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欧洲音乐的发展与交响乐作品欣赏
15257500000015

第15章 关于交响音乐欣赏问题(2)

为什么要谈乐曲结构?因为了解乐曲结构可以从整体上认识音乐,知道音乐的整体表述和整体内容,清楚音乐作品的整体脉络,以及段落间的相互联系和逻辑性发展。这样,才能以清晰的思路欣赏乐曲,领略到完整的内容和获得完整的音乐美感。下面,介绍一些音乐中常用的曲式。

(1)乐段

在音乐中,用来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内容的段落叫做乐段。乐段是由数目不等的乐句组成的,二个或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最常见。乐段是完整乐曲中最小的结构,也被称为一部曲式。这种曲式由于结构短小,器乐曲几乎不用,大多用于独唱歌曲、民歌及群众性的歌曲创作中。如陕西民歌《蓝花花》就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

(2)单二部曲式。

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组成,一般前后两个段落形成对比。主要用于歌曲创作,也用于短小器乐曲的创作,用图式A+B表示,如歌曲《我的祖国》:

(3)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由三个乐段组成,第三段常常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第二段则与前后两乐段形成对比。单三部曲式运用较为广泛,大多数的歌曲,某些歌剧咏叹调,器乐曲中的舞曲、进行曲、夜曲、前奏曲等小型乐曲常常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用图式A+B+A表示,见第四章中《未出壳的鸟雏的舞蹈》等乐曲所示结构。

以上三种曲式,不仅本身已构成完整的乐曲,同时也是较大规模曲式形成的基础。下面所述的各种曲式都将在第四章“交响作品欣赏”中以较为典型的乐曲结构实例加以说明。

(4)复二部曲式

复二部曲式是较为大型的两部性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含有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含有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见下列图式:

(5)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是较为大型的三部性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含有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往往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或变化再现,(第二部分)常与前后两部分形成对比。这种曲式应用得极为广泛,大多数的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和各种性质的器乐曲,都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典型结构图式为:

(6)变奏曲式

用主题和主题若干次的变化重复及展开所形成的乐曲结构,称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多用于民间乐曲的创作和民族风格浓郁的作品中,也用于其他音乐作品的创作。结构图式为:

(7)回旋曲式

主题反复出现三次以上,在主题之间插入不同的对比性段落,这种乐曲结构称为回旋曲式。在回旋曲式中,主题部分称为“主部”,对比性段落称为“插部”,插部至少要有两个。

回旋曲式常用于热烈欢腾的乐曲中。结构图式为:

(8)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三部性结构。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叫做呈示部,有两个对比性的大段落,主部和副部。主部有一个主题(多主题较少见),在主调(即原调)上呈示。副部有一个或多个主题,在其他调性(属调多见)上呈示。在这两个部分之间有一个连接部(即连接段落),起着主部与副部间的连接和调性过渡的作用。

连接部大多以主部材料为基础加以变化和发展构成,有时也出现新主题。在副部之后还有结束部,结束部大多是对呈示部起补充和收束作用,常以呈示部中的主题材料为基础构成,也会出现较新的主题。(第二部分)叫做展开部,这一部分往往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材料发展而成,有时也用连接部、结束部或引子的主题材料,其中充满剧烈的矛盾冲突,更为强烈的对比等。常用的手法是主题分裂、频繁转调、复调对位、乐器色彩对比、力度对比等,有时也加入新材料,是全曲最不稳定的部分。第三部分叫做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再现或变化再现,主要特点是主部与副部的调性在这里得到统一,具有结论性作用。

在奏鸣曲式的三大部分中,呈示部和再现部是基本部分,展开部有时被替代,有时被省略。另外,奏鸣曲式的一开始常常有引子,后面有结尾(尾声)。引子是为乐曲主要部分的进入做铺垫、渲染气氛等,结尾常常具有对全曲做总结性补充、综合和结论的作用。

奏鸣曲式擅长表达较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内心感受,擅长体现矛盾冲突和复杂的斗争,是器乐曲创作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曲式,多用于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及序曲等单乐章的器乐曲中。结构图式为:

(9)回旋奏鸣曲式

也称奏鸣回旋曲式,兼有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两种结构的特点,常用于奏鸣曲和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表现乐观向上、活泼愉快的情绪和音乐发展的最后结果。结构图式为:

旋律作为音乐基本表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本章前面已作专门讲述。旋律本身含有音高、节奏和节拍,音高、节奏、节拍不仅组成了旋律,是旋律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音乐表现手法中的重要因素。此外,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织体、和声、调性等是这里要谈到的其他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加以了解,对欣赏乐曲大有裨益。

