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论企业创新
15332000000012

第12章 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关系到国家国际竞争力高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产业、国家创新能力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策略、产业创新是新世纪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认真对待和全力投入的重要方面。在技术创新中,企业对可持续发展、风险识别与风险投资、中介服务等相关问题,也必须加以关注,对它们加以运用,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动态优化。

一、技术创新的历史考察与特征、意义

(一)技术创新的历史考察

自从熊彼特1912年提出技术创新的技术内涵以来,技术本身的内涵、技术和技术的关系、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技术和市场的关系等,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1.创新范式的变迁

第一,制造业从生产型单位变成知识创造型企业。例如日本高技术企业在R&D(研究与发展)的支出已呈现出超过资本的趋势。第二,R&D在广度上的发展已经超过在深度上的发展,技术的应用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第三,R&D的竞争日益向产业间的竞争方式转变。传统的基于主导设计的R&D竞争方式日益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第四,产品开发从供应方式向需方开发方式转变:满足用户需要,企业要从模糊的、纷杂的需求信息中提炼出市场所需产品的确切信息。第五,创新方式也从重科技突破转向技术的融合集成。第六,技术发展从技术系统演进转向制度性共生演进(社会系统的相应变化)。

2.科技发展变化趋势明显

第一,企业技术的知识基础日益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第二,许多新突破的出现是由于科学研究之间的互相启发。第三,技术更具强烈的系统性特征。

(二)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特征

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观察:经济的发展是通过经济体系内部的创造性来实现的。这种创造性是旨在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和供应函数,在生产体系中引入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形成的一种新的组合,即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开发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因此,科技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或中间环节,既是一种科技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1.创新的特点(创新作为多元特征现象)

第一,创新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由市场或市场需求因素决定(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第二,创新的技术特征则由技术因素和技术本身特征决定它们形成创新的可能性边界。第三,创新的经济和技术特性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第四,创新部分由非技术因素决定。如个人、社会、政治、经济影响,而关键是创新的制度安排。第五,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断发展、充实、提高、完善。

2.技术创新的特征

第一,创造性、兼有破坏性与创新性特征。推陈出新、否定之否定,不破不立。创造性的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破坏贯穿于创新全过程。构思→设计→工艺→研制→生产→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第二,统一性。技术创新围绕科技与经济、科技与市场结合展开,技术创新是技术发明与扩散之间的中介、桥梁,谋求科技与经济的统一,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发展。第三,综合性。各种创新的综合、各类学科的交叉。第四,系统性。技术创新的结构、层次、功能的整体性,与外界的相关性;等等。第五,目的性。技术创新把科技成果引入生产体系,变成商品,在市场销售以实现价值。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三)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综合效益为中心;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及竞争的客观需要。

(2)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态过程,全过程应以“市场决策权”为核心:市场需求(现实的、潜在的)→构思、设想→研究、设计→试制、鉴定→商业化、市场化试验→生产、制造、工程化→商业化与效益→产业化。为此,要销供产人财物进出口统一,销产学研一体化,突出“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廉,人廉我创,人创我转。

(3)技术创新突出经济行为。一切取决于有无市场,能否获得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能否发展,有无超额利润效益,是否有助于创世界品牌,对社会是否无公害,是否符合法制化。

(4)制度创新是开展技术创新的前提和保证,相互促进。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而制度创新主要表现为非连续性飞跃,制度创新后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保证技术创新的不断创造与立新。

(5)管理创新也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创新中有管理创新,技术管理创新有利于促进和保证技术的持续动态优化;管理创新中有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是两种创新融合的产物,有利于促进管理现代化和管理创新化,而两者的有机组合的目标是使企业创新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四)技术创新的意义

