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信念力:打开职场大门的一盏明灯
15822000000005

第5章 职场信念力,一股强大的内心力量(4)

知道了自己的“热情、天赋、有价值的贡献”之所在,你就基本明确了人生方向,但你还必须找到合适的职业来作为载体。目标清晰本身并不等于在你开始一份职业前,就一定要对未来的可能性认知得清清楚楚。客观现实也很少与这种期望完全吻合。调查表明,许多成功人士只是确定了他们的基本职业方向,然后在工作中不断去对未来目标清晰化。很多人在开始第一份工作时,事实上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在这个职业中成功的潜质。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实现你的人生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而非一次就可以得到的满意结果。有时,还需要一点机遇和一些等待。即使你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工作,未来你还可能出现工作变动。所以,找到适合自己飞翔的职业天空是不太可能一蹴而就的,你的每次尝试都是“塑造”自己完美人生的一部分。

你就是一道风景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梅花自有梅花的灿烂,桃花也有桃花的柔美。

就是那簇簇绿草,也同样是在装扮着醉心的春天。

万紫千红才是春。

人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信念而精彩。如果说生命是一座雄伟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燕,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纵观历史,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因为他有信念,纵然遭诬蔑陷害,也不随波逐流;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因为他有信念,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毅然决然;陶渊明悠悠南山,饮酒采菊,因为他有信念,纵然躬耕陇亩,一生清贫,也怡然自乐……

在信念的支撑下,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文人墨客成其千古文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信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信念……历览前贤,我发现信念的魅力竟如此博大,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古往今来,有多少贤人圣者用信念诠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他们的生命因信念而永留人间。

有信念才会坚持。信念,是一种执着的勇气。有了信念, 才会有方向,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努力的理由。可以说,人类潜在的巨大能量都来源于坚定的信念。拥有成功的信念,我们才会全力以赴;拥有健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锻炼。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敬礼男孩”郎铮,“可乐男孩”薛枭等正是因为拥有求生的信念,得以在废墟中延续生命,并能坚持到最后获救,他们都是一道道无需华丽辞藻修饰的风景,其实,每个人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一道风景。

有信念才会乐观。理想与信念,是人的精神寄托。因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信念,人们才会乐观地看待一切,才会尽情享受精神的愉悦,才会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富有者。张爱萍将军在豪迈的诗篇《过草地》中写道:“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倘若人们拥有把苦难当作纵情山水的信念,那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中学生邓茜说:“能幸运活下来,就更应该把握住现在的每刻每分,努力学习、开心生活,对得起自己和周围关爱我们的人。”

有信念才会精彩。生命的价值,在乎结果,更在于过程。人生因为过程的奋斗而精彩,刻意追求结果,必将会失去前行路上的美景。信念是行进中的风向标。有信念就会有目标,有目标就会有拼搏,有拼搏就会有精彩。唯有坚持信念,生命才会大放异彩,生活才会更加精彩。北川中学常务副校长刘亚春说:“不想再多谈地震,也不想谈困难,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上。只有做出相当的成绩,才能对得起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汶川地震一年来,灾区给世界留下了无数精彩、感人的瞬间。“灾区的笑容最感人”,已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可以是“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是“古道西风瘦马”;可以是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是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我喜欢西楚霸王横戈马上的雄武,欣赏东吴周公谈笑间看樯橹灰飞烟灭的洒脱;我也不鄙视时运不济者的痛苦失意,命途多舛者的苦寂伤悲,惨淡经营者的梦想破碎……也许现实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的更多的是成与败、得与失,甚至是富与贫,但我不曾淡漠过任何一个人,因为我相信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

这道风景呈现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段历程。人世间有诸多欢乐,也有诸多难以诉说却又实实在在的磨难。挫折固然使人痛苦,但在人生的每一个艰辛赶程的日子里,不应在驿站中休息,而应风雨兼程,续写自己的风景。

这道风景不是时间的简单积累,它是价值的体现。不要将自己禁锢于梦想之外,更不要做一座老死的石屋。从坎坷中奋起,经历过泥泞沼泽后定是柳暗花明。也许生活注定你不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将军,只能是一个过河界而不可回头的卒人,当你坚实走完这一程,回首这段路时,不是伤感而是欣慰,这也就是这道风景的本色。

人生秀美的风景需要的是一段历程,是生命的不断锤炼。每个人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的调色板,掌握在自己手中。

与无声处听惊雷

大文豪鲁迅1934年在《无题》诗中:“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不少人说:“我看了不少书,也经常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但我总觉得它们完美无缺,所以总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来,我该怎么办?”对这些人,除了与他们一起进行关于真理与谬误、完美与缺憾、发展与停滞等哲理的讨论,还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寻找产生阻碍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障碍的根本原因。阻碍人们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障碍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欠缺障碍,二是自身的科学素质欠缺障碍。

