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性格绝学
15836500000009

第9章 胡氏善算性格(2)

湖州顺生堂打出“安清顺民”旗号,保境安民,排解纠纷,官府对它并不反感,时时还要借重它安抚民心,防止变乱。顺生堂在湖州的主要财源,乃是垄断生丝收购。湖州盛产生丝,每到收丝季节,顺生堂派出人员,保护商道安全,维护丝行秩序。丝行同业按一定比例缴纳保护费,大家相安无事,各不侵犯。胡雪岩贸然开设丝行,触犯了顺生堂的利益。顺生堂慑于知府权势,并不公开同他作对,暗地里传令养蚕人家,不得卖丝与胡雪岩。顺生堂的命令,在湖州百姓心目中有如圣旨,违抗不得。若有违反,便是违犯了洪门家法,轻则棍打、挂铁牌,重则活埋、凌迟、三刀六洞。

胡雪岩了解到上述情况,暗暗责备自己粗心大意,竞忘了江湖弟兄们的存在。有道是到了乡门,先拜土地,顺生堂便是湖州的土地神,没有它的首肯,胡雪岩一个子儿也休想拿走。

胡雪岩备下厚礼,去顺生堂见堂主尹大麻子。

尹大麻子在洪门是有一席之地的。他的祖父是洪门盟主朱洪竹的关门弟子,惠及子孙,尹大麻子便做了湖州洪门的首领。尹大麻子好勇斗狠,武艺不凡,性情暴烈倔强。一次,顺生堂弟子因械斗犯案,官府缉拿凶手,尹大麻子挺身而出,力保弟子无罪。知府冷笑道:“你若能将身上的肉剜下作保,可不予追究。”尹大麻子一听,手持牛耳尖刀,大堂之上,众目睽睽,他用刀尖从两颊剜起,一共剜下十五块蚕豆大肉块,鲜血淋漓,恰恰符合被押的15个弟子之数。知府大惊失色,只得放了洪门弟子,赐酒为尹大麻子嘉勉。从此,尹大麻子脸上布满15个疤痕,名副其实成了“麻子”。

如此侠义剽悍,只可做友,不可成仇。胡雪岩告诫自己。

顺生堂远在湖州郊外,一处僻静园林。四周古柏森森,白鹤飞翔,树木葱茏处挑出飞檐翘角,原是道观改造而成。

胡雪岩一行来到顺生堂门前时,尹大麻子早已在门外等候。他身材魁梧,满脸黑肉,那15块疤痕星罗棋布,触目可见。胡雪岩猜想他便是堂主,满脸堆笑,上前拱手为礼,寒暄道:“久闻堂主大名,前来打扰。”哪知尹大麻子冷若冰霜,无动于衷,逼视他良久,忽然开口道:“客从何山来?”“锦华山。”“山上有什么堂?”“仁义堂。”“堂后有何水?”“四海水。”“水边有何香?”“万福香。”

见胡雪岩对答如流,山名、堂名、水名、香名,丝毫不差。尹大麻子略一停顿,又道:“三子结拜?”“义重桃园。”“天下大乱?”“英雄志立。”

“嗯,”尹大麻子神色缓解,对方懂得顺生堂的内外口号,说明来意为善,他又问:“来客知书达礼,听说会做诗?”

胡雪岩答道:“诗不会做,却会吟,锦华山上一把香,五祖名儿到处扬;天下英雄齐结义,三山五岳定家邦。”

听到此,尹大麻子绽开笑容,拍拍胡雪岩的肩膀道:“失敬,失敬,堂规如此,不得不防,不要放在心上。”原来,洪门为了防止官兵偷袭,制定了见面的许多暗号,局外人浑然不知。来客若是对答有误,必怀异心,那么兵刃相见,一场恶斗不可避免。胡雪岩庆幸预先请教了洪门弟子,才顺利通过盘查。

顺生堂的香堂上,正中设天帝位,上悬“忠义堂”匾额,置三层供桌:上层设羊角哀、左伯桃二人位,中层设梁山宋江位,下层设始祖、五宗、前五祖、中五祖、后五祖、五义、男女军师和先圣贤哲等位,各用红纸、黄纸书写。与青帮香堂不同的是,洪帮讲究一个“义”字,并特别突出。义薄云天,做生意亦要讲义,看来洪门与我有缘。胡雪岩边看边想。

