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转念的力量
1565500000005

第5章 悲天悯人(1)

要有悲悯心

当别人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要不起嫉妒心;当别人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不起愤怒心;当别人和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要不起强求心。那么,当别人比我们差的时候,怎么办呢?应该不起傲慢的心,不起冷漠的心,要有同情的心,要有悲悯的情怀。《十地经》用了发光这个词来形容慈悲的境界,很是贴切。世界很冷酷,但因为有了慈悲,有了悲悯,就有了光,有了温暖。佛陀的教诲里,慈意味着带快乐给受苦的众生,悲意味着拔除众生的苦难。佛陀成佛之后,曾经犹豫要不要再来世间,梵天三次请求,佛陀才答应。为何答应呢?“见众生深陷苦难”,“感到对众生的悲悯”。所以,佛陀出现在世间,是为着众生的苦难而来,因着悲悯的心而来。佛陀讲了那么多解脱的方法,如果离开了悲悯,就没有真正的解脱,也没有真正的空。

当然,悲悯的情怀并非佛教专有。比如,孟子曾经问过一个问题:一个孩子掉在了井里,你见了,会不会救?孟子说,你一定会救,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恻隐之心。对于任何生命的受难,如果你是人,就会自然地有不忍之心,这是人的本性。按苏格拉底的说法,这是利己,而非利他;是为你自己求得安心。如果你忍了,视而不见,那么,你的心会不安。此非道德,而是做人的底线。基督教里的上帝,也是基于人类的受难而存在,为了爱而创造。所以,薇依说:“基督教是受苦人的宗教,上帝在不幸与痛苦中创造了爱。”

许多人把“自私”看成人的本性,并不全然正确。人确实宿命地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然而,人的本性并非只是私心、利己。相反,在最深处,人与人相互关联,人与自然也相互关联。而人有群居的本性,每一个个体的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别人。人与人,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人随手扔掉烟头,受到危害的不仅是周围几个人,还有空气;受到污染的空气,不知会影响到多少人。一些森林被砍伐,一些动物被掠杀,受影响的不仅是某个地区、某些人,而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任何一个行为,哪怕最细微的行为,都会产生结果,都会牵涉到整体的存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别人、对整个生物界与自然界,表示我们休戚与共的关切?

佛教有一个很美很温暖的关于轮回的说法。轮回的说法里,包含了一个信念:所有的生物是同一个生命体,在时间的流转里不断地相互转换。所有的人都与你相关,他们在无数的时间之前或之后,一定是你的父母或夫妻,一定是你的兄弟或姐妹;甚至,那些动物,也一定是你的至亲骨肉。因此,关切别人,关切一切的生命,其实就是关切自己。

突然听到一个熟人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我们的内心本能地会有种震动,因为那是我们的同类,曾经朝夕相处,现在却要消失于无形,那曾经属于我们的一段时光也仿佛随之而去。看到那些凶徒惨无人道地屠杀无辜,我们会本能地觉得悲愤,一方面为那些被残害了的生命;另一方面也为那些凶手,这些人也是我们的同类,何以会做出如此血腥的事?这一切负面的信息,触动我们的内心,令我们感伤,也令我们疑惑。这一切是如何造成的?那原因里一定包含了我们无法解释也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能做的,只是一种愿心,一种渴望众生摆脱苦厄、摆脱恶业的愿心。

面对苦难,面对不幸,我们心中要想到人伦,也要想到天道。有一个词叫:悲天悯人。悲悯之心,立足点在人,但不要忘了,还有天,辽阔而深远的天。所以,悲悯,不是哭哭啼啼的小伤感,不是要死要活的小纠缠,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点小温情,而是天地间的一种大情怀,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大情怀。有悲哀,有怜悯,有同情,也有宽容,有豁达。

那么,怎么样才算有悲悯心呢?

