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论企业创新
15332000000004

第4章 面向未来的企业新观念

企业理论创新与理念创新

创新必须建立面向未来的新观念,实施战略创新与集成创新。在知识型企业中,集聚知识型人才,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把企业创新理念、创新实践落实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上。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和配置资源以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核心能力。要使自己的企业在新世纪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持续动态创新并持续动态发展核心竞争能力。

一、新理论导出的新观念

世纪之交,出现了一些重大的企业创新的新理论,包括第五代管理理论、知识资本理论、企业家经济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等,这些理论强调:面向未来的创新企业,必须具有以下新的理念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竞争形势。

(一)知识资源观念

(1)开发知识资源观念。知识是新的财富之源,要善于组合和重组我们的所知,使知识变得有价值;善于将智能和过程联合起来以创造新的知识价值。

(2)善于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动态团队协作和知识联网来共同创造财富。

(3)管理者要走出工业化时代呆板、刚性的思维方式,进入到活跃而令人鼓舞的知识经济时代共同创造的情境中。要善于从“工作本质”和“人类时间本质”中悟出开发知识资源之道。

论企业创新第二章企业理论创新与理念创新(二)知识资本观念

(1)树立知识资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极为关键的观念。

(2)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工具,企业,企业家,特别是知识企业要善于整合知识、知识传递、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知识保护,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3)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营运与资本管理应善于将四对资本概念辩证地统一于知识资本概念之中,以适应新变化和新竞争。即传统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

(4)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和结构性资本互动优化观念,善于通过科学地评估知识、技能等无形资产,为企业提供正确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

(5)优化知识资本管理,建立知识资本战略。要善于促成创新的商品化使其走向市场;善于促进创新转化为知识资产,并将它实行法律保护,成为企业知识产权。

(三)企业家精神观念

(1)要有企业家精神,树立人人可当企业家的观念。企业家精神是个人或机构独有的特征,它不是个性特征,任何有勇气面对的决策者都能够逐渐学会当一名企业家,而且行动上也能够富有企业家精神。

(2)要有有目的的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

(3)企业家必须学会如何建立系统化的创新观念。企业家精神是致力于创造价值或有所贡献。

(4)企业家要善于抓住创新机遇。要树立机遇是创新的源泉、需要是创新之母的观念。善于分析意外之事(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在事件)抓机遇;善于从“不协调”之事即事物现状与“应该”之间找差距、找机遇;善于从认识的变化中找机遇;善于从新知识中找机遇,知识的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超级巨星”。

(四)企业核心能力观念

(1)树立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观念,只有持续动态发展企业核心能力,才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2)要有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战略资产观念。企业只有持续保持并优化组合以下七大特征,才能保持持续动态竞争优势:互补性、稀缺性、难以交易性、不可模仿性、有限替代性、独占性、耐久性。

(3)企业核心能力是动态发展的系统知识,必须树立持续动态创新观念。

二、智力创新观念

(一)智力是创造知识的能力

智力是创新力,是观察力、知识力、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归纳力、演绎力、逻辑推理力的整合,是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合理并高级运用智慧的能力。而所有人或组织的智力高低与其创造或运用层次、程度、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智力对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要想在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用新的、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去理解、集成、激活和管理其智力、技术和创新资源。要开发智力就必须掌握智力的一些特性。

(二)智力的特性

1.智力按指数性增长特性

假如对人或对组织加以激励,知识和智力就可以按指数性增加。知识不断被通过学习加以获取、吸收、运用,可提供的知识基础本身也不断按比例增长,并使总体的指数增长。这种指数的增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企业获得了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竞争能力,就可居于领先地位而使其他竞争者难以赶上,但必须持续动态创新以保持这种领先地位,保持知识优先,保持知识优势。为此,必须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地注意培养有目的的创造、发现和创新能力及直觉与综合能力。从知识上升为智力以形成创新能力、直觉和综合能力是一个飞跃,是量的积聚到质的飞跃,它能够使企业快速变革而繁荣壮大,也不断促使企业持续更新其认知性知识、高级技能和系统知识基础。

2.强者更强,积聚效应

一个有了领先智力的企业会更加强大,会比竞争对手更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而最优秀的人才总是希望在最好最强的公司工作,因为获得最能展示才华和丰厚报酬的机会更多,这就产生了强者更强、富者更富的积聚效应。

3.分享和融入

知识具有可分享性和可融合性特征。分享愈多则可融合性愈大,从而提高了原始发送者的知识价值,造成总体知识的指数增长。为此,要善于从外部获取信息,特别是专业企业、客户、供应商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使知识的分享和融入更佳,以形成本企业的关键知识,产生智力协同效应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

