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论企业创新
15332000000003

第3章 创新型企业

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到来,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改变现有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指导思想、管理模式、核心职能、经营战略等,逐渐建成现代化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指导思想,以持续动态创新为宗旨,通过不断持续动态创新,不断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不断开发用户、满足用户需求并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持续动态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职能是研究、开发、创新,其管理模式是实施信息化管理、集成化管理,追求销供产人财物和进出口的八大平衡,谋求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中等九方面的协调,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实现利润最大化来追求企业发展最优化。

(二)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1)创新性。持续动态创新是其基本特征。重视人才,以人为本,把创新建立在人才优势上。

(2)开发性。企业致力于开发与研究,有较强的开发与研究能力,有一定的从事基础研究的能力,以开发研究为主,在掌握先进技术与新产品上,比别人先进。

(3)系统性。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科技研究与创新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市场营销系统、物资采购供应系统等相当完善,并以持续动态创新为中心形成完善的系统。

(4)风险性。创新型企业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往往在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资本营运与投资上,为获得较高的回报而甘担风险,愿冒风险并谋求风险最小。

(5)自主性。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

(6)适应性。既有长远的经营战略,又有灵活的经营策略,能随机适应环境变化与竞争需求,适应创新形势与市场需求;既有现实市场和顾客,又有潜在市场和顾客。

二、创新型企业的营运机制

(一)发展机制

发展才能实现目标,有目标才能激励发展。创新型企业要坚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争夺市场的竞争点,实现创新持续化、利润最大化、发展最优化。

按照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一要树立生存发展观念。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运行、发展、变化,世界万物,都是相互依存,只有树立生存发展的观念,才能与社会共同依存发展。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发展了企业才能发展;企业要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要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为子孙后代着想。

要建立乘机发展战略:重视培养和壮大自我发展能力。实施抓稳定求发展策略、抓机遇求发展策略、上台阶求发展策略、育人才求发展策略、依靠创新求发展策略、参与国际竞争求发展策略、集团化发展策略、经营多元化发展策略、以名牌求发展策略、以市场求发展策略、以质量求发展策略等,并形成发展策略体系。要善于迎势而上谋发展,善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求发展,善于借我国进入WTO的新形势抓机遇避威胁求发展,善于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求发展,善于利用所在产业、省区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求发展等。

(二)经营机制

创新型企业要善于有效地利用各种条件,为实现企业目标,对科技创新、生产经营、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等经济技术活动进行运筹、谋划、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企业形象与声誉为目的,谋求利润最大化、发展最优化。

要建立经营过程最优化机制。一是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方针,树立企业经营理念过程中,建立持续动态创新的机制,谋求企业在持续创新中求发展。二是在科学技术开发过程中建立依靠科学进步的机制,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重视培育企业核心技术与核心能力。三是在产品制造与服务过程中建立产品创新机制,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保持产品创新优势及核心产品优势;建立优质服务优势,不断改进服务以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和满足感。四是在市场开拓及营销过程中建立市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机制,不断优化市场营销观念和市场竞争策略,优化市场细分,搞好市场开拓,确定市场目标,开拓潜在市场和潜在用户,努力提高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企业声誉。五是在财务会计中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机制,重视资本营运,优化投资与引资,谋求利润最大化和发展最优化。

要建立经营管理最优化机制:一要运用协调原理,建立横向协调、纵向协调、网络协调、系统协调机制,谋求企业创新与经营动态协调最优化。二要运用反馈控制原理,发挥反馈控制功能,建立反馈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开发与创新、市场开拓最优化。三要运用能级原理,使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系统的相关层次、结构能与外界相关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及相互支持,发挥相应的“能”和“势”的作用,保证企业系统实现有规律的运动,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生产技术经济的计划和指标体系上,在合理设置组织机制及生产环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能”,形成最大的“势”,使不同的能级发挥最大的作用以保证企业经营最优化。四要运用动力原理,发挥物质动力、精神动力、知识动力、科技动力、信息动力的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动态创新最优化。五要利用最优化原理,谋求上述各方面的最优化。

