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1523800000017

第17章 教你经营幸福(2)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用沉没成本来解释感情中的不释然似乎颇有道理。

有一位男士,结婚后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满意,常常在朋友面前抱怨妻子,说当初谈恋爱的时候太草率了,没有了解清楚就结婚,结婚后才发现,妻子有很多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善解人意,不懂得关心人,而且人也很懒,从不作家务,他每天在外忙了工作加家,还要收拾家里的事。现在非常后悔,每天生活在一起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痛苦。朋友们也很同情他,于是问他,既然这么难受,为什么不离婚呢?男士说:“我舍不得送她的大钻戒”

看完这个故事,你可能会宛尔一笑,不会这确实反应了人们对待感情的一种态度,曾经的付出会影响我们现在的决策。尽管这些已经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已经不能收回了,但是在通常人们考虑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的时候都不会那么理性,都会以自己的感性来衡量。

曾经有一位教经济学的教师,在讲授沉没成本的时候,曾经这样对他的学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所以我给女同学的建议就是,要想留住你的男朋友,就让他多给你买贵重的东西,让他觉得在你身上花了很多成本,就舍不得离开你了。那对男同学的建议呢,则是,要是分手了也不用伤心,因为你的付出已经是沉没成本了,伤心也是挽不回的。”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也可以启示我们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

一个人担着两筐茶壶,到集市上去卖。在通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出来,摔了个粉碎,谁知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碎了,你还不快看看!”这人回答说:“既然已经碎了,看又有什么用呢?”

这当然是一种理性的做法,这个人堪称一个智者。但在生活中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呢?生活中每一次后悔和抱怨,不都是在为我们耿耿于怀再也收不回的沉没成本,并用自己的不开心继续在为这些沉没成本买单吗?

感情的是就更是如此了,“我为他付出那么多……”常成为忠于感情之人不甘心的理由。一方面是无休止的抱怨,一方面又因为曾经的付出而不愿放弃,投入更多的精力想要挽回。这种感情世界中的怪圈,会让人沦为愚蠢而又可怜的“怨妇”或“怨夫”,更有人因陷于这种怪圈,不法自拨,而选择用放弃自己的生命来解脱。这些感情用事的人,可以说进入了经济学中常说的,沉没成本误区。

感情付出了,并且不能产生任何效益了,就成了情感中的“沉没成本”。在经济学概念中,沉没成本是指要素一旦完成配置,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是已经投入而不能取消或减少的成本,是过去决策导致的而不受现在决策影响的成本。那么如果是一项失误的投资,那么就是投入得越多,损失越大。这个时候,在经济行为中,就容易出现骑虎难下的境地,舍不得前期的投入,放弃投入,就完全放弃了项目,但舍不得原来的投入,继续投入却是回收无望,损失加大。对于一个理性经济人来讲,是不能被沉没成本左右决策的,如果发现是失误投资,那么继续追加的投资越多损失越大,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放弃。

具体到男女之情,也就是感情和青春付出了,无论对方有没有回报相应的真情与呵护,都是不可能再挽回的。如果真的爱错了人,那么就不能因为“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而继续委屈自己,如果死揪这份感情不放,那么最后遍体鳞伤的还是多情之人。有些人错过了就不再,有些人永远不值得等待。该回来的人,总会回来,不该回来的人,你哭光了眼泪,他也不会回来。我们所付出的感情,就是沉没成本,无论如何补救都无法再挽回的.你所能做的,只是停止这一项投资.如果你为他哭泣或想报复他,那么,你又接着付出了你的自尊和人格。

要想走出沉没成本的误区,我们就要学会把眼光收回,瞄向未来,应该考虑我是不是还要继续付出,不要因为“不甘心”而不理智,既然不是惜你之人,那便不值得你付出,不要让过去成为你未来选择的包袱,过去犹如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快刀斩去,丢之脑后。果断放弃那些已经发生,且不可能收回的支出,而不是在失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是决策者应当具备的一种智慧和果敢。

