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机制创新包括宏观管理机制创新与微观管理机制创新。微观管理机制创新将在第六章企业管理创新中讨论,这里介绍宏观管理机制创新。
(一)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管理机制
1.界定进入领域,收缩国企范围
西方国家设置国有企业按“市场失灵原则”和“产业调制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办事。“市场失灵原则”指只有当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对于某种产业或产品“失灵”时,即对于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足或因赢利少甚至亏损,使民间资本无力、无意进入社会非常需要的产业领域,国家才不得不投资进入。“产业调整原则”指对于那些关系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领域,私人资本不宜或不敢进入,国家需以雄厚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支持、积极介入,以提高自己的国民经济控制力。“社会公平原则”指有些产业如邮政、供水、供电等如由私人管理则会限制低收入阶层消费、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出现贫富悬殊等,国家介入可提供价格低廉的公共产品。在这种原则指导下,西方国家一方面将国企从竞争及其他私企可进入的领域中退出;另一方面规范********和改革国有资产运行管理体制,明确国企的权力及责任。
2.明晰产权,明确权责
一是实行与财政体制相一致的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二是设立统一的国家所有权代表机构行使所有权。三是尽可能使出资人“人格化”。四是最大限度地把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五是强化国有产权代表为核心的董事会管理体制。
3.规范管理,以法治企
一是制订《国企法》,明确国企的权利、义务,同国家的关系。二是对国企实行“一对一”立法管理,如美国40个政府公司就有40个单体法律。三是一切重要事项均以契约形式事先约定。如法国政府与每个国企签订《计划合同》。四是立法机关对政府和国企实施监督。
4.打破国企垄断,市场激励约束
一是允许私企进入原国企垄断经营的一些领域。二是把相当多的国企组建成民间资本进入充满活力的公私共有型公共企业。三是国有企业“民营化”。四是“公平”处理国企的补贴、特权问题:严格核算国有企业因承担政策义务增加成本费用,给予合理补偿,国企不纳税、不缴利润,因国企本来就是国家以税收兴办的,不交税利可投入自我发展;设置专门资金或机构“代替”国家承担政策义务;尽可能减少国企政策义务,如对电力、电信部门;硬化国企预算约束,取消国企任何特权的补贴。
5.行使出资权能,强化资产监管
资产监管途径有:专业主管部门监管;财政部门监管;审计机关监管;国会监管。
6.调控人事、分配、经营者利险相称
一是政府根据持股情况确定对国企董事会的控制深度。一般按全资、控股、参股三种控股比例确定对董事会成员的控制力度。二是国企产权代表作出重大决策时要征求政府部门的意见,受到出资人的控制。三是国企经营者工资比公务员高出不多,不少人的工资、资金在总收入中只占次要地位,收入主要来源是股票红利。
西方国企管理机制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一是关于国企症结。西方保留下来的国企改革,集中在解决“二元目标”(承担政策义务和追求市场利润双重目标)和政企“权责不分”(政府投资易出现行政干预、无人负责等现象)两大问题,从而抓住“国企”与“非国企”相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常处于竞争劣势两个本质性的要害。而我们对国企的本质特性和固有优势研究是不够的,把握也不太准确,导致改革目标不明、问题不准、政策多变,最核心的问题是政府作为出资人反而在资本上“卡”国企:从拨改贷、投改贷、税后还贷、利改税陷国企于只奉献无投入的债务经济泥潭,到现在的债改权、债转股、财政贴息重点技改等无可奈何的纠偏,是值得思考的。二是国企改革目标。国企改革的目的是功能定位、缩短战线、趋利避害、发挥优势;目标应是解决或缓解“二元目标”冲突,促使政企“权责明确”,三是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路。一是在对不同功能国企分类管理的前提下,明确限定其政策义务和科学测算国资补偿;二是所有宏观管理都应最大限度与市场接轨,引入竞争。解决“权责不明”的问题,既要避免直接管理,又要把握为国企创造激励、约束宏观体制环境的“主导”地位。我国国企改革应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的事业,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二)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法律
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7月6日发布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其主要精神一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促进的重点是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鼓励技术创新,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三是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视财力情况,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创业资助、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改项目贴息等。四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金融机构等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继续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逐步放宽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五是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六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七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而正在讨论《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核心是通过立法确定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服务、保障权益的方针,规范中小企业的促进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二、企业经营机制创新
