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论企业创新
15332000000008

第8章 企业知识资本与知识经营

一、企业的知识资本

(一)企业的知识资本构成

企业的知识资本是企业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的整合,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并为企业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

企业的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源和结构性资本两部分构成。

人力资源是与企业相关的个人(所有者、股东、合伙人、员工、供应商等)将属于本人的知识、智能、技能、诀窍投入企业并能为企业实现增值所形成的非物资形态的资源。“属于本人”指本人的知识、技能、诀窍等是以潜含的、未编码的形式存在,个人拥有所有权的人力资源;一旦未编码知识转化为编码知识,原所有者就失去所有权。“能为企业实现增值”即人力资源必须商业化、有市场价值,符合企业经营方向,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否则,再有学术价值、理论意义但不能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个人知识、技能,也不能成为本企业的人力资源。

结构性资本包括知识资产与经营性资产两个部分。知识资产指已编码了的知识、技能、诀窍、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经营性资产包括财务资产、设施设备,特别是分销网络、供应网络、服务力量、企业的外部力量(含顾客资本)。经营性是知识资产获得市场价值、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

(二)知识资产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资产已成为企业资本的核心要素。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起核心作用,知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被消耗,通过创新反而可以增值、能为社会共享的资源。现代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依赖于知识资产的生产、传输、分享、利用而实现增值。在企业有形资本不变的情况下,知识资产投入越大,企业资本增值将会超常规、超倍数增长。反之,则会急剧下降或流失。

知识资产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表现为人才、智能、科技、品牌、信誉、声誉、形象、员工的士气和“热情”等无形资本,以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能力。德国经济学家戴夫·乌尔里克把知识资本简化为数学公式:“知识资本=能力×热情(责任感)。”他认为:能力强、热情低的企业虽拥有天赋,但人员不积极难以成事;能力低、热情高的企业能很快完成任务但水平不高;能力低、热情也低的企业是长不了的;只有能力高、热情高的企业才能兴旺发展、欣欣向荣。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建设和热情(责任心)建设,是企业知识资产建设的关键。

(三)智力投资与管理

知识资产建设必须加大智力投资,以便调动员工积极性、责任心、热情与智慧,为企业知识创新贡献力量。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将智力投资与管理分成六步:第一步,运用策略说明其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意义等。第二步,对竞争对手的策略及智力资产进行估价。第三步,将自己的智力档案加以分类,已有哪些、其中投入使用的是哪些?第四步,进行估价,估算出企业的智力资产值多少?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它们的价值?是否保存、出售或放弃它们?第五步,进行投资,以企业对你的智力了解为基础,辩明如何开发智力的办法来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而击败之!与此同时,强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寻求新的专利技术。第六步,将企业的新知识档案加以集中,长期目标是使对智力资本(包括专利)的管理像通常对其他资产的管理一样。

(四)企业知识资产流失的表现

企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知识资产,防止知识资产流失。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资产的意义认识不足等诸多原因,企业知识资产流失严重,表现在:

(1)人才流失。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有的企业留不住人才,有的企业因报酬低等引不进人才,特别是停产、半停产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2)技术流失。科技人才的流失导致了技术流失,技术流失表现为专业技术流失和整体技术素质流失。人走技术走,人走诀窍走。对现有员工无资金投入培训,技术、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难度大,技术创新无从谈起。

(3)品牌流失。老企业、老字号因无力进行技术改造而缺乏竞争力,老名牌产品因无资金投入宣传而慢慢销声匿迹,世界名牌的入侵更使老企业雪上加霜,或被兼并,或为世界品牌生产产品而停产自己品牌的产品。

(4)企业声誉、企业形象、企业信誉流失。

(5)员工“热情”流失。

(五)防止知识资产流失的对策

防止知识资产流失除了体制上等客观原因外,从企业角度的主观能动性看,一方面,要善于从企业实际出发,分析本企业知识资产流失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要借鉴世界知名企业、知识型企业的经验,把知识资产管理、保护、经营提高到战略高度,防止知识资产流失。

1.提高对知识资产重要性的认识

从重视知识资产入手,挖掘、培育知识资产,使之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挖掘企业既有的知识资产,关键在于提高对员工是人力资源的拥有者,是企业知识资产的创造者的认识,要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和宽松和谐的环境。领导要深刻认识知识资本的核心是员工的能力与热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员工的热情和能力提高到战略高度,重视它、培育它,使之成为企业知识资产的核心。

