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人生全集
15216300000042

第42章 战胜情绪健康发展(4)

对于婚姻问题,一般夫妻吵架或要闹离婚都是女的先来看心理医生。女方来看病,甚至哭上一场,心情或许会平静一些。那时心理医生再了解其中原由,帮她出谋划策,能拯救婚姻的尽量拯救,如果实在无法拯救的就建议她如何面对离婚,重建自信,让她平稳渡过心理难关。

这里不仅有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还有一些非常实用的心理疗法。比如有人感到压力特别大,尤其是文字工作者,就教人家如何使用自我解压法。具体办法是,先用鼻子深呼吸,吸气时让腹部鼓起,然后用口吐气,排除腹部郁气,这样每15分钟做两三次,就不会有紧张感,会很放松。

如果睡眠不好,可以让你10分钟内进入睡眠。让你躺在长沙发上,两眼不眨,盯住天花板上的一个地方,两手放平抬起于身体一尺高左右,鼻吸气,口吐气,心中不停默数一、二、三、四……当手举累时慢慢放下,浑身也放松,使自己身体有往下沉的感觉,慢慢地,你就会有了睡意。

心情郁闷要及时排解

在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白领情绪容易激动,点火就着,受不得委屈和挫折。一旦遇到,要么情绪失控,要么转入郁闷。在成人社会,情绪失控是不被容许的,但情绪郁闷却是可以的。情绪转入郁闷后,从表面看,避免了人们之间直接的冲突,转移了矛盾,所以人们都不太注意。但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恢复、宣泄,日久则会给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案例:佳明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策划,他经验丰富、能力强,性格又十分开朗、外向。但一年前,老板带来了一位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同学,这个人在国外学的广告学,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老板让他直接领导佳明的工作。佳明没有异议,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却感受到了来自老板同学的不友好。对方不仅在要求上经常脱离实际,还不断打击他在广告方面的“非正规军”做法。佳明从小到大,一直没遇到过大的挫折,这回却陷入了麻烦。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这个压力不是来自工作,而是来自新上司的贬低和不认可,尽管他的业绩并没有下降。一年来,他感到越来越讨厌这种环境,生活也一团糟,爱玩的乒乓球和跑步都中断了,与朋友们交流的愿望几乎没有了。后经检查,佳明得了轻度抑郁症。

类似情况在上班族中非常普遍。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博士傅可月说,现在中国经济转型,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是向着国际化的。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本土的优秀员工都面临着竞争和发展的压力。郁闷情绪是人在处于劣势,而又不可改变这种局面时产生的保护性反应。它让人放弃更多可能招致失败的尝试,减少积极行为。长此以往,人的主动意识会受到压抑,社会功能会退缩,郁闷不会主动消失。因此,一旦产生郁闷,不要置之不理,消极拖延,而是要积极寻求沟通,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态度。

如果任由郁闷情绪蔓延,则上司不仅不会同情,还可能认为你“不识时务”,你的对手也会有“胜利感”,这只能令你更郁闷,最后导致抑郁症。

高杯子让你少喝酒

酒杯形状也会影响人的喝酒量。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倒酒时会受酒杯形状的影响,相比于长身窄口的杯子,人们往往在短身宽口的酒杯中多倒一些酒。

这项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一香槟分校的韦斯克博士所做的调查还发现,即使资深的调酒员也会犯同类的错误,只是比常人程度轻一些而已。

在这项研究中,韦斯克进行了3项实验。首先,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97名12~17岁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这些杯子的容量是相等的,但有的高,有的矮,高杯子的高度是矮杯子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倒入矮杯子的橙汁量比倒入高杯子的量多出76.4%,女生表现得更明显。更有趣的是,他们还都以为自己倒入短杯子的饮料比倒进长杯子的要少。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认为,儿童容易出现视错觉,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和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学会区分真相和错觉,而区别横向和竖向物体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但是,韦斯克的第二个实验调查得出了与皮亚杰不一致的结论。他以相同方式又调查了89名年龄介于16~82岁、平均年龄为37岁的成年人。结果显示,成年人往矮杯子中倒的果汁量比往高杯子中多出19.2%。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能完全消除“高——矮”视错觉。第三个实验是对专业调酒员做的,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这些研究提醒人们:由于人的视错觉的存在,在衡量和控制饮食时应有所警觉。

攻击也是一种沟通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攻击行为发生在彼此熟悉的个体间,也就是说攻击者和受害人有着共同的过去甚至会有共同的将来。科学家认为,攻击虽然具有破坏性,但也是一种竞争和相互沟通的工具。

