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20

第20章 居养望法相参

一个人由于出生、生活条件的不同,有的艰辛有的安逸,因而在身体保养方面差异很大,反映在外在形体、内在精神上可谓有天壤之别。前面讲了有关老少强弱的问题,现在需要对富贵贫贱的问题进行研究。

饭菜粗劣的家庭,平时很难吃上肉,而公子、小姐的身体是不能与普通百姓相比的。穷贱的人,形体枯槁,容颜无光泽,脸色也较黑,这是因经常受到酷暑严寒的折磨所致;富贵的人,则身体柔软脆弱,肌肤肥白,是因为常年处在深闺大院之内的原因。居养条件的不同,反映在人的气色上自然也是不同的。

有人认为富贵的人体质多虚,在施治时应当用补法;穷苦的人体质多实,治法宜攻。却不知道医养之道贵在变通,虚与实不能拘泥于两端,治法也不能太呆板,补或泻也要经过全面分析。何况贫穷之人每天筋骨劳累,饱受饥寒;而富贵者每顿饭都很讲究,外出必乘坐车轿。如此养居条件,富贵的人身体好的会少吗?

根据以上的分析,治疗的原则一定是要建立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之上;诊断的方法,也应该是建立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之上。一个人的五官面貌、颜色无不处在变化之中。病人的大小便是否正常,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表面的现象,就应当懂得背后的含义,因为气色是人体内部五脏的外在表现。要注意分析缘由,听其声音,因为外部的表现是由内部变化所决定的。因此,就能够从细小的变化中发现大的问题,通过此处的问题发现彼处的原因。这种辨证和治疗的精神来源于岐伯和黄帝。因此,针灸应遵循《内经》的规矩;汤药要遵从张仲景的原则而博采众方;药物方面要效法神农,学习《神农本草经》。这些都是古代圣人传下来的经典,实际上也是医生必读的经典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