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说:“一个人必须有钱,必须赚钱,然后使用它。一个人拥有钱就是为了要使用,而一个人要使用就是为了要拥有。它变成一个循环,然后一个人就变成两者,既是吝啬的人,也是弃俗的人。”当你既是吝啬的人,又是弃俗的人时,你就两者都不是,你只是在享受任何金钱所能给予的。金钱能给予很多东西,金钱也不能给予很多东西。当你使用它的时候,你就知道金钱能够给你什么。金钱能够给予一切外在的东西,但是金钱无法给你爱。如果你要求它给你爱,那么你就是对这个可怜的金钱期望太多了。
其实,仔细想一想,金钱不能给予人们还有很多: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健康、信任、快乐等积极的情绪,以及维持我们生存的良好环境。所以,追求成功的人们,请你记得:钱是用来利用的,而不是作为最终的目标来追求的。
鄙视钱是庸俗的,追逐钱是短视的,利用钱才是明智的。
爱江山和爱美人
在名人成功之前和成功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往往是许多传记作家竭力希望掌握的重点材料。他们知道,在这简单的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功成名就者个人内心的挣扎、抉择与放弃。可以说,成功者最丰富的一面就在这其中展现出来。
美人和江山之争,仿佛是人类在实现其理想和愿望途中无法逃避的选择。尽管我们曾经很理想,可是真正面临这样的抉择的时候,能像英国的温莎公爵一样,放弃了江山去拥抱自己心爱女子的人,数目并不多。这样一个两难抉择的问题,难倒了许多英雄汉。
美人并非简单的字面意思,它象征着与成功者有关的许多东西:糟糠之妻、亲挚之友、温暖家庭,等等。而江山则代表了职务的晋升、宏伟的事业和美好的前途等。二者如果能兼而得之,无疑是非常圆满的情况了。但是,作为成功者,怎样去权衡二者的轻重,又怎样去取舍呢?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坚强而优秀的女人,但是多数的情况往往相反:成功男人的背后多半没有了真正的爱人,或者有许多只为了钱或权的女人。这样的成功总让人觉得有些泄气。
我曾经去过北京的一家投资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是做房地产投资,刚刚开始在北京开拓他们的市场,目前在北京市的各大区县多处有施工工程。由于整个公司正处于旺盛的上升阶段,加上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公司员工每天像为自己打江山一样,工作非常卖劲。许多员工甚至加班加点,工作到很晚。但是他们的公司却有一条规定: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在做什么,如果不能准时回家,一定要记得给家人打电话。
这个公司的做法,在别人看来仿佛已经超出了它们的职能范围。因为公司的首要目的就是赢利。因此员工这样拼命地为它们努力,就必须好好利用。然而这个公司并没有这样去做,它想到了员工的家庭,它在追求公司本身事业的蒸蒸日上的同时,并没有把家庭看作它的牺牲品。正是由于这一点,员工在公司里很有归属感,能够把工作和生活协调和处理好,从而能为公司也为他们自己更好地工作。
生活本身也像这样,没有一个人能够只通过呼吸来获得生存,何况我们还想要追求和享受幸福。在成功的路途上,许多东西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都是完全不可替代的。堆积如山的金钱替代不了健康,物质的丰富替代不了精神的贫瘠,单纯事业的成功,永远只能满足人生些许的愿望,却无法给人以完整的幸福。
如果你想去看江山,请你也带上美人。
选择不了的和可以选择的
有一位朋友要比我年长许多,我们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并且自此有了往来。
他原本是上海知青,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来到一座小城。那儿地处偏僻,四面环山,由于信息封闭而处于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态。但他却扎根那里,并且与当地的一位姑娘结了婚,还生下了一儿一女。后来,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另一个大城市。而一向受宠爱的女儿运气却不怎么好,高考落榜,进厂工作后不到一年就下岗了。
现在,女儿每天的工作就是泪眼汪汪地抱怨她的父亲……当初为什么要离开上海呢?为什么要娶妈妈做妻子呢?为什么将她生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地方呢?
如果我们听到了这则真实的故事,会作何感想?我只是觉得她可怜:她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选择的,抱怨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够埋怨你的父母。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赞叹的东西,如果没有他们的结合,又怎会有你的今天呢?
