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是部金融史
1564300000012

第12章 邻家金融初长成(西班牙、荷兰)(2)

你可能还记得,我们说过,一国货币暴增未必是好事。现在,西班牙成为验证上述理论的第二个牺牲品。

富格尔家族势力实在是太强了,强到可以左右王室更迭。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四个选择中最差的结果:抢劫带来的金银集中于王室和大商人。真正为抢劫流汗出血的士兵,最终并没有抢到多少财富。

经济学其实很简单,无论如何以模型描述货币流通,钱的去处只有两个:第一,花掉;第二,投资。

抢来的钱也是钱,出路也一样。

西班牙人确实把钱花掉了,不过,由于财富过于集中,商品需求集中于奢侈品,财富并未被本国工农商业所吸收。

也就是说,这种抢劫来的财富,未能普惠于国民。

西班牙人投资的方式是借款给别人--通过富格尔家族,十六世纪开始,富格尔家族热衷于借款给其他王室和教廷。尽管富格尔家族成为整个欧洲的债主,也在全欧获得了显赫的声誉,但是,西班牙人辛辛苦苦抢来的银子都被弄到国外去了。

最后,无数西班牙人用鲜血换来的财富辗转流入英法等国,为别人的资本积累提供了丰足货币。在对外投资中,西班牙作为一个整体也未获得收益。

这也就罢了。

更可怕的是,世界历史上,大概只有西班牙曾经把抢劫作为国家唯一主导产业,而且是全民皆强盗。

对一个称霸世界的国家来说,这是致命的伤痕。既然抢劫能带来巨额财富,何必劳心费神去创造?

发现新大陆、沟通东西半球贸易、开辟新航线,这些都是好的。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偶尔抢几把,虽然不对,别人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如果常年把目标定于出门抢劫,那是肯定不行的。毕竟,这个世界不可能靠抢劫存在。在国内,地租和工资减少使得西班牙人更热衷于海外探险,这部分人又是西班牙最有进取心的一部分人,也是支撑经济的中坚,他们都到海外当了强盗,本土经济彻底衰落。

抢劫成了为人作嫁,这才是真正的衰落种子。

由此,最后一个价格革命的受害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是西班牙。

在大国争霸的初级阶段,国家实力很快会体现到战争上。貌似强大的帝国,一旦从体制内腐朽,原本强大的战争机器会在一系列偶然事件中败北,从而失去逐鹿中原的资格。

使巨人倒下,只需要最后一根稻草。何况,西班牙遇到的不是稻草,而是大力金刚。

十六世纪中期,海上已经不太平了,当时的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号称“海盗女王”,英国皇家海军即职业海盗,西班牙海上商船经常血本无归,1580年直接抢劫西班牙王室“金母鹿号”,抢走了80磅黄金,26吨白银。

更可恨的是,英国在全欧编造谣言,胡说西班牙王室手头拮据。要想出来混,一个好名声是很重要的,名头坏了,谁还敢借给你钱?意大利城市银行业停止对西班牙王室信贷,搞的富格尔家族几乎破产。

对西班牙来说,这些事情是无需忍让的。在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看来,英国战船是不用打的,撞也可以。1588年,西班牙出动“无敌舰队”,准备好好教训一下伊丽莎白。

英国虽然也是海盗,但跟大哥比也太寒酸了。因为经常打不赢,所以船很小,这样逃跑的时候比较方便。

所以,伊丽莎白女王压根就没想跟你打。

备战期间,伊丽莎白的反应不是集结海军,而是要求英国商人把西班牙王室的汇票收集起来,然后再同一时间兑付。这么干是有道理的,因为英国海军实在无需集结,总共只有34艘战舰,集结起来只能给“无敌舰队”当靶子。

不过,汇票的威力却丝毫不逊于军舰,西班牙王室立刻银根紧缩,能够出战的战舰数量下降到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也足以让英国海军吃不消,而且,哈布斯王朝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为每艘战舰配备了重50磅的加农炮,虽然事后看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时的文献这样记载:“无敌舰队进行得非常缓慢,虽然所有的船都张满了帆,但风好象吹得很疲倦了,海洋却在难以忍受的负荷下呻吟着”。

即使如此,无敌舰队也并非全无机会:第一次遇到英舰主力的时候,英军还在港口里晒太阳(当靶子)。不过,愚蠢的西班牙将领谨守国王的令谕“在与陆军取得联系之前,不得有任何战斗”,结果让英舰从眼皮底下一艘接一艘地跑掉了。

