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1581700000071

第71章 对健康负责—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

电脑的低能量X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失调。英国一项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7~19种病症,包括流鼻涕、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忆、暴躁及抑郁等。对女性来说,还会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少数准妈妈还可能发生早产或流产。此外,长期从事电脑作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易全身疲劳,加上电磁辐射,女操作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出30%左右。有关研究还发现,电脑的电磁辐射还会致癌;而随着电脑及因特网的普及,一种被称作“电脑综合征”的现代新生病,会使那些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程序编制的人员因中枢神经失调引起头痛、失眠、心悸、厌食、恶心以及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容易激怒、常感疲乏等。

其次,电脑对视力的危害不能忽视

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眼红。这是由于许多电脑使用者不注意对自己的约束,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如每次看电脑屏幕超过两个小时,则对眼睛的伤害极大,很容易造成眼部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导致眼睛干涩。

长期使用电脑还容易对肌肉组织造成危害。

操作电脑时重复、紧张的动作,会损伤某些部位的肌肉、神经、关节、肌腱等组织。除了腰背酸痛外,患上腕管综合征者,除了手腕疼痛甚至麻痹外,这些症状会延伸至手掌和手指。多运动是克服这种电脑危害最有效的方法,运动量不需要太大,散散步、举举哑铃以及轻微的有氧运动,都对人体健康有益。

长期使用电脑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不容小视。电脑散发的气体会危害呼吸系统。英国过敏症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办公设备会释放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气体,其主要元凶是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这些臭氧气体不仅有毒,而且可能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对于那些哮喘病和过敏症患者来说,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另外,人体在臭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时间较长,还会危害肺部健康,发生病变。

小心“电脑并发症”乘虚而入

长期使用电脑还容易引起电脑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脑忧郁症

长时间的电脑操作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不习惯与人达成妥协和谅解,工作难以展开,以致丧失自我,身心疲惫。

2电脑躁狂症

这种症状是由于对电脑过度依赖造成的,这种症状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烦躁、不安,甚至有对电脑“动武”的倾向,如通过有力敲打键盘、鼠标,大骂电脑,摔砸电脑等方式发泄怒火,有的还将不满情绪发泄在家人或同事身上。

3中枢神经失调

由于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操作电脑,电脑发出的微波而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厌食、恶心,以及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健忘、容易被激怒、常感疲惫等,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症状。

电脑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例数不胜数,如影随形,经常必要使用电脑的工作者一定要警惕上述危害,正视自己的健康,不要成为电脑的牺牲品。

正确使用电脑

“电脑病”的产生主要是和人们在电脑面前的坐姿、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间长短等有关。因此,对长期使用电脑的人来说,做好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使用电脑时坐姿要正确。

在操作电脑时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将后背坐直,并保持颈部的挺直。两肩自然下垂,上臂贴近身体,手肘弯曲成90度,操作键盘或滑鼠,尽量使手腕保持水平。

其次,电脑的摆放高度要合适。

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最好使用可以调节高低的椅子。应有足够的空间伸放双脚,膝盖自然弯曲成90度,并维持双脚着地,不要交叉双脚,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还要注意要与屏幕保持恰当的距离。眼睛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最后,要做到劳逸结合。

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使用电脑的时间最好是40分钟就休息一下,可到室外散步,或抬头望天,或向远处眺望,或进行10至20次伸颈和扩胸练习。

为了有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还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积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的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为减少辐射,应使办公室保持通风干爽,这样能使那些有害物质尽快排出,在电脑桌下放一盆水或是放一盆花草也可减少辐射,勤洗脸也能防止辐射波对皮肤的刺激。

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定期清除室内的粉尘以及微生物,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消毒处理,合理调节风量,变换新鲜空气。

睡觉前不宜用电脑。根据研究显示,人的体温在白天活动时会升高,而夜间睡眠时,体温会降低。大约清晨六点开始,大脑的温度会逐渐上升,午后趋于缓和,黄昏时达到最高点,入夜后两三个小时开始下降,直至凌晨出现当天脑部温度的最低点。如果两个温差大,就容易获得深度睡眠。在睡觉前使用电脑会使体温升高,破坏体温变化规律。

使用电脑时还要注意合理膳食。平时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

合理补充维生素也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维生素B1、C、E被国外专家称作“消除压力的维生素”,在帮助神经系统正常工作、提高肾上腺作用等方面分别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维生素C、E可舒缓和治疗头痛,保持皮肤弹性,防止皮肤细胞早衰。维生素B1、维生素C可缓解肩背和腰部疼痛,并可降低黑色素的生成与代谢,防止衰老。维生素C对于减轻长时间使用电脑引起的眼睛疲劳最有效,可以使人的皮肤细腻、红润,眼睛明亮,而维生素B6、B12也在保护眼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使用电脑时还要多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日常饮食应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粗粮,但除了正常的膳食外,还可以适当地服用专业维生素补充剂进行补充,满足身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最后别忘了,使用电脑后,一定要洗手。键盘上面附着着很多细菌和病毒,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贴心提示】

