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启门颂》略讲
《胜道启门颂》显宗、密宗二次第的纲要,是八万四千法的总括,是修行佛法的基础。
藏传佛教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次传法、灌顶前都要讲《胜道启门颂》,贡唐仓大师每次讲经前都要讲,因为这是基础法门,非常重要。本文中我只能概要地讲一下。
万般功德之源是恩师,
以礼从师求教是道根。
深明此理尽一切努力,
恭恭敬敬投师求加持。
《胜道启门颂》是宗喀巴大师在修上师法时为求上师本尊的加持而作的,所以“颂”中有“求加持”字样。
“万般功德之源是恩师”,是讲学佛、学法的一切功德的根源是自己的上师。
“以礼从师求教是道根”,是指以礼节恭恭敬敬尊重上师,听从教导,从思想上、行为上按照上师的教诲去做是进入佛法、入道的根本。
所以,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中,第一个法就是上师法。在其他教派中也都很重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管是萨迦派,还是噶举派,都必须要有上师传法,并没有在虚幻中见到光或见到观音菩萨,或通过自己看书学到了法的说法,更不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法。像这一类的东西藏传佛教不予承认。
“万般功德之源”是指从释迦牟尼到自己的上师代代相传,从未中断的真正的佛法传承,就像流水不断一样,法脉未断。
在显宗中强调尊重上师,这是从恩师的角度来尊敬求教的;在密宗中更进了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上师当佛来看待,当作本尊来看待,当作一切功德的根源来看待。
也许有人认为:有的上师很有名,有很大的成就,可以当佛看待,但有些师父普普通通,看不出什么特殊,也没有什么成就,怎么能当佛看待呢?这一点实际上不在于上师怎么样,主要在于你自己怎么看。
萨迦班智达的上师是他自己的叔叔。他修法一段时间后问他叔叔:“我修了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出成就?”
叔叔说:“你对上师不尊敬,没有诚心(诚信)。”
萨班说:“我并没有不尊敬您,您所讲的话,我都按要求去做了。”
他叔叔对他说:“你把我当你的叔叔看待,并没有当佛尊敬,所以,你只能得到你叔叔的加持,而得不到佛的加持。”
后来,萨班从他叔权那里得到上师法后非常尊敬上师,一心把他当佛看待。他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我的上师以外,再没有别的佛存在了。其他的佛是虚无缥渺的,看不见的。”
后来,萨班得到很高的成就,并成了元朝的国师。
阿底峡有一个叫阿牟相曲仁钦的弟子,是专门服侍上师的,别人听经时,他往往在千活,背水、砍柴,干着累活、脏活,没有时间修法,但到了后来,在众弟子中,他成就最髙。他没有修就出了成就,就是因为尊敬上师,在上师法的特殊加持下得到的。
有些人对这个问题不理解,有看法,那他再怎么修也没有用。
上师是播种种子的人,如果不播种,就长不出菩提树。
所以说,上师是道根,是成就之源,加持之源,要尽一切努力恭敬上师。恭敬上师并不是给他多少钱或其他什么,最主要的是要听从善教。
今世幸得具足良缘身,
此身既难得而又可贵。
为了求取人生真价值,
时时激励心志求加持。
得到人身非常难,但更难得的是得到佛法,这是非常珍贵的。珍贵到什么程度呢?比得到千万个如意宝要珍贵。得到了人身和佛法,从此,上升和下堕的契机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没有什么上帝,也没有什么造物主,自己的心就是自己的上帝。你的心性想上升就可以成为佛、菩萨,心性不想上升就可能下堕饿鬼、畜牲、地狱三恶道。
佛经中所讲的天人,他们生存于地球之外很远的地方,身体高大、有光,生存条件非常优越,没有人类这么多的烦恼、苦难,其享乐程度是人类所无法想象的,但是,福报尽了,一样要下堕。
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北俱卢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冲,其他洲的众生没有佛法,只知道享乐,只有南瞻部洲有佛法。虽然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差,苦难重重,可是因为有佛法存在,就显得非常殊胜,有解脱的机会。