后来的战争,就更加奇异:西班牙VS英国=异国版“赤壁”。

双方对阵时,西班牙战舰为增加船只撞击能力,用铁锁把战舰连起来。这个时候《三国演义》大概还没有西班牙文版本,否则西班牙人一定不会那么蠢。英国海盗虽然没看过《三国演义》,不过英国海盗却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用诸葛亮的方法打了一场异国版的赤壁之战。

英国人没有战舰,却制造了一批小型独帆船--装了一船的引火材料。“无敌舰队”战舰庞大,加之吃水过深、行动迟缓,战争结果翻转。英国在一舰未损的情况下,居然把“无敌舰队”一把火烧掉了。

经此一役,海盗新贵英国控制了多弗尔海峡,对西班牙船只的抢劫更是肆无忌惮。西班牙王室就指望从新大陆运来金银过日子,偏偏经常被劫走。逐渐,富格尔家族开始无力兑付地中海城市本土银行汇票,本土在地中海的银行也开始大量破产。

富格尔家族衰落,标志着属于西班牙的时代已经结束。

16世纪末,新大陆白银逐渐枯竭,17世纪荷兰联省又分裂了西班牙本土,西班牙在世界级大国对决中败北。

第一代世界货币:荷兰的欠条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欠条在整个欧洲流通,终于发展成汇票。16世纪末期,联省城市集中了汇票交易,借贷双方信息能够很快集中,降低了信贷搜寻成本,地中海区域的银行很快就搬到了联省。

16世纪初期西班牙统治的时候,荷兰只是几个行省。这是一片资源匮乏、地域狭小的地区,曾经归属过很多国家,谁也没把它当回事。

然而,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恰恰是荷兰。

一个国家能否领导世界,不可能靠资源丰富。石油输出国组织资源丰富,从来没有人认为它们是世界强国;穷兵黩武也不能带来国富民强,一个国家即使全民皆兵,也未必能领导世界。

强国的秘密是什么呢?

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了浩瀚的大西洋。西欧主要河流基本都在联省附近出海,那里是通向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的必经要道。大发现后,荷兰城市尼德兰、安特卫普、根特、布鲁日成为无可替代的贸易中心。

独立前夕,联省已经控制了波罗的海75%的运输业,商业水手总和超过了西班牙(不含联省)、英国和法国的总和。

尽管北部联省是西班牙领土,这些成绩绝不值得哈布斯堡王朝骄傲。

在北部行省,统治者多次更迭,居民对王权从来都不屑一顾。而且,西班牙以天主教为国教,北部联省却信奉新教,庇护教皇的通缉犯。让北方这几个行省听从西班牙王室命令,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荷兰没有法国城镇、西班牙航道之类的创新,贸易方式还是原来地中海那套把戏,不过,北部联省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市场,几乎全欧的商船都要从此经过。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经济学术语上被称为节约“交易费用”。

打一个比喻简化这个问题。

如果您是一位年轻的未婚男性朋友,可能会选择某相亲节目,这样可以一次见到24位美丽的单身女性。她们的性格、容貌、品行都已经公诸于众,而且,开始就有明确的“心动女生”,省的参加23次相亲。

在某相亲节目里,你省掉的23次相亲时间、精力和金钱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当然,如果女嘉宾不爱相亲爱出名,而且不择手段,那您付出的可就不仅仅是那23次相亲的成本了。

况且,在北部联省做生意,可以节约的不仅仅是金钱……

出于对王室的抗争,联省从来就不接受哈布斯堡王朝的命令。不服从哈布斯王朝统治,当然也就与富格尔家族的财富无缘,为了获得税收,联省必须培植小商人。

也就是说,在北部联省能有一种相对公平的行政体制,保障社会各阶层财富。

在这里,最兴旺的不是大家族或者行会,而是来自全欧的小商人。正是小商人的存在,才使得交易形式、交易品种多元化,生意人才能节约所谓的“交易成本”。

由于小商人实在是太多,联省5位公爵发明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标准化的交易所。交易所里陈列着很多商品的样品,交易所提供商品净价、交易时间、地点、付款方式。一旦达成协议,小商人可以按照交易所提供的贸易清单在指定地点向主顾提供商品,当然,您的商品要按照交易所定下的规矩来。

1609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也是第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在交易所演进过程中,联省终于孕育了经济史上的里程碑,自此,金融业才真正在西欧发轫。