恋爱中的人都相信,自己爱的那朵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你曾经为那朵花付出过。感情就是这样,越付出就越爱;越爱,就越难释怀。要想破这个局,只能勇敢放弃已经沉没了的付出。虽然我们都想要追求至情至性的境界,但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更需要冷静下来,用理性经济人的方式去解决去处理,让没有任何效益的沉没成本随风而逝,学学《飘》中的斯嘉丽,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的。”

4.4你会选个门当户对的爱人吗--帕累托最优

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也许你会简单的回答一句,门当户对就行。现实生活中,找个和自已差不多的对象,是许多年轻人的想法。而且男婚女嫁,自古就有门当户对之说,这个观念能够流传几千年,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也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对门当户对这个观点不以为然,认为双方只要有爱情,那么婚姻就算美满了。

到底哪种选择更优,是理性恪守门当户对的标准,还是跟着感觉走。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激情虽然如烟花般眩目,却会很快消散,而理性的对待感情,才能够走得更远一些。为什么要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我们可以从经济学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门户”这东西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但有差别,这差别包括各自所受的教育熏陶、学历学识、年龄相貌、情趣、爱好、观念、信仰、身份等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脱离这个范围的婚姻,不但给双方带来痛苦,而且难以长久的维持。

灰姑娘穿上水晶鞋找到白马王子这样的故事始终都是神话,故事讲到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就结束了,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他们婚后的生活是否幸福。其实门当户对才是破解水晶鞋魔力的金钥匙,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夫妻如同灰姑娘与白马王子,往往有着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观念和爱好。他们甚至连看什么内容的电视,买什么价钱的衣服都无法达成一致,毕竟双方的眼界,观念差别太大了,感情再好也会被现实的摩擦一点一滴的消磨怠尽。

门当户对的伴侣,有着相似的成长与生活背景,两个人在生活习惯,思想认识,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比门不当户不对的人要小得多。因为已经非常了解对方,所以,门当户对可以减少相互了解所需要的成本,缩短磨合期。这也是新婚夫妇总是为了琐事而争吵,而垂暮之年的金婚夫妻却总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般的和谐。

从现实情况来分析,个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低质量【包括对社会阶层、个人财富、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所做的质量评估】的还是希望与高质量的异性配成一对。但从整体上看婚姻,资源最佳的配置模式应该是社会中每个适龄男女都达到帕累托最优。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梨,如果甲正好喜欢苹果,乙正好喜欢梨,这就帕累托最优。但如果甲更喜欢梨,而乙更喜欢苹果,甲和乙交换对双方都有好处,就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一般地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现状不是处在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相应地,如果没有任何帕累托改进余地,就意味着现状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做一个简单的模型:

假设某男婚前的生活质量用X表示,某女婚前的生活质量用Y表示,婚后一起生活,婚姻带来的共同所得为一个常量m,他们共同拥有双方的资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是【X+Y+m】/2

【1】 如果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就是说X、Y相差很大。假设X=3,Y=9,则婚后的各人所得为【3+9+m】/2。

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小于9。此时Y的状况变糟了,她对婚姻是不满意的。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等于9。此时X得到帕累托改进,Y不变,此时,Y对婚姻不是很积极。

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大于9。此时X、Y都得到帕累托改进,皆大欢喜。

所以,两人的婚后所得至少要达到6,才能维持稳定的婚姻。

【2】如果是一对门当户对的人,假设X=Y,那么,只要m>0,两者都能得到帕累托改进。

在这个模型中,m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常量,它的大小取决于负向搭配的成功与否。本来一加一只能等于二,但有了这个m,人类才前仆后继、心甘情愿地跳入婚姻的围城。

如果两个都拥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结合,那么两人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极大,就越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与境况稍差的人结合的话,则可能导致个人效用的减少。因此,从整体上看,门当户对的选择是较符合逻辑的。

下面几个例子更好的说明了这点:

其一、不同家庭出身的烙印:

王子萱,出身高干家庭,男友郑宇大学本科毕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的联姻属于门不当户不对。但王子萱认为她嫁的是郑宇,而不是他的家庭。可是从结婚开始两人的差距就显现了,王子萱渴望有一个新式婚礼,郑宇却为方便坚持摆酒请客;买菜时,为了便宜一毛钱,郑宇不惜跟小贩讨价半天,末了还顺手牵走一根葱;郑宇在家喜欢光肩膀,当王子萱的朋友上门时也不避讳,还喜欢看电视时抠脚趾,终于渐渐地王子萱厌倦了她的丈夫

