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在为谁工作
15766700000008

第8章 学会享受工作(5)

③把工作看成艺术创作。有一次,一位教授指着一位在附近挖排水沟的工人赞赏地说:“那是一个真正的艺人。看着那些污泥竟能以铁锹上的形状飞过空中,恰好落到他想让它落下的地方。”假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艺术创作,把自己单调、枯燥的打字看成是在钢琴前创作新的圆舞曲,把你在厨房炒菜,看作是油画创作,油、盐、酱、醋就是你的颜料,炒出的新花样就是你创作的新作品,那么你简单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④把你的工作变为娱乐活动。把工作看作娱乐,就能以工作为消遣。在实际中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请记住劳动和娱乐的不同就在于思想准备不同。娱乐是乐趣,而劳动则是“必做”的,假如你是职业足球员,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娱乐上,你就可以和业余足球员一样,更加地投入比赛。这里不是说比赛本身不重要,而是不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比赛这个“赌注”上,而忘记了踢球本身就是娱乐。常常是忘记了“比赛”,获胜的机会更大。

学会从工作中找乐,即在苦中亦能获得乐趣,那将是你人生成功的一大秘诀。心中充满快乐时,自然感到身边的工作会有趣,终日乐此不疲,会永远的快乐。

10每天多做一点点

有一位懒惰成性的乡绅,拥有一块有自主所有权的地产,每年他坐收500美元的地租。后来,由于无力还债,他把一半地产卖掉了,剩下的一半地产租给一位勤劳的农民,租期为20年。契约到期的时候,这位农民去交付租金,他问这位乡绅是否愿意把这块土地出卖。这位乡绅感到十分吃惊,他说:“是你想买吗?”

“是的,如果我们能讲好价,我就买了。”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位绅士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农民,说:“天啊,请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不用交租金,靠两块这样大的土地也不能养活自己,而你每年都要交付给我200美元的租金,这些年下来,你竟然还买得起这块土地。”

“道理很简单,”这位农民回答说,“你整天在家里坐享其成,却不知坐吃山空;而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何劳动都会得到回报的。”

同理,两个背景一样的员工在一起工作,一个勤奋主动、热情进取,像一个上满发条的钟表一样为公司工作;另一个却总拖三拉四、散漫懒惰,像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见工作就躲。如果你是老板,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答案毫无疑问。老板心目中最理想的员工,不是最聪明、最能干的员工,而是最愿意主动付出,总是多做一点点的员工。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老板们能像今天这样,如此看重一位愿意主动付出,多做一点点的员工,并给予他们如此多的机会。不论哪个行业,都非常敬重每时每刻都多做一点点的员工。

许多员工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优秀的员工却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

多做一点点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就会让你的工作结果发生巨大的变化。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工作的人,只能是一名合格的员工。如果每天多做一点点,你就有可能变成一名优秀的员工,让你的老板对你刮目相看。

“每天多做一点点”会使你从你的同事中脱颖而出。那么,你的上司会愿意加倍地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这么做虽然会占用你一点时间,但是,这绝对值得。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做那么一点儿。

“每天多做一点点”,实际上是很容易做到的,比领导要求的上班时间早到一些,利用这点儿些时间把一天的工作整理清楚,这样不至于让一天过得混乱;主动地对待工作,不要等着领导追问时才想到工作还没有做完;如果能迟一点回家,那么就利用下班的时间把一天的工作整理一下,看看哪些还没完成,需不需要加班,今天哪些工作完成得比较漂亮,哪些做得不够好,哪些需要改进,然后为自己今天的努力奖励自己一下。

在奥运会赛场上,冠军与亚军冲过终点线的时间差也许只相差千分之一秒,但却产生了巨大的差别,人们都会记住冠军的运动员,而很少有人关注获得亚军和季军的运动员。千分之一秒的差距导致了冠军与亚军的天壤之别。在工作中亦是同理。有人做过调查,发现事业成功的人与平庸的人付出的努力其实相差很小,就多出了“一点点”的距离。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作为员工,只要多那么一点点的努力就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每时每刻让自己“多做一点点”,你甚至可以得到千倍万倍的回报。雪婷小姐就是这样的一名员工。

雪婷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打字员,周五的下午,一位部门经理走过来问她,哪里能找到一位打字员,他必须马上找到一位打字员,否则没法完成当天的工作。

不巧的是,公司所有的打字员都已经度周末去了,三分钟后,雪婷也将离开。但雪婷没有丝毫犹豫地留了下来,她主动帮助这位经理完成了工作。

事后,经理问雪婷要多少加班费。雪婷开玩笑地说:“本来不要加班费的,但你耽误了我看演唱会,那可值三百美金呢,你就付我三百美金吧。”

这件事情很快就这样过去了,雪婷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三个星期后,她接到了一个信封,是那位经理让人送过来的。里面除了三百美金,还有一封邀请函,经理请雪婷做自己的经理助理。经理在信中表示:“一个宁可放弃看演唱会的机会而工作的人,应该得到更重要的工作。”

雪婷只是主动为那位经理多做了一点点事情。这位经理并没有特权要求雪婷放弃休息来帮助自己,但雪婷却这样做了,不仅得到了三百美元,还使自己得到了一个更好的职务。

多做一点点,其实是每一个员工都懂的道理,关键看你是否去做?工作中,有许多地方都要我们多做一点点,大到自己的工作态度,小到接听一个电话、送一封信件。只要能多做一点点,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如果你是一名发货员,也许会在发货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毫无干系的错误;如果你是一名送信员,你也许会在公司的信函上发现—个印刷错误;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员,你也许可以像雪婷一样做一些自己职责以外的事情……这些也许不是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多做了一点点,你就会离成功的结果更近一些。