香堂上的用物,都非摆设,有很深的含义。如香炉寓有“反清复明”之意;烛台、七星剑则有“满覆明兴”之意。尺和镜用来衡量门下弟子的行为。这一切外来人很难理解。堂上张挂红灯,其中外层3盏、中层8盏,内层21盏,正合“洪”字拆开为“三、八、二十一” 的笔画。

尹大麻子带领胡雪岩看过香堂,小厮在堂下摆上茶具,招呼客人 入座。一套宜兴紫砂茶具,古朴大方,上等的碧螺春茶芬芳袅袅。尹 大麻子对小厮轻声喝道:“走开!”自己抄起茶壶斟茶水。胡雪岩正被 他的殷勤好客所感动,堂主亲自斟茶,面子够大了。但却看出蹊跷: 尹大麻子将茶壶嘴对着茶杯把儿。猛然间他省悟过来,这是江湖上茶 壶阵的一个问句:你到底是门外还是门内?

胡雪岩从容地将茶杯嘴对着茶壶嘴,重新摆定,意即:嘴对嘴, 亲对亲,都是一家人。

尹大麻子不语,将左手向上并拢三指,右手向下握紧四指,捧茶 杯递给对方。胡雪岩知道他用“左三老右四少”的帮规考查自己,便 以左手掌向下搭在杯口、右手掌朝上托住杯底,将茶杯接过,此为 “上三老、下四少”的手势,意为帮中自谦者。尹大麻子把两个衣袖 头的上边翻开,用大拇指挡住。胡雪岩则顺便解开衣襟第二、第三两 个钮褡,表示胸怀坦荡,无所顾忌之意。做完这些,尹大麻子才完全 放心,胡雪岩是来结友,并非刺探。他仍不言语,继续在茶桌上摆弄 茶杯。8个茶杯围成一个大圈,开口处置放茶壶,意即:“虎口夺食, 欺人太甚。”胡雪岩将茶杯摆成双雁行,茶壶放在领头,回答他:兄 弟同行,有福同享。

尹大麻子把5个杯子摆成半弧形,将3个杯子倒扣在弧内,意为: 权势压顶,鱼死网破。胡雪岩明白他指责自己倚仗知府势力强行收丝, 表明不服的意思。胡雪岩将一张银票压在3个杯子下,说明以票致歉, 多有得罪。尹大麻子将两个杯子一个朝上,一个朝下,表示湖州地盘 狭小,一山难容二虎,双方难以共处。胡雪岩笑笑,将8个杯子合在 一起,又用茶壶在另一边倒一摊茶水。明白向尹大麻子建议:我们一 块儿合作,共同对付外洋。

尹大麻子眼睛一亮,起身向胡雪岩拱手道:“幸得先生指点,几乎坏了大事!”

局外人并不知道他俩摆的茶碗阵内容如何,都对尹大麻子突然拜服感到诧异,唯有胡雪岩颔首微笑,端起茶杯吹拂茶沫,一副心领神会模样。

胡雪岩精于买卖行情,湖州甫至,便把当地收丝行情打听得一清二楚。按时价,当地每担上好生丝不过2两银子,而据他掌握的情况,上海洋商出口到英伦三岛的生丝启运价达每担11两银子,两地相差5倍之多。胡雪岩为洋商利润之高而咋舌。洋商在湖州压价收丝,固然因为湖州百姓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洋人钻了空子。更因为顺生堂为维护当地秩序,获得稳定财源而听任洋人压价,为“洋”作伥的结果。胡雪岩打算同尹大麻子携手合作,垄断生丝收购,把洋人挤出湖州地方,便可同洋人讨价还价,提高生丝价码。

尹大麻子并不傻,他明知洋人收丝压价,苦于无好搭档合作,垄断生丝市场。所以当胡雪岩主动提出团结一致、对付外洋时,尹大麻子如遇知音,脑中一亮,立刻放下架子,向胡雪岩致歉认输。以胡雪岩的财力,加上知府为后台,顺生堂若和他携手,该是多么理想。一旦垄断可行,顺生堂的财源将如滚滚巨流,前景极是诱人。

