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生意人看的人脉经营书
15909000000046

第46章 逃离恭维的老套路

不走寻常路同样适用于赞美别人,试想一个人如果一天被人赞美说长相出众,当你再说一次的时候,她的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呢?所以,另辟蹊径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在朱熔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

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

当总理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

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编导的“场”的夸奖实在是高明,而敬一丹的另辟蹊径也运用得很恰当。节目组想请求总理题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题词。同样,意大利的女记者法拉奇也是不走寻常路的高手。她以其对采访对象挑战性的提问和尖锐、泼辣的言辞而著称于新闻界,有人将她这种风格独特、富有进攻性的采访方式称为“海盗式”的采访。

法拉奇访问邓小平,她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她从邓小平传记中知道他的生日是8月22日,而邓小平自己却忘记了。

邓:“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你传记中知道的。”

邓:“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祝贺啊!我已经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老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邓:“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访问气氛就这样十分融洽而轻松地形成了。

看了两位记者主播的例子,我们不能不赞叹她们处理交流情境的能力,她们并不是一盏灯点到黑,亦不是横冲直撞,而是委婉、聪明地迂回解决。既让对方心里满意,欣喜,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避免恭维的老套路,另辟蹊径地去赞美别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