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157

第157章 该放手时就放手

对于独生子女,家长往往过于溺爱,忽视了对孩子自立自强的培养。他们凡事不放心,对孩子保护太多,不肯放手。这样就破坏了孩子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直接影响了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某报曾报道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但他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竟放弃了出国的机会。

对孩子过于溺爱和保护是使孩子形成依赖性人格的温床。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性人格时,指出了这种类型人的几个特点:(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多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灰姑娘。(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有依赖性人格的人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接受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影响自己的生活、前途。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显然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

为了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事。孩子都有探索并适应周边事物的与生俱来的天赋,有着渴望学习新本领的需求,尽管他们初次的行动常常是笨拙的、不正确的。如果当一个充满活力的幼儿第一次对母亲说“让我来做”的时候,母亲却在孩子的笨拙与自己的一步到位之间选择了后者,并对孩子说:“不行,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干。去别处玩吧,乖,别碍事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们再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了”的时候,他们却已习惯于“到别处去玩”,懒得“碍事”了。

该松手时便松手,其实是一种独到、高超的家庭教育艺术。舒乙先生在忆及老舍当年对他的教育时曾写道:“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那年舒乙才8岁,但老舍已经“松手”,让孩子自己用眼、用心观察这个世界。舒乙说:“直到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不必担心,不必说话,我却能知道整个世界”。从中我们大抵可以感悟到,“该松手时便松手”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父母希望能给孩子提供一切能保障他们幸福的东西,但幸福是要依靠孩子自己争得的,我们没有办法给他们买幸福保险。如果说有什么相近的保险,那就是树立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用不恰当的爱阻止孩子锻炼自己。孩子们需要一定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自信心。明智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自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地培养自立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成长。

为了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父母不仅要放手,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去做事。可以审视一下孩子的生活,将应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列出清单,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孩子在刚开始自己动手做事时,肯定不可能做得很好,家长一定要耐心,不要对孩子太挑剔,而要尽量发现孩子的进步,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获得自己动手做事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