胡雪岩好生得意,茶壶阵中,他又胜一着。

两人不再打哑谜,摆上酒席,觥筹交错,推杯把盏,煞是亲热。席间,胡雪岩和尹大麻子约定,合伙做蚕丝生意,垄断湖州市场,把洋人挤出湖州。

以后许多年间,湖州洪帮为胡雪岩所用,成为打击洋商、垄断丝行的得力助手。

(二)明算性格:谨慎地吃掉眼前的困难

找重点,抓重点。就会有所获

有些商人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捞着,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这就叫“驼子跌跟头。”曾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驼子跌跟头,两头落空”,是指做事没有轻重缓急,几件事平均用力,反倒一件事也没能做好。“驼子跌跟头”,自然是不智之举。因此,胡雪岩有“找重点、抓重点”的性格,并且谋算到位,令人佩服。

郁四的独生儿子阿虎暴病而亡,胡雪岩得到消息,立即在百忙之中赶往湖州,才知道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原来阿虎还有个姐姐阿兰,这阿兰年近30,本就是十分厉害的角色,而她的丈夫是一个刑房书办的儿子,子袭父业做了书办,书办本是厉害的角色,这对夫妇凑到一起,能够造些什么麻烦,也就可想而知了。阿兰见弟弟死了,娘家没有可以承续香火的人,就思谋着回到娘家夺家产,终日在娘家闹腾。独生儿子暴死,郁四本就痛不欲生,加上女儿这一存心不正闹腾,更使他万念俱灰,以至整日在家里“孵”着,连历来“世袭罔替”父子相承户房书办的差事,也不想再做下去了。

郁四是胡雪岩在湖州做生丝生意和代理湖州府库的托靠,也是他交情已经相当深的江湖朋友。无论是就生意而言,还是就个人感情及胡雪岩的为人性情而言,胡雪岩都不能不管这桩“闲事”。他不能看着郁四就此消沉,但对于胡雪岩来说,要管这桩闲事,确实又有困难。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确实没有时间管。胡雪岩知道,要把这桩闲事理清楚,3天功夫一定来不及,即使再加上一两天,也未必料理得好。之所以计划来湖州只待3天,是因为上海、杭州方面事情不能耽搁,生丝销洋庄正在洽谈之中,买好的军火正待启运,许多具体操作上的事都要他去拿主意。杭州方面,则主要是钱庄生意刚刚开张不久,发行官票,代理藩库,虽然起点不错,自己选择的钱庄档手刘庆生人也不错,但毕竟事业刚刚起步,刘庆生也太年轻,有些事情无论如何还得自己照应。

一方面是郁四的事情于情于理都不能丢开不管,另一方面杭州、上海方面的生意耽误不得,这不能不让胡雪岩大费踌躇,如处理不好,就会“驼子跌跟头,两头落空”。

面对这一难题,胡雪岩的处理方法,似乎也很简单。经过短暂的踌躇之后,他很快决定留下来,先帮忙料理好郁四的家事。如此决定,理由有三:第一,郁四的事也是大事,且比较而言,它比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更大,因为连着朋友的情分,关系到湖州的生意,还因它比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都急。上海、杭州方面的生意毕竟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运作上也有了大致的眉目。第二,这里的事情如没有自己的运作,将很难圆满解决,而上海已有古应春、尤五打点,杭州有刘庆生在照应,他们都有相当的能力,只要不出意外,一般说来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可收拾的大事。第三,自己本来就已经到了湖州,不如索性多花一点时间将这里的事情解决好。耽搁下来,以后再来处理,多费一道周折不说,还有可能错过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凭空增添许多麻烦。而此时自己反正不在上海、杭州,那里的事情想管也管不了。

由此,胡雪岩也就毫不费力地避免了“驼子跌跟头”。

胡雪岩确实特别注意不做“驼子跌跟头”的事。面临彻底破产最后关头,这一点也是他处理事情的一条重要原则。

比如官府将要查封他家产的时候,螺蛳太太想要为他匿下一些财产,做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她甚至将方便转移金银细软的包裹装箱,连帮忙带出的人都找好了,但胡雪岩坚决不同意。

