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15696600000017

第17章 走小路的人

受内心欲望的驱动,你会做违反自然之理的事情,而将自己陷入歧路。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就是告诉你人是这样一种容易执迷于欲望的动物。

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犯罪后逃跑了。追捕他的人已经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发现脚下有一口古井,藤蔓挂在井内。

他顺着藤蔓往井里去,又发现井底有一条大蛇,张开了大嘴,正等着他。

他只好拼命地抓住藤蔓吊在中间,不久两手疼痛难忍,又发现两只老鼠,一只黑的,一只白的,正在啃藤蔓。

藤蔓一旦被啃断,他就要掉到井底去喂毒蛇。这时他抬头一看,蜂窝里的蜂蜜正在一滴一滴地向他口中滴来,这个人便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被这些蜂蜜陶醉了。

天下大路纵横,四通八达,可以徒步,可以骑车,可以骑马,可以悠闲地走,也可以急促地走,甚至可以狂奔。但是就是有人不走大路走小路,走荆棘丛林之路,走崎岖不平之路,走虎豹出没之路,总之,走的是危险之路。

准确地说,这个人走的是邪路。因为他犯了罪。这正应了老子所说的那句话:“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大道是平坦的,宽广的。小径是崎岖的,危险的。这句话翻译成今天的俗语就是大路不走走小路。

我们再回头看故事中的这个人,他的问题得到解决没有?

也可说解决了。

因为他尝到了蜂蜜,忘记了危险处境,他被蜂蜜陶醉了。再大的危机,只要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等于没有危机。危机是一种还未来到的威慑。

上有追捕者,下有毒蛇,还有黑白双鼠在啃噬 井绳。这是走邪途者的危机。

“大道夷甚,其民好径”就是告诉你有很多人在走自取灭亡的道路。

既然没有来到,那有与没有都一样,比如说你听说有人要砍你的头,但砍头人还没来,没来就等于没有人会砍你,因为头还在你的脖子上,所以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天塌下来当被子盖。”意思是说不要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危机的作用仅仅是对人的一种远距离威胁,当人感觉不到危机的存在,这种威胁自然也不存在。因此对故事中的这个人来说,他的问题也可说被解决了。

人们常常是这样说服自己的,当他感觉到人生中的某种危机或苦痛,就设法忘掉它。

哲学家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是个非常漂亮的女人,马克思把她奉若神明。一次,燕妮生重病,生命垂危,马克思非常痛苦,难以排解,就像学生一样做数学题,数学中只有思维,没有情绪,于是马克思忘记了这种痛苦。

你一定见过很多人面对危机时采取逃避的办法,不愿面对,道理都是一样的。

你看到有的人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甚至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或重复做一件事,也许他刚经历过一场阵痛,他这样做只是想忘记而已。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智者俄底修斯随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十年未归,生死未卜。一大群求婚者来到他的宫殿里,向他的妻子求婚,因为俄底修斯是国王,娶了王后就能登上王位。他们住在宫殿里大吃大喝,谁也不离去,只等王后的回音。

按照常理,王后可以给求婚者两种回答:

一是:“你们回去吧,我在确切知道丈夫死亡的消息之前是不会再嫁的。”

另一种回答则是:“你们回去吧,我将在X月X天确定选择新丈夫的方案,你们到时再来。”但王后没给求婚者任何答复,无限制地给求婚者提供羊肉牛肉,自己则闭门纺织一件衣服,织好了又拆掉重织。同时又在抱怨这些求婚者在她家里大吃大喝,赖着不走。

明眼人一下就看得出,王后在采取一种骑墙的做法。她想改嫁,但又怕俄底修斯突然回来,无法面对。她抱怨这些求婚者,只是为将来俄底修斯回来时给自己找个借口,到时她可以对俄底修斯说:“这群人在我家里大吃大喝,我已经表达了我的愤怒,但他们不听。”

女人的心思是慎密的,聪明一世的俄底修斯竟然没看出问题之所在,回来后只是愤怒于这群人吃他的粮食,把他们全杀了。王后重新投人俄底修斯的怀抱。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王后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那么织衣服怎么解释?

