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92

第192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24)

罗湘科:《论八大山人绘画语言运用与审美意境创造》,《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02期。

王青灵:《援“俗”入雅,撷“俗”入画——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俗”缘价值探微》,《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2期。

赵敏住:《北宋山水画文人价值之产生:以王诜栀烟江叠嶂图枛为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第02期。

于亨:《探索水性化的笔墨美》,《美术观察》,2010年第03期。

姬国强:《论中国画创作》,《美术观察》,2010年第03期。

刘菊芳:《论水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美术观察》,2010年第03期。

徐建融:《经典与畸典》,《国画家》,2010年第03期。

刘文生:《写意的平和性》,《国画家》,2010年第03期。

刘昌盛:《感悟山水画写生》,《国画家》,2010年第03期。

陈履生:《中国画的危险信号》,《国画家》,2010年第03期。

李才根:《袭夺,中国画色彩领域写意精神的丧失》,《国画家》,2010年第03期。

宋晓波:《浅议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美术大观》,2010年第03期。

李东霖:《郭熙“三远”论的源流与形成》,《美术大观》,2010年第03期。

石丽君:《浅谈当代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结合的减弱》,《美术大观》,2010年第03期。

姜春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关于中国艺术意境形成的探讨》,《美术大观》,2010年第03期。

刘墨:《书法与中国绘画》,《荣宝斋》,2010年第03期。

梅墨生:《漫谈书画的关系》,《荣宝斋》,2010年第03期。

薛永年:《国画发展与书法素养》,《荣宝斋》,2010年第03期。

卢炘:《黄钟大吕贵在自律——潘天寿艺术简论》,《荣宝斋》,2010年第03期。

马彬:《“水不容泛,人大于山”质疑——以顾恺之绘画为例谈六朝山水画的发展水平》,《荣宝斋》,2010年第03期。

张宽武:《对当代绘画研究的深度反思》,《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第03期。

曹大霖:《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历史推动性》,《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第03期。

吴亚:《“庶免马首之络”——王履的绘画美学思想》,《美与时代》(下),2010年第03期。

吴珺:《栀历代名画记枛中传统美学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第03期。

年冬:《从宫廷到民间——论明代“院体”与“浙派”的发展及其关系》,《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第03期。

商进:《论线描在山水画写生中的核心地位》,《艺术探索》,2010年第03期。

李彦锋:《论汉字的形象性与“诗画一律”》,《艺术探索》,2010年第03期。

周凯达:《继承、借鉴与转化: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艺术探索》,2010年第03期。

周伯其(木石):《浅析“六法画论”与陶刻的关系》,《江苏陶瓷》,2010年第03期。

毕延美:《论王肇民栀画语枛中“形是一切”之“形”》,《艺海》,2010年第03期。

李长之:《从陈之佛教授画展论到中国花卉画》,《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年第03期。

陶文鹏:《在物与物关系中融入感觉情思——论晋至唐诗人表现自然美的方法》,《文学遗产》,2010年第03期。

方雪芳:《论工笔人物画面部造型程式化问题——以唐代仕女画为典型》,《大众文艺》,2010年第03期。

黄胄:《黄胄论画》,《书画艺术》,2010年第03期。

张晶:《宗炳绘画美学思想新诠》,《江淮论坛》,2010年第03期。

王江鹏:《现代山水画写生观探析》,《时代文学》(上),2010年第03期。

岳亮:《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意蕴》,《时代文学》(上),2010年第03期。

乔念祖:《栀石涛画语录枛对后人的影响——浅谈黄宾虹的山水画变革》,《时代文学》(上),2010年第03期。

张建伟:《写实水墨的文化特征》,《文艺研究》,2010年第03期。

于洋:《衰败想象与革命意志——从陈独秀“美术革命”论看二十世纪中国画革新思想的起源》,《文艺研究》,2010年第03期。

汪洋:《“身为物役”与“以画为乐”——读栀画禅室随笔枛有感(下)》,《上海艺术家》,2010年第03期。

潘勤:《试论栀画语录枛对潘天寿绘画思想的影响》,《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03期。

