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风水密码
1536000000003

第3章 构建依山傍水的智慧(1)

风水中的选址,大至城市的走向,小至单体建筑的朝向,都讲求“藏风纳气”,力求使居所“得其所哉”。因此,现代建筑在风水学的应用上,讲究建筑功能等环境和美学因素。如果居所恰恰构建在山形环抱里,那么这就真的是找到了“靠山”了,假如构建由山而水的居所布局,那就更有聚气的效果。熟知龙脉、观察地貌及风水取向的实践作业,则是风水智慧的先决条件。

1.寻找龙脉白智慧

在风水中,“龙”是山峦的意象;“龙脉”就是山脉,确切地讲是山脊线。自然界的山脉,起伏屈曲,远望其山脊线,形似在地平线上飞舞奔腾的“龙蛇”,是一种起伏地形的形象描述和意象。

《地理指蒙》中云:“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又称:“土是龙之肉,石为龙之骨,草木是龙之毛”。

“觅龙”,就是考察山脉的起始、终止,观察山体的走向、起伏等,这实为现代地形、地貌学中的内容。风水学中称“寻龙捉脉”、“看来龙去脉”、“寻龙望势”等。

在觅龙过程中,首先要寻找山脉的起始源头,按山势的发脉分支大小,进行逐级分类。《地理人事须知》中说“龙犹树,有大干、有小干、有大枝、有小枝”,说的就是山脉按大小逐级分类。

干龙,流域辽阔,延伸千百里,山脉必然是名山,如昆仑山;夹送的大江大河必是名江大川。如《地理人事须知》云:“以水源为定,故大干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则以大溪涧夹送,大枝龙则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唯田源沟洫夹送而已”,“观水源长短而枝干之大小见矣”。为此,中国古代城市选址:“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中国风水学将中国地域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界,将境内的山系分为南、北、中三大干龙。

龙按分布的地貌区域可分为三种:山区地貌的山野之龙,丘岗地貌的平岗之龙,平原地貌的平地之龙。平地之脉,虽脉络平洋,可微辨体势,即“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以观察微地形之起伏,水系之分合,作为觅龙的依据。

龙按山脉的走向可分“五势”:正势--由北向南,侧势--由西向东,逆势--逆水而上,顺势--顺水而下,回势--山首回顾于山尾。

龙按山脉盘旋的方向可分阴阳龙:阳龙--山脉由发脉处按顺时针方向盘旋,阴龙--山脉循逆时针运行。

龙按干枝走势关系也分顺逆:山脉干与枝走势一致时,称顺龙;干枝走势逆向时,称逆龙。风水宝地,通常是位于顺、逆龙保持平衡状态的地方。如果只有顺龙没有逆龙,山脉不能形成环抱围合,也就无法聚生气。

风水又按山脉的起伏形态,将山脉综合概括为九种龙:

①回龙--形势盘旋,回首舐尾,如回头之虎;

②腾龙--形势高远,险峻耸立,如仰天大壶;

③降龙--形势耸秀,峻峭高危,如从天而降;

④生龙--形势拱辅,生动活泼,形态优美;

⑤飞龙--形势奋翔,如雁腾鹰举,双翼开张;

⑥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

⑦隐龙--形势磅礴,脉理隐延,如浮排铺毡;

⑧出洋龙--形势腾跃,蜿蜒欲出,如出林之兽;

⑨颔群龙--形势依附,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除上述九龙分类外,还有八格和十二格之说。总之,通过寻龙捉脉,清楚地认识人居环境中的山体的来龙去脉,最后辨认其祖宗和父母之山,故又称“寻龙认祖”。经寻根认祖,明确中国群龙之首的昆仑山,为太祖山;由昆仑发脉起峰的高山、亚高山为太宗山,如天山、巴颜喀拉山、喜马拉雅山等;然后依次为少祖山,即中山;少宗山(低山);父母山,又称主山、坐山、乐砂、靠山,一般呈丘陵或岗地状。