(1)速度

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它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直接有关。快的速度总是与活跃、乐观向上和慷慨激昂、紧张等情绪相关联,慢的速度则多与悲伤、忧愁、思念、爱慕和寂静等密不可分。

(2)音色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是由于波型和泛音的不同而造成的声音的属性。音色的不同使声音有所差别,音乐中的音色分为两大类:人声与器乐。人声根据音色的不同,有男声与女声之别,男女声各自又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这些人声类别在音色上都不相同。器乐曲中的音色更为多样,如管弦乐队中各乐器组之间音色上的差异,各乐器组中每件乐器之间音色上又有不同,等等。此外,不同的乐器作不同的组合所发出的声音色彩也不一样,如大提琴与双簧管同时演奏就与大提琴和大管同时奏出的音色不同,等等。乐曲中对于音色的使用是根据音乐内容的表现而定。

(3)力度

力度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力度大就会发出强的音响,力度小音响就弱。力度由强转向弱时,会发出渐弱的音响,反之会发出渐强的音响。音乐在表现凯旋、胜利等昂奋的情绪或场面时,往往用最强的力度、较高的音区,表现失败、撤退等情景时则多用渐弱的力度和逐渐低下去的音区。

(4)织体

织体就是音在作品中的组织形式。从横的线条上讲,声部是织体组织形式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声部分为单声部与多声部两种类型:单声部就是只有一个声部,如不带伴奏的独唱曲;多声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出现,其中的每个声部都有与其他声部不同的音,如带伴奏的独唱或独奏,重唱或重奏,合唱或合奏。

多声部音乐的写法较为复杂,表现的内容丰富而深刻,交响音乐是多声部音乐中最为多彩、绚丽的领域。多声部音乐分为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两种类型,关于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在第一章的中世纪音乐与巴罗克音乐中已作介绍。

(5)和声

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时发响的音叫做和弦,和弦的连续进行叫做和声。在乐曲中,和声与旋律及各种音乐要素相配合,在表达情感和反映事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在斩钉截铁、昂奋的情绪中,如果齐奏旋律,发出的声音会很单调、不饱满,缺乏力度和刚毅性;若在旋律下面配以和声为其伴奏,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饱满、果断的立体式音响会骤然引起人心灵的震撼,随之激奋。再如,门德尔松的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音乐开始时的几个和弦,像是宇宙万物的和音,神秘莫测,唤起人无数的遐想。倘若是单音,恐怕神奇的意想就会全无。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作曲家使用了三只圆号塑造了狼的形象,那阴森、恐怖的音响,不仅仅是由于旋律上的特点和乐器音色上的出色表现,最重要的是和声起了巨大作用。

(6)调性

①调式

调式是指在相互之间有固定音高关系的一群音中,通过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音,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体系。比如,常用的两种调式——大调式与小调式。大调式中的核心音是简谱中的1,以1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调式体系叫做大调式,见例3-3;小调式中的核心音是简谱中的6,以6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调式体系叫做小调式,见例3-4。

大调式与小调式的主要区别是音阶第Ⅰ级音与第Ⅲ级音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大三度就是大调式,如果是小三度就是小调式。大调式的特性明朗,常用于愉快、奋发向上、充满激情或象征着美好、光明事物的音乐中。小调式的特性暗淡,多用于忧伤、阴郁、失落、痛苦等情绪的音乐中。

②主音

调式中的核心音就是“主音”。在乐曲中,为了强调主音和明确调性,主音出现的次数比其他音要多,而且常出现在重要位置上;在音阶中,主音出现两次,即开始音与最后一音,其他各音均出现一次(见例3-3,例3-4)。

③调性

调性的广泛含义是指调式与主音的结合,通常所说的C大调、D大调、F大调、f小调、g小调等指的就是调性。具体讲,如C大调中,C指主音音高位置,大调就是大调式,意思是以主音音高为C建立起来的大调式,即C大调调性。D大调中,D指主音音高位置,大调就是大调式,意思是以主音音高为D建立起来的大调式,即D大调调性。f小调中,f指主音音高位置,小调就是小调式,意思是以主音音高为f建立起来的小调式,即f小调调性,等等。

思考题

1.简述旋律和音乐主题各自的特点。

2.音乐基本表现要素都有哪些?分别谈谈它们的特点。

3.了解乐曲结构对欣赏音乐有什么帮助?能否举一乐曲实例加以说明。

4.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较快地进入乐曲并加深对交响作品的理解?以一首乐曲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