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转念的力量
1565500000013

第13章 落到实处(1)

落到实处,是个很美的过程

人来到世上,就是要活下去。如何活?是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展开谈论,我想先谈谈三只小虫。第一只虫子在张爱玲的《封锁》里:“一只乌壳虫从房这头爬到房那头,爬了一半,灯一开,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着么?整天爬来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然而思想毕竟是痛苦的。宗桢捻灭了电灯,手按在机栝上,手心汗潮了,浑身一滴滴沁出汗来,像小虫子痒痒地在爬。他又开了灯,乌壳虫不见了,爬回窠里去了。”

张爱玲的《封锁》写了一个已婚男子和一个保守的未婚女子在电车上邂逅,突然冒出爱的火花。但一旦回到日常,那点火花就完全熄灭了。所谓乌壳虫,不过是比喻饮食男女,发现了光亮,但没有勇气爬出来,仍然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按部就班。但按部就班的生活,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只乌壳虫。

第二只虫子在卡夫卡的《变形记》里。《变形记》讲了一个循规蹈矩的保险公司业务员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了人形,而是变成了一只能爬行的甲壳虫。

第三只虫子在安徒生的童话里。安徒生有一篇童话叫《甲虫》,讲一只甲虫,住在皇家的马房里,有一天,看到铁匠给皇帝骑的马打了一副金马掌,就伸出细小的腿要求铁匠也要为自己打一副,招来铁匠的嘲笑。甲虫很生气,觉得这个马房已经容不下自己了,决定要去外面的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然后,它就到了花园、草地、小河等地方,那里都有一些小动物住着,住得怡然自得,而甲虫总觉得不如皇家马房那里,所以,不断地离开,不断地去找新的地方。有一次,它甚至遇到另一群甲虫,它们把其中的一个姑娘嫁给了它,却仍留不住甲虫。

甲虫很失望,对于这个世界失望。它感叹:“我现在可认识这个世界了,这是一个卑鄙的世界,而我却是它里面唯一的老实人。第一,他们不让我得到那只金马掌,我得躺在湿被单里,站在阴风里;最后它们硬送给我一个太太。于是我得采取紧急措施,逃到这个大世界来……”后来,有一个女孩子对它说:“飞吧,飞吧,如果你可能的话。”甲虫真的飞了起来,一直飞到一个巨大建筑物的窗子里,然后,掉了下去,恰恰落在皇家马房里皇帝骑的那匹马上。绕了一圈,它又回来了。骑在马上,甲虫突然想起铁匠问它的“马儿为什么要有金马掌呢”,现在它明白了:“马儿得到金马掌,完全是为了我的缘故。”

这样一想,甲虫觉得心满意足:“这个世界仍然不能说是太坏,一个人只需知道怎么应付它就成。”“这个世界是很美的,因为皇帝的马儿钉上金马掌,而它钉上金马掌完全是因为我要骑它的缘故。”

这是一则很有趣的童话。一只马房里的甲虫,因为想要金马掌而得不到就厌恶马房,自己到外面去游荡,转悠了一大圈却找不到安身之所,最后又回到马房,发现了一个道理:马儿有金马掌是为了让它骑。于是,心满意足地重新生活在马房里。

三只小虫,其实都不是小虫,讲的都是人,都是人的活法。人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要活着,要让生命像花一样盛开。但是,很多人没有盛开,却变成了在暗地里爬行的虫。在地上爬行,却觉得空落落的,没有着落。没有着落,就是行尸走肉。没有着落,漂浮到世间,又白白地飘浮回去。人来到世间,就像种子落到地上,应当发芽、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就叫落实。说到落实,也许会想起一些八股文或一些套话,但是,这是一个很美好的词语。想一想,一颗种子,落到了地上,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一个无形的意念,落到实处,就会变成有形的东西。落到实处,是一个很美的过程。

活在世间,不论你的心有多高远,仍要找一个立足点,才能活下去。安徒生的甲虫,从马房逃离出来,到处游荡,遇到了不少美丽的地方,甚至遇到了一只甲虫女孩,结了婚,却总是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地方,继续不断地往前走。最后,又落到了马房里,发现自己活着,就是骑在有金马掌的马上。这才有了落实的感觉,从此安心活在马房里。

每一个生命,犹如一颗种子,必得落到实处,才会成长,才会完满。可以在飞机上翱翔,但最终还是要降落到地面,还是要走出机舱,落脚到地面上;可以在汽车里奔驰,但最终还得找到出口,离开高速公路,把车停下来,落脚到地面上。凡是人,动物,以及其他的植物,都不能离开大地,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大地的一部分。

鲁迅曾说,人不可能离开大地,离开大地只是幻想,就像抓住自己的头发试图升空一样。所以,落实的念头指的是: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从意念的层面落实到一个具体行动里。落实的念头把我们的生命转化成一个又一个连贯而沉静的行动,因着行动而生机勃勃。

那么,如何把落实的念头融进生命中的每一刻呢?

