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69

第169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1)

(1908~2010)金宝敬 辑选1908年

黄宾虹:《宾虹论画》,《国粹学报》,1908年,第七册美术篇。

1917年

康有为:《万木草堂论画》,《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序言,1917年。

1918年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之方法》,《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5月23日-25日。

1919年

吕澂:《美术革命》,《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9年1月15日。

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澂》,《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9年1月15日。

1920年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绘学杂志》,1920年第01期。

1923年

黄宾虹:《宾虹画语》,《民国日报》,1923年5月16日副刊《国学周刊》,第02期,及6月7日《国学周刊》,第04期。

刘海粟:《石涛与后期印象派》,《时事新报·学灯》,1923年8月25日。

1924年

乌以锋:《美术杂话》,《造型美术》,1924年第01期。

1925年

刘海粟:《昌国画》,《艺术》周刊,第130期,1925年12月19日。

1926年

黄宾虹:《国画分期学法》,《艺观》,1926年第01集。

黄宾虹:《沪滨古玩(书画)市场记》,《艺观画刊》,1926年第2号。

1928年

俞剑华:《国画通论》,《真美善》,第2卷第2号,1928年6月16日。

1929年

黄宾虹:《美展国画谈》,《艺观》,1929年第03期。

1932年

刘海粟:《石涛的艺术及其艺术论》,《画学月刊》,第1卷第01期,1932年9月1日。

1934年

黄宾虹:《国画非无益》,《国画月刊》,1934年1卷2期。

俞剑华:《画论蠡测》,《国画月刊》,第1卷第2、3期,1934年12月10日、1935年1月10日。

1935年

黄宾虹:《画法要旨》,《学艺》,1935年第14卷第01期。

黄宾虹:《中国山水画今昔之变迁》,《国画月刊》,1935年1卷第04期。

俞剑华:《中国山水画之写生》,《国画月刊》,1935年1卷第04期。

黄宾虹:《论画宜取所长》,《国画月刊》,1935年1卷7期。

1936年

俞剑华:《画论罪言》,《国画》,1936年第1、2、3、5、6号。

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文艺丛刊》,1936年第01期。

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艺术丛刊》,1936年第01期。

黄宾虹:《沙田答问》,《学术世界》,1936年第1卷第12期。

王显诏:《国画创新应取的途径》,《中国美术会季刊》,1936年第03期。

1937年

俞剑华:《中国绘画之起源与动向》,《东方杂志》,1937年第07期。

1938年

俞剑华:《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读书通讯》(半月刊),1938年第151期。

金绍城:《画学讲义(节选)》,《湖社月刊》,第21册,1938年7月。

1939年

徐悲鸿:《中西画的分野》,新加坡《星洲日报》,1939年2月12日。

徐悲鸿:《国画与临摹》,新加坡《星洲日报》,1939年4月20日。

俞剑华:《国画不进步之原因》,《兼明》,1939年创刊号。

1940年

黄宾虹:《画谈》,《中和月刊》,1940年1卷01-02期。

1946年

华辛若:《什么是国画的新途径》,《艺浪》,1946年第4卷第01期。

俞剑华:《元黄子久栀写山水诀枛商兑》,《东南日报》,1946年12月19日。

1947年

俞剑华:《栀山水松石格枛研究》,《雄风月刊》,第2卷第01期。1947年1月。

徐悲鸿:《造化为师》,《北平日报》,1947年3月27日。

俞剑华:《七十五年来的国画》,《申报》,1947年9月21日。

1948年

黄宾虹:《养生之道》,杭州《民报》副刊《艺风》,1948年8月1号。

黄宾虹:《国画之民学》,杭州《民报》副刊《艺风》,1948年8月22号第33期。

黄宾虹:《宾集论画录》,杭州《民报》副刊《艺风》,1948年10月24号。

俞剑华:《写形不难,写心惟难》,《读书通讯》,1948年第157期。

俞剑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通讯》,1948年第159期。

俞剑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读书通讯》,1948年第162期。

1949年

俞剑华:《历代画论之搜集与整理》,《时代艺术》,1949年第01期。

1950年

王朝闻:《论传神》,《人民美术》,1950年第01期。

座谈会记录:《文人画与笔情墨趣》,《解放日报》,1950年第10期。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美术》,1950年第01期。