“多做一点点”不仅是要我们多做一点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得更完美。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不能因为这些事小而敷衍了事,而应该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再多做上一点点,争取做得更完美。

每天多做一点点,不是语言上的空洞表白,而是要具体落实在行动上。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坚持这样做,那么我们会有怎样的进步呢?不要以为一点点的努力老板看不到,其实,老板每时每刻就在我们的身后,对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心知肚明。不过,更重要的,我们是从这一点点中获得了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补充。这是取得结果不可或缺的要素。

也许你没有因为多做的一点点立刻得到回报,然而,你必须坚定不移地一点一滴地做下去,因为只要付出就必定会有回报的。

11劳逸结合以求高效

激烈的竞争驱使着人们忘我的工作,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即使节假日也不能好好休息。

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可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唉,累死了!”其实,差不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一个人如果经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甚至引发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如果这种疲劳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身体就可能会出现低烧、咽喉肿痛、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且,非常严重的长期性疲劳很可能就是其他病症的先兆。人们常说的“过劳死”实际是长期过度的劳累的结果。

既然我们知道过度劳累,会有一些不良的后果。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非得等到疲劳过度的时候再去休息?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劳逸结合。这样既能让你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能使你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马克思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居里夫人一再强调:“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然而生活中却到处都有不会休息的人。如一些英年早逝的才子,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这些英年早逝的才子,我们只是在说劳逸结合,也许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某科学家就是一例子,他是国内非常有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他的专业也极具市场发展潜力。但不幸的是他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没有如愿地完成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疲劳后才休息,甚至有些人疲劳后还在继续工作。谁都尝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能消除疲劳,可不少人干起工作来,非等到疲惫不堪后才肯休息。这种干劲可以赞扬,但不宜提倡。

劳逸结合,能充分发挥和及时协调全身器官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提高恢复效率。

有人曾经做了这样一个试验:让一组身强力壮的青年搬运工人往货轮上装铁锭,小伙子们连续干了4个小时,结果勉强装了12.5吨的货物,而且个个都精疲力竭了。但是,一天后,同样让这些小伙子每干26分钟就主动歇息4分钟,同样花4小时,却装了47吨铁锭且不觉得很累。

试验表明,劳逸结合,不但干活不觉累而且效率还比较高。所以,我们提倡劳逸结合。其实,在现代好多单位,中午都安排一到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实这两个小时不仅是用来吃午饭的,也是用来休息的。让大家能够利用中午的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这样工作了半天,大脑也能充分地休息一下,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下午的工作当中。

疲劳对人体来说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人们不应感到疲劳时才去休息,而应该学会在身体尚未感到疲乏和心境达到临界状态时就休息,包括主动休身和主动休心。也就是说疲劳未到之前就去主动休息,效果会更佳。

识别疲劳最简单的办法是早晨起床后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脸色。因为,脸色与人体内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面部色泽的好坏,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有人说脸色是健康的调色板。

一般而言,经过一晚上八九个小时的睡眠,疲劳应该消除。精力充沛,面色红润且有光泽,说明健康状况良好。而面色晦暗或萎黄,口唇发紫,眼圈发黑等,提示疲劳没有消除,亚健康已经发生,甚至过劳或疾病已经来到,应尽快设法进行自我调节,适当减轻工作量,增加休息时间和补充营养。

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论是脑力疲劳还是体力疲劳,最好的保养方法之一就是睡眠。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内细胞坏死与新生最活跃的时间,此时不睡足,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加速衰老。长时间晚睡和睡眠不足,白天精神萎靡、瞌睡连连应当引起重视,若经过调整仍未消除疲劳的,应向医生咨询,千万不要一拖再拖,贻误病情。

以下策略对你减轻或消除疲劳特别是心理性疲劳大有裨益:

按生物钟作息。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人体内的生物钟约有100多种,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各器官的功能,并规范着人的活动,如睡眠与觉醒、记忆与思维的涨落、体力与精力的兴衰等。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节律来安排作息,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

科学进餐。人的精力与体力的能量来源是食物,故科学进餐能从根本上防治疲劳症。不吃早餐或吃得太少是绝对错误的,要想上午精力充沛,须吃糖分低而蛋白质含量高的早餐。午餐也应如此。另外,当你出现疲劳感时,宜增加蔬菜、水果、奶类等碱性食物,以便中和体内过多的乳酸,不宜多吃肉、糖等酸性食品,以免增加酸性代谢产物而加重疲劳感。对于脑力劳动者,还可在三餐之外吃点巧克力,及时提高血糖浓度,防止脑细胞活力因血糖下降而下降,导致脑疲劳。

主动求乐。前南斯拉夫医学博士波卡斯奉献的“锦囊”是多笑。他认为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剂”,10分钟大笑能使人全身放松45分钟,男子每天应笑14-17次,女子应笑13-16次。当然,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自然坦诚。因此,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相声、小品、富有喜剧色彩的影视节目,主动求乐。

坚持运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常做深呼吸。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可选择一处空气清新之地做深呼吸,吸气时腹部缓缓鼓起,呼气时腹部慢慢凹下,持续5-10分钟即可。此法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并增加大脑所需要的氧气。

对于那些整天埋头工作的人来说,不妨试一试。不要等到特别疲劳的时候再去休息。尝试一下,主动休息。这样劳逸结合会给你带来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