在寻龙认祖过程,要对龙脉进行吉凶的分析评价。吉凶评价中,所谓吉龙,要求山脊光滑圆润,尖挺秀美,势雄力足,气势磅礴,形神厚重,群山似珠滚,气脉贯注,绿树华盖,气象万千;所谓凶龙,是指山脉无势,崩石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童山)。

在龙脉吉凶评价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做出真假龙的辨认:所谓真龙,必然是山峦有祖有宗,活跃起伏,有过峡束脉(呈马鞍),呈“蜂腰鹤膝状”、似绵又断,屈曲奔变,自然天成,即来龙深远、奔腾远赴。所谓假龙,山峦虽有祖宗,但山脉不美,强露带煞,脉不穿心,有秀峰而无植被,有起伏而不绵延,有过峡而水劫风吹无护卫等。风水称:“假龙不可依,只可作护侍、朝案之山。”

2.观察“砂”的智慧

砂的意思,泛指环卫穴场(建筑基址)等山,是附属来龙的小山丘。

一般为低山、丘陵,或岗地、台地。古代军事上,以砂筑山地模型--砂盘,古人称山丘为“砂”。《地理人事须知》说:“砂者,古人授受,以砂堆拔山形,因名砂尔。”在风水格局中,砂乃泛指前后左右环抱城市(村庄或单体建筑)的群山,并与特达尊崇、城市后倚的来龙呈主从关系。

如《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的龙与砂的关系、砂的环境景观意象:“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位乎下;垂头俯伏,行行无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远则为城为郭,近则为案为几;八风以之而卫,水口以之而关。”

察砂,就是考察居地环境中的龙、砂空间围合格局,即考察居地的地形地貌是否具有“聚气藏气”的地理环境。风水中,不仅要求龙脉能“迎气、生气”,而且力求能在居住地“聚气藏气”,这就靠山环水抱的环境来实现。因此,以考察分析居住地山丘、岗阜为主要对象的察砂,是形法风水的重要环节。

察砂,首先按“四灵”方位分析砂的空间布局。《地理人事须知》云:“《典礼》注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然则地理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别四方之山,非谓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这里的前后左右,没有固定的地理的方向性,视居住地朝向而定。而朝向不一定坐北朝南正子午方向。故这里的“四灵”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方位神”定位作用,只是反映与居住地基址(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砂山在居地环境中的位置,可将砂分为:住宅两侧,遮挡恶风的侍砂;从龙拥护,外围御风的卫砂;绕抱住宅,迎接吹乐的迎砂或乐砂;面前侍立,远处作揖朝拜的朝砂;近处低伏的案砂;耸立在出水口两侧的水口砂。如《博山篇·论砂》云:“两边鹄立,命日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容拥抱,命日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环抱穴后,命日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侍立,命日朝砂,不论远近,特来为贵。”

道教“四灵”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古代神话谓东方之神为青龙,因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组成龙形,位于东方,属木,其色青;西方神为白虎,位西方,其色白:南方神为七宿组成的鸟形,即朱雀,位于南方,属火,其色朱;北方之神为玄武,因北方七宿组成龟蛇合体形,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

察砂中还须对砂的吉凶作出评价。《博山篇·论砂》中说:“砂有三类:肥圆正为富局;秀尖丽为贵局;斜臃肿为贱局。”破碎的、直强的、狭逼的、低陷的、斜乱的、粗大的、瘦弱的、短缩的、昂头的、背面的、断腰的皆砂中祸也。总之,砂为臣道,以垂头伏行为佳,布秀呈祥为吉;以端庄方正、秀丽为吉;破碎尖削、奇形怪状为凶。如《葬经翼》:“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如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又如《葬经翼》:“气吉形必秀涧,特达端庄,气凶必粗顽,欹斜破碎。”在风水实践中,又按五行原则,将砂山形态归纳为:木形砂山,头圆体直;金形砂山,头圆足阔;火“斗土法”,将基址之土捣细,量斗秤重,一斗土重十斤以上者为上吉,八九斤为居中,六七斤为下等。明代刘基在温州旧城选址中,就用此法舍江北,取江南,定鹿城。

