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在罗斯福总统坚持下国会终于通过“现购自运”修正案,即欧美军火贸易,全部需要现金结算,由购买方自行运往战场。这一次,不能再让欧洲忽悠了,现金结账,不怕你不还。
现购自运,废话,老子有钱不会自己生产?
1940年,法国沦陷;同年,美国大选,孤立主义者的选票很重要。
罗斯福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在大是大非立场问题上从来没有任何妥协,在选票和国家安全之间,他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判断。
所以,罗斯福赢得了选举,
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罗斯福提到“要想同纳粹和平共处,只能以全面投降为代价,这种受人支配的和平,绝不是和平!”。当年,美国提出了年产5万架飞机的目标,颁布《全国义务兵役法》,军费拨款突破50亿美元。
1941年1月,罗斯福在国会痛陈:决不能让英法因为没有子弹投降,任何消极防御的措施都是最卑劣、最不真实、最没有爱国心的表现!
鉴于盟国确实无钱,而美国军火又产自私人厂商,罗斯福想到了绝妙的一招:租借,由联邦政府出钱购买,租借给盟国军火。为此,罗斯福的谋士团还在一堆国会旧文件里“发现”了一个1892年的判例,该判例授权陆军部长“如果处于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可以租借陆军财产”。
根据这个独立战争期间的法案,罗斯福起草了《增强美国防御法》,即“租借法案”,只是陆军司令换成了总统,总统可以“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此类防御物资给任何此类政府”。
1941年5月6日,罗斯福宣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被纳入租借法案,到抗日战争结束共援助国民政府8.45亿美元。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进攻苏联,6月24日,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态,将尽一切可能为苏联提供援助,苏联并入租借法案,解除苏联4000万美元海外资产冻结。
1941~1945年,美国共计向同盟国输出价值600亿美元的援助物资、资金,其中英国得到54%,苏联得到22%,遍及亚非拉35个国家。
租借法案只有一个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每天美国援助盟国的坦克、军舰和飞机,一定要比战场上损毁的多!
1941~1942年,所有美国工业体系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这也是盟军战争最为艰苦的年月,中、英、法已经丧失了制海权,无力护航海上物资,尤其是对苏联的运输,最短的航程也需要4500英里航程,还要通过迷雾重重的北极;滇缅公路运往中国的物资则由美国十四航空队护航,每运送一个美元,美国就要消耗掉一个美元……,国民军滇缅公路生命线是用美国航空兵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租借法案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1年二十六个国家共同签署《同盟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保证以自己全部军力联合作战,直到胜利!
“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无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英法士兵虽然也使用地方货币作为军饷,但士兵可以用地方货币按官方汇率兑换美元。要知道,就算是欧洲解放区也有黑市,实际汇率从来都是高于官方汇率。
很快,盟军士兵就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他们经常以黑市的价格换取地方货币,却以官方汇率向军队兑换美元,再到黑市换地方货币,几个循环下来,就发了。
即使如此,英法官方却从未明确禁止。
此时,战争已经胶着了近3年,德国士兵整日在数军票,盟军却已经开始发美钞!有美钞的士兵,当然比数废纸的士兵有勇气。
租借法案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战时支持了盟军作战,更在于一种危机时刻的国际合作精神。1942年6月11日,罗斯福在国会演讲,希望免除盟国债务:“战争的代价是无法用货币来估计、比较和偿付的,这种代价必须而且正在以鲜血和辛勤的劳动来偿付,但战争费用英国由符合持久和平和相互繁荣的办法来补偿……美国不需要新的战争债务危害新的和平,胜利的和平就是偿付我们的唯一货币!”
在这种策略指导下,租借法案没有引起各国的争端,1945年8月租借法案失效时,美英即发表联合声明,“根据租借法案,盟国在战争中丧失、损坏或消费的美国物资,不构成对任何一国的财政负担”。根据此精神,1946年美国购销了对英所有援助求偿权;随后许多国家债务被勾销:印度、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土耳其、南非、挪威、希腊、荷兰(不含苏联)……
二战结束时,斯大林在庆功宴上曾举杯提议为“罗斯福总统的健康干杯”,罗斯福也举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干杯”。
欢歌笑语中充满了诅咒。
但国际政治舞台说到底还是靠经济势力说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是在美国援助下才取得了胜利,英国、法国,甚至苏联和中国,全世界都在拼命借美元、用美元。
无需标榜,美元已经为王,勿需再议!
1944,布雷顿森林镇
布雷顿森林镇,是华盛顿市民避暑胜地,位于考斯县境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静怡甜美、草木青葱的小镇会成为国际金融巨头争吵的场所。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在欧洲大陆展开大规模反攻,盟国胜利已成定局。同一个时刻,重建国际货币体系也成为当务之急。
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英国和美国就开始着手准备重整国际金融体系,英国此时仍旧希望自己能与美国分庭抗礼。只是英国黄金储备却从41亿美元下降到19亿美元,而美国黄金储备已经从1937年的127亿美元上升到200亿美元,占世界黄金储备的70%。
根据上述事实,两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无论是凯恩斯计划还是怀特计划,说到底都是固定汇率制,关键是那个国家拥有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鉴于英国黄金储备不足,凯恩斯建议成员国不得兑现黄金成员国可以向国际清算组织透支。鉴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量,美国的想法很简单:我的世界,我做主;别人的世界,我也要做主。
凯恩斯VS怀特,也简单,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一点:究竟谁是老大?
1944年7月,在美国倡议下,44个盟国代表730多人到达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布雷顿森林镇,是华盛顿市民避暑胜地,位于考斯县境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静怡甜美、草木青葱的小镇会成为国际金融巨头争吵的场所。据说是因为怀特心脏不好,需要一个安静、设备好的去处;不过也有人说,选择布雷顿森林镇,是因为美国财长小摩根索拥有会议旅馆50%的股份。
布雷顿森林会议,全称“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主题是讨论战后世界货币金融关系。英美分别就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进行充分阐述,供与会国家代表讨论。其实,无论会议形式如何,会议的本质始终是新一代江湖霸主淘汰前辈。就算英国再能忽悠,大家对英国的家底也心知肚明,英国此时的行为,完全是不识时务。因为,大家同样知道美国的实力,即使美国不忽悠,也都眼巴巴的望着新老大拉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