1.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各种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部门,这些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及发展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进步、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一系列创新紧密相联。技术创新不但使新兴产业部门一开始就表现出高速发展和高生产率的基本特征,从而支持了整个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技术创新的扩散与诱导作用也推动了新兴产业部门的技术变革,使其生产率得以提高。从历史上看,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都推动着产业变动与经济发展。从其影响与作用大小看有三种技术创新:第一种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它导致全新产品的出现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并迅猛成长,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加速演变。第二种是改良性技术创新,是对现有技术进行发行或把若干现有技术加以组合,对经济发展具有渐进性的累积效应,多属于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技术革新。第三种是转移式技术革新,是依靠技术转移而进行的。由于不同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机会和功能不同,使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中具有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并导致不同的发展速率。在产业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的主导产业,正是那些能够大力吸收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促使生产率迅速上升的产业。由于高的市场适应性、高的生产率带来了高的收益率,产生超额利润,使主导产业得以迅速成长和扩大规模。当主导产业进入成熟期后,突破性技术逐步被改良性技术所取代,其生产率提高及成本降低速度减缓,将会出现突破性的重大技术创新并催生新的主导产业。可见,在技术创新推动下的主导产业的依次更替,成为产业结构演变的显著标志和基本特征。

2.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社会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既有规模的扩张,又有结构的演变和升级。社会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拉动并持续影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需求重点也会产生变化,使技术创新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有可能导致新产业出现;而需求结构的变动,促进替代产品创新并进入较高层次;在技术创新满足需求变动的过程中,要求与其相关的产品和技术进行相应调整,特别当创新的最终产品有较强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果时,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引起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及其技术扩散。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新需求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3.产业关联带动技术革新

指某一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增加了其生产能力和效率,就可能诱导出其他部门的技术革新,否则,其他部门的滞后会影响前一部门甚至所有相关部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产业关联要求一个部门的技术革新应能够带动、促进其他产业部门、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革新,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因此,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也是技术革新诱导和产业关联的复合作用过程,通过产业关联所发生创新诱导,使技术革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动力。

4.国际贸易的引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的层出不穷和各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重点转向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特别是知识创新优势。国际贸易的变化是更大范围的需求结构变化,国际贸易需求结构的变化引导、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而竞争越剧烈,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越迫切、越高。

二、企业技术创新类型、模式

(一)企业技术创新类型

1.按创新的对象分

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技术创新概念,可分为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原材料创新等。

2.按创新的规模分

有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并由此形成的国家创新系统,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3.按创新的技术变化的性质分

有原理独创型、结构综合型、功能移植型和局部革新型。原理独创型的技术创新,是指按基础科学研究所发现的科学原理,经过应用科学研究的探索得到的技术原理,创造出全新的实体。这类开拓型技术一般都会引出该领域乃至许多相关领域的巨大革命,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如电磁波的发现、光谱分析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和激光技术等。结构综合型技术创新,指把几种科学原理所规定的现有技术重新综合起来,根据人的目的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综合组接,创造出结构形式全新的技术装置,例如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技术装置。功能移植型的技术创新,是指根据自然规律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殊表现,按现有的成熟程度及不同条件、不同功能作用,把它移植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去,扩大技术功能范围。如继伦琴发现了X射线之后,相继发明了X射线人体透视技术、物件探伤技术等。局部革新型技术创新是指在原有技术主体部分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改革、改进,使之更完善。即技术革新、小改小革小发明。

4.按创新的程度分

有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技术系统变革、技术经济范式四类。渐进式创新是一种渐进的、不断改进完善的连续的小创新。根本性创新指在观念上有根本的突破,是研究开发部门精心研究的结果,常伴有产品创新、过程分析和组织创新的连锁反应,可在一段时间内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化,如尼龙。技术系统变革是一种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影响经济的几个部门,伴随新兴产业的出现。这时,不但有根本性的、渐进的创新,还会有技术上有关联的创新群出现,如化纤材料创新群等。

(二)国际技术创新模式

(1)国家宏观控制型技术创新模式。世界各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加强而日益重视本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规划工作,对一些重大的、涉及面广、需要投入资金、人力、科技较多,又涉及技术创新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的项目,就由国家、科研机构、大型企业集团联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科研规划和宏观调控,强化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和领导协调,以保证尽快完成课题和成果的转化实施工作。

(2)一体化技术创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大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战略集成的并行过程,要求技术开发、工程建设、制造和市场营销一体化,从而达到技术创新各要素的集成。有的跨国公司设立研究开发中心负责这一并行过程。中心一般设产品研究和设计、开发、工艺等相关部门,使小试、中试、半工业试验和工程设计配套完整,一气贯通的研究机构为科研成果迅速工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牢固的物质基础。