因为在俄底修斯回来之前,她一直举棋不定。烦恼。为摆脱烦恼,所以她把一件衣服织了又织。

当然佛教故事中的这个人的问题实际上并未解决。追捕他的人仍在,井中的毒蛇还在望着他,两只老鼠还在啃藤蔓。危机并未解除。如果危机可以持续的话,那他现在还吊在那里。

这个故事其实只是一个比喻。

故事中的“一个人”是指一个人来到世间的孤独形象。从绝对的意义上讲,人都是孤独的,尽管他有很多的朋友。

你受伤了,朋友围在你身边,尽管他们很着急,但他们没法帮你痛。

你饿了,别人无法帮你进食。

你额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你要老去,你还会因生理功能衰竭而生病,别人无法帮你。

你还会死,别人不能替你死,也不愿替你死。

从生到死,你的朋友都无法帮你,他们可能帮你解决一些具体的事务,但不能替你解决属于一个人的苦难。人必须独自承受一个人的苦难。

所以说人都是孤独的。

“追捕的人”和“毒蛇”指人的果报。他做了什么样的事,就将获得什么样的果报。《圣经》中说人死之后,灵魂将接受上帝的审判,以决定人的灵魂的去向,善者人天堂,恶者下地狱。这其实就是谈果报。

他犯了罪,所以有追捕他的人,所以会碰上毒蛇。

古印度弥兰王曾问那先:“世上的人头、脸、身体、四肢都一样,可为什么有人长寿,有人短命,有人多病,有人少病,有人贫穷,有人富裕,有

印度智者那先说教于弥兰王,讲万物不同的根源在于果报不同。

人尊贵,有人卑贱,有人端庄,有人丑陋,有人获得人们的信任,有人不被人们信任,有人聪明,有人愚昧?”

那先说:“比如各种树木所生的果实,有的酸,有的苦,有的辣,有的甜。那么我问你:这些树木为什么不一样呢?”

弥兰王说:“那是因为它们的品种和栽种方法不同。”

那先说:“人们的行为各不相同,所得的业报也不一样,所以才有人长命,有人短命,有人病多,有人病少,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尊贵,有人卑贱,有人端庄,有人丑陋,有人能说话,有人不能说话,有人聪明,有人愚昧,前生的善恶以其自身的性质得到后世的果报。”

“古井里的藤蔓”是指人的生命。

“黑白双鼠”代表岁月。黑为夜,白为昼。啃食藤蔓指生命在岁月中慢慢消逝。

“蜂蜜”指人们眼前来自欲望的欢乐。

整个故事就是讲人之执迷,受内心欲望的驱动,去做违反自然之理的事情,将自己陷入荆棘之中,陷入崎岖的路途。

大路不走,他选择走小路。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就是告诉你人是这样一种容易执迷于欲望的动物。

前几年,小说《上海宝贝》热销一时,小说的主人公在过着一种放浪形骸的生活,但同时也表露出一种忧郁和迷惘,甚至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她被欲望所导引,并沉醉其中,同时又暗含一种质疑,一种形而上的否定。小说的结尾只有这样一句话:“我是谁?我是谁?”

很明显,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她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这个形象是一个价值混乱的时代的产物。它表明这个时代在呼唤一种更有力更庄严的价值观的诞生。这种执迷是人沦为万劫不复之境地的原因。他们甚至明白己身在歧途,但无能为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认真品尝“蜂蜜”。

是的,既然上有追捕者,下有毒蛇,既然危机就在头顶却又挥之不去,那就品尝蜂蜜,更投入地品尝。

更投入地品尝,只是想忘记。

人烦恼的时候想喝酒,就是为了忘记。

受欲望的盅惑而陷入危机,为摆脱危机而加倍驱动欲望,这是一种怎样的前景?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