4.扩展性

智力能在使用中增值。智力一般都具有许多尚未被发现、认知和充分使用的潜力,它可以通过自我组织、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达到更高的境界,特别是在面临压力下更富扩展性。

(三)智力的运用与创新

要善于运用智力,发挥智力的潜能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成功的企业要善于有效地管理专业智力和创新智力。有效的创新管理的主要做法是:(1)选优:招聘合适人员,鼓励其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以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2)分享与融入:激励其融入企业,培育敬业精神,并与同事分享使企业得到成功所必需的信息、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3)创建:创建系统的软件、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集中并扩大智力;(4)激励:以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发挥最佳水平;(5)引导:引导员工围绕企业目标走向明晰和光明的、激动人心的未来。

要善于形成企业的智力上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掌握智力之所在。它一是存在于构成企业特有核心能力的主要技术专长和主要知识技能所在;二是定制化场所,即智力被转化为解决顾客或系统提出问题的新办法的地方;三是智力流动的地方,即能产生附加值的知识流动的主要方向。

三、发展观念

求生存、谋发展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在考虑的问题,但新世纪的发展观念则具有丰富的内涵及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社会共同发展观念

1.与社会共存共荣求发展的观念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发展了企业才能发展,要善于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为社会作贡献中求发展,企业必须与社会一起繁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在尽社会责任中求发展的观念

企业是社会的一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所处社会的前途、福利和发展应关心的道义上的责任。对国家多分担困难,如抗洪抗震、救灾赈灾、扶贫兴教、修路助农等。对社会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行为的约束,不制假售假、不搞危害社会的经营;应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全社会两个文明的建设;要积极参加社会福利事业活动;要重视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生态效益;要回报社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力发展经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回报社会。

3.与市场共发展的观念

企业经营要兼顾社会、顾客、中间商、供应商、中介机构和企业六方面的利益。要讲究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不以次充好、用伪劣商品坑害用户,应保护消费者权益,善于创造市场,不断创新产品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对入股者、合伙人要按有关合同、章程办事,保护入股者、合伙人的合法利益,等等。

(二)乘机发展观念

(1)抓机遇求发展观念。21世纪之初,要抓住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申奥成功等机遇求发展。要想人之未想、谋人之未谋,突出特色创新求发展。

(2)迎势而上求发展观念。迎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绿色经济时代的到来,未雨绸缪,先行一步。要高屋见瓴,高瞻远瞩求发展。

(三)抓平衡求发展观念

如前所述,企业知识资本管理中,需处理好一系列平衡,特别是创造性活动和纪律约束之间的平衡。处理好平衡就能得到发展。其实,在企业目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之间就有一个动态平衡问题,当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企业目标实施时,就必须采取创新措施,改变内部条件以适应环境变化,而抓平衡求发展,就应有预见性,能预见到事物即将到来的变化,进行预防性平衡,力争避免经营风险。预防性平衡是一种创新,进行了预防性平衡创新,企业就能发展。必须提出,求稳定也是一种平衡,稳定市场、稳定公共关系、稳定经营环境等,是一种稳定中求平衡,平衡中求稳定的发展。

(四)抓战略求发展观念

(1)抓质量战略,建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观念。

(2)抓多元化战略,建立以多元化经营求发展观念。

(3)抓国际化战略,建立参与国际竞争求发展观念。

(4)抓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观念。

(5)抓品种创新战略,建立以品种开拓市场求发展观念。

(6)抓名牌战略,建立以名牌求声誉求发展观念。

(7)抓市场创新战略,建立以市场创新求发展观念。

(8)抓服务创新战略,建立以服务创新求顾客忠诚观念,等等。

(五)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类的发展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类逐步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历史。从人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来看,人类的发展可分为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最终进入持续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越发展,就越要求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要求在适度的管理与干预下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等的高度协调、统一。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天、地、人三者共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一是现在与未来的统一,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而要以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中,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经济发展应立足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人口、环境、生态的协调,社会发展也要以经济为前提。可持续发展强调天、地、人的共同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既重视经济发展,又强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性。必须努力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持体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要求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社会发展和进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协调,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持环境、生态平衡放到重要的位置,使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三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能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没有质量和效益的速度是不能持久、持续的;要重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好中求快、好中求多、好中求省,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去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才是可以持续的。

为此,要树立以下可持续发展观念:

(1)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保护企业有关资源、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与网络求发展的观念。

(3)以持续动态创新求持续发展的观念。

(4)重视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知识型人才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

