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在为谁工作
15766700000011

第11章 在工作中修正自己的不足(3)

他想找老板理论,讨个说法。转念又想:“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如果为了这点事和老板发生争吵,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实在有些不合算。为了长远打算,只有忍一忍,打掉牙咽下肚,权且当一次替罪羊吧!”

发生这件事后,周杰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工作中,依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见了老板依然彬彬有礼,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后来,公安局破获了那天晚上的盗窃案,保卫科长因涉嫌此案被依法逮捕了。老板对保卫科人员进行调整,周杰被任命为保卫科科长,负责全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这就是“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的好处。试想如果周杰在受到老板误解以后,找老板争辩或一气之下一走了之,那如今又怎能做到保卫科科长呢?

在和老板相处的时候,要学会“韬光养晦”,学会自己的委屈和痛苦隐藏起来,不但要能接受老板的各种指责,还要能够承受被误解、被错怪、被无端训斥所带来的痛。只有这样,才能用内心的苦水保住你的职位,使老板不厌、不排斥你。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克服不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如果我们总是活在自以为是之中,就会孤芳自赏,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从何谈起?进步、发展又从何谈起?所以,当老板指出自己的错误时,我们一定要本着“有错就改,无错加冕”的态度,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6不做工作狂和工作的奴隶

现在在职场很流行的一句话“做工作的主人”。这主要是针对两种人来说的,一种是工作狂;还有一种是工作的奴隶。确实,这两种人的做法似乎很相反,但你仔细琢磨起来,他们却都不是工作的主人,没有搞明白自己在为谁而工作。

对多数人来说,现在拼命工作,是为了将来可以“少干活”或“不必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整天游山玩水,过着享乐的日子,所以现在才努力工作。但对一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工作,因为他们无法从工作中自拔,离不开工作,他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完全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如果你属于前者,那说明你还正常;但如果是后者,恐怕你已经对工作着魔,并犯了工作上瘾的毛病。一句话,你已经变成了一位工作狂。

对于工作狂,研究结果发现:工作狂患各种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胃溃疡)的可能性更大,生活与婚姻质量一般比较低,离婚的可能性很大。人类在激流勇进的文明化进程中所付出的重大代价,就是对自身的压榨,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

我们需要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和价值,但也并不应该鼓励工作狂。毕竟,生活的概念要比工作大得多,生命的意义,也不能仅仅依靠工作上的成功来证明。过分依赖职场竞争带来的成就感与充实感,忽视对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必要的经营与维护,不但不能逃避寂寞空虚,结果往往是吞咽更深地失望和孤独。

如果你本人是个工作狂,首先需要调整心态。金钱、权力、荣誉等等,这一类的成功永远没有止境,而你的时间、精力、健康、生命,却都是有限的。事业的成功无法替代家庭生活对你的价值。多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工作中,多加强自身时间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组建高效的团队,通过合理的分工和授权,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让自己能从工作中逐步“解套”。

如果你遇到了工作狂上司,不得不在他的“以身作则”下勤奋工作,那么就试着从心理上理解和接纳他的做法,不要一味排斥、抱怨,以避免双方关系的恶性循环。其次,多配合他们的工作,尽下属之责,争取成为他们信任的好助手。如果对他们的工作方式你确实不能接受,也应该大胆表达出来,当然必须注意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幸福不是赢得一切,而是接受自己和别人;幸福不是万众瞩目的荣耀,而是生活的平衡。工作是我们财富和自尊的源泉,但当它危及到你的自我接受和生活平衡,就该懂得就此打住,因为过犹不及。

卢比斯是一家大型网络公司的内容策划和监制,这家公司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张,就连上厕所都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卢比斯作为骨干,更是忙到一天只上一次厕所的地步,他经常坐在电脑前,盯着白花花的屏幕一干就是一整天,一刻也不敢放松。长年累月,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天天晚上不到12点回不了家,还常常因为突发事件而半夜起来,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睡眠严重不足。自从他离开大学,就几乎再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体育锻炼了,旅游更是想都不敢想。缺乏体育锻炼,使卢比斯的体形变成了臃肿而难看的“鸭梨型”,情绪也变得非常烦躁,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事大发脾气。当然,拼命的工作还是有回报的,卢比斯不久就被提拔为部门主管,但和任命书一起到达的,还有医院的入院证明书和老婆的离婚书。在这样一个时代,像卢比斯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人们拼命的工作,穿行在城市间的匆匆脚步,奔跑在写字楼间的身影……紧张的节奏似乎让人们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工作。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输了自己,赢了世界又如何?

