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何日君再来
1529900000013

第13章 第2乐章 流行歌坛著名作曲家排行榜(7)

1927年,随父兄参加北伐时,严折西还不满18岁,从南京折返上海后,他进入黎锦晖当年二月创办的“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既是学员也是乐手。1928年初,18岁的严折西,和父兄一起为黎锦晖出国前为“百代”和“大中华”灌录唱片伴奏,是“灌音八仙”中年纪最小的一“仙”。同年5月,黎锦晖率领“中华歌舞团”赴南洋群岛各埠巡回演出,严折西作为乐师兼男演员,一起同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随团走遍了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饱览南洋风土人情,醉心异域民间舞乐。他曾说,当年随黎锦晖歌舞团巡演南洋群岛,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吹“黑管”,十分稀奇,很是喜爱,便怂恿黎锦晖买来学吹,成为最早吹奏“黑管”的中国乐手。1929年末,黎锦晖重组“明月歌舞团”,严折西回到“明月”。次年5月,随“明月歌舞团”赴平津和东北巡回演出。1931年返回上海后,又随“明月歌舞团”进入联华影业公司组建的“联华歌舞班”,担任教务主任兼舞台美术,其间曾为联华影业公司编导了一部蜡盘配音的歌舞短片《新婚之夜》。1932年3月,“联华歌舞班”停办,黎锦晖再次搭班组建“明月歌舞剧社”,严折西仍是剧社的男演员兼乐师。同年7月,“明月歌舞剧社”与天一影片公司签约,拍摄中国第一部彩色有声歌舞片《芭蕉叶上诗》,严折西同张簧、聂耳、王人艺一起负责影片的音乐制作。1933年5月“明月歌舞剧社”解散,严折西赴香港。1935年剧社恢复,他又回“明月”。也就在这一年,他开始创作流行歌曲。

严折西的第一张唱片,是他给胡蝶写的《月儿弯弯》,这是他根据广泛流传的传统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改编的,歌词改动不大,曲谱是他另写的,具有浓郁的民歌韵味。

1935年,严折西为他的妻子薛玲仙写了一首《深山女侠》,也由“百代”录了唱片。这首歌只查到了歌词,没有曲谱。歌词和民间流传的民歌《渔翁乐》极相似,但比《渔翁乐》有气派,这是严折西开始时代曲创作之初,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创作经验的可贵尝试。

1936年,上海文坛名人、江青的第三任丈夫唐纳,写了一首《千里吻伊人》的歌词,诗情画意,意境幽远,经严折西谱曲后,由蔡绍序灌录了唱片。当时的蔡绍序还没有成名,百代公司是以推出新人的“丽歌”商标发行唱片的。一经问世,这首歌便十分走红。直到今天,《千里吻伊人》仍然是时代曲中男声独唱歌曲的上乘之作,是严折西出道不到两年取得的极大成功,也是一首为蔡绍序创造良好开端的歌。

1937年—1942年,严折西先以“吉士”为笔名,连续为王人美、严华、周璇、白虹、周曼华以及他的妻子薛玲仙写歌,这些最早灌录严折西歌曲唱片的都是出身于“明月社”的歌星,严折西了解他们的音色特点和演唱风格,写出来的歌多数都很走红。最先推出的是王人美的《盼郎归》,时间在1937年。接下来是严华、周璇唱红了他的《爱的归宿》、《卖烧饼》、《一个小东西》、《凄凉之夜》,1940年,他的《镜花之恋》被严华唱得火爆走红。严华和白虹对唱的《人海飘航》也红极一时。

从1939年开始,严折西以“颜三”为笔名,力捧歌坛新人。先是他的妹妹严月泠,灌录了他的《春之叫卖》、《不得了》和《形影相依》的唱片母版(正式出版时间在1942年以后);他又连续为都杰写了《冷巷歌声》、《人儿人儿》、《秋心吟》、《乳燕曲》和《花红柳绿》等多首时代曲,都由“百代”以推出新人的“丽歌”商标出版了唱片,其中的《冷巷歌声》是都杰的第一张唱片。此期间,都杰还为胜利唱片公司灌录了《爱侣情俦》和《花容叹》等严折西歌曲的唱片。从严折西开始,严华、黎锦光、严个凡、姚敏都为都杰写歌,两年左右的时间,她灌录了近20首歌的唱片,虽没有大红大紫,但在歌坛也有了名气,她是严折西推出的新星。