3.取向白勺智慧

取向,就是决定方向、朝向。大至城市主轴线的走向,小至单体建筑朝向。也是园林设计中“对景”的选择,“视线走廊”的决定。建筑朝向,一般指与建筑基址垂直相对的方向,是建筑基址选择和布局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朝向的抉择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景观和建筑功能等环境和美学因素。

取向中的气候因素,首先考虑风向和热辐射。风是构成气候环境的重要因素,空气运动形成风,风是流动的空气。风水中选址取向必求“藏风纳气”,避免强风、恶风。中国古人按风向方位定风的性质,绘制成占风图。认为:西北风为折风;北风为大罡风;东北为小罡风;西风为冲风;东风为宄风,都是对人不利的风。西南为谏风,南风为大弱风,东南为小弱风,均对人有利。其中以东南、西南为最好。地处北半球的中国,一般取朝南方位,已形成“面南文化”。但具体到不同纬度热量带,还有待主导风向和地形的围合而定。如长江以北的温带、北亚热带,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冬冷”和风沙,故建筑朝向接近西南“热轴线”为主,与西北“风沙线”垂直;长江以南的中南亚热带,夏秋闷热成为主要矛盾,故应偏向东南季风的主导方向为好,偏向程度应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如在杭州以南偏东15。为宜。

取向中地形因素,应“倚山面水”、“山南水北”、“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在“面南文化”中,倚山面水正是山南水北,实现了“负阴抱阳”居“阳地”的要求。北高南低的地形上建筑布局,有朝南俯看视野开阔,向北仰视层次分明、气势宏伟。东南季风可流畅进入,西北寒风被层层阻挡。西高东低地形,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有利地气上升,随东南季风送人住宅环境。

在取向中景观,应选择秀美的朝山、案山为“对景”和“借景”,并由此决定建筑朝向。一般阳宅取向中,朝山可对山峰,山应取鞍部,这样既能视线聚焦,又使空气流畅人室。取向中也应考虑到左右、前后的砂山平衡,尽可能不偏不倚。

取向中还应考虑建筑本身功能性质,如为公共活动场所,如政府行政用房、影剧院、大礼堂可按正子午线取向;生活住宅应取西南或东南;工厂生产性用房朝东,朝西也无妨。

最后,综合上述环境因素,按“四正四维”辨方定位。所谓“四正”,指后天八卦中的东为震位、南为离位、西为兑位、北为坎位;“四维”是东南巽位、西南坤位、东北艮位、西北干位。至此,完成了形势风水的作业全过程,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阳宅爱众篇》有云:“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若有情;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转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有福,水口收藏全满盈。”

佛隐在其《风水讲义》中讲:“靠水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实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

4.给自己找个“靠山”

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靠山”这个词,常有这样的说法:“某某人背后有靠山,所以发迹得很快。”其实,“靠山”这个词本来是风水学的一个术语,现代“靠山”的意思正是从风水学的“靠山”演变而来的。

背山面水是种不错的风水格局,这背后的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靠山”。

靠山千万不可紧邻着居所,真要那样的话,可就物极必反了,倒成了一种不好的风水格局。靠山的重点在一个“靠”字,山的形态要笼罩着居所,又要和居所保持着一段合适的距离,好像居所正倚靠在山形的环抱里,是谓一个“靠”字。

靠山不可一概而论,依山形与走势的不同而各有所主。

贵星山:主财运。这种山并不太高,山顶平坦如同一座平台。贵星山与居所的最佳组合是:房子的坐向是东北向,贵星山位于房子的西南;房子的坐向是西南向,贵星山位于房子的东北。这样的组合被称为“不动坐向”,是最为稳定的一种,能把靠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财运能得到靠山的扶持。