2.建立知识资产积累的运行机制

从机制创新入手,建立起有利于知识资产效益与效率增长的运行机制。一要把知识资本视同有形资产一样并列入企业资本构成,确认以知识持股的股份应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地位,对于有决定性作用的创新人才,对其知识、智能、科技创新等知识资产同样进行资产评估,以肯定其价值。二要建立知识资产积累与分配机制,知识资产入股要按股分红,承担知识创新责任;企业家、创新人才的报酬与股份挂钩,现金分配与入股、扩股并重,既增加企业资本金,又留住知识资产。可引进“分配风险股份”、“投入风险股份”等机制,把企业家与创新人才承担的生产经营风险和项目投入风险同经济利益挂钩。经济利益同时体现在奖金、工资和股份上。三是建立企业内部“强者机制”,建立强者能者上、弱者差者下的用人机制,促进创新人才体现价值。

3.重视人才培育,实施“能力再造工程”

世界顶尖公司都争相实施“能力再造工程”,美国大企业亮出吸引人才新招,推出“雇员充电,老板出钱”新举措。

4.加大R&D的投入,增加企业R&D能力

这是改造与升华传统产业使之走向效益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知识资产含量的关键措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些非关键技术产品是可以买到的,而R&D基础和能力是买不到的,它需要精心构造和持续积累。今天,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占世界90%以上的R&D投资和活动,拥有占全球90%以上的优秀R&D机构,这一积累造就了经济强的地位。我们应看到差距,加大投入,加速积累,使科技投入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而有利于知识创新、知识资产积累、知识人才优化。

5.加大企业知识资产法治力度,保护知识资本资源

针对企业对知识资本流失缺乏防范的法律措施,要加大企业知识资产法治力度,建立用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机制,确立依法维护知识资产的强烈意识,营造企业法治氛围,依法建立起有效的保护措施,使知识资产管理法制化、制度化,有章可循,依法办事。

二、知识经营

(一)知识经营的概念

知识经营是知识经济的体现和反映。知识经营是创造、使用、保存、提升并转让知识和智力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知识经营把体现人的素质和智力资源的主要环节,即信息技术、市场预测、经营战略和策略等,敏捷、快速和高效地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发展优势服务。现在和未来的成功企业,必然是一个善于、敢于知识经营的企业。

(二)知识经营的特征

知识经营与过去的经营相比,有以下特征:

(1)以经营知识资本为主,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并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为目标,为追求顾客忠诚而不断通过知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式,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2)改革工业化社会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而代之以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个性化的柔性生产方式,不盲目追求大批量,而是多品种、小批量,以个性化、多样化产品追求超额利润。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附加价值不断丰富和提高,以满足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不同需求。

(3)价值观念发生根本变革。由于商品的个性化、情感化、多样化和社会的信息化,“知识价值”流动性大,变化也快,寿命也越来越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知识价值”的不断创新。

(4)传统管理职能被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管理、网络管理逐步取代,以形成敏捷、快捷、高效、安全、流畅、协调统一的管理职能。知识经营关注企业内部与外部知识的高度融合,着眼于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忠诚为宗旨、以高额利润为目标,始终把握企业经营中的“知识价值”,求得以知识创新和市场创新来提高“知识价值”,力求知识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完善结合,获得高额利润、高回报率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知识经营的优势

知识经营的优势是从与企业其他经营方式比较中得到体现:

(1)与生产管理相比,知识经营具有更大的智力优势,以创造性人才为主导,知识工人为主体,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不断改革现行生产方式,使之柔性化、信息化,知识经营的企业大多属智力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

(2)与信息管理相比,知识经营更综合、更全面,侧重于知识创新,侧重于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知识的商业化、市场化;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经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侧重于信息的收集、筛选、传输、储存、反馈等,对信息实现全面管理并为知识创新服务。

(3)与资本营运相比,资本营运主要是对资本的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的较好运作以适应市场竞争,着眼于现实。知识经营着眼于未来,着手于创新,是以知识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形成创新文化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是更高层次、更高要求、更高境界的经营,追求超额利润、世界品牌。

(四)开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知识一般分为四类:Know-What和Know-Why、Know-Who和Know-How。前两类属信息知识,后两类属于“隐含经验类的知识”。信息知识可以编码和度量,而隐含经验类的知识则难以编码化和度量。信息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来实现,它可以将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信息加以处理、编码化并进行长距离的传播。大力发展通信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就是为了推动信息知识的度量和编码化。未来的“信息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多数人将从事信息类知识或编码化知识的生产、处理与传播。知识经营要适应这种变化和形势。