把生命落实在意义上

每一个人应当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支撑点。否则,不管你有如何完整的时间计划并且一丝不苟地实行,都毫无用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许许多多的烦恼,究其实,都在于 我们不明白我们自己内心的召唤,不明白自己生而为人来到这世上,能够做什么,能够承担怎样的角色,以及喜欢做什么;一旦明白了这些,就会如同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活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无可选择的我们降生在世间,或穷或富,或美或丑,或聪明或愚笨,都同样拥有一天24小时,同样拥有天空与大地,还有空气,同样要度过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假如你觉得活着毫无意义,你应当选择自杀,到处是高楼,到处是汽车,你只要轻轻地一跳或一钻,一切的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可怕的是,你活着,呼吸着,然而只是埋怨,只是牢骚,永远责怪世界对自己不公,生存陷于灰色的迷乱,时间变得冗长而且难以忍受。如此,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生命应当像花,像草,像水,有它的光与色,有它的声响与线条。既然你选择了生存, 选择了与时间为侣,那么,就应当善用你的一生,善用上帝赐予你的每分每秒。

生命的支撑点意味着你为自己的生存找到独特的意义,意味着信仰,意味着意志与承诺。一旦我们与自己最深的内在相遇,生命在刹那定位,形成自己的形质,时间便逸出了可以测度的范畴,成为永恒。那时候,我们并不摒弃当世的繁华,不仅不摒弃,而且体验、享受那一切属于人性的欢乐与悲哀,但是我们永远不会迷失,永远有一双灵魂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使我们深深地明白生命的最终航向。

人可以去创造,可以去争取,去享有,然而,永远不要成为奴隶。在一切的过程中,生命永远保有自主的权利与清醒。人的一生如果只是谋生,只是养家糊口,那么,与动物又有何区别?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能够赋予生命以价值,使得生命超越时间的框定,如同花的香味、泥土的气息,无始无终地飘溢在每一个空间。

弗兰克曾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活100岁或50岁,甚至30岁,其实并不说明什么。岁数的多少与生命的价值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你真正地活过,真正地将你生命的潜能一一释放,那么,你就是突破了时间的囚笼,让有限的生命达到了某种无限的境界。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闻到“道”(真理),晚上死了也无所谓。“闻道”的刹那,也就是获得生命意义的刹那,生命光辉闪耀,生死的界线也随之消失。

要活出意义,换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为自己的活着找到一个理由。确实,我们生活里的行为,一定要有一个理由支撑着。而为自己的一生找一个理由,就不是琐细的理由,一定是一个持久的理由,值得一辈子为它而努力的理由。一般有信仰的人很容易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对于儒家的信徒,活着,就是人格的完成;对于道家而言,活着,就是返璞归真;对于佛教徒而言,活着,就是为着解脱的修行。这些理由足以让一个人无限地努力下去。

如果没有宗教信仰,怎么办呢?有些人把金钱作为一个理由,活着,就是为了赚钱;有些人把性爱作为一个理由,活着,就是男欢女爱;诸如此类。问题是这些理由并非真正的理由,而是一种手段。凡是理由,都隐含着一种价值观念,可以成为你一生做事的依据。赚钱,并非活着的理由,而是为达到某个理由的手段。男欢女爱,也不过是一种手段。手段如果没有了某个理由支撑,就很容易厌倦。如果只是为赚钱而赚钱,那么,到了一定的数量,就会觉得金钱毫无意义,然后,就会失去方向。如果只是为男欢女爱,那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觉得兴趣索然,然后,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刺激自己。所以,一定要分清理由和手段。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出了问题,原因只在于把手段当成了理由,当成了目的。很多人把所谓的成功当作了活着的意义或理由:我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所谓成功,就是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的官、追到了多少异性、获得了多大的名气,等等。很多书籍、很多所谓的导师在教导你,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如何赢在官场,如何赢在职场,如何赢在情场。但是在我看来,这类教导如果缺乏一个意义的前提,只会把人们引向焦虑的歧途。

为什么呢?如果把人生的坐标确定为输赢或成败,那么,你就是选择了做一个赌徒;因为输赢不是你自己能把握的,而是由时代和别人界定的。如果把人生的坐标确定为合不合适/喜不喜欢,那么,你就是选择了做一回自己;因为合不合适/喜不喜欢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

并没有输赢,也没有成败,只有适合不适合,只有喜欢不喜欢。

成功并非意义,不过一个目标,一个手段,如果没有一个很深刻的理由,这个目标或手段不会把你带向幸福,只会给你带来厌倦和烦恼。

所以,即使没有所谓的信仰,也一定要为自己活着找一个理由。不一定要有什么深奥的哲学、宗教背景,不一定要有什么了不得的深刻思考,哪怕从一般的常理中,也能找到一个适合你的理由,比如,大家喜欢活得平安,一个很普通的愿望,却可能让某些人在这个普通的词语里找到并领会活着的意义。再比如,喜欢平凡,或者喜欢不平凡,都是人性的一种,平凡或不平凡,都可以成为活着的理由。

如果实在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我倒赞成一种说法,不如把活着本身当作理由。是的,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既然有了这个身体,那么,不妨看成是造物主的主意,是它让你到这个世界,既来之,则安之。这也许是最简单的理由,活着,就是活着的理由。活着,就是要完成一个活着的过程。很简单,但是,接纳了这个理由,就有足够的理由好好活下去。

一个简单的标准是,所谓意义,就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找到意义,意味着把你的人生设置在自己可以控制的限度。如果你的人生没有意义,那么,你不过是赌场里的赌徒,无论怎样拼搏,都在不可知的运气里浮沉。如果你的人生有自己的意义,那么,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完全地去做了,那么,都是一种喜乐,一种完成。

把意义落实在目标上

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询,对于为何而活的思考,归根到底,应当转化为对于具体目标的追求。譬如一座花园,我们不必过多地纠缠于它为何存在,而要把焦点集中在:如何使得这座花园更美?人生也是如此,关于人生意义的追求,我们不必过多地花费在“我们为何而活”这样的问题,而是把“为何而活”转化成“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义”。如果说完成一种人格是理由,那么,我们要把它转化成“如何完成一种人格”;如果说活着就是理由,那么,我们要把它转化成“如何活着”;如果“平安”是理由,那么,我们要把它转化为“如何平安”;如果“不平凡”是理由,那么,我们要把它转化为“如何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