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94

第94章 身形望法提纲

我认为,诊察形体的方法,必须先知道经络的循行,辨别形体的胖瘦。审视相同与不同,观察其正常与变化,就能清楚、准确地预测病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凡是身体壮实的,形气就有余;身体柔弱的,形气就不足。体形肥胖的,就是多血少气;体形瘦削的,就是多气少血。如果肺与心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肘窝;如果肝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腋窝;如果脾有邪,则邪气居留在髋窝;如果肾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侧膝窝。此外,风邪太过,形体就会动摇;邪热太过,肌肉就会发生红肿;燥气太过,津液就会干涸;寒气太过,就会发冷。全身痉挛、抽搐、疼痛的,是邪气盛;身体软弱无力的,是正气虚。患处肿胀、隆起的,是邪气实;患处陷下、萎缩的,是正气虚。面部浮肿的,是风病;足胫浮肿的,是水病。从上向下肿的,属气,是邪气在外;从下向上肿的,属水,是邪气在内。凡是先肿而后痛,是因为形体累及气分;凡是先痛而后肿的,是因为气病伤及形体。病无形而痛的,属于阴经的疾病;病有形而不痛的,属于阳经的病变。无形而不痛的,说明阳经未受侵害,只是阴经有病;有形而不痛的,说明阴经未受侵害,只是阳经有病。这就是察形体变化的纲领。

善于诊断疾病的医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按照形体的胖瘦,审察病变部位所属的经络,再结合气色,参考形貌,综合诊察,这样,病情虽然千变万化,但也可以应对自如。唉,《灵枢》、《素问》中有许多灵活的方法,而在黄帝、岐伯之后,就很少有高明的医家了。后世的医家,不是信口开河,就是拘泥于一方一法,要想做到丝丝如扣,滴滴归源,那就很难了。谚语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所以,如果制定的只是中等目标,岂不是只能达到低等水平吗?更何况现今的医家,学习的是下等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