四、信息创新观念

(一)信息技术产品是未来贸易的主角

在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是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贸易,目前发达工业化国家的信息技术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产品将是未来贸易的主角。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要在发达国家间进行的许可证贸易即技术专利、技术知识和商标的使用权;另一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

1997年在世界贸易组织主持下达成的全球基础电信产业自由化协议和取消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关税协议,对加快信息产品贸易和服务的自由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1998年起生效的基础信息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成员国向外国公司开放其电信市场,并结束在国内电信市场的垄断行为。信息技术协议(ITA)所涉及的产品范围包括电脑、电脑软件、导体、导体制造设备、电讯设备及科学仪器等6大类约200多项产品。ITA要求分三个阶段逐步降低信息技术产品关税并在2000年1月1日将关税降至为零。目前这两大类产品的世界贸易额相加约1万亿美元。全球电信产业自由化和取消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关税预示着这两个市场整体市场改进进程将加快,信息市场竞争也会加剧。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应对策。

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采用的在贸易、工业、运输、保险、银行等领域的一项由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EDI开创了世界范围内实现商业文件自动处理和交换的新型贸易方式,因它不需纸张单据而被称为“无纸贸易”。据介绍,应用EDI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商贸文件传递速度提高81%,文件成本降低44%,文件处理成本降低38%,由于错漏造成的商贸损失减少40%,市场竞争能力提高34%。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EDI,每出产一辆汽车节省成本250美元,按年产500万辆计则年可节约12.5亿美元。美国和欧盟大部分国家的海关已经明确提出,利用EDI提交的表格将会得到优先处理,否则清关手续将被推迟或不再选为贸易伙伴。同时,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创造了一个全球的网上贸易市场。因特网网上交易发展迅速。21世纪,Internet(国际互联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信息传播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而网络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工作方式。Intranet指运用Internet技术手段,集局域网、广域网和高速数据服务为一体,用于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数据资源管理。这一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企业经营者信息交流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的变革,用这一技术构造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已进入现代企业并与国际互联网相接,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办公、生产过程并促进与外界进行业务交往的手段发生巨大变革,同时改变企业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方式。从而Internet/Intranet已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技术支架。世纪之交,成倍增长的信息、急剧更新的技术、复杂多变的市场,都对企业创新和应变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促进企业运行机制与管理结构的新一轮变革,促进企业内部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的重大变革。将这些变革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给企业业务流域、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的重构乃至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并导致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二)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与现代企业变革

1.企业组织总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扁平化和虚拟化

扁平化的目的是实现“快速成反应”。例如美国德尔(Dell)公司的扁平式企业运行结构构造了“直接商业模式”:“公司的几十个部门平行地分布在同一层面上,当订单传到营运中心时,同时通过网络通知给原材料供应商和其他生产运输部门;供应商立即将原材料送入生产线;生产、运输部门及时做好了生产和装运安排,一下线就被装入集装箱运往销售的有关方面。这一模式被称为零库存运行模式。”

虚拟公司是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管理的跨物理空间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优势在于:许多事情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节省交易费用,大幅度降低跨国、跨地区企业的管理费用;企业的组织外延和经营外延可以大范围地扩展,网上交流使科研、生产资源等均可异地取得。例如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伯森公司在25个国家共设有64个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网络,现在它依托Internet网络系统,按业务习惯划分,打破了地域屏障,从而形成了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虚拟网络”。又如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开发平台商AutoDesk公司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并与4500个特约经销商和3000个软件增值开发商保持着适时的业务联系,也是一个典型的虚拟网络组织结构模式。

2.企业价值观念变革:信息资产不断增值

“经营+信息=财富”的价值观已被接受,信息将成为企业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Internet/Intranet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建立起信息化的市场渠道,获得信息化的市场资源。它提供了企业与客户双向交流的通道,使企业得以发展规模化的交互式市场营销渠道;使全球各地的用户随时了解企业的业务及服务,发出订单、提出反馈意见乃至参与产品设计,跟踪项目的进展;使企业能有更多的空间为用户提供全过程服务,等等。总之,网络化的信息资产将随时在企业各个角度发挥作用并发展、增值。

3.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开放与合作

通过网络化使企业与世界各地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和信息化伙伴关系、促进合作、信息共享、利益分享。

4.企业管理手段的变革:信息化、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

为此,一要观念更新,树立“Internet观念”,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高,“观念”就显得越重要。二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看准网络化的战略前景,建立以Internet/Intranet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改进企业的通信能力,使企业先知先觉先发展。三要增强企业自身优势。四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持企业商业目标的信息结构。全方位变革经营核心,保持清醒头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迎合历史性变革,抢占新世纪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