金星山:主吉昌。靠山位于居所的正西方或西北方,山形呈圆形,坡度不大,山势平缓,这样的靠山被称为金星山。金星山主吉昌,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和财气,学生会学业有成,职场之人会得到更多的升迁与加薪的机会,生意人会有不断的财源。金星山与居所的距离越近,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但千万不可使居所建在山脚之下。

廉贞山:不吉。靠山并不都是能给人带来好运的,如果山形峥嵘、怪石嶙峋,就是凶相,称为“廉贞山”,无论对事业还是健康都是不利的。风水之道在聚生气,要以生生不息、欣欣向荣之相来影响环境中的个人,在完美平衡之中求得生机盎然。而廉贞山的形态违背了这一原理,正是生气不聚之相。

以形态而论,风水讲究“曲则有情”,这话虽然主要说的就是水流与道路,但用在山形之上,原理是一样的。贵星山与金星山,从形态看,都应了“曲则有情”四字,平缓温婉、一团和气,而廉贞山却棱角毕露,并非宁静祥和之态。

若处在廉贞山的格局之内,化解方法有二:一是把见山一面的窗户经常拉上窗帘,以阻隔廉贞山的煞气;二是在这组窗户对面的墙上悬挂大幅山水字画,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山,是风水中的龙。你的靠山通常只是蜿蜒巨龙的一个部分。这条巨龙的态势如何,对你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香港,虽然多处都有山环抱,且多属贵星山与金星山的上佳局面,从“寻龙”的角度来看,却并不算好。香港是“回龙顾祖”的风水局,龙脉在太平山直延至维多利亚海峡,缺陷甚多。好在香港风水重在水泽,水清而深,流而静,正是所谓“有情水局”,以水泽来补龙脉之不足。

5.泰朝重三龙

中原大地,龙脉兴盛之处甚多。概论中所讲的金陵,即重在紫金山,而都城北京,更有蜿蜒回环的西山为绝佳龙脉,使城市有了“青山围合”的局面。西山为太行山余脉,兼有太行山的王霸之气。故此,北京西部,即海淀区所辖的位置,正是整个北京的风水宝地,西山温婉,昆玉河与京密运河宽而深、流而静,结合而为上佳的风水格局。

战国时期,秦朝的风水重在三龙。一直被中原称为偏僻边陲小国秦国,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强大起来,如同一个巨人突然耸立在中原各国的面前,令各国群主目瞪口呆,七雄并争,秦国很快以超强的国势,位于六国之上。

纵横术士们凭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四处鼓动,说秦灭六国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秦起于龙乡,真龙地脉紫气氤氲,云蒸霞蔚。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看风水,关注五点,这就是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

五诀就是五种方法和窍门,内容不同,方法各异,因而称谓各不相同,五诀分别称为龙法、穴法、砂法、水法、向法,又因其重点各异,因之又分别称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

道士研究风水,曾提出了玄空造化场的思想,将山、光、水、气、方位、气流等融为一体。山环水抱必有气,气遇风则散,风是送气之媒。选择京师风水吉地,重点这处是要考察其山势和风水之势,详看其祖山、主山、龙脉、龙穴、风水穴等。

祖山:主址背后山脉的起始山。

主山:主址后、祖山前的主峰,气势磅礴,因称之为来龙山。

龙脉:连接祖山、少祖山、主山脉络的山脉。

龙穴:主址的最佳地点称之为龙穴。通常是在主山之前,位于藏风蓄水的风水怀抱之中央,是世间吉祥紫气的最佳凝结点,也是适宜于居住的风水吉地和停放祖先棺木的福地。

青龙:主址左侧的次峰,又称左辅。

白虎:主址右侧的次峰,又称右弼。

护山:青龙、白虎山之外侧的山峰。

案山:主址前面隔着一条水流的近山。

朝山:主址前面隔着一条水流、隔着案山的远山,山势左右环抱,内聚佳气,稳重安全。

水口山:主址前水流出之地的左右两山,山峰隔水对峙,通常是繁华市镇的人口只称龟山、蛇山、象山、狮山。水主财,这里是河水汇合处,也就是汇水聚气之地,自然是适合于人居住的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