不要幸灾乐祸

看看新闻:每天都在打仗,每天都有人死于暴力;每天都有自然灾害,每天都有人死于意外。这是个悲惨的世界。看看自己身边:每天都有人在那个路口行乞,有人在生病,有人在破产……我曾经在阳台上看到对面28楼的女子飞身一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据说是因为情感的问题。而在夜间,常常听到楼下的夫妻在争吵。到处都是困顿的人,到处都是烦恼的人。我们每天看到那些痛苦的面庞,那些在生活的重压下弯下了腰的身影,那些因这因那而倒霉的命运。但是,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会视而不见。

不仅视而不见,甚至,常常有庆幸的念头。听到别人生病了,会不会庆幸:还好不是我?看到别人撞了车,会不会庆幸:还好不是我?听到别人失业了,会不会庆幸:还好不是我?会不会呢?我想是会的。看到别人死亡,我们也会庆幸:还好不是我。好像这一切都是别人的,与我无关;因为与我无关,我就觉得自己幸福了。冷漠就是这样慢慢累积的,每次看到别人的痛苦,都无动于衷,都觉得事不关己,都觉得关我什么事。慢慢地,你就会习惯即使见到一个小孩掉在井里也不会去救。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大家都觉得别人的痛苦不关自己的事,大家都把别人的不幸拿来作为自己侥幸幸福的参照,那么,这一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社会。最终,没有人能够在这种瘟疫般的冷漠里幸免于难。是的,没有人能够幸免。就像终有一天,你一定会死亡;终有一天,你也可能生病,也可能失业,也可能撞车……如果你细细观想一下,这一切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那么,当你见到别人,哪怕是和自己无关的人的受难,你的心也会变得柔软。

悲悯的心,不仅指向亲人、朋友,更指向陌生人;不仅指向陌生人,也指向自己的敌人,或者社会认定的坏人。如果说对于陌生人的同情,还不算很难的话,那么,对于你的敌人,或社会认定的坏人,就非常不容易产生同情。在崇尚暴力的年代,我们经常见到一种说法,就是消灭了阶级敌人大快人心。看到敌人或坏人受难,觉得非常快乐,在很多人的道德观念里,是正常的、合理的。然而,在宗教的逻辑里,这是另一种暴力,另一种非人性。为什么呢?一般我们认为的坏人,往往是侵害了我们自己利益的人;一个时代认为的坏人,也往往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比如“文化大革命”时候的“坏人”,现在回头看,很多都是很好的人。所以,好人与坏人很难判断。每个人都很复杂,都不是简单的标签所能界定的。所以,无论谁,陷于不幸的时候,我们都不要幸灾乐祸,而要心怀悲悯。

俄国有一位女革命党人,去刺杀沙皇政府的一个军官。她成功地守候到了那位军官,而且非常准确地用剑刺了出去。军官倒了下去。就在这个时候,看到流血的身体,看到挣扎的身体,那位女革命党人没有逃跑,反而弯腰去救助那位“敌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但一直记住了这个画面。当敌人在流血,那个女革命党人弯腰去救助,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画面之一。人与人的冲突,以及人性中蕴含的悲怀,都在这个画面中展现了出来。而所谓的悲悯情怀,也在这个女革命党人身上熠熠生辉。

是的,在我的面前是受伤的、垂死的生命,我见到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正在受难、即将死去,至于他是我的敌人还是朋友并没有意义。即使是我的敌人,我又怎么能够忍心?那个乞丐在寒风里伸着可怜的手,那一刻,我必须给予,即使他是假冒的乞丐,我怎么能够忍心这个人站在寒风里苦苦地等待?那个人倒在了地上,那一刻,我必须去把他扶起来,难道在扶起他之前还要调查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于好人受难,我们很容易同情、悲伤,但对于所谓的坏人受到惩罚,我们很容易庆祝、高兴。一个孩子开车撞死了人,受到法律的惩罚,这没有问题,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谴责那些违背了法律和道德的人。但是,当这个人为此付出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的谴责也许应当谨慎。比如,一个孩子开车撞了人,而且事后有非常不当的行为,你可以谴责他,没有问题。但是,当这个孩子被枪决的时候,你继续谴责,而且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的家人,那么,就过于残酷了。

又比如,另一个新闻事件里,一个民工的妻子遭到强奸,很多人在谴责那个民工的软弱、无能,或者谴责那个联防队员的暴虐。然而,我在读这些报道的时候,我在读那些肆意谩骂的片言只语的时候,感到悲哀,为报道里的受害者,也为加害者,更为那些围观叫骂的人。世界已经如此冷酷,为什么我们不能心存一丝悲悯,温暖彼此?