人生下来的机会很偶然,但死亡的机会却很多。
有的人生下来几个月就死了,或几天就死了,有的还没生下来就死在胎里了。有的活十几岁,顶多活一百来岁,还会遇到很多灾难,如水灾、撞车、坠机、沉船事故,躲也躲不掉。有的人说,等有了时间再修,明天再修,等老了再修。你有没有明天,有没有老的那一天还很难说。
从佛经上来讲,人生无常,生命在宇宙中就像闪电一样地一闪而过,光亮是非常短暂的。因此要珍惜生命,珍惜佛法。
生命易逝犹如水泡影,
常想死亡随时会降临。
死后生前自造善恶业,
于己形影不离紧跟随。
人的生命就像那水中的泡影一样,起起灭灭,非常容易破碎,死亡会随时降临,死后生前所造的善恶业形影不离地跟着自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别人谁也承担不了,只有自己承担。
如果行善,就会有好的报应;如果作恶,转成畜生就会被宰杀、剥皮,如果转成鱼,会被人一刀刀地刮完鳞吃掉。
在一本红教的书中讲到一个人正在刮一条鱼的鳞,但他杀的那条鱼却是他前世的母亲,如果他有神通,就能看出来,但他却不认识。
一般的人两年前的事都会忘记,更不要说前世的事了。所以,人不能有短见,要看到长远利益,下棋还要看三步呢!佛教就是要你看到来世的来世,这就是佛教的智慧。
对此坚信不疑罪恶事,
轻微也不忽略严防止。
善行好事都要尽力做,
一贯坚持不懈求加持。
坏事、伤害人的事绝对不要做,即使轻微的坏事也不要做。
佛教讲科学、讲因果,如果做坏事就会自作自受,害人的被人害,瞧不起别人的也会被别人轻视,甚至被人歧视,杀了人的要偿命,或者下一世也会被人杀掉。
因此,善行好事要尽量做,做到多少算多少,现在的人用过高的标准要求恐怕也做不到。但只要不是只挂在嘴上,而是一贯坚持付诸实践就可以了。
享用心常不足生众苦,
无可信赖世间诸幸福。
深知其害心向解脱乐,
追求奋斗不息求加持。
我们生活在人世上,有许多享乐的条件、机会,但却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就像钱财,有百万,想得到千万,有了千万,还想得到亿万。有的人得到一个国家,还想霸占全世界。
由于人们的欲望常常不满足,总想得到许多东西,这就产生了苦,而这种“苦”是因为想得到却得不到才产生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快乐幸福,所谓的快乐就像酒醉了一样,就像吸毒一样,是一种暂时的“快乐”,实际上这是一种最愚蠢的快乐,过了之后,还是痛苦。
所以,没有一种真正的本质上的永恒的快乐。富人可以变穷,穷人也可以变富,胜了会败,败了会胜,强壮的人可以变老,变得虚弱……
知道了心常不足的危害,就不能稳坐火宅,应该心向解脱,奋斗不息。
上述出世念头为动力,
警觉不忘律仪严守持。
圣教基础分别解脱戒,
当做根本修持求加持。
认识到世间的众苦,有了出世的念头,就应严守律仪,警觉不忘。圣教的基础是分别解脱戒,戒杀、盗、淫、妄、饮酒,或八戒,初一、十五受一天的戒,或长戒,或居士戒。如果不受戒,行为就不规范,即使修得了再大的神通法术也没有什么用。
守持戒律可以得人身,如果不守戒,连人身都得不到,更别说解脱了。
只要活着就要守戒,死了后,戒律就自动解除了(指分别解脱戒)。
自己沉於苦海受此苦,
慈母众生受苦也如己。
激起救度众生责任心,
增进菩提宝心求加持。
这一段是上士道。
人生中最大的恩人是自己的父母亲,尤其是母亲。我们的人身是父母亲给予的,母亲十月怀胎,受尽煎熬,从死的边缘上生下孩子后,百般溺爱,抚养成人,一点点私心都没有,你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献出来也报答不了母恩。甚至很多动物也是对自己的后代百般爱护,关怀备至。
从转世轮回的理论上讲,我们每一次转世就会有一个母亲,在无数次的轮回中,我们就有无数个母亲。从这个意义上讲:众生就是母亲。
过去讲,同船过海是五百年的缘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地方,很多人都做过自己的父母亲,只不过不认识罢了。即使你现在的仇人也可能是你前世的父母,你如果有神通,就可以看到。如果你认出了他们,你能忍心丢下他们自己解脱吗?