联省没什么银矿,又跟国王对着干,别指望这里有什么货币。

结果是,联省极其缺钱。

解决方式同样在于贸易发展,城市挤满了全欧的富商,当时的国际贸易不可能货到付款,富商要经常打欠条,这些欠条往往有联省财政做担保,所以,信誉还是蛮高的。

鉴于以上原因,欠条可以当做货币流通,欧洲第一个欠条市场就此形成。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欠条在整个欧洲流通,终于发展成汇票。16世纪末期,联省城市集中了汇票交易,借贷双方信息能够很快集中,降低了信贷搜寻成本,地中海区域的银行很快就搬到了联省。

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在联省共和国诞生,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银行券成为全欧流行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成为最受商人欢迎的支付方式,欧洲第一次出现纸币;

1640年,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重金属贸易中心,此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国际汇率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金融实力有效支持了17世纪联省共和国对外扩张,资金优势也迅速转化成为控制力,整个17世纪,荷兰商人可以通过银行改变贸易政策。在原始商业链条中,英、法、西班牙都被压制在联省的仓储位置,最大的利润环节几乎全部被联省商人控制。

鉴于国际贸易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鉴于西班牙王室经常对联省横加指责;

鉴于自己已经很富裕;

……

16世纪末期,联省开始试图摆脱西班牙王室控制。

王室的回应是,战争。

只是哈布斯王朝似乎忘记,“无敌舰队”已经被伊丽莎白一把火烧掉了,剩余的海军主力在联省手中。

战争结果,联省中的北方七省独立,1588年荷兰联省共和国诞生。

紧跟着,共和国封锁了南部联省对外贸易,南方贸易重镇从此一蹶不振。从此,阿姆斯特丹一枝独秀。

这里,可以不尊重王权,也没有国王,只有执政官。

“它在17世纪的银行编年史上提供了一种少有的安全和便利……阿姆斯特丹无可争辩地成了一个多边支付体系的核心角色,并且一直保持到1710年”。

此时、此地,阿姆斯特丹城市已经取得了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公司源于强盗

七年战争,总有国家会失败。何况,七年几乎拖垮了参战的所有王室,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荷兰银行业。

不看重权力,联省共和国还是很看重钱的,有钱才能到海外探险,才能做生意。

问题是,北方联省的人还是没钱,贵族也没有。个人投资不能满足贸易规模,一旦商船沉没,又可能搞得家破人亡。

没钱,也不能错过生意。

以下是故事,并非史实,谨供参考。

1596年,一艘满载货物的荷兰商船从阿姆斯特丹扬帆远行,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探险。船长名叫巴伦支,受哥伦布的鼓舞,他决定寻找一条从北冰洋向东到亚洲的新航线。

想法很好,做法很差。

很快他被冰封在北冰洋的三文雅岛附近,巴伦支的船不是破冰船,只有等待坚冰自己融化,巴伦支和17名荷兰水手开始了与严寒的生死较量。开始,他们拆掉船上的甲板做燃料,甲板拆光了,船不能拆,等吧。足足等了7个月,冰面才融化。

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命威胁,他们也没有动用船上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补给。最后,8个人被冻死,货物却都完好无损地运回了荷兰。

这只是一个故事,跟要讲的“公司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很多经济学教材都把这个故事定义为“信托责任”的开端,有了信托责任才有了现代企业制度。

因为,船员的行为体现了一种精神:即使面临生存危险,被委托人一定要忠于委托人,没有这种责任,公司制就不可能产生。无论时光如何推演,“信托责任”始终是现代市场的灵魂,没有“信托责任”就不可能存在当代证券市场。

公司是探险的海船,船长是总经理,船员是职员,船主则是股东。船长背负着股东的希望,在任何前情况都不能背叛股东利益。

奥林匹斯山诸神见证了昔日雅典城邦的商业辉煌,日尔曼民族把赤裸裸的野蛮换成了坦然相见的利益,基督教对上帝的忠诚,在这一刻被融会贯通,一个证券交易所融汇了3000年商业文明。

有人说“无商不奸”,如果商业是为了欺诈而存在,那市场又有什么意义,毕竟诚信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放弃了诚信,就等于放弃了民族未来,不诚信的民族注定会被抛弃在历史之外。

据说,荷兰人具备这种精神。

不过,这里要说,以上概念仍属于经济学传说,世界绝无可能这么美好。信托责任,即使今天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也不能做到,人类如果能克制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如果能完全按照规制经营,那经济学早就消失了。

所有的信托责任,所有对股东的忠诚,所有市场的诚信,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到达一定程度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相反,缺乏到一定程度,社会也很难演进出现代经济。

荷兰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