只有你自己最明白你到底是不是工作狂。你要不要变成工作狂,也完全由你决定。但是你必须相信一件事,虽然有许多的书籍以及专家教导我们要热爱工作,但你不要错误领会,那绝对不是要我们变成工作的奴隶,完全被工作控制,而是要我们去做工作的主人。

与上述这种人截然相反的是工作不知积极主动地去做,只知等着别人的督促再去做。这种人彻彻底底的是工作的奴隶。这种人还不如第一种工作狂的人,至少他们不会被老板开除而且在工作中还有晋升的机会。如果是这种人的话,他们随时都有被开除的可能,更别提晋升了。如果真是这种人在刚进入职场还可以,如果时间一长,你的同事们肯定谁也不愿意与你相处,甚至你的老板也会把你开除。

林立是就是这样一种人。以前在学校上学的时候,他就是从来不积极主动的学习,包括他的作业从来都是最后一个交到老师手里。有时老师都催他好几次,他还是慢吞吞的最后一个完成。他考上大学,完全是因为自己的那点聪明。现在工作了,还是改不了他那坏毛病,每次都是和他关系比较不错的同事提醒他,要不然他就得等老板问起的时候,撒谎说:“快了,马上”等等此类敷衍的话。

那天,老板就找到林立说:“你那策划书写完了吗?”

林立如梦初醒一样,吞吞吐吐地说:“写完了。”

“那你发E-mail给我。”老板说。

林立随口应答:“嗯。”其实,他的策划书还没做呢,他只是想了想,他觉得还早就没有急着做呢。这下他可傻了,他想那我就开始做吧。他打开电脑开始做,可是哪那么好做。半个小时不到,老板就打电话催了。他应付秘书说:“在有半个小时就好了。”这时,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他心里开始发慌,思路也没了。就这样,等秘书第二次催来的时候,他还是没有做完。就这样,他的这份策划书到晚上下班的时候才做好。老板没说什么,只是说:“你也太慢了,下次决不能再出现这个问题了。

我觉得这位老板还是比较不错的,扣他的工资或者没收这个月的奖金都是一点都不过分的。这也给那些总是等着别人督促才工作的人一个最好的教训,不要做工作的奴隶。

一个人不要做工作的奴隶。是工作狂的人,常常不自觉地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压力,对别人的“感觉”也往往充耳不闻。一些工作狂其实是缺少信心的,期望从勤奋工作中得到别人的掌声。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那反而会变成你的包袱。另外一个靠他人监督和督促才努力工作的员工永远是工作的奴隶。我们最好还是想想你在为谁而工作。

7浮躁是工作中的绊脚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很多人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而怒容满面,甚至与其他人大打出手,这是欲成大事者的大忌。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其实,只要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自己不该发怒,但主要原因是情绪容易被激化,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一旦激化就会愤怒不堪,即使只是一点小事,他们也会认为天理不容。心理学家说:“浮躁的情绪容易使人冲动,常常做出与自己意愿相反的决定。”

如果你是一个欲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就应该时刻注意学会制怒,不能让浮躁愤怒左右你的情绪。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这样说:“我发现,凡是情绪比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比较理智,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就是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绪。”

对职场人士来说,除了娴熟的工作技能之外,成熟的心理素质对自己的职场生涯也十分重要。在职场中,必须善于克制自己的怒火,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温和平稳、张弛有度、不卑不亢、能屈能伸,这是应有的修养和表现。有时候,心理素质甚至比你的工作能力更能决定你的命运。要知道,职场不是舞台,即使是舞台,你也还要走台步,背台词,不可能完全由着你的性子来。

梅女士是个女强人,能力强,性子急,风风火火。她是某咨询服务公司的培训部主管。公司立志要在培训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董事会一直想开发一套立足中国本土的、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培训教材,梅女士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教材的编撰。

