互对立,在真智中对立消失。在定中见空,出定后得智见,见虚幻的有相,并无实有执着。这种空有一体,即空即有,从俗智角度考虑,始终是对立的,理解缘起性空的最大的难度就在这里。
宗喀巴大师说:“能分辨‘实有和‘相有,一心‘同见空有是见性后的境界,世俗智无法达到。”
在宗喀巴大师之前,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把“空”看成“实有”,就是把“有”看成“虚无”。
前者堕入了真常边,后者堕入了断灭边。有的执缘起的实在性,反对性空见,如小乘有部和经部的学人。
有的是半空半不空,如他空见的心性不空和唯识宗的境空识有见等等。
中观派将一切法从缘起上建立,就可以避免实有和虚无二边。
如俗谛上承认外境客体的存在,但又不同于有部、经部从自性上建立的客体;既承认名相性的“人我”,又可以安立以自我行为为基础的一切事法,不必怀疑造业受业、修行成佛等的存在,因而不会发出“念佛者是谁”、“我是谁”之类的可笑的自问。
凡“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之类的概念,一律是从真琉的角度理解,俗谛中承认有生、有灭、有常、有断等现象。
“有”和“无”是个矛盾概念,“非有”就是“无”,“非无”就是“有”,绝无中间状态,所以在佛经中出现的“非有非无”的说法都是从两种角度说的,应解作自性上“非有”,现象上“非无”,并非“非有非无”的中间状态或模棱两可。
毕竟中观境界是非理性的存在,不是思维戏论所能表现的,但中观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和逻辑基础上的,应用语言和逻辑思维表现时,就无法避免戏论。
一概否定戏论就等于一律否定语言和思想活动。否定语言和思想活动,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否定分别见的做法是“动物崇拜主义”的做法,与二谛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损俱损的中观见,毫无共同之处。
“能说此因缘,善灭诸戏论”所说的是最终达到的目的,并未否定因缘本身的戏论性。
所谓“名相性存在”(有人译作“假名”),并非“只有空名称”。
“名相”主要指思维语言的“名相”,即思维观念。“名相性存在”就是指“观念性存在”。这观念性存在,并不像唯识家那样否定一切外境客观存在,只是说对事物的有无和现象的确定离不开观念。
当然这种“观念”,并不是指某一个人的个体的观念,而是指人类的观念。如果是个体的观念的话,这个个体的消失,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毁灭。但这是违背客观事实的,中观家并不主张纯观念性存在。
要了解空有,首先要分清“空”和“有”的概念。“空”是“有”的否定概念“有”是“空”的否定概念。“空”与“虚无”含义相同。“空”,如太虚空间,是非因缘生成,不生不灭,常住不变,无任何作用的“无为法”;“有”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与“法”和“存在”的哲学范畴相同,包括无为法和空间的存在,一种是指因缘生成的有为法,有限的存在。
有为法是因果之物,有生、住、灭的特点,是有作为的无常法,与无为法相对立。
在中观论中所讲的“空”是绝对“虚空”,“有”是指“有为法”,“有”和“空”是对立不相容概念。
有人讲中观时,说“空的无常性显示了缘起生灭”,这是概念上的混乱造成的。“缘起”、“生灭”是有,不是空,“空”是常住不变的无为法,不是无常法。这两个概念判若泾渭,不容混淆。
他们还说什么“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生死即涅盘”。那么,我们就要问:如果“有为即无为”的话,牛角就该是兔角,活人就该是死人了。如果“世间即出世”的话,五毒缠身的凡人和佛菩萨就该是一样的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学佛修行,不是多此一举吗?如果生死就是涅盘的话,六道众生谁无生死?难道六道众生都成佛了吗?如果真是那样,讲经的那些法师,拿起屠刀,每天杀千万只牲畜,促进众生死而获得淫盘,其功德肯定无量了。
但我要说明这不是佛教的观点,佛教从来二谪义分明,从不抹杀有为和无为、世间与出世、生死与涅盘的此岸与彼岸的界线,因此才说教说法,使众生醒悟出世,追求涅盘。
如果按照“世间即出世”、“生死即涅盘”的观点,佛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些讲经的法师都该烧经毁佛,娶妻生子,等待自然“成佛”好了,何必多此一举过毫无意义的讲经念佛的生涯呢?
