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在为谁工作
15766700000015

第15章 工作中积累人脉资源(2)

在台湾证券投资界,杨耀宇可是个知名人物,他将人脉竞争力发挥到了极致。他曾是统一集团的副总,之后退出统一集团,为朋友担任财务顾问,并兼任五家电子公司的董事。根据推算,他的身价应该有近亿元台币之高。为什么曾是一个不起眼的乡下小孩的他到台北打拼能快速积累起这么多财富呢?杨耀宇自己解释说:“有时候,一个电话抵得上十份研究报告。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领域,上千万条,数也数不清。”

而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人际关系,你的结果则可能很惨。

林雅是某著名高校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很快就被一家在业界颇负盛名的公司录用了。进入公司后,她执著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现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获得重用并步步高升。可是一年过去了,林雅虽表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但酬薪比例很低,并不比那些表现一般的同事高,职位也没有得到晋升。林雅很不服气,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她认为总有一天上司会看到她的能力与才华,成功之日也离她不远了。但是,又一年过去了,林雅还是在原地停留。相反,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主管了,薪水也比她高出许多。林雅终于忍不住,向公司里惟一与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然而,同事却很直接地告诉她一个令她感到震惊的原因,就是林雅虽然工作非常出色,但与同事的关系没处好,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重用。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今天成为世界首富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掌握了世界的大趋势,还有他在电脑方面的智慧和执著。其实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比尔·盖茨的人脉资源相当丰富。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在他20岁的时候,签到了一份大单。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大鲸鱼钓一只可以吃一年,但钓小鱼的话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在25年前创业的时候,他就了解了这一点。他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

他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的这个单,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比尔·盖茨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那么既然建立人脉网络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呢?〖JP

首先,要织一张好的关系网,先得筛选。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然后在选择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时,你必须放下那些关系网中的额外包袱。当然,他们仍然是朋友,只是你不必浪费宝贵的时间去维系这种老关系。

其次,分析自己认识的人,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这样,你自然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

最后,对关系进行分类。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的事情往往涉及到许多方面,你需要各方面的帮助,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这样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就建立起来了。

保持联络是建立成功关系网络的另一重要条件。“关系”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就可能失去这位朋友了。所以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

也许你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有事需要一个朋友出面相帮,可是过去许多时候本该去看他们,结果没去,现在有求于他时才去找他,是不是太唐突了?会不会遭到拒绝?所以,你平时应尽可能与你认为值得做朋友的人多联系,经常进行感情投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当纽约时报记者问他是如何保持他的政治关系时,他回答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过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帮了我不少忙。”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忽视“感情投资”的毛病。“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人,从小处着眼,时时落在实处。“进行感情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你的日程表,记下那些对你的关系至关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哪怕只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也会高兴万分,因为他们知道你心中想着他们。时刻关注对网络成员有用的信息,定期将你收到的信息与他们分享,这也很重要。优秀的关系网络是双向的。如果你仅仅是个接受者,无论什么网络中的朋友都会疏远你。搭建关系网络时,要做到好像你的生活和事业都离不开它似的,因为事实上的确如此。

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资源是我们到达成功彼岸的不二法门,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

4从同事那里借智慧

有些人认为同事是自己在公司里的竞争对手,是职场上互有戒心的同行者,是对外保持一致而对内各怀心事的搭档,惟独不是值得信赖的伙伴、可以推心置腹互相借鉴的知己。

如果同事也这样认为的话,那你一天中近1/3的时间,将陷在戒备感很强的不良情绪中,怀疑、不安、紧张,将磨掉你对工作的美好感觉。

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事就是你身边最好的老师,也是让工作变得美好的关键人物。你为何不能将同事视为“良师益友”呢?向同事“拜师学招”的意义其实是在聪明地、适度地示弱,这样容易使得趋于戒备和紧张的同事关系得到缓和。在逞强争胜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职场中,灵活地示弱更容易感动别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同事好为人师的心态,也会因你的行为得到满足。一旦同事向你支招,友谊的花朵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盛开,彼此之间一种惺惺相惜的轻松氛围也会形成,你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善。

向同事学招,看看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是怎样化险为夷、拨云见日的。这样还可以帮你提高自身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那你就找一找同事的优点,然后对他说:我要拜你为师,请多多指教。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会发现,同事并不像你以前所认为的那样“面目可憎”。

在公司里,要想做事少碰钉子、失误少,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多参考同事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常常是他们付出代价换来的经验之谈。

在公司市场营销部工作的自强最近很烦躁,为什么呢?

