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15354900000040

第40章 疾病分类与诊断基础(3)

(三)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最常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型改变,通常无助于肺炎病原的确定,但某些特征对诊断可有所提示,如肺叶实变、空洞形成或较大量胸腔积液多见于细菌性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可引起明显的肺组织坏死、肺气囊、肺脓肿和脓胸。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常呈下叶支气管肺炎型,易形成多发性小脓腔。对肺炎诊断有重要价值,炎性浸润阴影的部位、范围,有无空洞、胸腔积液等与病原菌有关。

2.细菌学检查痰或胸水涂片检查,培养致病菌及抗生素敏感试验.连续2~3次为同一细菌生长,致病菌的可能性大,仅一次阳性或多次为不同细菌生长,则可靠性差。细菌浓度≥107cfa/mL为致病菌,105~107cfa/mL为可疑,<105cfa/mL多为污染菌。

3.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增高,可有核左移,年老体弱或严重病例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4.免疫学检查: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检测血清病原菌的抗原或抗体,有助诊断,聚合酶链反应对病原体的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四)鉴别诊断少数非感染性病症可有肺炎类似表现,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化学气体吸入、过敏性肺泡炎、药物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累及肺部、肺结核、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肺内浸润、转移等,应注意鉴别,必要时可采用诊断性治疗方法以明确诊断。

(五)其他检查必要时行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等相关检查。

十一、休克型肺炎

【概述】本病是指伴有休克的一种重症肺炎,多由毒力极强的革兰阳性或阴性菌感染所致,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常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诊断】

(一)病史、症状

除有呼吸系统症状外,伴有低血压、外周循环衰竭、神志改变、尿闭等症状。

(二)体检发现

有低血压和神志恍惚或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或指端发绀、脉搏细速、冷汗,血压降低等外周循环衰竭体征;肺部有肺炎相应的体征。

(三)辅助检查

1)X线胸片:肺部有炎性浸润阴影(应避免搬动宜床旁拍片)。

2)病原学检查:应尽快做痰涂片和培养,明确致病菌。

3)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高,可有核左移。

4)血气分析PaO2、PH值、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可降低,血清乳酸可增高呈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可有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损害。

(四)鉴别诊断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

十二、肺放线菌病

【概述】肺放线菌病(pulmonaryactinomycosis)系由厌氧的以色列放线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本菌为正常人口腔、龋齿、扁桃体隐窝中的常存菌,多数由于口腔卫生不良,吸入含有放线菌颗粒的分泌物而发病;也可来自血行播散或腹部病灶的直接蔓延。本菌在厌氧条件下琼脂培养,生长球形菌落。在组织内呈黄色颗粒,通称“硫黄颗粒”,系由菌丝缠结而成。镜检为革兰阳性的0.5~1.0μm的菌丝团,四周菌丝呈放射状排列,菌丝末端膨大呈棒状。

【病理改变】肺部感染从支气管炎开始,有化脓性肉芽肿、多发性小脓肿形成。在脓肿内可见到硫黄颗粒,周围为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浆细胞,在外为纤维性病变。病变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脓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瘘管。本病特点为破坏和增生同时进行,在病变结疤痊愈的同时,仍可向周围组织扩展。

【诊断】

1)早期在临床和X线上无特征性改变,故较难诊断。确诊主要依靠微生物学及组织学检查。从脓汁、痰液或瘘管壁的组织中找到硫黄颗粒,或厌氧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

2)鉴别诊断本病较易与肺结核、支气管癌及肺脓肿相混淆;与奴卡病菌病在临床、X线表现及致病菌的形态方面颇相似,应注意鉴别。奴卡病菌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形成胸壁瘘管,痰内无硫黄颗粒,属需氧菌。

3)辅助检查单侧或双侧肺散在不规则斑片状浸润阴影,可融合成实变,其中有不规则透亮区,亦可伴有胸腔积液。病变蔓延到肋骨和脊椎时,可见到骨膜炎征象,肋骨或脊椎破坏。

十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概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缺血性肺原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居住在高原(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病因学】

(一)支气管—肺疾病

分为两类:①阻塞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所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现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②限制性疾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尘肺、接触有毒气体(如氯、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胸部放射治疗等致广泛性肺纤维化变化、结节病、硬皮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影响呼吸活动的疾病

脊柱后侧弯和其他胸廓畸形、胸廓改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等)、过度肥胖伴肺泡通气障碍等。肺血管可能弯曲或扭转。

