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者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除了在“惩”字上抓管理、促生产外,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发掘团队的内部潜力上。要让大家通过执行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事业心、责任感。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人才,都有实现自我的渴求。有时候,让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比奖励他一个红包更有积极作用。因此,一个明智的领导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应把着眼点放在发掘每个人的潜力上。
韩国有一家工厂为挖掘内部人才、发掘企业内部潜力,制定了一套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日厂长”制度,就是工厂在某一段时间内,让职工轮流当“一日厂长”,来管理企业内部事务。实行“一日厂长”制度,可以使那些平时绝少有机会相互交流的按钟点上班的工人、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工会领袖等都能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之确证自身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为企业尽心竭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员工当上“一日厂长”如真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厂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地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收阅。各部门的主管得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改正自己的工作。这个工厂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干过厂长的职工,对工厂的向心力都大为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对全体员工产生的心理作用,增强了他们对公司经营的参与意识,他们的积极性得以极大的激发,渴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工作,实现自我。结果,这个工厂的管理收到显著成效,节省了生产成本。厂方把部分资金发给全厂职工,全体职工皆大欢喜,令同行业望尘莫及。
从韩国这家企业制定“一日厂长”制度可以看出,企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才与管理机制的竞争,一条好的建议,一项优秀的规章制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