之所以如此,当然有他的“杭铁头”的性情在起作用,但不能“驼子跌跟头”,实际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胡雪岩看来,采取这种手段为自己留下资本,就如赌场赖账,赌本是留住了,名声却臭了。从此连赌场的门都进不去了,哪里还有什么机会去东山再起?既无法东山再起,又坏了名声,这岂不是“驼子跌跟头”?与其如此“驼子跌跟头”,还不如留下一个好名声。

归纳起来,胡雪岩避免“驼子跌跟头”的考虑,其实关键也就是两点:首先,当处于两难甚至多难的境遇的时候,要分出孰轻孰重,孰缓孰急。在做选择的时候,较轻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的事情当然是先丢开再说,人人都知捡芝麻而把西瓜丢掉了极不明智;其次,要行事果断,不能优柔寡断。特别是两件事一时难以分轻重缓急、又难以两全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因这个时候,当事人最容易犹豫不决。其实,想一想,我们就会明白。反正两件事都重要,那么,你不管做哪件事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既然不能两全,那就索性放弃,全力做好一件事,至少做成一件总比在犹豫中两件事都耽误,或者两件都做而两件事都做不好要划算得多。

不与人拼争。你就成不了强者

在生意场上,与人拼争的性格,是从内部强化自己实力的一种过招手段。胡雪岩经商中有一个精彩的地方就是与洋人过招,他敢于与人拼争,性格极为倔强,为的是争回一口气。

中国两千多年长期而稳定封闭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把外国人称为“夷人”,加以贬低和排斥。

胡雪岩是一个商人,思之所及,首先考虑到的是利益。由于他生活在一个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所以他个人的利益又常常与民族的利益分不开,尤其是当他同洋人做生意时。

江南是蚕桑业发达的地区,在外国势力未入侵之前,一般都是手工染丝业,由当地一些小手工作坊加工。因此,与蚕桑业有关系的人数以万计,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风波,往往就会使无数家庭破产,沦为难民,背井离乡,流落四方。清政府对江南尤其是江浙一带的蚕桑业起初是有保护政策的,禁止垄断,哄抬价格,或贱价收购,所以江浙一带桑蚕业一直发展得很好。

然而洋人的势力一侵人中国,形势就变了。西方的机器工业生产效率远远强于中国的手工作坊,而且质量也强于传统的手工技术水准。洋人先是大量地收购生丝,然后把生丝运回国内,这使得江浙一带的手工作坊没有生产原料,因而不得不关门大吉。在许多手工作坊纷纷倒闭之后,西方的商贸势力就控制了蚕桑业市场,他们肆意压低生丝的价格。刚出的生丝如果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不到一个月便会由雪白变成土黄,从而分文不值。那些分散的蚕农看着刚出的雪白的生丝,根本不敢久留,而且蚕桑业一直是江南一些地区的主要农业,维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如果丝质变坏,洋人拒收,那么这些蚕农一年的工夫就化为泡影,所以,虽然洋人把价压得十分低,但无数蚕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还是乖乖地把生丝送往那些洋人设的收购点。

胡雪岩在浙江多年,对蚕桑业中间的名堂看得十分清楚。他一直想在蚕桑业中分一杯羹,却苦无资金,所以先安下心来办钱庄,拉政府部门关系。很快,资金雄厚了,于是,他开始涉足他梦寐以求的蚕桑业了。

他以浙江巡抚的名义在乡下收购生丝,而且价格高于以往洋人的收购价格,这对那些久受洋人摆弄的蚕农来说,无疑是个天大喜讯,纷纷把生丝卖给胡雪岩。然而以胡雪岩一人的资本,何以能够收购完浙江一省的生丝?于是胡雪岩想了个主意,由浙江巡抚牵头,成立蚕丝总商会,商会成员都是浙江的大富翁、乡绅、告老还乡的官僚等等,这些富翁们如果愿意出钱,则出钱,不出钱,则提供担保。向谁提供呢?向那些蚕农。

胡雪岩向那些前来卖生丝的蚕农们讲明:“我们先付你一部分钱,另外一部分我出具欠条。这个欠条由蚕桑商会担保,而且加盖浙江巡抚的官印。这部分钱一般等到秋天就付给你们,而且还付有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