经营是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职能,市场经济条件对企业发展起关键作用,即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现代企业的经营是有效利用资源,为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活动进行运筹、策划、管理的综合职能,并依靠科技进步、知识创新,优化企业文化以提高竞争能力、经济效益、企业声誉和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为目的,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在知识经济时代,要致力于经营机制创新。
(一)经营未来机制创新
管理着重于管理今天,经营则应面向未来、经营未来、开拓未来。一要善于对未来作出预见。要善于高瞻远瞩,考虑在未来5年、10年以至更长时间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企业应该向顾客提供何种新的便利和满足?应该研究与开发哪些新知识、智能、科技才能满足用户需求获得顾客的持续忠诚?进行哪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才能使企业核心能力不断优化?二要把理想变成核心能力。要善于对未来寄托理想,开拓创新性思维,对企业的功能定位要有理想而且准确,如本田公司将公司定性为在引擎与动力传动系统上有着特殊研发能力的具有世界领导地位的公司而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从而发展成制造并行销汽车、除草机、牵引机、船舰引擎与发电机等部件的公司。三要挖掘产品的潜在功能。人们对产品与服务的功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企业要对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不断进行本质性的思考:它们现在的功能是什么?应该具有的功能是什么?能为用户带来最大利益的功能又是什么?如对黑板的功能是什么的一般回答是“在小团体中即时分享信息知识”。再问“如何更好发挥黑板更佳的分享信息的功能”?回答是“与影印机相连”。从而就发明了让黑板嵌入扫描仪与影印机而创造出电子白板。四要视今天为落后,面向未来,开拓未来,超越自我,永创辉煌。五要绘制企业的发展策略结构蓝图。它是有关新功能发展、新能力获得、现有功能创新以及改造与客户接触面的发展未来用户、未来市场的蓝图。策略结构要显示出应建立哪些新的客户群、发展哪些核心能力、哪些是未来用户、未来市场?应开辟哪些新渠道、建立哪些新网络?优先发展什么能迎合未来需要?把握未来就能创造未来,获得未来竞争优势。
(二)有效利用资源机制
(1)企业资源是多元化、多层次系统。一般有八大资源,而且还可按经营机制创新进行细分。一是人,即人力资源,包括知识、素质、智能和技能等个人能力、士气和热情、人际关系等。二是财,包括资金、资本,含经营资本、股票、债券、债权、知识产权等。三是劳动手段,包括机器、设备、装置、工具、器具、厂房、生产线等。四是劳动资料,包括原材料、能源、货源、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等。五是空间资源,生产现场、市场、区位优势、省内外和国内外分支机构及各类网络。六是时间资源,现在机遇、未来。七是方法资源,包括科学、技术、方法、管理、战略和策略、知识及其创新。八是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等。
(2)有效利用资源创新在于整合。上述八大资源客观存在,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使之产生最大效益。资源不用,不为我所有,重视资源,可为我所有;善于将资源有机组合、整合,则可变资源优势为企业经营优势。为此,企业要树立资源有效利用观念,善于辩证对待各种资源,在不同的经营环境、经营决策中,处理好有与无、优势与劣势、内与外、潜在效益与现实效益、当前效益与未来效益、部门局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辩证关系,把利用资源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将八大资源整合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为我所得,善于抓天时、谋地利、求人和。
(3)企业资源的核心是人的资源。
(4)信息资源是企业经营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要善于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
(三)合作机制创新
1.建立竞争中合作协同机制
由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使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企业必须与市场环境中的各要素、供应商、互补厂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实行种种合作,才能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从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利润,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更大,才能扩大市场容量,创造更多的价值。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昌盛、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2.企业价值网中的合作