那一天碰到他的女儿,便把在网上的一些见闻告诉了她:2000年,欧洲金融世家罗思柴尔德家族的后代拉斐尔继承了庞大家产,但却在23岁时因吸食过量海洛因而横死在纽约州街头。从那时起,美国百万富翁后代的“命运”就大不同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富翁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把财产全数留给下一代。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就曾经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他留给后代的财产不会超过一亿美元。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不要染上“富裕病”。
由网络科技致富的硅谷百万富翁霍曼也曾说,他今天功成名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年自己付学费念大学,因为父亲宣布破产,迫使霍曼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当我开始自付学费后,我的成绩整整进步了两倍”。因此,这位网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相信,他从旁提供帮助,甚至完全不资助子女学费,会使他的3名子女更加珍惜教育机会,更有机会出人头地。
末了,我对她说:“假如你企图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那么请你把对出身的抱怨收起来吧。抱怨出身对于获取成功,没有一点好处。它除了增添你心中的自卑和虚弱,加重你的疑惑和自我否定之外,一文不值。”这个世界上既有富人,也有穷人。虽然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你可以选择怎样成长。
用芝麻去开门
如果成功是一扇门,你会用什么样的咒语去打开它?或许很多人会想用“芝麻开门”去试试。不妨听听下面的故事,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对于“芝麻开门”的新解。
有个找工作的年轻人来到微软分公司应聘,金发碧眼的洋总经理问他何以来到这里。年轻人便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听后觉得很新鲜,便破例给了年轻人面试的机会。
但是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的中专学历与微软所要求的本科学历不符,他对软件编程也只略知皮毛。总经理对年轻人说:“微软公司人才荟萃,从高级管理到专业技术人员,都堪称业界精英,微软大门是不能够轻易叩开的。”年轻人还是开了口:“对不起,这次是我事先没有准备。”
于是总经理答应两个星期后再进行面试。回去后,年轻人去图书馆借了许多计算机编程专业的书籍,然后足不出户在家昼夜苦读。两周后年轻人果然又去见总经理,总经理没有想到对方竟真会再次前来面试,但他想还是要兑现当初的承诺。面试开始了,年轻人对于总经理提出的相关专业问题已经基本能够应付下来,不过他仍然没有通过面试,因为凭他的编程知识与微软要求的软件工程师水平相差实在悬殊。但在总经理眼里,两周时间能够有此进步已经相当不易了。
于是面试结束后,总经理建议性地问道:“不知你对微软的其他岗位是否感兴趣?比如销售部门。”年轻人接受了建议,可是对于销售他却一窍不通。于是总经理又给了他一周时间去准备。
年轻人跑去书店买了一些关于营销的书,又埋头苦读了一周。一周后的面试虽然他在销售知识方面进步不小,但是仍然没有通过面试。无奈之下,总经理问年轻人:“你为何要应聘微软呢?”年轻人回答:“我知道微软用人的条件苛刻,我只是想哪怕不行,我也积累了一定的应聘经验。”总经理哑然之余,不乏幽默地说:那我就多给你几次增长经验的机会。这样,为了应聘,年轻人总共在微软面试了5次,前后共用去两个多月的时间。
在第5次面试的时候,年轻人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因为当他第5次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已经宣布,其实在第3次面试时他就已经成为微软的一员了。见中方经理不解,洋总经理解释说:我发现他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快,这说明他是一个有发展潜质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他没有本科文凭,但微软将来的希望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而且5次应聘他都没有退缩,这说明他很乐观,心理很健康。他还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不放过哪怕百分之一的机会,这说明他有强者的素质。微软需要的不光是有知识和技能的员工,还需要那些有勇气和毅力的人。
不久,年轻人就得到了微软的重点培训。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个真实的应聘小插曲。
如果我们把踏入微软看成一种成功,那什么是它背后的密码?年轻人不是阿里巴巴,但是他却明白了芝麻开门的意思。追求成功的路上,每一次努力都只是一颗小小的芝麻。堆积起来,就成了通向成功的门。
所以,不要吝啬哪怕极微小的一次努力。往前一步,再放一颗芝麻,门就开了。
成功需要一种心境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生平最爱的座右铭是一篇名为《Youth》的美文。碰巧的是,前几天去书店的时候,正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中译本。读完后才领悟到,松下集团之所以能够青春常驻,恐怕与这篇文章不无关系。
文章里是这样描述青春的: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是一种心境。青春不是粉红的面颊、红润的嘴唇和柔韧的膝盖,而是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和激越的情感。青春是生命深处的一泓清泉。
青春是一种气质:勇猛果敢而不是怯懦退缩。渴望冒险而不是贪图安逸。一个60岁的老人身上常常散发着这种气息,而20岁的青年人身上倒未必可寻。我想成功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篇美文简单和隽永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了。年龄、性别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你的信念。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少有人能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长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她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同样的,昂扬的心态、抖擞的斗志、不屈不挠的信念都是自己能够给予自己的。只要你心灵的天线一直打开,一直接收乐观向上的电波,你就可以指望在80岁的时候对自己说:成功一定属于我!
剥开心中的茧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通常并不在于付出劳动的程度。许多天资聪颖者就因为在失败面前放弃了,所以九仞之山,功亏一篑。成就辉煌的人绝对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会继续自己认定的目标,不断前进。所以有人说: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而已。
失败与挫折都是外在的因素,它们会非常明显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人类而言,发现外在的危险远比发现内心的缺陷容易得多。许多人能够克服许多难以置信的苦难,但是却无法消除内心的困窘。
美国有一位经营者叫保罗·麦亚,是一位成功动机协会的创始人。他曾给他的听众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大象能够用鼻子轻轻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安静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无法动的铁桩上,当时不管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都是太沉重的东西,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气力也增加了,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或许很多人要为此奇怪,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成长后的大象,可以轻易地将铁链拉断,但就是因为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至今,故而它习惯地认为“它是不可能拉断”的。所以也就拒绝去拉扯。
这就是成见。长存于我们脑袋中的,又无法察觉的,默默起作用的成见。与动物一样,我们无法排除“先入为主”的影响。这种成见可能是个人经验的总结。虽然在生物进化史上是不断被歌颂,被认为是人类适应力量的体现,但是它潜在地威胁着我们对于现存以及新鲜事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