数字化革命强化了知识的编码化,各种资料、文件、图书、报刊杂志、手稿、图像、绘画、声音、纪录等都可实现编码化,从而使编码化知识在人类知识的储备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电子网络又将各种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经营要适应这种变化,重视信息和知识的编码化工作,要建立Internet/Intranet网络,以便能从国际互联网、全球数字图书馆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积累起来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编码化,通过法律手段以形成知识产权,就可获得巨大的效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主要依赖于掌握的编码知识和个人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智能和技能来工作。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积累起丰富的隐含类知识;企业要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就需要将自己变成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组织。学习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将隐含经验类知识转化为编码化的信息知识,从而应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出新的隐含经验类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三、企业知识管理

(一)了解知识运行过程

在对知识进行管理时,必须研究知识运行过程。在信息社会,国家科学研究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功能会发生变化,其主要功能有三:

(1)知识的生产,即发展与创新生产功能。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知识基础,技术知识更多的是来源于科学知识的再加工和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但是,在信息社会,对新知识的看法及其来源都会发生变化。第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已经不再具有严格的意义了,二者将成为相同的研究活动的共同产品,往往能增值的技术改进所用的科学知识输入并不多。第二,由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已在社会上得到普及,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也会向基础研究投资,而对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更加重视。为此,知识的生产是多元化趋势,企业的知识管理应加强生产的投入与管理。

(2)知识的传播,即教育与开发人力资源的知识传播功能。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和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命运。人们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提高利用它们的能力,是吸收和使用新知识、新技术的关键。科研系统和大专院校则是教育和培训中心。企业知识经营与管理一要重视学习,鼓励员工学习与创新,并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二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训,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培训创新人才;三是与科研系统、大专院校挂钩,共同从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购买他们的创新成果或共建新型企业。

(3)知识转让,即传播知识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的知识转让功能。在未来社会中,“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转让网络”相结合,形成支撑着知识生产与利润、科研系统与研究人员在知识转让网络和网络间转让智能的能力,它往往表现为不同等级的分配力。这种分配力部分地取决于激励机制。企业知识经营密切注视技术创新的成果及知识转让信息,舍得花钱购进有利于企业形成核心能力、能创超额利润和世界品牌的知识创新成果。

(二)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企业知识管理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领导人应具有敏锐的知识产权识别能力和保护意识,在内部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知识产权包括知识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正是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知识产业得以发展起来。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只是少数,而使用者通过购买可无限扩张,使企业的知识收益不会递减。

(三)重视团队或知识孵化

指由一群人就某一方面的知识、信息进行集中分析讨论,以寻找知识创新的切入口,选定几个创新课题或称“知识蛋”;进一步分析研究,称为孵化;最后产生出脱胎于“知识蛋”的内容翔实并可以商品化的知识。当然,不是所有“知识蛋”都能孵化出活体,但必须重视这种团队式知识孵化,以便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切磋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知识创新成果。

(四)重视知识储备

知识的储备与控制,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越来越重要,企业要在现实的挑战中不断地作出积极反应。知识的重要性使人力资本、知识资产在公司和国家经济增长所涉及的多种要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员工是知识的载体和知识创造力的承担者,对人力资本的储备程度决定公司能否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人力资本的知识储备涉及每一个员工,包括知识劳动者和普通员工。“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学习、运用、创新过程中,人人都是积极参与者。不论智力、职位、学识、能力有何差别,都应同样享有表达意见和增长知识的权利、享有学习进步的权利,享有创造的权利。实践证明,许多真知灼见都蕴含在普通员工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动中,并且知识的创造力也离不开普通员工的努力和技能、诀窍(Know-How)的发挥。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是知识储备的前提。一要重视普通员工的技能的储备,研究知识管理的规律,分析员工对知识的需要、对知识的学习、传播、创新的需要,分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二要关注员工的知识素质、企业的知识结构、知识先进性、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新陈代谢等问题,确认企业所需的知识,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得它们,保证知识获取渠道通畅。三要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促进知识的创新。四要保证公司普通员工得到知识、技能的储备。