价值网由供应商→企业→中间商→顾客形成供应链,它体现了企业与供应商、上游企业的关系及企业与中间商、下游企业、最终用户的关系。以企业为核心、发展上下关系的合作协同,就可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及相互联系的机制与系统,它使各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互补优势加强合作,减少不确定性,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益。系统为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情报提供保证,使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在供应链各环节上下流动,形成良性循环。从横向看,竞争者与互补厂商的地位不同,应从顾客角度而不是企业角度来选择,当顾客同时可从竞争者或互补厂商那里购买与企业相同的产品或相似产品时,顾客心目中对三方产品价值的看法将有差别,相互协同合作,可弥补这一差别。例如,微软与英特尔之间不是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而是合作协同的互补关系。英特尔的奔腾芯片使微软的视窗软件运行得更良好,微软的视窗软件又促使顾客使用奔腾芯片,因为其升级价格低。双方互补使价值获得提升。可见,互为互补产品的企业应寻求合作、达成协议,相互产品捆绑在一起,通过使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而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虽然相互竞争激烈,但在竞争过程中使全球范围内接受了“可乐”这一代表美国文化的产品。
总之,企业相互竞争与合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方面,资源的稀缺导致竞争,引起企业群体、企业个体之间的优胜劣汰,同时在竞争过程中又使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技术得到发展、管理得到创新;另一方面,资源的稀缺也推动了合作,促进了专业化协作。企业间竞争与合作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提高文化含量机制创新
重视使用非价格竞争策略优化经营,是企业必须重视的经营机制创新之一;要善于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歧异化能力来获得竞争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由于文化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特有的,它难以复制或模仿。寓民族文化特色于产品之中,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使之体现在产品与服务上,将可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在市场营销中强化文化机制:市场无情人有情,市场更需人情味;敬人者人恒敬之;商品有价情无价,有情能召回头客。要强调文化价值营销,发挥促销文化功能,在宣传、广告、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及网络营销中充实文化内涵,展示文化风采;在服务中把文化充实到礼貌服务、优质服务、满意服务中。要讲究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视礼仪调节。
(五)适度竞争机制
竞争不足会产生垄断并伴随产生低效率,过度竞争则会带来资源浪费,企业要主动避免。首先,各企业应尽可能保持与其他企业间相对稳定的竞争态势,必要时可联手为新竞争对手插足设置进入壁垒,防止其将竞争引入新一轮高成本、高投入竞争。同时,各企业都不应首先使用降价等损人损己、一伤俱伤的竞争手段,以避免引起价格大战。过度的恶性竞争,对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都是有危害的。
三、企业激励机制创新
创新激励机制是增强企业主体创新动机,提高其创新能力,赋予其创新权利,合理分担创新责任,增大创新成功概率,激发主体创新动机显现的过程。创新成功与否,不仅与创新主体的动机和能力相关,也与其在创新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相关。
(一)利益激励
利益激励是以经济手段来激发人产生动力,通过对人内心的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刺激人们产生行为动机。其激励方法是实施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工资、福利、专利、奖金等制度,将个人利益与创新收益挂钩,与个人创新能力、个人对创新的贡献挂钩。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创新收益分配制度。“合理”的衡量从激励创新的需求看,至少应做到:一是收益分配要与创新主体的贡献挂钩。二是要与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相挂钩。三是体现创新的长期性特点。四是体现公平性。利益激励中另一项重要的创新激励制度是专利制度。“一套鼓励技术变化、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激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道格拉斯·诺思,1991)。专利制度的利益激励功能最终仍是通过分配制度实现的。理想的利益激励制度将使主体的创新动机显著增强,使主体从原始状态的主体成为发展的利益主体,在环境及其他制度激励下,最终并持续地成为创新主体。
(二)能力激励
它是以提高能力和促进能力的发挥为激励手段,其主要方法是提供提高能力的压力和发挥能力的机会,如培训、按能力付酬、公平竞争等。主体创新能力的大小,对创新动力的产生影响极大。而任何一个行为主体,其原初状态都有一定的能力基础,但并不一定能胜任创新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创新能力涉及R&D、创新管理、资源投入等。而能力又具有积累性和时效性,一方面,能力随积累的增加而提高;另一方面,某些能力又随时间的变化、科技的进步而失去作用,新的能力要求总是源源而来的。因此,能力激励要注意短期性和长期性相结合。合理的能力激励制度能使主体能力不断提高,主体对创新成功的信心大大增强,创新的成功概率也得以提高,主体将从原初状态发展为创新主体。能力激励制度有制定收益与能力挂钩分配制度、创新投入保障制度、经营自主权的落实制度、能力培训制度等。
(三)权力激励
权力激励是指赋予或承认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权力能使人赢得某种地位和尊重,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权力与能力相结合更能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权力与物质利益相结合使掌握权力的人在权力范围内对物质的支配占优势。一个人的追求不仅仅是财富最大化,而且是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它所含的变量,不仅是收入,还有声望、名誉、地位、健康、快乐、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面对各种选择,人们将追求最好的一个,使权力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对象之一。要制定各种与权力相联系的制度,如自由投资制度、经营自主权制度、专利制度等。影响创新动力产生的最主要权力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各主体在创新中从事自己创新时所享有的权力。因此,权力激励关键在于落实这两种权力。