【诊断】

(一)病史、症状

本病由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发展而来,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症状常混杂出现,不判定心脏病是否已出现,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凡有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患者,一旦发现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而同时排除了引起右心增大的其他心脏病可能时,即可诊断为本病。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常增高,红细胞压积正常或偏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常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一般偏快;动脉血氧饱和度常低于正常,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呼吸衰竭时更为显著。在心力衰竭期,可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浆尿素氮、肌酐、血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等含量增高等肝肾功能受损表现。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在呼吸衰竭不同阶段可出现高钾、低钠、低钾,或低氯、低钙、低镁等变化。

2.痰细菌培养以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奈瑟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多见,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增多,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

3.X线检查①肺部变化:随病因而异,肺气肿最常见。②肺动脉高压表现:肺动脉总干弧突出,肺门部肺动脉扩大延长及肺动脉第一分支。一般认为右肺动脉第一下分支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0.17,或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动脉干增宽2mm以上,可认为有该支扩张。肺动脉高压显著时,中心肺动脉扩张,搏动增强而外周动脉骤然变细呈截断或鼠尾状。③心脏变化:心脏呈垂直位,故早期心脏都不见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大时,表现为肺动脉圆锥部显著凸出。此后右心室流入道也肥厚增大,心尖上翘。有时还可见右心房扩大。心力衰竭时可有全心扩大,但在心力衰竭控制后,心脏可恢复到原来大小。左心一般不大,偶尔见左心室增大。

4.心电图查右心室肥大及(或)右心房肥大是肺心病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并有一定易变性,急性发作期由于缺氧、酸中毒、碱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可引起ST段与T波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当解除诱因,病情缓解后常可有所恢复及心律失常等消失,常见改变为:

(1)P波变化额向P波电轴右偏在+70°~+90°之间。Ⅱ、Ⅲ、aVF导联中P波高尖,振幅可达0.22mV或以上、称“肺型P波”。如P>0.25mV,则诊断肺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增高。

(2)QRS波群和T波变化额面QRS波群平均电轴右偏≥+90°。有时电轴极度右偏呈SⅠ、SⅡ、SⅢ的电轴左偏假象。右侧胸导联出现高R波。V5呈深S波,显著右心室肥大。有时在V3R、V1导联可出现q波,或在V1~V5导联都呈QS与rS波形。重度肺气肿患者如心电图从正常转至出现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往往表示有右心负荷过重,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极少数患者有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这可能由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支气管动脉分支扩张有左到右分流,左室泵出比右室更多血流而肥厚所致。Ⅱ、Ⅲ、aVF导联和右侧胸导联的T波可倒置,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此外,肺心病常出现肢体导联低电压、顺钟向转位等心电图改变,这类表现也见于肺气肿,因此,不能作为诊断肺心病的心电图改变。另外,慢性高原病缺氧致肺血管长期收缩也是肺心病的一种病因。

5.心向量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和(或,右心房增大,随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加重,QRS方位由正常的左下前或后逐渐演变为向后,再向下,最后转向右前,但终末部仍在右后。QRS环自逆钟向运动或8字型发展至重度时之顺钟向运行。P环多狭窄,左侧面与前额面P环振幅增大,最大向量向前下、左或右。一般来说,右心房肥大越明显,则P环向量越向右。

6.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著肺总动脉舒张期内径明显增大,右肺动脉内径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伴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右心室内径增大和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厚度增加,搏动幅度增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时现三尖瓣返流及右室收缩压增高。多普勒频谱分析可显示右室射血时间缩短,右室射血前期延长。

7.肺功能检查在心肺功能衰竭期不宜进行本检查,症状缓解期中可考虑测定。患者均有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时间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减低,残气量增加。用四探头功能仪以及γ照相和静脉弹丸式注射法注入核素133氙,测定两肺上下野半清除时间,可反映局部通气功能,比一般肺功能的肺心病检出率高。

8.右心导管检查经静脉送入漂浮导管至肺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可作为肺心病的早期诊断。

此外,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体内肺血流容积改变,了解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肺动脉压力大小和右心功能;核素心血管造影有助于了解右心室功能改变;肺灌注扫描如肺上部血流增加,下部减少,则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

(三)鉴别诊断

1.冠心病本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或胸导联出现Q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2.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等表现,易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有关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气肿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等,可资鉴别。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前者心脏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力衰竭、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杂音。后者有心悸、气促、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浮肿及心电图低电压等,均须与肺心病相鉴别。一般通过病史、X线、心电图等检查不难鉴别。此外,发绀明显有胸廓畸形者,还须与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后者多有特征性杂音,杵状指较明显而无肺水肿,鉴别一般无多大困难。

4.其他昏迷状态本病有肺性脑病昏迷时尚需与肝性昏迷、尿毒症昏迷和少数脑部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相鉴别。这类昏迷一般都有其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不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