(3)国际合作开发模式。一些特别重大的科研开发项目,一个国家难以单独完成而需进行国际性区域合作,如美国以“全球大战”命名的军事性的“战略防御计划”。

(4)全球化公司模式。全球性公司的兴起为促进采用国际最新技术,实现技术共享,过去的竞争对手,今日成为合作伙伴,通过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联手在全球各地设厂合作生产,促进了世界性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5)技术引进再创新模式。典型的如日本,二战后通过引进技术再创新,实现了技术进步与经济振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三)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1.自主创新模式

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在企业核心能力上有重大技术突破,攻研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创新的商品化、价值化、市场化并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创新活动。它是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研究开发努力的产物。技术突破的内生性及其所形成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分析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根本标志才能创世界品牌,生产出全球性产品。

2.模仿创新

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想、创新行为、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企业与特长加以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并在工艺及工艺装备、质量控制与创新、成本控制与资本营运、大批量生产与范围经济、市场营销、市场开拓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大量力量,生产出在性能、效用、质量、价格、服务、顾客满意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企业确立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模式。模仿创新是最普遍的创新行为,是企业的有力武器。它以模仿为基础,具有模仿跟进性、研究开发的针对性、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和市场投入倾斜性,只有集中资源投入创新链的中游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工艺及工艺装备、设备等,才能获得相对竞争优势,然后是集中力量进行市场开拓和市场营销创新,以获得市场优势。

3.合作创新型

指企业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前提,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基础,有明确的合作目标、期限、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个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创新成果、共担创新风险。模式有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基金合作创新模式和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

三、企业技术创新原理、原则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原理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研究和技术实践活动,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性。以下是从技术创新整体的不同侧面提出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和准则。

1.科学规定性原理

它规定了技术创新必须以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科学规律为基础,着眼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把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看作是科学的应用和规律的物化过程。要求创新主体:第一,把技术创新的长期目标选择在新技术革命与现代科学的交叉点上,着眼于技术的原理型创新。第二,要把技术创新的突破口选择在现代科技成果与生产技术的交叉点上,利用现代技术装备,集中力量进行革新型技术创新。第三,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提出要求。

2.市场依存性原理

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和出发点,没有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对企业是毫无意义的。为此,第一,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能实现商品化,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满意并使企业有较佳的经济效益。第二,企业技术创新应追求市场营销最大化而不是不管是否有市场需求或盲目追求高、精、尖或“赶超”。

3.技术自律性

企业技术创新要以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因素为依据,既要按科学的规定性注意到技术创新的科学基础,又要注意到由技术要素、技术结构和技术体系演化所规定的技术自身的要求。第一,根据技术的群体结构中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技术之间的相关性,把长期的着眼点放在基础技术、先进技术和主导技术创新上,如信息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第二,根据主导技术与非主导技术之间所具有的内在构成关系,把技术创新始终放在用主导技术带动、促进和改造基础技术、辅助技术等非主导技术上。要根据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以及科学背景等客观条件,进行协调和综合平衡,达到技术系统整体最优化。第三,根据技术群体中,主导技术之间、非主导技术之间、主导技术与非主导技术之间的相关性和发展不平衡性所形成的具有层次等级和传递通道的结构梯度,大力开展以技术的移植和综合为内容的移植综合型技术创新,使原有梯度是以扩展或创新为新的技术系统。第四,根据单元技术和群体技术的成长周期和发展阶段,分析初级技术、中间技术、先进技术的水平结构,估量新旧群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更替时机,合理调整和确定开发初级技术、中间技术与先进技术的最佳比例。

4.经济合理性原理

指技术创新必须经济合理,要以技术和经济之间互为基础、协同作用的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创新效益为尺度,分析和权衡技术创新活动的经济支持基础和可能的宏观经济效果及微观经济效果,最大限度地追求技术创新的经济合理化。

5.生态协同性原理

技术创新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变革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及自然力创造人工系统的过程。技术创新的目的不只是向自然界索取,而是以技术为中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观念上对技术创新项目在研制、生产和使用全过程进行综合权衡,对该项目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第一,要根据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将传统的技术创新观念改变为“经济—生态型”、“社会—生态型”、“企业—环保型”技术创新。第二,实施技术创新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设计与创新。

