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主要表现为UAE持续高于20~200μg/min(相当于30~300mg/24h),初期UAE20~70μg/min时GFR开始下降到接近正常(130mL/min)。高滤过可能是患者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长期代谢控制不良的因素。这一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患者的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更明显,已有肾小球结带型和弥漫型病变以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据一组长期随诊的结果,此期的发病率为16%,多发生在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并随病程而上升。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压增高。患者的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弥漫型损害患者的尿蛋白与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一致,严重者每日尿蛋白量>2.0g,往往同时伴有轻度镜下血尿和少量管型,而结节型患者尿蛋白量与其病理损害程度之间没有关系。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的特点,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尿蛋白,不因GFR下降而减少。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只见于约3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多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浆蛋白低外,至少部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的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这是因为胰岛素改变了组织中Na+、K+的运转,无论是Ⅰ型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或Ⅱ期患者本身的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水平即能改变Na+代谢,使糖尿病患者潴Na+,尤其是在高Na+饮食情况下。这一期患者GFR下降,平均每月约下降1mL/min,但大多数患者血肌酐水平尚不高。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最后患者的GFR多<10mL/min,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伴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患者普遍有氮质血症引起的胃肠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可继发贫血和严重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钙搐搦,还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这些严重的合并症常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致死的原因。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体检发现
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辅助检查
1)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3)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4)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5)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四)鉴别诊断
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蛋白的原因。当血尿明显时,必须仔细除外肾****坏死、肾肿瘤、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或肾炎等。必要时应考虑肾活检明确诊断。
十七、紫癜性肾炎
【概述】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由此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单纯性尿检异常(血尿最常见)或典型的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甚至肾功能衰竭。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最常见于儿童,成人患者仅占5%,多在40岁以下。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应用药物、接触异种蛋白等病史;必须有四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呈对称性分布的出血性紫癜;约半数病例有游走性关节疼痛;部分有腹痛、黑便、恶心及呕吐;肾脏损害的特征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浮肿和高血压,少数患者呈肾病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减退。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但经常出现在肾外表现的4~8周内。
(二)体检发现
多有过敏性紫癜的特征性皮疹或痕迹;可有高血压、浮肿(紧张性或凹陷性);少数病例可有关节肿胀、腹部压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
(三)辅助检查
1)尿检查必有程度不一的血尿、蛋白尿和管型。
2)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早期嗜酸细胞增加。
3)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可增高但无特异性;血清C3和CH50多数正常;活动期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多增高。
4)严重病例可有Ccr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和胆固醇增高。
5)肾穿刺可确定本病的病理类型,与IgA肾病鉴别诊断。
(四)鉴别诊断
当紫癜性肾炎皮疹已消退时须与急性肾炎鉴别;若伴有肺出血、咯血时应与综合征鉴别;在临床上还应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等鉴别。
十八、狼疮性肾炎
【概述】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轻者为无症状蛋白尿(<2.5g/d)或血尿,无水肿、高血压;多数病例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尿、管型尿或呈肾病综合征表现,伴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较常见;少数病例起病急剧,肾功能迅速恶化。多数肾受累发生于发热、关节炎、皮疹等肾外表现之后,重型病例病变常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造血器官和其他脏器组织,并伴相应的临床表现。约1/4的患者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对于生育年龄妇女有肾脏疾病时应常规检查与本病有关的免疫血清学指标。本病诊断大多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二)体检发现
急性期发热较常见;多数患者有贫血貌;面部蝶形红斑为特征性改变。可伴有关节红肿、脱发、皮疹、心脏杂音,或心包积液、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浮肿或胸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镜下血尿、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尿。