(三)管理机制

管理即创新。管理必须创新,创新必须实施管理最优化。为此,一要夯实发展基础,建立有行业特色的集约型经营管理模式,善于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建立有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与柔性技术,推进“三改二加强”,促进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机制相衔接。二要用现代化手段优化管理系统,促进研究与发展制度化、创新制度化。三要建立战略管理与创新管理机制,实施以生存、发展、壮大为导向的战略管理。四要建立决策管理机制,实施决策最优化,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包括“信息—决策体系”、“参谋—决策体系”、“目标—方法决策体系”、“反馈—决策体系”。实施决策程序化、民主化,谋求有效决策。建立相应的管理原则,要紧跟国际管理趋势,进行管理思想与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与手段创新,管理技术与组织创新,强调管理集成创新。五要建立有行业特色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创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文化。

三、创新型企业的品质与导向

(一)创新型企业的导向

企业与个人的关系双方互有四种导向。

1.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四导向

第一,需要导向。要求企业待遇好、地位恰当,有展现才能和学习的机会;第二,资源导向。个人能提供企业的是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责任导向。个人对企业的责任是主动性、责任心、协调与和谐、影响力,致力于创新;第四,成效导向。个人希望从企业获得升迁的机会、成熟感、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

2.企业对个人的关系四导向

第一,需要导向。完成企业创新目标和任务。以行动对公司有所贡献,创新内外有别,对内积极,对外保密。第二,资源导向。企业向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创新氛围,满足个人社会性要求;相应的报酬,创新入股分红;协助个人成长。第三,责任导向。企业希望个人有效地运用企业资源,知识分享,发挥潜能,推动企业创新;负起权力范围内的一切责任,使权责平衡。第四,成效导向。企业希望员工能使公司不断壮大,与公司同舟共济、共同成长,为公司不断创新与获得最大利润而尽力。

(二)创新型企业应具备的品质

1.信息化

当今,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信息化正在席卷全球。创新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放在突出地位,对内,合理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较为成熟的技术的同时,要注意适时采用企业内联网、电子商务、综合物流、信息流、决策流、资金流等新技术,发展对外联网,善于捕捉企业有用信息。要积极培养信息化人才,组织好信息化的专家队伍,探索创新型企业信息的新路子。

2.经营国际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市场,也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享受WTO成员的同等待遇。为此,任何创新型企业必须在市场多元化方面创新,从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产品特色、优势出发,选择多个国家、多种市场进入,实施经营多国化、多元化。同时,致力于能与外国同行业、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产品、服务、经营方针战略、竞争手段与策略、技术优势与科研优势抗衡能力的创新研究,使创新在经营国际化上有所贡献、有所前进。

3.知识化

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或组织应用各类知识的过程。创新有赖于智力的形成和发挥,而智力就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为此,创新型企业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是知识化。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企业需要知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形成人才优势,适应人才竞争。为此,创新型企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知识型企业,善于知识管理,重视知识创新,能积聚知识资本,重视知识经营和知识评估,在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知识等方面作出成绩。

4.资本来源大众化、多元化

创新型企业善于资本营运创新,其资本来源多元化,能以其优良的经营成效和业绩、突出的创新成果和企业声誉、较高的利润和稳定的成长获得投资者包括股民的偏爱,既能得到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或投入,又有实力、有眼光适时兼并、重组相关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能以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促进经营的多元化,又以经营的多元化、投资的多元化扩大资本的来源。在资本营运中创新、成长。

5.企业集团化

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要不断创新、不断集聚、不断联合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跨国界的大公司大集团进军,善于建立企业知识联盟与策略联盟。

四、持续动态创新

(一)持续动态创新的基本概念

持续动态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指企业要有持续动态的意愿和实力,能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动态的、持续的创新,善于按客观环境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的条件进行经营管理创新,调整创新经营战略,优化创新方针与目标,建立新的创新理念,采取有效的创新对策和策略,修订创新计划、完善创新组织,实施能适应新竞争形势需要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包装装潢创新、原材料及元器件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等。建立强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和系统,有科技创新储备,能为企业持续动态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内外协调,动态优化