不分有为无为、世间与出世、生死与涅盘是违背佛理的邪见,从任何角度上都解释不通。
(第二节)颂词略释
《缘起理赞》是号称第二佛陀、第二龙树、雪域说空第一的肉身文殊宗喀巴大师的两部佛理精华名着之一。这部着作用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以赞词的形式,钩玄提要地阐发了深奥无比的中观哲理。
“一粒沙中容纳三千大千世界,沙不变大,世界不变小”的不可思议境界,在读这篇赞词时才能体会到。
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篇意境深远、语言生动优美的哲理诗篇,所以雪域学人将《缘起理赞》列入了宗喀巴大师的诗学名着“四大颂赞”之首,并不是没有道理。
从佛教哲学角度来看,正如它的名称中显示的那样是“佛理精华”,它的学术价值可以和龙树的《中论颂》及月称的《入中论》并驾齐驱。
在藏传佛教史上流传着许多修行人在聚精会神地奉诵《缘起理赞》的朗朗读书声中寂然证悟性空的神奇佳话。
本《缘起理赞》共有五十八颂,每颂四句,共计二百三十二句。
本《缘起理赞》内容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有五十二颂,以解说缘起之理向佛作赞,第二部分叙述作赞的原因和回向祝愿。
以下按《缘起理赞》的自然顺序依次略释词义。
自见其性宣说其理,
故为胜解妙说第一。
如见宣解依缘所生,
无能敌者向您致敬!
亲见缘起性空法性真理者为无上觉者,宣说缘起性空之理者为无上导师,佛陀您亲见此理,并如所见宣解此理,因此,您是胜解妙说第一,我今向您致以崇高敬意。
世间中的一切忧患,
其根源是心智愚暗。
明见此理可以根治,
故此讲说依存因缘。
世间生老病死、变易无常等身心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忧患的根源是对自我和五蕴身的执实无明,只有缘起性空的真智才能破除这种具生无明,因此,佛陀以慈悲心向众生宣讲依存缘起。
这里说的“缘起”是包括有为法、无为法在内的广义缘起,即相连、相依、相对的缘起,并不单指因果缘起。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具有理智之士,
怎么可能认识不到,
相依相存因缘之理,
是您神圣教义精髓。
认识到缘起正见是消除具生无明的唯一妙法的有理智的锐根人,就会认识到缘起之理是佛法的精髓。
作为伟大救世者您,
受赞功德会有种种。
没有一种赞美之词,
胜过赞美您说缘起。
佛陀您四身功德和利众事业等应受到赞颂的功德多得不可胜数,但没有一样受赞功德胜过您开示缘起之理的功德,龙树《中论颂》中的“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与此说相同。
“什么事物依靠因缘,
什么事物便无自性。”
没有比您这个论断,
更加绝妙超群之说。
佛陀您曾不止一次地说:“什么事物依靠因缘,什么事物便无自性。”您这话一语道破了万物的终极法性。世界上学说、理论很多,但没有一样比您这缘起性空之理更高明、更绝妙超群的学说。
讲缘起性空的主要经典是大、中、小《般若经》,《寒海龙王所问经》中说:“依缘生者便无生,他无所生之自性,依缘便是性空义,知性空者为善知。”
愚钝之徒执此理由,
反而增固偏见之缚。
聪慧之士以此为由,
可以斩断虚执迷网。
使那些无知的物自性论者更加增固实执偏见的缘起之理,对智慧明利的中观见者,会变成斩断我执法执戏论迷网的利剑似的真正理由。
这里所说的“愚钝之徒”指的是二乘有部和经部的万物具自性论者。
此理正确无可置辩,
因而您是真正导师。
其他邪魔外道之人,
称“师”犹如狐称雄狮。
您宣说的缘起之理是不容置辩的客观真理,因而您才是宣扬真理、消除无明愚暗的真正的导师。至于其他邪魔外道之人,被各自无知的信徒称作“导师”,就像把狐狸称作“雄狮”一样滑稽可笑。
体大导师心灵救星,
无比论师救堕能手。
善于解说缘起之师,
我今致以崇高敬意。
宣说缘起之理的佛祖啊!您是伟大的导师,心灵的救星,无比论师,拯救堕落的能手,我诚心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利益众生为己任者您为利众讲说妙法。
法中精髓便是性空,
断定性空最胜证据,
就是众缘相合存在。
将其视为对立之因,
或视其理不能成立,
怎会理解您的本意。
佛陀您为利益众生所说的一切善法的核心是“诸法性空”,证明性空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众缘相合的存在。
将“缘起”和“性空”看做绝对对立的二乘人和不承认万法依缘的外道门,怎能理解您的缘起性空的本意呢?