2)多数有中度贫血,偶呈溶血性贫血、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多数少于100×109/L,血沉较快。
3)免疫学检查:血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γ-球蛋白显著增高,血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低补体血症,尤其在活动期。血红斑狼疮细胞阳性,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
4)重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伴有可逆性的Ccr不同程度下降、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血白蛋白降低或肝功转氨酶增高;终末期狼疮性肾炎Ccr明显下降和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
5)影像学检查:B超示双肾增大提示急性病变;部分患者合并肝、脾肿大或心包炎。
6)肾活检可了解病理类型、病变活动性和决定治疗方案。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活检有助于确诊。
(四)鉴别诊断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而无明显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者,应排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肺出血者应与综合征及小血管炎鉴别。
十九、急性肾功能衰竭
【概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迅速恶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由肾前性氮质血症、****性和肾后性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本章以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急性肾衰为代表。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既往多数无肾脏病史,但病因明确,如严重创伤、外科术后、重度感染、败血症、产科合并症、严重呕吐或腹泻、循环功能不良或用肾毒性药物等导致肾血流量不足或肾毒性损害等原因。多数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绝大多数呈少尿型ATN,常在原发病后1~2d出现少尿或无尿,补液后尿量不增加,早期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持续少尿可出现血压高、急性肺水肿,部分有心律失常和心包积液,合并高血钾时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伴心律失常,晚期可出现意识淡漠、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易合并消化道出血和各种感染,常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持续1~2周后,尿量增多当>400mL/d表示进入多尿期,约1周后血肌酐、尿素氮开始下降,各种症状逐渐改善。若持续多尿水电解质缺失,可出现恶心、乏力、肌肉松弛、四肢麻木、腹胀等症状,如不及时纠正可死于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若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改善,表示进入恢复期,但有的尿量仍超过2500mL/d。部分ATN无少尿阶段,尿量始终在500mL以上,为非少尿型ATN,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二)体检发现
急性病容,除原发病体征外,可有轻度贫血貌,少尿期常有血压高、浮肿,重症患者有意识障碍、呼吸深快、心界扩大或心律失常等。
(三)辅助检查
1)尿比重1.010~1.020之间,尿蛋白+~++,可有红、白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粗大的上皮细胞管型最有意义。
2)无大量失血或溶血者多无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多不低于80g/L。
3)肾功能检查:Ccr较正常值下降50%以上,可降至1~2mL/min,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尿中N-已酰-β-D氨基葡萄酶、溶菌酶和β2-微球蛋白等常增高。
4)生化检查常有高血钾等电解质紊乱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
5)B超示双肾正常大小或明显增大,肾皮质回声增强,或肾锥体肿大。
6)肾活检对ATN有确诊的意义。
(四)鉴别诊断
首先应与慢性肾衰病情急速恶化者相鉴别。ATN应与肾前性氮质血症、肾后性急性肾衰、重症肾小球肾炎所致急性肾衰相鉴别。
二十、慢性肾功能衰竭
【概述】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不可逆损害,以尿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既往多有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痛风病等病史。早期常有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和夜尿多,逐渐出现少尿、浮肿或血压高。多数患者口中有异味、口腔黏膜溃疡、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可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者,提示并发尿毒症性心肌病,咳嗽、咯痰或咯血、夜间不能平卧者,提示并发肺水肿或尿毒症性肺炎;少数患者胸闷、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可能为心包积液;如皮肤瘙痒、骨痛或肌肉抽搐,甚至行走不便,提示并发继发性甲旁亢或肾性骨病;患者易罹患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等。
(二)体格检查
多数血压高、贫血貌或面色黝黑,颜面部或下肢浮肿。可有精神神志异常、全身或局部出血、呼吸浅快,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干湿性啰音、心界扩大、胸膜,或心包摩擦音、心率,或心律改变、肝肿大及腹水等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2.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血三系细胞减少。
3.生化检查GFR50~80mL/min,血尿素氮、肌酐正常,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20mL/min,血肌酐186~442μmol/L,尿素氮超过7.1mmol/L,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20~10mL/min,血肌酐451~707μmol/L,尿素氮17.9~28.6m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GFR小于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以上,为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常伴有低钙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4.影像学检查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核素肾动态显像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核素骨扫描示肾性骨营养不良征;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心胸比例增大或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5.肾活检可能有助于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