(四)责任激励
它主要是以责任分担为激励手段。责任是个人对他人、对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创新的承担和失败后损失的承担。由于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的创新要由多个主体共同承担,合理的责任分担,既可使创新者在心理上有公平感,更可促进人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全心全意投入创新以减少创新失败的风险。责任与权力是相对称的。享有权力越多,承担的责任越大。责任意识的责任分担,是保证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责任激励可以通过责任感教育和制定责任分担制度来实施。三九集团通过委托代理制建立起企业严格的责任体系,把产品生产和销售每一个过程质量都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从制度上保证了创新产品质量的提高,杜绝了无人负责现象。
四、企业约束机制创新
(一)企业约束机制
约束的字面解释是“限制使不越出范围”。企业的约束机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保证企业在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通过实现高效、正常运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切方法、手段、过程的总和。企业的约束机制,一是抓企业观念方面的约束,树立法律观念、环境保护观念、生态效益观念、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观念、社会效益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增产节约勤俭办企业观念等,用正确的企业观念约束企业,增强企业实力与发展后劲。二是抓企业经营行为约束。既重视有效利用资源,使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有,为我发展服务;又重视树立企业声誉,重视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自觉进行企业道德行为约束,讲究社会公德与企业职业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绝不见利忘义,不坑害国家、社会、用户与合作者,不污染环境。三是生产计划行为约束,加强生产行为、计划行为的自我约束。企业经营计划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制定,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和为社会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生产上,对内做到重视安全文明生产,重视劳动保护及职工工业卫生,维护女工生理、心理上的劳动权益。对外讲究公平和公正,重视环境保护,生产不造成公害,使企业生产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并加强对忽视生产专业化、协作化、文明化、安全化、法制化等行为的自我约束。在市场营销上,推销以信誉为本,产品以质量为本,宣传以真实为本,不浮夸、不弄虚作假;善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发展广泛的社会联系,使企业营销有良好的分销渠道、促销策略和市场环境。四是遵纪守法行为约束。遵纪守法,加强对违纪行为的自我约束。严格遵守有关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
(二)企业控制机制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依靠雇员主动地寻找机会以不断满足顾客的需要,但同时寻找机会的行为有可能使企业处于额外的风险之中,管理者控制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企业形象的损坏、遭受罚款、失去商业机会等。这大都是由于雇员违反已有的控制机制造成的。必须进行控制机制创新,既能促进和充分发挥雇员的创造力、积极性,又能使管理者实行有效控制。近年来一些美国企业建立了四大控制机制即诊断控制系统、信任制度、行为边界制度和交互式控制系统,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企业内应用,将会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控制能力。
1.诊断控制系统
它将关键的业绩变量控制在事先制定的范围之内,管理者用以监控目标和获利性并计量向该目标挺进所取得的业绩,如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目标。管理者定期计量产量、销售额,并将它们与事先制定的业绩标准相比较。通过信息反馈,使管理者能够调整投入量和操作程序,从而使未来的产量能够更精确地接近目标。管理者通过制定业绩目标,给予达到目标的雇员以奖励的办法来达到减轻管理者进行不断监控负担的目标。但由于目标的压力和雇员所能获得的奖励处于风险之中,诊断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控制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还要考虑其他三个重要控制杠杆。
2.信任制度