您的否定自性存在,
就是肯定缘起之义。
物我自性空不可得,
与有作为并不矛盾。
您的否定自性存在,就是肯定缘起的存在。寻找自性虽然空不可得,但这并不妨碍生灭流转、世间与出世间、善恶业报等有作为的缘起现象的存在。
不像有些人那样,看到缘起现象,便认定有实有自性,一说到空,就认为一切事法就像海市蜃楼,虚无缥渺,空有无法统一。
只有佛陀的真智才认识到:缘起与性空是统一体,并不矛盾。
如果认识与此相反,
认为性空就无作用,
有作用者便非性空,
就会落入邪见深渊。
自性空与有作用并不矛盾。如果认识与此相反,认为“性空”就无现象作用,有现象作用就非性空,就会堕入错误的“二边见”深渊。
因在您的教义之中,
觉悟缘起最为殊胜。
但这并非物相空无,
也非物我自性实有。
在佛陀您的教义中,觉悟缘起而破执断惑最为殊胜,但这主张的“空”,并不是否定缘起现象的存在和事物依缘起而产生的各种作用,您主张的缘起之“有”,也非绝对自性的实有。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明见法性空,坚持因果行,没有比这事,更绝妙神奇。”佛经中说:“见缘起就是见法性。”
非缘起物犹如空花,
故无无缘存在之物。
如果物从自性中生,
就与众缘和合相悖。
一切法都是特定的缘起现象。
非缘起的存在,犹如虚空中生出花朵那样绝无可能(空花、龟毛、兔角是绝对虚无的比喻)。如果事物从独立自性中生出,就与众缘和合的相对存在的实际情况相矛盾,因此,自性的存在绝无可能。
从来没有一样事物,
不是依缘存在之物。
所以没有一样事物,
不是自性空无之物。
大至宇宙,小至微粒子世界,从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众缘和合形成的缘起之物、相对存在,所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无独立不变自性的性空之物。
自性本指不变恒性,
倘若诸法原有自性,
去染还净便不可能,
虚构意识也不会灭。
“自性”是指始终如一、恒常不变的物性。
倘若诸法原有这种永恒不变的自性,那么众生的心性的去染还净就不可能,心中无明虚构意识的消除也将变得不可能。
如果是那样的话,恶者永远恶,善者永远善,无明者永远无知,聪明者生就聪明,一切以改变心性、智慧为目的的教育培训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但无数事实证明,人的心性是具体环境、条件等众缘和合的产物,并无固定不变的本性和固定不变的智慧、能力差别。
因此佛以狮吼之声,
对着理性开化之众,
再三宣称法无自性,
谁能动摇推翻此论?
一切众生的心性都是依缘生起之物,因此,也是依缘可变之物。
无明、贪嗔、自私等恶习污染之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去染还净,凡心可以变成佛心,虚幻倒错意识可以变得烟消云散,慧日可以普照朗朗乾坤。
因此,佛陀以无畏、无敌的狮吼之声,对那些理性开化的知识界,开示胜义理谛,在无数了义经典中,再三宣称:缘起诸法的终极之理是自性空。
对这性空之理,从理性的角度上,任何人都提不出否定和动摇的理由,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绝对真理。
自性原本丝毫也无,
有此缘而却生此物,
完全合乎逻辑二义,
一体之中并存不饽。
一切事物无一例外地不存在独立不变的自性,但有此缘(诸条件)都能产生此物,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两种含义。这貌似对立的两种含义,实际上并存不悖,统一于一体之中,这就是缘起性空之理与众不同之处。
因视一切依缘而有,
故不陷入绝对有无。
这是救世佛陀之言,
所向无敌原因所在。
因视一切存在是缘起现象之“有”,非独立不变自性的“有”,是独立不变自性的“无”(空),并非缘起现象的“虚无”,故不陷入绝对的有空之见的错误深渊,这正是掲示真理的佛陀之言,是说事讲理所向无敌的原因所在。
世俗外道,有的说空而不否认事相之有,有的说有而否认自性之空,唯有佛陀的正见以现象之有排除了实有,以自性空排除了绝对空,执有执空者均无懈可击,道理圆通,所向无敌也。
凡这一切均无自性,
但从缘合生相应果。
根本对立两种性屑,
互不妨碍相互依存。
宏观与微观世界,有形与无形的存在,凡此种种均无自性,但从相应的众缘和合现象,产生相应的事相效果。这本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性质,但却互不妨碍,相互依存,非常和谐地统一于一体之中,成了一有俱有、一无俱无、互为存在前提的奇妙现象。
没有比这更奇妙事,
没有比这更高超理。
以您宣扬此理作赞,
那是绝妙无比赞词。
没有比这对立统一、相对存在更奇妙的事情,没有比这性空更高超的理论。以佛陀您发现此真理,宣扬此真理作为盖世无双的宏伟功德,作赞称颂,那是最能体现佛陀丰功伟绩的绝妙无比的赞词。
那些愚昧思想奴隶,
与您思想根本对立。
对于论说性空之言,
不能接受并非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