公司连着四个月的业绩评比表中,自强都在萧萧之下,屈居第二,他很不服气。他以为自己功夫下得不比萧萧少,资历也比她老,怎么可能落在她后面呢?萧萧这个进公司不到三年的小丫头,所掌握的客户资源竟然是他这个元老的1.5倍,好胜心强的自强决定与萧萧一拼高低。

于是,自强想方设法进入萧萧的电脑系统,查看她的客户分布,冒险去挖她的客源。萧萧知道此事后非常恼火,当面指责自强“恶性竞争”、“挖别人的墙角”,并对他提出严重警告:再这样下去,就别怪我不顾你这位老前辈的面子,把真相告诉老板。因此两人的关系闹得很僵。

自强想想两人唇枪舌战的瞬间,心头豁然开朗:现在的“新新人类”还是性格直爽,只要我放得下老前辈的架子,不耻下问,她一定会尽释前嫌,并把盘活客户资源的技巧告诉我。问题一想通,自强的心头轻松多了,他特意邀请萧萧去健身,并诚恳地请教一些问题。这次倒是萧萧不好意思了,她说:“以前我对你的态度有些过分,请多谅解。”并讲了一些自己做营销的心得:“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我看书多、上网多、领悟快,进步大一些罢了。做营销,发展新客户是一条路,而盘活老客户更重要。如果老客户感觉到你的诚信和友善、你的信誉和热情,他可能就会把他的亲朋好友介绍给你,成为你的新客户。我特别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录客户的特殊情况,以便在细微处做文章,比如出差时顺便看望客户刚刚考入该地大学的孩子,比如在特殊的日子里,替当日有重要会议的人送一束鲜花给他的家人……我从不以为这是工作以外的琐事,相反,干这些工作就要有“功夫在诗外”的精神。我为每位老客户都设立了生日档案,他们过生日,我会亲自做一张精致的贺卡,并配上小礼物寄给他们,很多客户收到时都深受感动,特地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

自强听了这些,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也用起了这几招,果然业绩迅速攀升,与萧萧旗鼓相当了。更为可喜的是,他与萧萧的关系也更团结了,合作起来也更愉快了。

这就是求教于人的好处,不但能让你在工作的迷途中找到方向,更快地前进,还能改善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更加舒心快乐。

在现代职场上,同事中的良师益友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良师益友也许并不能帮你避免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但他却可以指引你走过这条路。一名出色的向导不仅能指出无数条通往相同目的地的道路,还能帮你找出最佳路径及告诉你哪些踏脚石可以帮助你安全过河。他虽不能代替你跨过河流,却能告诉你应避免哪些使你落水的踏脚石。

前苹果电脑公司总裁史考利,在一次对公司600名女性员工演讲时说:“良师益友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他们的带领,我也许没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提携后进是极有效的过程,有两位我指导的女性,现在都是苹果电脑的副总经理。”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没必要人云亦云,也没必要过分强调自我,或把自己看轻。融入到大集体中可以在不经意间增长你的见识,使你获得意外收获。不要以为这个世界缺乏朋友,不要以为战场上就没有友情,其实只要你以真诚之心相对,你会发现更多的真诚面孔。

如果你观察敏锐,善于分析,你会发现公司的每一项计划或变动都不会悄然而至。同事间的闲聊很可能在无形之中为你提供一种“早期预警功能”,你能从中发现新的计划、新的项目,甚至包括高层领导人最近的情绪。

与同事交往能够扩大你的声誉,提高你的知名度。“重在参与”绝对不是失败者的一种托词。随着社会经验的增长,你会发现,有很多事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参与其中总能获得某些信息。如果你善于交往,升迁的机会、加薪的机会就不会因为你的沉默而无声跳过。即使失败了,至少你也知道输给了谁,以及为什么输。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闷头苦干,一切就会水到渠成。事实上,你的功绩很可能被埋没,只有主动去发现一切机会的人,才能给自己创造出成就伟业的机会。一些人讨厌与同事闲聊,讨厌将本该休息的时间用于与人交往,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功利,太工于心计。其实,只要你对人不怀恶意,这本是对自己极为负责的态度。

同事中的良师益友能在平等的基础上,提供信息与指导原则,他们有十分宝贵的信息与经验并且愿意与你分享,而这些正是为你开启光明前途大门的钥匙。

永远都不要怀疑,同事就是你身边最好的老师。许多学有专长的同事其实很愿意与你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那你就根据自己目标与时间的不同,随时找寻可以指导你的良师益友吧。只要你摆正心态,放低姿态,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5活到老学到老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音乐家,师旷。一天,他正在为晋平公演奏,忽然间听到晋平公一声叹气后说:“我现在已70多岁,可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现在再想学恐怕也来不及了吧!”

师旷笑着答道:“不晚,那您立刻就点蜡烛吧。”

晋平公有些不高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求知与点蜡烛还有一定的联系吗?答非所问!你不是故意在戏弄我吧?”

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呢!我只是听人说,少年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就好像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很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瞎撞强吧。”

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

人的一生是离不开学习的,人们说“活到老,学到老”是至理名言,特别对于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了。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智者所必要的,是每一个上进者所向往的。

自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

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能学得完的?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这么快,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进入人们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次的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

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免不了要经受各种磨难和考验,在这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无论是好的经验还是坏的教训,对我们来说都是成长学习的阶梯。人生在世,有许多美丽诱人的陷阱,也有许多的无奈和徘徊,我们必定不敢太过纯真和善良。给心灵减压不仅成为一种需要,更成为一种必然,为此读书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知识就是武器,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生存,知识就是生命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了解知识的重要了。

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在终身学习这方面,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