这段时间,灌录严折西“丽歌”唱片的歌星还有赵美珍、严斐、周洁、张帆、姚敏,连严华的侄子,后来成为著名影星、导演的严俊,也灌录了严折西两首“丽歌”商标的歌曲。谷莺则在胜利唱片公司灌录了《觅春曲》、《春泛街头》等严折西歌曲的唱片。严折西推出新人可谓不遗余力。

1943年,严折西为姚莉写了一首《默默无言》。此前,姚莉没有灌录过严折西歌曲的唱片,从这时开始姚莉却成了灌录严折西时代曲唱片最多的歌星,她和姚敏对唱的《马来风光》,独唱的《人隔万重山》、《重逢》、《蓝色的悠思》、《相思的绿灯》等名曲,都是严折西的作品。从“明月社”时代一起走过来的周璇,唱红了严折西的《两条路上》、《许我向你看》、《告诉我》;白虹唱红了严折西词黎锦光曲的《花之恋》;张帆又唱红了他的《我还有一线希望》和《贺新年》。这首《贺新年》至今在新加坡等地十分流行。1946年出道的吴莺音,唱红了严折西的《夜莺曲》和《断肠红》。吴莺音的成名曲是徐朗作词谱曲的《我想忘了你》,台湾出版的歌集上却说吴莺音的成名曲是《断肠红》,新加坡的出版物说《断肠红》是吴莺音的“招牌歌”(代表作)。80年代吴莺音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独唱音乐会,歌迷们最喜欢的是她唱的《断肠红》和《明月千里寄相思》。《断肠红》由张生作词,词写得很美,严折西用音乐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歌词缠绵悱恻的情感和意境,才使这首歌能与吴莺音相伴到她七十多岁退出歌坛。

1946年前后出道的歌星,张露、逸敏、梁萍、云云、白云、金溢、佩妮、王丽蓉,都灌录了多首严折西歌曲的唱片。著名影星李丽华、龚秋霞、陈云裳、谈瑛,以及黄飞然、黄源尹等已是“歌唱家”一级的名人,也都灌录了严折西歌曲的唱片。在中国流行歌曲创作、传播的第三个高峰期,严折西时代曲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作曲家,佳作迭出,贡献巨大。

50年代,中国流行歌曲创作和传播的中心由上海转移到香港后,严折西仍有作品在李厚襄主理的香港大长城唱片公司灌录唱片,其中有白光演唱的《陌上春》、《春去春来》、《绾不住的心》,李晶洁演唱的《当你在我身边》等多首。1952年,百代唱片公司重临香港,严折西也有作品在“百代”录制唱片。

严折西创作流行歌曲的时间长,使用的笔名也最多。吉士、吉姆、庄泽、庄宏、严宽、颜颉、颜三、颜禧、梅霞、陆丽、丁方、杨杨……都是严折西。

严折西的电影歌曲,最早的一首是1938年为“新华”影片《地狱探艳记》写的插曲《节节花开》,由袁美云演唱,十分流行。1939年严折西为“国华”影片《夜明珠》写了《月暗花残》、《不破的葫芦》、《昨日的玫瑰》、《残梦》、《相思吟》,分别由严月泠和谷莺演唱,他也是一位为一部影片谱写多首插曲的作曲家。这段时间,他的电影歌曲还有影片《关云长忠义千秋》插曲《何处是归宿》。

1947年严折西为香港“大中华”影片《歌女之歌》写了一首《知音何处寻》,成为周璇演唱的一首电影流行名曲。1948年,严折西为“大同”影片《柳浪闻莺》写了一首《如果没有你》,由白光演唱,成为白光终生的保留节目。白光曾说,《如果没有你》是她一生最喜欢的歌。据严折西的儿子,现住上海的严半之先生说,这首歌是他的父亲严折西写给他的母亲杨碧君。杨碧君当过报童,是聂耳《卖报歌》中报童的原型,现住上海。