现代人的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但操作时间长了会给身体带来不适,甚至危害。所以每工作一小时应休息6分钟,工作两小时应休息15分钟,关闭电脑,离开工作地点。下面这套操能够使你缓解疲劳,血液循环通畅,恢复精力。

1闭上双眼用中指适度向外旋,按摩眼球30次,然后再按摩太阳穴30次及双眉中间稍偏上30次。

2颈部平行旋转左右各15次。

3肩部旋转30次。

4手抱膝尽量贴在腹部,然后将腿向前伸直,放回地面,左右各做10次。

5曲肘、攥拳,脚尖离地勾脚面,然后绷脚面,做20次。

6转动手指手腕,内旋10次,外旋10次。

7双手向上、左右缓慢伸展各5次。

8双手向头后缓慢伸展5次。

3小心宠物带来健康隐患

都市居民养宠物成风,可是,这些活泼有趣的小动物身上却潜伏着许多危险的疾病传染源,一不小心,就会殃及它的主人,有的还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因此饲养宠物还要小心宠物带来的健康隐患。

隐藏在狗身上的健康隐患

除了人们熟悉的狂犬病外,狗还会传播“包虫病”。它是一种细粒棘球绦虫(俗称犬绦虫)的幼虫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犬绦虫寄生于狗或狼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犬的周身皮毛。凡跟病犬接触的人,都有可能由于抚摸犬的皮毛,把虫卵带入口中。一旦虫卵进入人的肠胃,卵内的六钩蚴会脱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液带到全身各脏器,逐渐发育成棘球蚴。开始像一粒小豌豆,由于它的繁殖力较强,体积很快增大,最大的可形成小孩头大小的囊体。如寄生在肝脏、肺部,还极易引起其他病变。“包虫病”在西北等城市,早几年就有发现,南方似乎还没听说过病例报告,但随着犬类的引进交流,谁也无法保证不会传染,据专家介绍,对“包虫病”目前还无特效药治疗,关键还在于预防。

还有一种黑热病,就是由一种比蚊子还小的白蛉,叮咬犬类传播的。北方山区有的地方黑热病流行,白蛉一旦叮吸病犬的血,病犬中的杜氏刺什曼原虫进入白蛉体内。白蛉再叮咬人时,就会将原虫送入人体皮肤内寄生感染。原虫主要寄生在肝、脾、淋巴结的巨噬细胞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且以儿童为多,易被误诊,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死亡率较高。

此外,狗还能传播人体曼氏裂头蚴病、肺吸虫病等,人体许多寄生虫病原体是通过狗来贮存、传播和引起流传的。

当然,绝大多数的狗是健康的,经常到兽医那儿检查、注射防疫针等也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不仅仅是狗,猫对人的健康也有危害。

猫给人带来的健康隐患

猫对健康最大的危害是影响女性生育。影响人生育的主要疾病是弓形体病。此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可以寄生在犬、猫和人等二百多种动物身上,主要是隐性感染。弓形虫的生活史复杂,中间宿主为犬、猫、人、鸟等两百多种动物,终宿主是猫科动物。感染途径包括:经口吃入或经破损的皮肤等组织感染。也就是说猫科动物的传染性大,可能对女主人的生育造成一定威胁。而犬被感染后尽管可以传染给人,但是犬和人均非弓形虫的终宿主,因此只有被弓形虫感染的猫科动物才对人的生育造成威胁。

此外,猫癣的传染性很强,养猫的人应该注意预防。

猫癣多见于营养不良和体弱多病的猫,增加营养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摄入,有利于预防该病和已染病猫的恢复。

感染猫的真菌有2种,即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98%是犬小孢子菌,随着病的演变,成为有刺激性的干燥圆形斑疹。

因为猫癣可传染给人,请注意消毒。同时猫的主人应该口服复合维生素预防。

猫患上猫癣后为了尽快治好猫癣,避免传染给自己,要注意,家中环境要勤消毒,尤其是猫常睡的窝、垫子,每天用按要求稀释后的宠物环境消毒液喷洒,家中的地板、家具要隔天或隔两天用稀释后的消毒液擦拭,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猫癣的扩散。

现在发现有5种真菌能引起狗、猫的皮肤病,有犬小孢霉、石膏样小孢霉、须毛癣菌、奥杜安小孢霉和变形小孢霉,其中犬小孢霉最常见,其次是石膏样小孢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