所以,大乘佛法把众生看做自己的母亲。
如果有了为众生奉献的心,有了承担众苦的心,你虽然是普通人,但心已成了菩萨心了,这样,就可以得到佛的欢喜,空行、护法的保护,鬼神不敢相害。
有了救度众生的心,还需要救度众生的能力,就如你的孩子掉进河里,想救,你不会游泳也不行。光有心还不够。
众生无数,受苦无数,谁能救度呢?只有佛才能做到。那么,自己就要按菩提道次成就佛果,最大限度地救度众生,为众生受苦,做一切有利于众生的事,承担起救度众生的重担。
虽有发心若对三善戒,
修不成熟不能成正觉。
深明此理对于菩萨行,
竭尽全力修持求加持。
诸恶不作,诸善奉行,
利益众生是三善戒。
佛教讲科学,讲因果,
没有无因之果。
成就佛果必须要栽树育苗,然后浇水、培育、护理,还要有适当的土壤、阳光、水分。
佛果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现在有的人不愿意种树,张着嘴等着佛果从天上掉进自己的嘴里;有的人想学最高的法、最密的法,不修成佛的法。也有迎合大众口味的人,传所谓“耳传法”、“金法”,拿非常动听的话迷惑大家,实际上什么作用都没有。他连树都不会种,没有基础,怎么能成就佛果呢?
佛的二身指的是色身和法身。色身的因缘是修福的结果,法身的因缘是修慧的结果,这叫福(善行)慧(智慧)二资粮道,如果不修善行福德,就是念多少密咒也不起作用。
止息引起烦恼诸念头,
静心思辨有益之事理。
止心定与胜观双修道,
以使迅速生起求加持。
人的烦恼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念头引起的,止住各种念头,不让它从心里生起,就叫“定”。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条条思考,就可以进入“悟”的状态。
真正的止观并不是枯坐,也不是什么都不想,这种坐法气功中就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要解决根本问题,就是要从佛教的角度,从人生无常、因果报应等方面来进行理性思辨,然后,在定中进行体验。
胜观属正见方面的理论,一般人难以理解。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中写到这一章时,就不想再往下写了,因一般人难以理解。
后来,文殊菩萨亲自显现,告诉他应该写下去,说胜观(毗钵舍那)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难以理解,但对一部分人还是有好处的,你应该写下去。在文殊菩萨的鼓励下,大师才完成了着作。
只有在正定中修得的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一般人没有这一类智慧。
显乘学修达到成熟时,
对那诸乘顶峰金刚乘,
有缘宝器能入之胜道,
再求顺利进入求加持。
如果一个人的根基不牢固,就接受不了密法金刚乘,就像水银倒进脆弱的玻璃瓶中,却压破瓶子而掉落,此为“漏器”,倒进多少,漏掉多少。因此,要成为宝器才能修金刚乘。
现在修行的人信力不够,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三心二意,今天修这个法,明天又修另一个法,最后什么也没有修成,两手空空,根本的问题是缺乏信念,不属宝器。
守持纯净誓言与戒行,
是获两种成就主因素。
对此坚信不疑承诺事,
视如生命维护求加持。
传法灌顶时的誓言不能忘记,戒律不能放弃,誓言与戒律是获得两种成就(世间成就和超世成就)的主要因素。
修密法需要信力,如果丧失了信力、戒行,是非常可怕的。灌顶后你即使不修,也不能胡说、胡干,如果真正按戒律严持,也可以得到成就。
成就是由信力决定的,有多大的信力,就得到多大的成就。
戒律也是由信力决定的,你没有信力,就受不了戒。
对于承诺,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
释迦牟尼有一次曾说: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能失去戒律。他把戒律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
又有一次他却说:宁可失去戒律,也不可失去正见。
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失去戒律,但正见、信念不可失去。
正确纯洁的信念失去后,一切都完结了,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恶的。
依次求教密续部要旨,
生圆二次第之密修理。
坚持不懈四座瑜伽行,
遵照善教修习求加持。
修习密法,必须按生成、圆满二次第的义理来修,一般的修法不起什么作用。
坚持四座瑜伽行,指的是一天修四次:早饭前一座、午饭前一座、下午一座、晚上一座,一般的闭关就按这个修。
修时必须按上师的指导来修,如何修、如何闭关,都要严格按仪轨进行,不能随便修。
如此指示正道善知识,
依法坚持学修众学友。
健康长寿身内外魔障,
使之烟消云散求加持。
“善知识”指为自己提示正道的上师。
希望自己的上师和学友健康长寿,身内外的魔障像轻烟散尽——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胜道启门颂》虽然短,但道理却非常重要、深刻,如果每天能把其中的道理想一遍或者念诵一遍,也比获得很大的神通强百倍。
这是一切法的基础,是衡量学佛者的一杆秤,可以拿它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比如: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一点重视了没有?相信不相信因果报应?如果这一点还不信,你就是念多少密咒也不起任何作用。
菩提道次是成佛的指南,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讲得都很清楚,就应该按这个步骤一步步修。
是不是修行的人,拿它来检验,便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