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海盗联盟
15283800000057

第57章 孺子可教也

十五名学童陆续给孔子行教图行完一拜三叩之礼,又陆续离开了教室,各自向着自己的家走去,教室里只留下吴先生。

吴先生收拾好教具,捋了捋山羊胡子,抬头看了看孔子行教图,自言自语的说道:“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吴先生像是吃了蜂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今天是平步村吴氏私塾开馆的第一天,新招收的学童就有九名,加上大班的六名,总共有十五名学生在吴氏私塾就读,这样的招生成果吴先生感到很满意。

出乎吴先生意料的是,今年私塾竟然收到了一名不一般的学童,这名学童将给平步村私塾带来更大的名声和希望,也将给乌石村带来希望。

虽然吴先生不是算命先生,但凭借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能判断出每个学童的潜质的。

麦妃二的表现让吴先生刮目相看,乌石村的希望也将系在这个麦妃二的身上。

吴先生将教室的门关上回到自家的厨房用早饭,他的老伴已经做好了早饭,等着他吃饭了。

吴先生端起饭碗吃了一口,夹了一块鱼肉放到嘴里咀嚼起来,脸上依然挂着满意的笑容,并不住的摇头。

“老头子,今年兴许是招到很多学生了吧?吃饭也不专心,就像是丢了魂似的。”

“今年新招收的学生有九人,其中,乌石街上招到两人,乌石村三人,平步村四人,加上大班的六人,一共十五人。”

“那教室都坐满了。”

“怎么可能坐满呢?我吴氏私塾最多可容纳二十多人。”

“那也没有那么多桌椅啊!”

“桌椅是小事情,关键是读得起书的人不多。”

“我们一年只收一两银子,算是很少的了!”

“是啊!相比其他地方的私塾,我们吴氏私塾收费算是最低的了,可是读得起书的依然很少,如果我们多收的话,有可能招不足十个学生。”

“可是你教书也够辛苦啦!加上年岁不饶人。”

“也算是为乡民多做点贡献吧!反正闲着也没事做,再说,我的收入可以顶得上三个渔民的收入。”

“老头子,你打算教书教到什么时候?”

“七十来岁应该没有问题吧!”

“教书都三十多年了,教出去的学生少说也有一两百号了吧!”

“何止一两百号呢?从我开始在私塾里教书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四十五名学生进平步村的吴氏私塾念书,加上今年的招收的,已经有三百六十人了。”

“老头子还记得真清楚,我倒是没有给你细细算过,只是感觉来咱们家私塾念书的学童已经很多了,而这些学生当中要数咱平步村的学童最多。”

“知道为何平步村的学生多么?”

“平步村人念书近不。”

“夫人的回答不全对,为啥平步村的学生多,而乌石村和乌石街的学生少呢?”

老两口边吃饭边聊天,聊天的兴致越来越浓。

本来,吴先生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在吴先生的精心教育下考取了功名,在外地当官,两个女儿也早出家了,家里就只剩下老两口。

吴先生的儿子也曾经要自己的父母跟着自己到外地,但吴先生死活不肯,他就是舍不得这吴氏私塾,没有他这吴氏私塾就一天办不下去,很多的孩子就不能就近入学。

读书的人少了,平步村、乌石村、乌石街上有文化的人将越来越少,文化的落后将严重的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吴先生说为乡民做贡献是真心话。

在那个年代,在平步村,除了吴先生家办私塾外,还没有人有能力兴办私塾。

因为在附近读书最多的还要数吴先生家。虽然吴先生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曾经有三百多学童进过平步村吴家的私塾,但私塾毕业再进入正规的书院念书的学童却寥寥无几,都是因为贫困而辍学,有的连私塾都还没有读完就辍学了。

“平步村与乌石村相比,人要多出三分之二,而且,平步村村民的生活要比乌石村好得多。”

“乌石村那点田地,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乌石村上百户人家,就那么点土地,当然是不够糊口的了,而且乌石村的土地又非常的贫瘠,除了种番薯,还能种什么?”

“平步村倒是还有很多的稻田,粮食基本能够自足。”

的确,乌石村相比平步村和乌石街是最贫困的了,平步村人有田有地,收入比较稳定,乌石街上的人都是最生意的,所谓捕鱼的不如种地的,种地的不如经商的,经商的不如当官的。

所以,乌石街上的有钱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正规的书院读书,送不了书院的才送到私塾。

“乌石村人在附近几个村中算是最困难的了,村民都是半鱼半农。哎!老婆子,你还记得乌石村有一个叫麦国挺的么?”

“当然记得,你不是说过,麦国挺是乌石村最优秀的学生么!只是后来还是辍学了。”

“不仅仅是乌石,麦国挺是我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如果不辍学,考个功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唉!可惜得很哪。”

“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叹气也没有用。”

“幸运的很,麦国挺今天给我送来一个更优秀的学生,只是不知道他的命会不会比他的父亲好。”

“麦国挺送来的,是他的儿子么?”

“麦国挺今天早上给我送来三个学生,有两个是他的孩子,另一个是他小舅爷的孩子。”

“你是说,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像麦国挺一样聪明的孩子。”

“麦国挺的二儿子麦妃二,我给他起名叫麦有金,看着就顶级的聪明,而且胆子也很大,刚入学就敢提问题,你知道我的心里有多高兴。”

原来,吴先生不仅仅是因为招收到十五名学生而高兴,还因为收到麦有金这样胆大聪明的学生而高兴。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学生和老师的等级划得很清楚,学生要无比的尊敬老师,这无比的尊敬就是学生要给老师下跪,给老师磕头。

而如果学生不能背书或者犯错,老师可以随便的体罚学生,揪耳朵,用戒尺打手心,跪在地上,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合理的合法的。

所以,能够在课堂上提问题,而且是一个入学才一个多时辰的学生来说真的奇迹了,几十年才会遇上那么一个,吴先生当然是高兴的不得了。

“这孩子那么聪明,他能一直读下去么?”

“我也不知道,听说麦国挺倒是在做大米生意,收入比渔民的要稳定许多,可是谁又能说得准呢!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啊!”

“既然是收到了好学生,怎么不为他祈福,反倒说一些丧气话呢!”

“唉!老婆子,你是不知道,当时,我对麦国挺还是报了很大的希望的,可是后来不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么!一个人教书一生又能够遇上几个好学生呢?”

“吃饭吧!如果他的命硬,那么再困难也是能扛过去的。”

“但愿如此,可我感觉这孩子,真的是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