(五)建立知识库

建立知识储备库是知识储备的重要环节,以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知识储备库不仅包括已掌握的知识储备,还包括公司动态的知识储备,涉及已拥有的知识、正在努力从外部获取的知识和公司自身正在创造的知识。而R&D管理,则是在公司掌握有效知识储备之后的重要管理内容。在R&D管理过程中,要重视知识储备的利用,不仅包括科技及市场开发的有关信息和知识,还包括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决断力、意志力和迅速行动能力。它有确定的知识结构、知识关联性、知识创新模式,在知识扩散途径等方面,有物化了的知识、书面知识和从属于员工个人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创新力。

四、开展价值创新研究

(一)什么是价值创新

所谓价值创新,就是创造出新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新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是原有产品或服务的新的品质和特性,这里所谓的价值,是指能使用户某种需求得到满足的产品或服务的特定属性。企业创新的创新成果必须体现商业化才有价值,才有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越能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其价值就越高,这种满足越奇特、越新颖、越难以模仿其市场价值就越高,就越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二)价值创新逻辑

传统的企业战略逻辑与价值创新在五个基本战略要素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管理者会问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发现并追求什么样的机会和目标,以及他们对待“冒险行为”的态度。

1.产业假设

一般企业会认为产业条件是给定的外生变量,企业必须尽力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价值创新者则认为组织自身对环境具有能动性,企业应不断探索新的思维、方法,探寻新的机会,以求创造一个价值飞跃即一个大的价值增量,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变化。简言之,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重大价值创新以求能创造对产业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价值飞跃。

2.战略重点

传统的战略重点是以竞争对手行为分析作为自己的战略出发点,通过对比强弱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上开展激烈的竞争。价值创新逻辑强调应该通过一个价值飞跃来达到市场领先的目的。正因为价值创新者的战略重点不在于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就可以用较超脱的心态和眼光,用更多的精力去辨别当前同行业为之竞争的要素,分析、捕捉、寻找、判断出哪些行为和功能对用户是真正有价值的。这样,他们就不会把精力和资源浪费在仅因为竞争对手在为之努力的产品性能和服务上,从而把节约下来的精力和资源用在那些真正能够提供给用户新的或更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性能的创造上,以追求价值飞跃。

3.用户

传统逻辑强调用户的需求差异,要求不断进行市场细分和提供更多的产品系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价值创新者却致力于提供用户共同关注的价值,他们要了解的是什么能把用户需求集合成一个整体,而过分强调用户差异是不必要的,因为一个显著的价值飞跃会使绝大多数用户忽略其自身偏好。价值创新者追求的是市场的核心需求,即使这样做会失去一些用户也在所不惜。事实上,就一类产品而言,它为用户提供的价值中必定有一两个要素是占有大部分比重的,即用户对这一两个要素是最重视的,价值创新者重点是着力于关键价值要素的突破。采用市场细分策略,是在行业中各企业的产品在关键价值要素上处于同一水平时,开始从次要价值要素着手,发展产品特色,去更好地满足一部分用户的特殊需求。可以预见,当价值创新者推出升级产品时,由于市场细分策略所导致的产品差异就会显得无关紧要了。

4.资产和能力

传统逻辑总是基于现有的资产和能力去评价商业机会,他们一般会研究在现有条件下,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而价值创新者则从如果我是新进入者,应该怎样做来考虑。这就在现有资产和能力基础上去评价商业机会,不致受原有的思维定势和资源能力的束缚。因此,他们能够以新进入者的角度来观察用户价值需求的变化,获得更客观准确的信息并及时果断地采取相应行动。

5.产品和服务

传统竞争总是发生在本产业所明确界定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之内。价值创新者却经常跨越产业边界。他们关注的是能否满足了用户需求链上的一个部分,是否解决了用户整个价值需求链上的主要问题。基于这样的分析思路,价值创新者就不会被原有产业边界所约束。

(三)价值创新的应用

第一步,审视现有战略逻辑,检验一系列隐含的假设,然后用价值创新逻辑重新评价重要的战略要素。第二步,对本行业的主要产品进行价值分析,明确产品的各项价值要素,包括实物产品的功能特性和影响用户价值的相关因素,如服务和价格等。第三步,分析、估计各价值要素的相对强度。第四步,调查、判断用户对产品各价值要素的重视程度。第五步,分析现存产品价值要素的强度与其在用户偏好向量中的权重是否匹配。要抓住对用户不甚重视而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价值要素予以去除或降低标准,提高用户重视的价值要素标准,并努力创造出新的价值要素。第六步,评价价值创新。大多数用户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更为看重,所以高档品比次档品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创新产品在保证较高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价格,就会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