6.“人—技”和谐性原理

“人—技”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要运用人体工程学、技术心理学和技术美学的原理及方法,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利于人的健康、安全、舒适,能充分发挥人的工作效率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思想。为此,第一,技术创新活动,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因素与技术系统的和谐。第二,必须考虑人、技术、环境、生态之间的和谐。第三,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行为与技术系统的和谐。

(二)技术创新原则

(1)市场原则。技术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成果必须能商业化,有市场前景和持续竞争优势。

(2)创新主体原则。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速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3)整体推进原则。新世纪的技术创新,要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相结合,整体推进,使企业在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能飞跃发展。

(4)突出重点原则。要以形成核心能力为技术创新重点,形成有行业特色、有竞争优势、能创世界品牌的核心能力。

(5)创新效益原则。创新效益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生态效益与企业效益的融合。

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建立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1.创新思想的管理

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思想,它是创新成功的出发点。创新思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需求、技术开发、工程和生产、发明和专利及竞争对手。

2.研究与开发过程的管理

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也是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的核心。研究开发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根本性的研究开发,即研究开发的成果具有质的飞跃性的变革,也称其为技术革命。二是渐进式的研究开发,即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新的技术成果。在研究方面的投入较少,侧重于开发,其目的不是探索新知识,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知识。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包括对产品的改进、降低产品成本的研究开发等。虽然研究开发是渐进的,但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大多数企业研究开发的主要形式。

3.研究开发项目的评估

为了提高研究开发的效率,有必要事前对研究开发项目进行各种评估,以确定哪些是应该上马的,哪些是应该暂缓的,哪些是应该淘汰的。

4.新产品试制生产

如果研究开发项目经过评估论证具有可行性,则可以进入试制生产阶段。这一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技术转移的过程,即技术从研究开发部门转移到生产部门。一般而言,经常发生的问题可分为三类:技术问题;观念问题;实验成果与实际生产成果产生差距问题。

5.新产品市场的开拓

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是,区别不同的用户,正确判断用户对新产品的反应方式及正确制订的营销策略。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多种原因,消费者并不可能马上接受新产品,只有一小部分领先用户敢于这样做。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接受阶段和扩散阶段。显然,对于任何新产品,总有一小部分人是最早的产品接受者,即领先用户。因此,要正确区分消费者类型,找出新产品的最易接受者,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市场。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方式来制订促销战略。研究表明,那些最早购买新产品的人一开始总喜欢将新产品归之于一类他们熟悉的产品上,然后是区分开它们。

(二)采取有效技术创新对策

1.尽快设置R&D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研发机构起到追踪先进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营销机构应加强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创新成功一个很重要的保证是建立良好的内外部信息沟通和技术信息源头实现有效的联结,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各个阶段的创新决策都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可使创新者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2.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市场切入点,减少创新的投入和风险

技术创新的路径可以分为地向和市场导向身份两种类型,前者强调技术创新的领先性,后者则围绕市场的需求,把改进现有技术不足作为创新源,强调技术创新的适应性和经济性。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己反应灵活、贴近顾客的长处,聚焦于市场的需求,通过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使产品和技术不断创新。不少企业的实践证明:市场导向的创新策略可以使新产品或改进产品迅速被市场接受,从而以较少的支出和较低的风险获得持续的发展。

3.发展专业化生产和服务,走“专、精、特”的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方向发展,才能在很窄的专门领域达到精深的技术水平,形成不易被模仿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在生产批量小、品种多、交货期短的产品及提供各种服务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因此,要善于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寻找大企业不愿或难以顾及的某一利益市场,甚至某道工序、某个零件生产作为突破口。这样有利于企业采用专用设备,开发专有技术,发展独具特色的生产和服务。

4.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实现商业价值

技术创新作为科技进步中科技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一般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获得、产业化、商业利益的实现三个阶段。检验质检阳新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实现程度,而不是技术与产品的完善。因而,技术创新成功率是关键。中小企业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在获取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后,努力加快技术创新进程,注重其应用和推广,才能尽快实现其商业价值。

5.加强产学研结合,吸收各方面科技力量参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涉及多种领域的技术和知识,中小企业很难依靠内部力量获取所有的关键技术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独立完成一项复杂的技术创新,无论从开发周期还是从投入成本看,都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因此,中小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吸引更多的科研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进入技术创新系统,即通过发挥产学研各方面的优势,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和信息上的支持。