创新企业要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基础上,使企业经营方针、战略、计划与决策,始终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协调,以变应变,在内外协调中求生存、谋发展。为此,企业在搞好外部环境研究与内部条件分析的同时,只有着重处理好内外协调信息化、动态最优化问题,方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现代化和创新最优化。

1.内外协调的任务、目的和基本要求

第一,内外协调的基本任务在于求得企业经营目标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条件改变相协调,求得动态平衡。第二,内外协调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经营动态优化,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始终与内外条件变化协调,以变应变,在变中求生存、谋发展。第三,内外协调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好经营课题与经营重点;重视情报与预测;紧紧围绕经营决策的基本内容开展协调,协调中重视动态平衡。

2.动态平衡的要求

第一,动态平衡的基本思想是当经营目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三个方面中,有一个出现差异时,就要发挥企业创新系统的负反馈职能,采取某种行动,如创新行动,来对抗或消除不能接受的差异。

一、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

(一)创新必须按系统思想运作

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创新是企业系统的子系统。企业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都必须按系统思想办事、运作。系统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它体现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这就是系统思想。系统思想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它在唯物主义那里取得了哲学的表达形式;在运筹学和其他系统科学那里取得了丰富的实践内容。企业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树立系统思想,就能辩证地思维与处理问题,既善于分析又重视综合。

(二)创新对系统思想与原理的运用

系统思想是系统原理的基础。系统原理在创新中的应用,指创新的主体、客体、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手段等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既被组织在系统之内,又与创新系统内外各相关系统、子系统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交换、较量并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制约。要实现创新最优化,就必须应用系统思想与原理去分析、研究、处理及解决问题。系统原理在创新中的应用,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创新以人为本,实施人本主义。要求个人与企业在创新中处理好人与己(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人与人(信息与知识分享、关系融洽等)、人与领导、人与事、人与物、人与财、人与企业、人与国家等八大关系,摆正地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2)企业创新要处理好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中的九大关系,完善信息网络,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并得到支持与体谅,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与企业形象。

(3)企业创新要善于有效地利用资源,能优化资源整合,这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的整合、优化。

二、企业创新的内容

(一)企业理论创新与观念创新

没有创新的理论,也就没有创新的实践。从熊彼特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理论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都从不同角度对创新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见解。特别在世纪之交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以指导创新。如管理科学的第五代管理理论、企业家经济理论、经济学的知识资本理论、信息学科的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等。彼得·杜拉克说:“当今社会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更需要企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转换观念,建立新观念,指导新实践。为此,在创新型企业,观念创新具有先导作用,企业的创新活动建立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有关理论创新与理念、观念创新,将在本书第二章具体论述。

(二)企业知识创新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是创新的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对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型企业、积聚知识资本、开展知识经营与知识评估、有所了解。有关内容将在本书第三章企业知识经济中具体介绍。

(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创新型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系统,使完善的企业制度为企业创新、为实现管理现代化服务。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和市场经济主体,而适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创新规律的科学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机制在机械学中的本意是指机械运转过程中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及运转方式,在生物学中则指机体各个部分、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一般说来,机制指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自动作用、自动调节与控制的功能和过程。企业机制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企业的机制创新主要包括经营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约束机制创新、社会责任机制创新、资本营运机制创新等。有关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将在本书第四章中具体论述。

(四)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企业创新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创新型企业必须重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抓住国家加强科技创新工程、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机遇,率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密切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科学研究,重视技术创新和设备、工艺、原材料等。有关技术创新将在本书第五章具体介绍。

(五)企业管理创新

创新与管理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创新依靠管理,管理必须创新。科学、技术、管理是现代文明三鼎足,科技与管理是经济起飞的两个车轮,人才是轴心。管理在创新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按知识经济要求进行管理改革,建立包括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机构等一系列创新的管理创新体系;要善于管理创新整合化、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要实施企业资源整合。有关内容详见本书第六章企业管理创新。