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从思想的改造开始进而创造新的内容与形式》,《美术》,1950年第01期。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人民美术》,1950年第01期。

1951年

罗家伦:《国画的意境和艺术》,《中央日报》,1951年第08期。

1953年

王朝闻:《面向生活——全国国画展览会观后》,《人民日报》,1953年第09期。

郑振铎:《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文艺报》,1953年第21期。

王朝闻:《动人的古代绘画——故宫博物院绘画馆观后》,《人民日报》,1953年第11期。

凌绍夔:《中西绘画之本质基点器材与技法之同异》,《大陆杂志》,1953年第12期。

艾青:《谈中国画》,《文艺报》,1953年第15期。

1954年

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美术》,1954年第07期。

凌绍夔:《谢赫六法》,《大陆杂志》,1954年第08期。

启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的批判》,《美术》,1954年第10期。

莫朴:《谈学习中国绘画传统的问题》,《美术》,1954年第07期。

庄申:《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大陆杂志》,1954年第04期。

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美术》,1954年第08期。

1955年

洪毅然:《关于国画创作中的两个问题》,《美术》,1955年第03期。

邱石冥:《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美术》,1955年第01期。

线天长等:《对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的商榷》,《美术》,1955年第02期。

徐燕荪:《对讨论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的我见》,《美术》,1955年第02期。

方既:《论对待民族遗产的保守观点》,《美术》,1955年第04期。

张仃:《关于国画创作继承优良传统问题》,《美术》,1955年第06期。

黄均:《从创作实践接受遗产问题》,《美术》,1955年第08期。

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四年级同学:《我们对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意见》,《美术》,1955年第08期。

西北艺专美术系理论教研组:《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的讨论》,《美术》,1955年第08期。

综合稿:《对国画创作和接受遗产的意见》,《美术》,1955年第09期。

1956年

贺盾:《国画能否运用“六法论”的理论?》,《文汇报》,1956年第12期。

张伯驹:《谈文人画》,《文艺报》,1956年第12期。

阎丽川:《关于继承古代遗产发展民族形式绘画问题》,《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56年第01期。

秦仲文:《对于继承民族绘画遗产的一点意见》,《人民日报》,1956年10月10日。

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美术》,1955年第03期。

庄尚严:《中国绘画的特质与欣赏》,《中央日报》,1956年第08期。

张秀楷:《一部卓越的民族古典画论——对“林泉高致”的艺术思想的评价》,《美术》,1956年第09期。

1957年

郑为:《顾恺之画论中的传神艺术》,《美术研究》,1957年第04期。

陈兆复:《关于顾恺之的画论》,《美术研究》,1957年第04期。

俞剑华:《迁想妙得》,《中国画》,1957年创刊号。

王益论:《从“传神写照”谈起》,《美术》,1957年第02期。

王静:《传神》,《美术》,1957年第07期。

李泽厚:《“意境”杂谈》,《光明日报》,1957年第06期。

张鹤云:《论花鸟画的徐黄二体》,《美术》,1957年第07期。

贺天健:《黄山派和黄山》,《人民日报》,1957年1月18日。

郑秉珊:《山水画“南北宗”的创说及其影响》,《美术研究》,1957年第03期。

李智超:《界画的发展和界画的构图研究》,《中国画》,1957年创刊号。

秦仲文:《从历史上谈书法和画法的关系》,《中国画》,1957年创刊号。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美术》,1957年第05期。