我们不但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去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以消除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欠缺障碍,克服观察障碍、思维障碍、找不到“切入点”的障碍,还应该运用科学方法去寻找产生自身科学素质欠缺障碍的内部原因,并设法予以克服。只要做到上述两点,肯定会使大家都能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有的还可能将提出的问题确定为研究的专题,再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一定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爱因斯坦说过:“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传说鲁班和李时珍上山时都曾被茅草割破了手。经过对茅草叶和伤口的观察,鲁班发现茅草叶上有齿才能割破手,发明了锯;而李时珍则观察伤口状况而发明了一种快捷止血的自制草药。又例如,观察一只正在‘唱歌”的知了,美术家运用美术理论观察知了各部位的色彩、结构、形态,而音乐家则运用音乐理论观察知了发音的频率、音调、泛音多少及和声效果、旋律结构。若生物学家运用昆虫学理论与普通人仅从观赏的角度去观察知了,他俩进行的理论思维也是大不相同的。

人们在观察任何事物时,不只是用五官,更重要的是用脑子,如果说观察为你发现问题的机遇创造了条件,那么敏捷的思维能帮助你透过偶然现象看到内在的本质。英国化学家派京18岁时在一次做合成奎宁的实验时,偶然发现黑色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紫色物质,受职业性理性思维的驱使,他马上想到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物质。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了一种廉价的人工合成染料的生产方法,解决了当时的天然染料不但价格昂贵,且效果欠佳的问题,廉价的人工合成染料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于是他组织大量生产此种染料并很快致富,然而他并不迷恋金钱,很快退出商界继续他的科学研究。

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要领,这是人们观察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正如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指出的那样,“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重要”。在观察前,对即将观察的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内容界定观察范围,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选定的范围之内,以此确定观察的重点。特别对实验中出现的短暂的现象,则有必要创造条件多次重复观察,并做全面细致的记录。有条件时还应借助拍照、录像等辅助手段。同时,要提高人们对于进行着的实验的兴趣,聚精会神地注视各种细节,发现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并进行研究,就很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发现,否则将与可能到来的发现机会失之交臂而抱憾终生。例如,在伦琴发现X射线以前,很多科学家都有机会发现X射线,但都因为没有抓住实验中出现的短暂现象,而与X射线的发现机会失之交臂。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里举行关于新射线的报告会上说:“关于放电研究,赫兹、雷纳特、克鲁克斯等科学家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879年,克鲁克斯先生在做真空放电实验时就发现放电管附近的照相底片变黑。1880年,美国两名同行也遇到这种情况。1892年,我国的物理学家也注意到了放电管附近的荧光,但是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阴极射线上面,觉得这些怪异是偶然的失误所致。我自己不过是重复了前人的工作,我的成功只不过比他们稍微细心一点罢了。”

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古代起,民间就流传着神秘传说———“长翅膀的人”。几乎每个国家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会飞的人类,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有没有家庭背景,甚至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根本一无是处,因此而打退堂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其实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曾经,我是如此的向往可以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际之间,然而,却忽略了自己身上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梦想和信念。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只有在朝圣过阳光雨露后才能绽放;每个人都是一把六弦琴,只有在经历过双手磨练成茧的痛苦后才能演奏出华丽的乐章;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只有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峰回路转后才能汇聚于大海。同样,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的鸟,或者是有一只鸟住在自己的心中,赐予你那双无形的翅膀,激励你拼搏、进取,给你在生活这片广阔天空飞翔的勇气。从懂事那天起,一直到对生命有了自己的认知的现在,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梦着。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编织着一个又一个抑或美丽的不切实际,抑或华丽的放荡不羁的梦。

然而,上帝赐予了我们梦想的权利,却不是眷顾着每一位梦想者。我们拥有这双翅膀,让他从隐形到有形的转变,是要以汗与累的代价。梦想是人生的羽翼,通向幸福的道路不止一条,而降低飞翔的高度,绝不是拒绝蓝天的邀请,而是为了更好的与白云拥抱,与成功握手。梦想的根源在于能否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能否承受得住压力,能否学会找到自己适合的一条路去成为实现梦想的捷径,因此,梦想的过程,也就转变成为了一个思考的过程。

在更早的古代,梦想就在人们心中生根蒂固。关于梦想,曹操曾激动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关于梦想,李白曾饮酒大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关于梦想,陆游也曾豪情挥墨:“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梦想这个词,一说出来,仿佛就特别有力量。我们编织着的那些梦啊,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未来,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都如翅膀般引领着我们朝着心中向往的圣洁世界,勇敢的飞翔。

有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发现,别的小朋友可以看动画片、玩弹弓,但是他却做不到;当别的孩子都在屋外追赶打闹、踢球、捉迷藏时,他却只能傻坐着。父母也无法帮他的忙,因为他是一个盲童。失望之余,他只好学弹琴,用琴键来抒发心头的烦恼,用音乐来排解惆怅的心情。慢慢地,他发现音乐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他的人生开始走向坚强的理由。这个看不见琴键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了中国首位盲人钢琴家的孙岩。成名后的孙岩,已在国外演出达百余场,并登上卡内基音乐厅、肯尼迪艺术中心献艺,被丹麦授予2005年“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亲善大使”的称号。

当我在电视里观看孙岩用心弹奏阳光一般灿烂的音符时,我再次想起那句话——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一旦张开它,梦想之花定会在某个早晨璀然开放。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不得不直面人生的缺憾时,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想想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我们更无助的人,就算自己很受伤,也不要闪泪光,更不值得绝望。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们飞过绝望,让梦恒久比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