其二、不同教育程度的磨擦:

许林风,大学教师,妻子于霞,中专毕业,在一家超市工作,她的先生开始被于霞的美貌所吸引,而于霞也因许林风的身份,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婚后,许林风发现她的妻子就像叶公好龙般对读书敬而远之,几次建议她报成高都被拒绝,每次下班还爱躺在床上看《还珠格格》之类被许林风斥为“弱智”的言情剧,并且常在许林风的教师圈子里冒出一些让其他人苦笑不得的傻话。两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最终都感到了沉重,婚姻有股失败感。

其三、不同地域的差别:

秦倚云,上海人,嫁了个来自陕西的老公陈雷,丈夫喜欢打麻将,不到半夜三更不回家,她刚抱怨两句,陈雷就不耐烦的说他们老家每户都是打麻将的;陈雷不吃海鲜,却无辣不欢,每次做饭只好实行“一餐两制“;最让秦倚云头痛的是丈夫的那些“亲友团”,隔三差五的来上海看看,她得陪着吃饭,陪着打麻将,临走还得张罗送上上海特产;最近,听说公公婆婆打算来上海投靠儿子,秦倚云头都大了,几乎感到世界末日的来临。

上面我们从经济基础,学历修养,地域差别等方面论述了一下,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男女双方在各方面相互平等,在婚姻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也就是门当户对是选择婚姻的必然。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门当户对外也存在着概率极小的例外,事物是运动发展的,婚姻在现阶段至少是需要门当户对的,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素。

不难看出,门当户对的人更易从婚姻中得到满足。曾经被我们看来过时与老套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自有其曾经存在的合理性。今天的人们,虽然摆脱了种种旧习俗的束缚,却一而再地止步于热恋之后的婚姻门前,想来也正好印证了现象背后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关系吧。

4.5为什么单身贵族越来越多--路径依赖

你是单身贵族吗?你在享受你的单身生活吗?每天清晨醒来,当第一缕阳光落在你的身上,告诉自己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一切都这么自然,单身的你会把工作的打理好,把自由自在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可以把生活排得满满,健身、游泳、户外运动、旅游;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享受只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才能听到的音乐旋律;可以宠爱自己,为自己做一顿营养美味的午餐,或是在窗台种一棵淡香的熏衣草。偶尔让时尚点缀生活的激情,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单身贵族的生活空间大到可以装满自己所有的好奇。就这样,日子在平静与惬意中,一天天流走,而在每当有人问起,为什么还是单身时,她们总是会说:“为什么要改变,现在这样很好”。

我们看到现在大龄而不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种现象就越是普遍。其中更引人注意的是都市中白领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她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急着想把自己嫁出去,而是把精力更多的用在工作事业上,或是自我生活品质的提高上。她们享受着单身的生活,并不把婚姻当成自己唯一的归宿。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有。

目前,日本的单身比例已经高居发达国家前列。据日本政府统计,在1980年,日本有24%的25岁以上女性未婚,而到2003年,这一比例已高达54%。与此同时,30岁出头的日本男性有43%的人未婚,比1980年多了一倍。预测显示,到2020年,30%的日本家庭将是单身家庭,而首都东京地区的单身家庭比例将超过40%。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结婚率下降部分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济不景气,男人们因为对自己的养家能力缺乏信心而迟迟不愿娶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都市女性主动选择了单身生活方式。即使在经济衰退期,日本的服务业也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很多女性都在服务行业工作。去年,日本就业女性达到40.8%,比经济高速发展的1985年还要高。

现在,精明的日本商家已经开始打起女“单身贵族”牌,东京的一些豪华公寓就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

这样的单身女性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许多人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拥有者。当外人看来这要的女孩应该是条件不错的,如果想结婚,应该可以很快就拥有自己的家庭。但为什么条件这么好的女子,却迟迟不愿步入婚姻的殿堂呢?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