齐敏柯:《绘画的特征问题》,《美术研究》,1957年第01期。

刘海粟:《谈中国画的特征》,《美术》,1957年第06期。

周原:《对“谈国画特点”的意见》,《美术》,1957年第05期。

戍双:《两本关于国画的书》,《读书月报》,1957年第06期。

易波:《关于中国画特点问题的意见》,《美术》,1957年第12期。

陈子奋:《关于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几点体会》,《美术》,1957年第12期。

蒋兆和:《江丰对中国画虚无主义的观点》,《美术》,1957年第09期。

秦仲文:《中国画的特点》,《美术》,1957年第05期。

邱石冥:《创作讨论会上的扯皮》,《美术》,1957年第07期。

徐燕荪:《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三届画展所接触到的几个问题》,《美术》,1956年第07期。

董义方:《试论国画的特点》,《美术》,1957年第03期。

周原,易波:《对“试论国画的特点”的意见》,《美术》,1957年第12期。

1958年

黄均:《谈谈国画的优良传统》,《美术研究》,1958年第01期。

孙奇峰:《关于中国画的透视问题》,《美术》,1958年第01期。

熊纬书:《论中国画“计白当黑”与“咫尺万里”两特点》,《美术》,1958年第01期。

陈兆复:《中国画散点透视略说》,《中国画》,1958年第03期。

1959年

秦仲文:《画论选注——论顾陆张吴用笔[1]》,《美术》,1959年第06期。

秦仲文:《画论选注——传神记[1]》,《美术》,1959年第08期。

秦仲文:《论画六法》,《美术》,1959年第05期。

秦仲文:《画论选注——画筌》,《美术》,1959年第09期。

秦仲文:《画论选注——画筌(续)》,《美术》,1959年第12期。

张文俊:《学习中国画创作的体会》,《美术》,1959年第01期。

张文俊:《略谈国画的表现生活》,《文汇报》,1959年3月7日。

沈柔坚:《“不似之似”——谈绘画的艺术概括》,《文汇报》,1959年7月24日。

郭味蕖:《谈花鸟画的创作》,《人民日报》,1959年4月20日。

黄兰波:《也谈“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美术》,1959年第06期。

范曾:《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想起的》,《美术》,1959年第06期。

徐邦达:《生动传神的明清“写真画”》,《文汇报》,1959年7月11日。

贺天健:《关于意境》,《美术》,1959年第05期。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人民日报》,1959年6月2日。

李智超:《绘画的风格》,《中国画》,1959年第04期。

徐邦达:《谈徐黄花鸟画派的一些问题》,《美术研究》,1959年第04期。

秦仲文:《近代中国画家与画派》,《美术研究》,1959年第04期。

熊纬书:《论“文人画”》,《美术》,1959年第03期。

潘絮兹:《也来谈“文人画”》,《美术》,1959年第04期。

王伯敏:《谈“文人画”的特点》,《美术》,1959年第06期。

俞剑华:《谈文人画》,《文汇报》,1959年6月11日。

罗尗子:《谈“文人画”的历史积极性与局限性》,《文汇报》,1959年6月30日。

孙奇峰:《试论苏东坡和倪云林兼论文人画》,《美术》,1959年第04期。

郭味蕖:《继承花鸟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文汇报》,1959年3月27日。

郭味蕖:《花鸟画技法的继承与革新》,《中国画》,1959年第06期。

孙奇峰:《关于民族传统中辩证法的运用》,《中国画》,1959年第12期。

史怡公:《张彦远对墨法的提出》,《中国画》,1959年第05期。

惠孝同:《山水画的设色法》,《中国画》,1959年第10期。

陈之佛:《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光明日报》,1959年1月11日。

范曾:《对石涛画论的几点体会》,《美术研究》,1959年第04期。

虞复:《读栀石涛画语录枛》,《中国画》,1959年第12期。

华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中国画如何克服“如实描写”的倾向》,《美术》,195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