6.重视人才的培养,为技术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7.强化技术创新的后期管理,实现技术创新的效益最大化

企业开发出新产品后,如果不能被市场接受就无法获得经营上的成功,而这要取决于技术本身是否先进,只有在创新链的各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投入才能取得成效。此外,在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知识,也会由于竞争对手的仿冒或技术人员的离职而流失。因此,要使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在创新的后续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8.实施制度创新,完善激励机制

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基础,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要真正推动中小企业的质检阳新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化量,必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

9.提高经营者素质,造就创新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人才聚合的过程,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关键在于有优良素质的企业家,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品质的人才队伍,有技术专长、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执著追求的科技人才。要着重造就有关人才。

五、发展网络化合作创新

(一)快变市场的演进

快变市场的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逐渐演变进化的过程。到目前,快变市场的特征已经出现在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时尚行业,不久的将来,大多数产业迟早会相继进入快变的时代。网络化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的出现是快变市场环境的产物,它是随着快变市场的发展而将大量涌现。快变市场的到来,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技术资产快速贬值,技术创新的平均投入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技术创新面临更大的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需要更强、更新、更全面的技术创新能力,仅凭一个企业内化式创新能力难以达到而要求寻求外部技术、资金支持,将内外部技术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合作创新之路。

(二)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

(1)快变市场要求企业具备以下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快速确认顾客的需求并进行快速响应的能力;二是缩短技术创新周期进行快速创新的能力;三是开展高频率、不间断、动态持续创新的能力;四是加大创新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含量,进行技术再创新的能力;五是拓宽运用技术领域,进行多种技术组合创新能力;六是整体推进企业创新,使有关创新有助于企业形成核心技术、核心能力。

(2)快变市场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应具备的特征——实现五个突破:一是突破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创新过程的非线性集成化和集群化;二是突破传统的刚性创新模式,改变创新过程方式、信息交互模式和管理方法,实现技术创新的柔性化和可实时调整性;三是突破单目标创新模式,实现多目标创新和多层次创新;四是突破传统的组织内创新模式,跨越企业组织的边界,形成开放式、合作化、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五是突破传统的技术创新内含边界,将创新活动下探到基础研究阶段,使技术创新直接生长于理论创新的基础上。

(3)从水平方向合作到网络化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合作研究组织,其合作范围主要集中于研究与开发领域,它们共享研究成果,然后各自依自己的专业方向开展后续创新,在市场上竞争。这是一种水平方向上的技术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正走向垂直合作发展,将创新与制造和市场功能进行整合,形成全过程的合作。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模式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已经演变为企业团队间的竞争关系,处于团队内的企业则是一种前期技术合作,后期开展市场竞争的关系。

(4)规范意义上的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是指由多个企业及大学、科研部门形成的技术合作契约关系。在网络内部企业之间以紧密或松散的方式结成共同开发体,针对某一共同感兴趣的技术开发领域进行创新,共享创新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网络成员的竞争力。

(三)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的优势

网络化合作创新模式相对于企业创新模式有根本差异。传统的创新模式是企业各自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创新流程。企业之间依靠单向的技术转移来连接,它是一种由内化和转移两个环节构成的模式。而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则是由多个企业甚至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资源,参与到一个个创新过程中,然后基于相同的创新成果,再进行后续的差异化创新。因此,它是一种集群式的创新,是一种反复交易的网络。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模式,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有以下优势:

(1)分散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很高的前期创新阶段。

(2)在企业之间、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通过网络合作化,形成稳定的技术合作、知识共享关系,通过反复技术交易、有利于成员企业的学习和技术积累。

(3)有利于实现技术领域的组合创新,加速产品创新速度,丰富产品品种。

(4)形成共有技术平台,便于差异化创新。

(5)有利于尽快达成主导设计和实现技术标准,避免企业因主导设计旁落而带来的创新失败风险。

(6)有利于形成团队竞争的优势,使产品或技术快速推向市场,顺应全球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潮流。

(7)有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到重大产品或工艺的创新领域中,发挥中小企业的技术特长,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

由于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具备以上优势,随着快变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