宫建华:《“形”与“质”》,《文艺评论》,2010年第03期。

张卉:《水墨圣像中的中国绘画艺术精神》,《中国天主教》,2010年第03期。

罗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积累》,《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03期。

孙登成:《谈山水画的临摹》,《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年第03期。

孟红霞:《浅谈传统绘画创作中笔墨意境的应用》,《科技信息》,2010年第03期。

王富祥:《“写意”之道——中国画创作随笔》,《科技资讯》,2010年第03期。

刘钟:《东方神韵的“形神”与“意象”——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第03期。

邱笑秋:《论中国重彩画的继承和发展——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8年9月18日)》,《文史杂志》,2010年第03期。

曹娜:《元代文人画的三种创作走向》,《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第03期。

王晓华:《论中国画的用笔与用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

李波:《中国画之语言》,《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2010年第03期。

黄志强:《立一画之法——栀石涛画语录枛中心思想与文化指向》,《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

张刚:《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水墨画的语言转换》,《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03期。

陈钊:《试论中国画气韵生动与人品的关系》,《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

李翠萍:《从栀枯木竹石图枛管窥苏轼的“诗画本一律”》,《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

刘钎妤:《论中国画的色彩观念》,《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03期。

高擎:《中国画论观照下的中国山水诗歌的美学价值及其翻译》,《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

郑笠:《有道有艺——“庖丁解牛”的美学寓意与古代画论道技观》,《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第03期。

李婳:《至广大,尽精微——浅议黄宾虹山水画艺术思想及其影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03期。

闵元东:《画为心声——论八大山人的人格心理嬗变与艺境》,《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第03期。

徐建融:《国学中的国画(上)》,《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张宽武:《谈“意象”》,《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姜金军:《栀南田画跋枛审美探源》,《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任德太:《传统文人画的人文内涵》,《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杨平:《中国画“现代性”考辩的前提心态》,《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吕琦:《董其昌的“构成主义”与它的形成》,《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刘宝水:《刍议李可染“黑”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洪惠镇:《略论当代山水画意境的“流失”等问题》,《国画家》,2010年第04期。

傅松华:《工笔画形神统一表现的艺术灵性》,《美术观察》,2010年第04期。

陈永生:《绘画构图摭谈》,《美与时代》(中),2010年第04期。

梁爽:《栀历代名画记枛中的“品第”问题研究》,《美与时代》(下),2010年第04期。

刘晓枫:《论中国山水画的布置》,《艺术百家》,2010年第04期。

冉剑:《谈中国画的意境》,《艺海》,2010年第04期。

大土三阳:《五代宋元中国山水画论》,《文艺争鸣》,2010年第04期。

刘星:《栀魏晋胜流画赞枛辩误》,《美术》,2010年第04期。

徐铎:《题画诗赏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年第04期。

杜月涛:《写意画的用笔与用墨》,《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年第04期。

李世葵:《中国园林与中国绘画的审美同构性》,《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04期。

陈新:《儒学修为与绘画哲学——刘墨对话霍春阳》,《书画世界》,2010年第04期。

李根:《中国古代“历史画”论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

陈小琴:《谈当下中国画图式“陌生化”的必然性》,《美术大观》,2010年第04期。

杨茹帆:《从郭熙的栀林泉高致枛看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大众文艺》,2010年第04期。

李慧敏:《生活+个性=风格——浅谈中国画风格的形成》,《新闻世界》,2010年第04期。

张春霞:《浅议宋人小品画的艺术特征》,《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04期。

李广南:《中国画教学对用线问题的研究》,《大舞台》,2010年第04期。

林伟立:《笔墨当随时代——中国人物画的现实关注与时代精神》,《大舞台》,2010年第04期。

梁斐:《宋代画学对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影响和启示》,《文学界》(理论),2010年第04期。

许建康:《“经营位置”和“经营置位”——读栀中国绘画美学史枛》,《美术之友》,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