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091

第91章 孩子说谎的原因

1997年4月26日晚10时,杭州市公安局“110”报警台接到报警:两名年龄分别为9岁和12岁的家住天水桥的小女孩被拐骗到转塘,现已逃出,但仍有6名孩子被关在那儿的一个渔棚内。指挥中心指示天水派出所和转塘派出所干警迅即赶赴现场,通宵搜查,但一无所获。直到27日下午,干警及当地村干部对现场全面查找未果,便将两女孩分开询问,结果发现她俩所说有出入,经继续询问后,两人说出事情是编造的。

原来,26日下午4时,两人准备去宋城玩,因迷路一直在九溪等地转悠。到晚上9时多,两人拦了一辆出租车,因身上没钱,便编了这个“故事”。司机信以为真,将她们送到天水桥并与其家人联系,孩子的父母立即向“110”报了案。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谎言有六种类型:一是混淆性谎言。孩子的理解能力相对而言较差,常会混淆相似的事物,也会辨别不清别人的谎言而跟着胡扯。二是虚荣性谎言。孩子想要显示自己,以引起重视,当目的难以达到时就说了谎。常见的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瞎说考试得高分。三是报复性谎言。遇到挫折后,孩子将攻击目标指向障碍物或假想的障碍物,如有的孩子偷玩具被同伴告发,就会指责同伴也偷玩具。

四是躲避性谎言。害怕惩罚,企图通过谎言隐瞒自己的错误,减轻或躲避惩罚。五是自私性谎言。有意说谎,以达到利己的目的。六是义气性谎言。为了包庇伙伴,用谎言掩盖他们的错误。

说假话,从其表现形式来讲,有的是言过其实,有的是抹煞事实,有的是表达自己的空想,有的是凭想当然说话。年幼儿童由于认识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与环境及事物的真伪,常由于无知而说谎,这被视为天真幼稚。稍大的儿童十分富于幻想,常将幻想与现实混在一起,为满足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说谎。

一般地,撒谎的原因有:怕惩罚、怕讥讽、怕丢脸;有意捏造假象企图骗人;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稚气的夸张和想像,如把狗说成牛一样大等。针对不同的原因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家长则不要将其同前面两种原因同等对待。对不同性格的孩子也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办法,必须因人而异。

孩子说了谎,家长或是训斥一顿,或是教条式地说些道理,这样往往效果不大。必须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

列宁的母亲曾成功地帮助8岁的孩子沃洛佳纠正了说谎的毛病。沃洛佳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但他却说不是他打碎的,因为他怕在不太熟悉的姑妈面前说出真相丢脸。母亲分析沃洛佳是个好强的孩子,粗暴的训斥会损伤他的自尊心,空洞的说教也无济于事,惟有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在内心深处萌生出羞愧感,让他自己纠正谎言。于是,她假装听信了他的话,并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了三个月。果然,在一天临睡前,沃洛佳一下子哭了起来,说:“我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就是我打碎的。”

列宁的母亲纠正孩子说谎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即让孩子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自我道德评价后,自己承认错误。

这种办法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撒谎不是好孩子,诚实才是美德。

有些父母则采取惩戒的方法纠正孩子的说谎,这样做有时不能奏效,因为孩子容易抵触施加惩戒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惩戒出于爱心,又执行得合理、巧妙,孩子也会心悦诚服。

有些家长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只是空泛地说些“好孩子是不说谎的”之类的话,甚至不自觉地从功利主义出发,点拨或吓唬孩子:“说谎会使自己吃亏”,而不是把诚实作为一种美德去唤醒孩子的道德良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会取得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