1948年,严折西为“华光”影片《雾夜血案》,写了一首爵士味极浓的插曲《别走得那么快》,经白虹演唱并灌录唱片后十分受欢迎。

严折西早期的作品,和他的父亲严工上、兄长严个凡一样,多具有浓郁的民歌韵味和小调风格。像他的《镜花之恋》、《节节花开》,都是民歌情调最典型的作品。但流行歌坛“严氏三雄”的作品,在民族风格一致的前提下,个人的风格又各有千秋。严工上的作品深沉、大气;严个凡的作品抒情、优美;严折西则主要追求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和不断创新。40年代下半叶,他的作品风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时,他是追求“时尚”和“现代”的作曲家。

40年代初,经黎锦光介绍,严折西进入百代唱片公司,担任灌音部主任,直到1949年。

严折西不仅是著名的作曲家和词作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画家。1952年经张乐平先生介绍成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参加了美协创作研究所的工作。50年代中期任《小朋友》杂志的特邀装帧和插图作者。60年代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特约美术编辑,以后又为《十万个为什么》作插图。还为儿童文学作家贺宜的长篇童话《小公鸡历险记》作插图和装帧,由于这本书的插图很有特色,被选送到德国莱比锡美术展览会展出。

在“十年动乱”中,严折西受到冲击,被打成“反革命”。平反后,他于1983年5月被安排在上海文史馆任馆员,虽体弱多病,仍坚持文史研究工作,撰写回忆文章。1991年3月,美国对比哲学家杨沂先生(即《流行歌曲沧桑记》的作者水晶),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陈良陪同前来拜访,还把台湾流行歌曲演唱会的录像放给他和黎锦光、严华等人欣赏,从录像上他看到自己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流行歌曲《得不到你的爱情》、《许我向你看》等一些歌仍在台湾流行,心情十分激动。那一次他还和严华、黎锦光一起,应邀到上海电视台录了像,后来在台湾播出,与海峡彼岸的歌迷们在电视上见了面,严折西感到十分欣慰。

从《回忆》到《秋江忆别》

——张簧的时代曲创作

“明月”出身的时代曲作曲家张簧,出道早,成名早,退出的也早。由于年代久远,人们似已把他淡忘,只有他的《秋江忆别》还被爱好老歌的人们深情地吟唱。

《秋江忆别》是胜利唱片公司1936年12月为张簧灌录的,歌词是严华的杰作,写的是在秋日的江边送别女友一年后,一个旧地重游的人那份思念与怅惘的心情。张簧谱出的旋律,准确地表达了歌词的意境,缠绵悱恻,动人又感人。经严华亲自灌录唱片后,成为严华独唱歌曲中最受欢迎的名曲。

张簧开始写歌的时间是1934年,早于严华和黎锦光。《回忆》是张簧的第一首歌,由高亭唱片公司灌录了唱片。40年代,东北沦陷区曾有人把这首歌改编成一首《忆起你》,也很受欢迎,只是没有署词曲作者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原作者是张簧,也不知道改编者是谁。那一年6月28日,上海《大晚报》第7版,发表了一篇黎锦晖的署名文章,题目是《白虹的前途》。文章一开始就说:“白虹女士现在之杰作为《回忆》、《开始的一吻》、《祝你晚安》等曲……”在白虹当时唱得最红的歌曲里面,黎锦晖把《回忆》放在第一首,这应该理解为有黎锦晖“谦虚”的成分,因为《开始的一吻》和《祝你晚安》都是黎锦晖本人的作品,而《回忆》是张簧的。他如此排列白虹当时最受欢迎的歌,除了黎锦晖“谦虚”之外,也必须承认,张簧的《回忆》是很红的一首歌。在1934年5月26日—6月14日的播音歌星竞选期间白虹演唱过《回忆》,代表“新华社”参赛的歌星徐健也唱过这首《回忆》。这就说明,1934年之前张簧已在流行歌坛走红。

张簧的时代曲,《回忆》之后,最早见到的是1935年第1期《歌星画报》上刊出的《生之哀歌》。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严华,曲作者是张簧,这是严华和张簧最早合作的一首歌。由严华作词,张簧谱曲的下一首歌是《长相思》,《大戏考》上这首歌的歌名是《单相思》,由蓓开唱片公司灌录唱片,严华演唱,1936年初收入上海知新书局出版的《明月新歌128首》。