梅女士被委以重任后,立即全力以赴。她是个完美主义者,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需要一个数据,本来打个电话查询就可以了,但她非要派人到实地调查。又比如,需要一个专家的意见,电话采访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她却非要坚持面对面采访,等等。客观地说,如果是编撰国家统计年鉴,这样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这套教材重在传达理念,数据这些东西并没有必要如此精确。这种纠缠于细节的行为不但会增加开发成本,还会延误市场开发进度。公司有几次都在肯定她前期工作的同时委婉地批评了她的效率,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在她一次没有必要的出差归来后的会议上,公司领导层强调形势逼人,再次敦促她提高效率,态度严肃中留有情面,可是她却认定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肯定,自尊心受到伤害,再联想到在出差途中险遇车祸,长期积累的怨气如同火山爆发,拍桌子,摔茶杯,口吐秽言,把公司形容为一个没有人性的血汗工厂,令全场员工噤若寒蝉,领导威信扫地。

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后认为,尽管她劳苦功高,但她的性格不符合企业风格和理念,严重影响了公司领导层的威信,如果让她留任则会留下隐患,决定让她停职反省。公司的本意是教育她的同时,挽回领导的面子,以后还是会给她“平反昭雪”的,公司一个副总还专门和她谈了话,但她哪里受得了如此“欺辱”,没有多久就坚决出走了,拦都拦不住。

其实,梅女士实在是太冲动了,她走了不久,她主持的教材就热热闹闹地上市了,培训课程也正式招生了,但这一切都与她没有关系了。

浮躁易怒的情绪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是成功的绊脚石,所以必须极力地控制它。其实,浮躁易怒是一种完全可以避免与消除的行为,这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事实,无端浮躁是一种精神错乱,因此,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

理智是控制浮躁情绪的基本保障。也许你是一个能力超群的人,也许你是一个拥有创新想法与奋斗力量的人,如果你再拥有理智,那将是如虎添翼。

李某是某大学中文系的“才子”,在大学期间就已崭露头角,不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评论等,有些评论反响还不小。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的被分配到一家报社。李某本来以为凭他的才华,肯定会被分配到新闻部,不说当个记者,做个编辑也是极有可能的。可是单位分配方案一下来,让他没有想到是居然让他去总编办公室先熟悉一下报社的基本流程。

但李某埋怨归埋怨,他在总编办公室每天勤奋认真地工作,不久,他就如愿以偿地调进了新闻部,并且很快就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业务骨干。几年后,李某觉得在这家报社自己再难有更大的作为了,决定办一份报纸单干。

现在,李某自己办的报纸在他所在的城市已经很有名气,甚至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

有一些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初,总是踌躇满志、心浮气躁,渴望在工作中施展才华。有很多人确实有才华,做目前岗位上的工作确实也游刃有余,因此常常会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才能没有充分施展,便免不了频频跳槽,到了一家新单位,往往又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一来二去就把自己搞得很灰心,很沮丧,也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天明在国内博士毕业后,如愿以偿拿到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去攻读博士后,两年后又做了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剑桥大学生涯还没结束又到了斯坦福大学做客座教授。在常人眼中,他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无异于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回国后一定有很多单位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要他。但当他回国后,却没有一家单位真正适合他。因为他在国外多年,已形成了频繁更换工作环境的习惯,因此个人的研究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发表过多少有价值的论文。而天明的许多同学,很多虽然只是在国内上了很普通的高校,但是却一直致力于某一项研究,大多颇有成就,其中有几位还因成果突出而人选了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

论“才”天明绝对是够高了,那一连串的国际名校,随便挑出哪一个,便能让人羡慕半天,但他总是在获得机会后随随便便地抛弃这个机会而开始追寻下一个,到头来一事无成。这种心浮气躁的人是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总之,你应当提高自己控制浮躁情绪的能力、时时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波动。在刚刚进入工作单位时,不要心浮气躁,沉下心来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8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凡是取得成功的人,莫不是努力进取,善于打破陈腐的规则,突破自我的局限。

一位刚从管理系毕业的美国大学生去见一家企业的老板,试图向这位总经理推荐“自己”到该企业工作。

可这家很有名气的公司根本没把这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放在眼里,总经理三言二语便想把他打发走:“我们这里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这位大学生并未知难而退,而是另辟蹊径,话锋一转,向总经理提出了疑问:“总经理是觉得贵公司已经人强马壮,完全可以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不需要再有人员加入了?哪怕他有天大的本事,也对贵公司无益了?再说像我这样刚毕业的学生是否有能力还是未知数,宁可拒之门外,也不可贸然使用,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