对于受害的人,我们当然要同情他们,要帮助他们,要为他们伸张正义;对于那些加害者,我们当然要谴责他们,也一定要让法律制裁他们。但是,在谴责他们的时候,制裁他们的时候,能不能想想他们也有家人,想想或许有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即使真有十恶不赦的人,也是我们的同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车祸、杀人案之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悲剧。有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是把他们交给法律。任何的渲染报道,任何的说三道四,对他们都是另一种伤害。在真正的悲剧面前,除了沉默的悲悯,其他的言说,尤其是以道德的名义对于别人的指责,都显得十分残忍而且轻佻。

只有当所谓的坏人或敌人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幸灾乐祸的念头,我们才是真正具有了悲悯的情怀。

真正的悲悯不会居高临下

看到别人遭受不幸,我们心存同情,并且会伸出帮助的手。比如,看到一个乞丐,我们于心不忍,就会给钱,几分或几块。但一些人,不是把钱递过去,而是扔过去。一个细微的动作,尽显施主傲慢的心态。对于不幸的人,要心存同情,要施以援手,但如果居高临下,带着优越感,那么,这种同情不过是施舍,并非真正的悲悯。我参加过很多的慈善活动,但大多数活动让我感到不自在,甚至羞愧。因为这些慈善活动,往往不顾及对象的尊严,只是为了富人或政府官员的形象宣传,穷人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

很多人在做慈善,非常认真地在做慈善,轰轰烈烈地在做慈善,不过,总让人觉得他们通过慈善来表现他们的优越感和他们高尚的道德。当然,很多人会说,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是的,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至少,他们拿出了钱或物给了有需要的人。但是,这是做好事,不是悲悯。如果你想有悲悯的情怀,那么,一定不能有居高临下的姿态,你必须把自己看得和那些穷人、残疾人或其他不幸的人一样,甚至要谦卑地对待他们。

我曾经在拉萨的街边,见到一个中年藏人拿什么吃的东西给一个流浪汉。不是扔给他,也不是递给他,而是单腿跪下弯腰面对那个坐着的流浪汉,拍拍他的肩膀,很温和地和他耳语了几句,然后,很不经意地把食物放在了流浪汉的衣服里。这个场面非常温馨,他不是在施舍什么给流浪汉,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样,一起分享食物。很多年来,我一直记得这个场面,记得那个中年藏人的表情。从那时起,我明白了,施舍并不是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也许是你必须把受施者看作一个人、一个同伴,给予他做人的尊严。

这才是真正的悲悯。在那些不幸者面前,我感到悲哀,为我的幸运感到惭愧,这才是真正的悲悯。在那些不幸者面前,我愿意停下来,坐下来,和他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晒太阳,和他们一起听听风声雨声,和他们一起体验人类的卑微和生命的尊严,这才是真正的悲悯。

不要贪图回报

我在帮助不幸的人,但我不觉得我在做什么,我只是在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值得作为好人好事去宣传。在中国,几十年来,宣传所谓的好人好事,把本来很平常的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作为很特别的事情去表扬,久而久之,人们把正常的、平常的看成是反常的,而把反常的看成是正常的。在地铁站,见到一个老人晕过去,不论地铁站的员工还是乘客,都应该去救助,至少应该去叫救护车。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人应该做的事,但在中国,就会上电视,采访那两个帮助了老人的地铁站员工,把她们作为先进人物加以鼓吹。

然而,中国人的道德,恰恰就在这一类的宣传里慢慢败坏,一切的价值观错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