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092

第92章 孩子的道德认识幼稚

由于道德认识的幼稚,孩子对是与非、好与坏、善与恶的理解,常带有直观、具体、肤浅的特点。他们往往根据个别现象、直接利害去看待好坏、决定亲疏,加上年龄小,思想感情外露,所以,芝麻大小的事都能引起矛盾、纠纷,甚至动起“干戈”。矛盾多,纠纷多,当然“告状”也就多了。

孩子头脑里那些幼稚的道德观念,是在家庭、学校的生活环境中,以及父母、教师等的影响熏陶下逐渐形成的,父母和教师的赞许或谴责,肯定或否定,成了他们道德判断的最后标准。在他们眼里,父母和教师(尤其是教师)是可依赖的、公正的“法官”,所以遇到矛盾就往“法官”那里去“告状”。

此外,孩子对事物的评价往往比较片面,他们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以,一旦双方产生矛盾、纠纷,就会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孩子们又想争个高低,论个输赢,只有请“法官”最后“裁决”了。

孩子的告状,其目的是求得保护和帮助。有些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从他们上幼儿园起,就特别爱向老师告小同伴的状,现在也还是这样,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弄得同伴不愿搭理他,老师也嫌烦。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帮助他学会与他人交往,善于原谅别人的过错,建立与他人共享欢乐的意识。

当孩子向你告状时,做父母的首先要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让孩子将事情的经过讲清楚,然后对孩子进行疏导。千万不可听到孩子告状就愤怒地谴责他人,或责骂孩子的玩伴。小题大做和冲动都会强化孩子的告状行为,使孩子养成不良的性格。

其次,在孩子反映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查与核实,利用为儿童“裁决”的机会,耐心地教他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客观评价事物能力的提高。

对于确实是被欺负的孩子,家长切记要理智行事,不可冲动,应对当事人的父母陈述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既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也不能只批评自己的孩子,要帮助双方协调关系,学会与他人交往,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