《明月新歌128首》,共收入张簧10首时代曲,有江曼丽演唱的丽歌唱片《黄浦月》、白虹演唱的百代唱片《夏日之歌》、王人美演唱的百代唱片《竹林相会》、张静演唱的丽歌唱片《海上风光》;蓓开唱片有严斐演唱的《宝贵的幼年》、周璇演唱的《恋爱的心》、《长亭柳》和《红泪悲歌》;赵锦霞和张静演唱的《宝贵的光明》是大中华唱片公司的唱片。当时这些灌录张簧歌曲唱片的,除了江曼丽、赵锦霞知名度稍差外,都是歌坛当红的歌星,王人美、严华、白虹、周璇都是大腕级的人物,这些红歌星1935年以前就灌录了多首张簧歌曲的唱片,可见张簧当时已是知名度很高的作曲家了。

张簧,原名张少甫,1909年生于湖南湘潭。1922年来到北平,在北平师范大学附中读书,1929年考入北师大数学系。1930年初,黎锦晖率刚刚组建的“明月歌舞团”来到北平,张少甫的父亲张裕生是黎锦晖的同乡同学,当时,张裕生是北平东城栖凤楼59号,“京师第二蒙养园”(幼儿园)的负责人。黎锦晖在第二蒙养园租了房子,为“明月歌舞团”招生,3月开始在平津和东北巡回演出,张少甫和弟弟张新甫参加了“明月社”此次巡演的全过程。张少甫自幼喜欢音乐,此时也想弃学从艺,加入“明月歌舞团”。黎锦晖对他说,你已经快毕业了,还是先完成学业吧,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张少甫却说:“毕业就是失业,我还是早一点学音乐好。”经征得父母同意,张少甫和张新甫1931年3月随“明月歌舞团”赴上海,开始了“明月”生涯。入团后,黎锦晖为张氏兄弟改名张簧、张弦。张簧先学二胡,后来学大提琴和作曲,张弦则专攻笛子。

1933年5月,“明月歌舞剧社”五分之四的社员离社他去,张簧和张弦没有离开。这一年的9—12月,上海大众书局出版黎锦晖的《新歌1—12集》,张簧、张弦都帮助为这套歌集绘谱。黎锦晖安排仍留在身边的白虹、黎明健、张静到“中华”、“建光”等民营电台播音,张簧、张弦为她们伴奏。此期间,黎锦晖受杜月笙委托为扬子饭店舞厅组建和训练爵士乐队,要整理和创作乐曲和歌曲,张簧和张弦帮他配器和抄谱。当时,黎锦晖和张氏兄弟住在扬子饭店的301室,夜以继日地改编流行的民间歌曲和戏曲,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乐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这支乐队是第一支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爵士乐队,1934年3月3日上海《新闻报》报导了“清风舞乐队”成立和演出的消息。中国第一支完全由华人组成的爵士乐队的出现,是黎锦晖的历史贡献,也有张簧、张弦的一份付出。

1935年,黎锦晖再组“明月歌剧社”,张簧、张弦、白虹、黎明健、张静等五人是基本的班底,又招进林琳、张蔷薇、张帆等一批小学员,张簧教她们唱歌,练发声,补习文化课,小学员们亲切地称他“好爸爸”。这段时间,张簧和黎锦光、严华,几乎每天晚上都到黎锦晖家里,听黎锦晖给他们讲作曲的知识。张簧所以能写出《回忆》、《秋江忆别》那样的名曲,一方面是他本人的天赋加勤奋,另一方面则是在黎锦晖身边耳濡目染的结果。

1936年5月黎锦晖离开上海回到湖南。张簧随黎锦光和严华率领的“大中华歌舞团”赴南洋群岛巡回演出。1937年5月巡演结束,“大中华歌舞团”在巴达维亚解散,张簧回到上海。他为张翠主演的《女财神》,写过一首《风雨之歌》的歌词,还用爪哇名曲填词写过一首《恨我的他》。不久,张簧去湖南投奔黎锦晖,经黎锦晖介绍,张簧进湖南平民教育委员会工作,编写算术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