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06

第6章 面貌分应脏腑

既然知道了明堂各部位所分应的部位,还应当观察整个面貌的分应部位。这是因为《内经》的望诊方法,有按明堂部位来分的,也有按整个面部部位来分的。为什么呢?因为脏腑经络相通,表里上下相互连贯,气血全身周流,没有间断。所以如果病色表现在明堂,就以明堂来划分脏腑;如果病色表现在整个面部,就以面部来划分脏腑。

《素问·刺热篇》说:“肝热的病人,左颊首先呈现出赤色;肺热的病人,右颊先出现赤色;心热的病人,额头首先呈现出赤色;肾热的病人,腮部先现赤色;脾热的病人,鼻部先现赤色。”这就是五脏热病的分布,热病是从它所属的部位发生的,到了一定的时间病就会好。就是说,到了各脏之气该旺盛的日子,即可痊愈。以此推论,则热病的轻重,就如王相失时失运,都可按规律进行推究。又说:“少阳经脉的病,红色呈现在两颧上,它的病色彰显于颊前;太阳经脉的病,它的病色呈现在颧骨。”如此说,其实是认为颊前为少阳经所属,颧骨为太阳经所属。《素问·刺热篇》还说,如果荣色未败,那么病就没有传变;如果荣色已败,就是病已传变了。再看病色转移到哪个部位,即可判断传到哪一经脉去了。假如病色出现在少阴经部位,这时就能诊得少阳经的脉象;如果病色出现在太阳经的部位,这时就能诊得厥阴经的脉象。这就叫阴、阳争先出现,表、里都出现病变。

这里未提到足阳明胃经,是原文缺失的缘故。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两旁,上行相交于鼻的凹陷处,再向旁注入足太阳经,接着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环绕口唇后,向下交于承浆穴,然后退出向后沿腮的下方,出于大迎穴,又沿颊车穴,上行至耳前。所以足阳明胃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出现身热、眼睛痛、鼻子又干又痛,令人难以入睡。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面部发热的,是足阳明经有了病变。张仲景说,阳明经出现病变,面部会出现红色。这些,都可以作为阳明经经气发生异常变动的诊断依据。阳明经经气发生异常变动,还可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腹部病变、腋下到肋骨尽处部位的病变和膈的病变。病色从腮下逆传到两腮上面的颜面骨,说明腹腔内有包块;下传到颊车穴,说明腹部胀满;传到颧后,说明腋下到肋骨尽处疼痛。颊上就是膈上,这些都是部位的分法和病色的辨析。

皮肉、血气、筋骨,也各有它们的分布。《灵枢·卫气失常》说:“病色表现在两眉之间、缺少光泽的,则病变发生在皮;口唇呈青、黄、赤、白、黑颜色的,病变发生在肌肉;皮肤多汗而湿润,则病在血气;目色呈现青、黄、赤、白、黑色的,则病发生在筋;耳轮焦枯、阴暗不泽,如有尘垢的,则病在骨。”这就是以五脏所属来分五形。

如果是风病,那么诊法又有不同。如果是心风病,诊察时,会发现口唇和舌头的颜色是赤色;如果是肝风病,诊察时要注意目下,会发现目下的颜色是青色;如果是肺风病,诊察时要注意眉的上部,会发现该部位的颜色是白色;如果是脾风病,诊察时要注意鼻上,那里的颜色是黄色;如果是肾风病,诊察时要注意面颊,那里的颜色是黑色。凡是这类情况,医家要潜心琢磨,反复推敲,从而融会贯通。病情虽然变化多端,但医家如果能经常注意观察,医治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至于儿科五脏的分布,痘科八卦的方位,《内经》虽然没有专门的篇章进行阐述,但它的精髓已包含在其中,如果能精通以上的理论,也就能够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