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1588500000030

第30章 信息化—现代化的加速器 (5)

二 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化是后工业化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是其巨大的先发优势所在。而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我国而言,既是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世纪性的机遇。面对迅速发展的世界信息化潮流,面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我国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把发达国家近200年内完成的实现工业化进而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过程,压缩到今后几十年内完成。基础起点与实现目标的时空差距,要求我国要实行跨越式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化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只有以信息化为手段和工具的工业化才是现代意义的工业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必然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而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具有相互联系的三层含义:其一是推进信息化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其二是信息化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其三是加快工业化必须推进信息化。面向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我们要继续加速工业化进程,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放在优先的位置,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是新经济发展的条件,没有工业化,信息就失去了依托。离开了工业化的基础作用,信息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我国目前还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明显偏低,技术装备依然相对落后。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及城镇化,仍然是21世纪上半叶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从整体上看,我国不可能从现在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跳过工业化后期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当今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的信息化社会。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可以加速,但不可能逾越必经的阶段。抛弃工业化,孤立地实现信息化是不可能的,继续完成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为了稳步发展信息化,加快现代化,首先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强调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并非意味着信息化的开始必须以工业化的完成为前提。因为面对已经不是传统工业化的世界,我们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进行,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加速工业化步伐。

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工业化实现方式。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工业化是以机械代替手工劳动,主要是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工业化又有了新的内容,这就是知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日益推进的信息化使工业化进程中更多地加入了信息化的成果和作用。无论是现代的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提升和改造。信息技术和产业已经成为各个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支撑。历史证明,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国所要实现的工业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是由信息化所主导,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工业化。因此,我国不能再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某些技术发展环节,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而是必须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工业化培育和推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缩短工业化时间,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为高起点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有渗透作用和增值功能的技术,在传统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我国传统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国在较高起点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可能,使我国可以越过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一些技术阶段,从而缩短工业化的进程。同时,我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信息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机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装备,跨过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某些发展阶段,节约巨大的研究开发投资和宝贵的时间,加快推进信息化,在较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我们可以在新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利用信息产业的后发优势,实现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内越过过渡性的技术,采用光纤代替铜缆,用互联网代替局域网等。直接地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在新的起点上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成本,实现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化,这正是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的内涵。

我国要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加速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以信息化为支撑,大力采用信息技术和装备,充分应用信息手段,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通过信息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和关联带动作用,使信息化对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是平面的拉动(如汽车工业只是外在的对钢铁、石化等产业提出市场需求,刺激其发展),而是深入、立体和内在的提升,能够在其他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所有环节发挥作用,提高技术水平,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因此,加快工业化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水平。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必然缺乏国际竞争力,也就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三 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对策

信息化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性应用,使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交互式、网络化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实现了便捷化、大容量、高速度、低成本,从而赋予工业化以全新的内涵,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除了要求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这一信息产业本身的内容之外,核心的问题是能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加快发展的步伐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速度,这也是“信息化”这一“化”字更为重要和深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