信任制度授权给雇员,以激励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一些企业为了使价值与管理者想要其雇员努力的方面相一致而采用了信任制度,以便精确地反映价值并激发雇员的灵感,可以将雇员的注意力吸引到企业的主要宗旨上来:企业怎样创造价值(“提供世界上最好的顾客服务”);企业为之努力的业绩水平(“追求卓越”);预期雇员怎样处理内外部的联系(“对雇员的尊重”)。高层管理者应把信任制度涉及范围更广泛一些,以满足组织内许多不同的群体参与(如销售商、管理者、生产工人、行政人员),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员工都可以认识到高层管理者确立的价值,并相应地作出反应。当出现问题时,植入企业战略的信任制度提供了关于搜寻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指导。信任制度也能激励雇员创造新的机会:它们能激发雇员寻求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因为,所有人都有一个深层次的需要,即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通过与员工交流使其明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和任务,以激励组织的所有员工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因此,信任制度能增进诊断控制制度的效力,并赋予管理者更多的控制力。
3.行为边界制度
它是通过制订标准的营运程序告诉雇员应该做什么和不允许做什么,在一个清晰定义的界限内鼓励创新,并鉴别雇员必须避免的行动和缺陷。将道德行为准则作为现代组织行为的边界,对有些企业非常重要。例如银行业最主要的资产是人力、资金和商誉,特别是商誉发生损失是最难以恢复的,为了防止对企业商誉造成损害,银行的行为准则禁止雇员在“不合需要的”行业如赌博娱乐场所发展客户关系和禁止雇员在敌意收购中充当中间人。有效管理者必须预先考虑存在于他们组织之内的不可避免的诱惑和压力。他们应为雇员的行为制定明确的规则,明确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并明确表明对于所有的经理和雇员而言,跨越行为边界的惩罚将是严厉的。行为边界制度与信任制度一起发生作用。其结果是在任务与惩罚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压力。它们一同赋予雇员以方向、动机和激励,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企业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4.交互式控制系统
通过交互式控制系统可以参与下属的决策、集中组织的注意力、了解关键的战略问题等。它需要全部企业人员给予关注;它用以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鼓励所有的参与者对组织目标负责。交互式控制系统有四个特点:第一,它要求高层管理者关注经常变化的信息,因为此类信息经常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第二,它要求企业所有级别的运营经理经常定期地关注不断变化的信息。第三,它所产生的数据是通过在管理者与员工的见面会上讨论得出的,因此更容易被接受。第四,它是关于标准、假设和行动计划的持续争论的催化剂。交互式控制系统主要探询企业战略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能与技术变化、顾客偏好、政府政策、产业竞争有关,高层管理者使用它进行决策,向组织发出明确的、重要的、清晰的信号;通过交互过程的对话和争论,可产生新的创意和战略。
五、社会责任创新
企业作为社会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它的基本行为机制应在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行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它们的关系是:用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行自我约束,以完善企业行为;通过完善企业行为,尽到社会责任,推进科学技术进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企业是社会的一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要对所处社会的福利、前途和发展应持关心的道义上的责任。社会主义企业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对社会应尽的主要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社会、消费者、入股者或联营者、职工、债权人等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创新上,一是重视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对国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障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实现企业财产保值增值,搞好企业的经营;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尊重职工的创新能力和主人翁地位,把职工的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联系起来等。二是重视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对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为社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按公平的价格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和优质服务;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积极参加社会福利事业;重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三是重视对顾客和消费者应尽的责任。对顾客和消费者,讲究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保护消费者权益;随时注意市场和顾客需求文化,向他们提供满意的商品,经营和市场营销兼顾国家、社会、消费者、中间商和企业本身五者的利益。四是对职工应尽的责任。对在职职工,用好劳动用工权、人事管理权、工资及福利分配权,这些权力越大,越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及权利,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职业保证,给予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对离退休职工,一视同仁、关怀备至,建立企业文化,发挥职工及家属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企业的繁荣就是家庭的幸福,愿与企业荣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