(六)企业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熊彼特把市场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出市场是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加入WTO将出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趋势,信息技术革命的方兴未艾,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都要求创新型企业进行市场创新。

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顾客拥有企业经营的最终决策权。企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市场营销观念创新,引进现代营销观念,诸如全球营销与跨国营销、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营销、知识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定制营销的方案营销;要善于将营销观念系统化、整合化;同时,还要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方法创新等。这是本书第七章探讨的主要内容。

(七)企业产品创新

要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变化的市场形势和消费者需求,就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改革老产品、优化服务,这是产品创新的要求。要开展产品创新研究,建立企业的技术核心,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与创新。在搞好产品创新的同时,还要开展产品包装装潢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效应、塑造服务名牌与顾客忠诚创新。详见本书第八章产品创新。

(八)组织创新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球网络化,资本、技术、智力的全球“流动”与扩散,出现了经营无国界、企业无国界的新形势;加上市场异变性增强,顾客购物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遏制了企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促使企业不得不依靠项目创意、组织创新,从而催生了“虚拟企业”;同时,也出现了虚拟经营、虚拟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之间各种各样的合作协议增长迅速,战略联盟构成了全球企业的一道风景线,知识联盟、策略联盟则是战略联盟的一种,企业要适应新形势,应对组织创新、虚拟企业、知识联盟、策略联盟和学习型企业有所了解。本书第九章将介绍有关内容。

(九)企业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合社会各种文化并通过管理实践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个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丰富内涵,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新世纪要求企业致力于企业文化创新和企业形象创新,在形成企业创新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创新,只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提出了建立创新文化的概念和模式的要求。企业创新文化是建立在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群体创新文化制式。本书第十章将探讨有关内容。

三、企业创新组合

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既可以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创新系统中子系统的创新思维过程与工作阶段进行组合,也可以对创新系统的类别与形式进行组合。

(一)创新的系统工程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是一种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目的在于使系统整体目标最优化,其内容及功能是有效地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活动,使它们为实现整体目标最优化发挥组合作用。搞好创新和创新管理,也要有效地应用系统工程方法。

霍尔1969年在《系统工程方法论》中提出三维结构的思想方法,三维结构是由逻辑维、时间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逻辑维要求遵循系统分析思维的七个客观步骤,有系统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即明确问题→建立目标→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优→决策→实施计划;时间维指工作阶段,应按时间进程安排好工作计划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即规划阶段→初步设计→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知识维即系统知识,指为完成各阶段和各步骤或过程要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素养、技能、管理艺术等。

对社会科学的有关创新,时间维的七个客观步骤,也可相应改为创新构思→知识充实→初步设计→创新方案→创新实施→总结反馈→新的构思。知识维在主体空间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知识维即系统知识,指为完成创新各阶段、各步骤、各过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素养、技能等。而逻辑维指思维过程,创新应有系统地提出一项全新的科学研究,含社会科学项目的提出、或技术创新解决一个大型项目或工程、或市场开拓创新中开拓市场或重大的市场营销活动创新,这些都必须遵循系统分析思维的七个客观步骤。时间维则指工作阶段,主要解决科学地规划和有效利用时间问题。

(三)企业创新组合优化

系统工程有三个特点:研究方法的整体化,技术应用的综合化,追求目标的最优化。三化的组合应用创新,则可实现企业创新最优化。如果把系统的特征引进企业创新,也可促进企业创新系统组合最优化与理念最优化:企业创新系统应树立持续的动态创新最佳目标(目的性);把企业系统内各系统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各生产经营环节、各岗位、各职能与企业环境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网络、中介机构等有机地联系起来(集合性);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文化等活动实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系统协调(相关性);按照客观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信息、情报,搞好预测(信息功能);不断掌握并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创新形势的发展趋势,分析企业创新的方向(反馈);使企业的创新与环境相协调(环境适应性);把创新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应部门、单位及个人(阶层性);以最少的投入(输入、熵),创新出(变换过程、调节)最佳的创新方案或创新工程(输出、等效);全面发挥创新功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声誉与企业形象,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动态性、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