在进化的过程中,动物和人类发展出许多行为,它们可以化解因攻击导致的破坏性后果,比如,黑猩猩在争斗后互相亲吻、拥抱,我们把这些敌对双方重修旧好的行为称为“和解”行为。用它可以对社会关系维系问题作出更符合实际的预测。例如,如果采用传统的观念,即将攻击视为具有争夺和防御领地的作用,那么我们预期在公开的冲突后对手间接触应该减少。而事实上,双方事后反而积极地尝试沟通,其目的是试图化解因攻击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创伤。

还有许多研究证实,攻击冲突过后,言归于好的对手间重新发起攻击的频率会降低,彼此间的忍耐力有所增强。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首先在两只猴子间挑起冲突,让一组猴子有和解的机会,另一组没有。结果发现,在随后的果汁分配问题上,第一组猴子间的相互忍耐程度高于第二组。这说明和解行为减少了攻击和恐惧。

和解还具有很强的安抚作用。发生冲突时,无论是战胜者还是失败者,都会为关系的破坏而感到焦虑,破坏的关系网越重要,焦虑越强烈。而通过和解,焦虑能够有效地恢复到正常水平。

事实上,攻击也是关系亲密的个体间相当普遍的行为。比如,短尾猴的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母系社会,他们之间经常打斗。并且,亲戚间的和解多于非亲戚间的,从而保证了族群的稳定。

群体关系越和谐,成员间越不容易发生真正的争斗。比如,在较温和的短尾猴中,非恶意的打斗的频率相当高,但因攻击引起的消耗很低。

和解行为是一项后天学会的社会技能,它可以被社会经验所影响。比如,将更富攻击性、更没有耐性、和解水平很低的恒河猴与其近亲——具有较高调和倾向的短尾猴混养5个月后,这些恒河猴的和解行为比同样年龄和性别的对照组高出3~4倍。总之,我们并不否认在人类和动物社会中,由于利益的冲突,充满着攻击和暴力,但是他们都有丰富的解决策略,和解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

悲伤不是抑郁症

近年来,抑郁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人在某一时期出现情绪失落后,就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变得更加心情不好,因此,分清抑郁与抑郁症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快乐地生活。

抑郁,又称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情绪体验。它与个人处境、性格特点、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相关,如降职下岗、生意赔本、丧偶失恋、突患疾病、意外灾难等。精神病学家克莱曼说,人生中总会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但这不等于说有抑郁心境的人,就是患了抑郁症。抑郁心境持续的时间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处境的改善、环境的变化和错误思维的纠正会自动消失,可不必请医生诊断或治疗。

抑郁症,是一组症状群,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说,抑郁症必须要请医生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几点:

抑郁心境有9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沮丧。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愉快不起来,体验不到快乐。

疲劳感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

睡眠障碍可表现为某种形式的失眠症。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自我评价低患者总以批判的眼光、消极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自杀观念和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其他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抑郁与抑郁症概念混淆的原因可能与英文“depression”有关。“depression”在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表示,沮丧或意志消沉,而在医学上则专指“抑郁症”。从治疗角度考虑,抑郁一般不需要治疗,抑郁症则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一旦戴上“抑郁症”的帽子,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负担,还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和躯体上的影响。

帮助他人,别强来

许多年前,笔者在美国塔夫兹大学读社会心理学时,老师讲了关于一个林肯的故事,谈到了一种强迫性的助人为乐行为。

一次,林肯与其他人一起乘坐马车进城,在经过一条河时,看见有一头驴在水中挣扎。别人都对此视而不见,唯独林肯走到河中央将那头驴拖上岸来。车上的人都很诧异地望着他。

“如果不把那头驴拖上岸,我的心一天都不会安宁。”林肯说。看到大家依旧困惑的样子,林肯又补充说:“我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拯救那只可怜的驴,也是为了使我自己的良心获得平静。”

老师总结说,林肯具备典型的利他型人格特征。他帮助别人,既是助人为乐,也是使自己开心。由此,他每次助人都有双重的回报,一是别人的感谢,二是自我的满足和陶醉。所以,利他型人格的人愿意帮助人,但是并不在乎别人的回报。

“弥塞亚陷阱”及其危害

尽管如此,助人为乐也可能是某种心结的作用。某些人热心于各式各样的公益事务,却是因为在无意识之中将帮助人当作了化解个人内心焦虑与不平衡的手段。下面是美国哈佛大学一堂心理咨询课上分析的一个案例:

戴维斯太太住在美国加州,他的儿子在18岁时买了一辆摩托车,却懒得戴头盔。对此,戴维斯太太不知叮咛了儿子多少回,却始终被儿子当作耳旁风,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交通事故,因为没戴头盔当场死亡。

儿子的死让戴维斯太太痛不欲生,她自制了许多有关摩托头盔的资料,自费到全国各地做巡回演讲,提醒人们骑车要戴头盔。当有人问戴维斯太太这样到处演讲苦不苦,她回答说,在家待着无事可做更苦,还不如出来散散心。

那么,戴维斯太太的助人行为到底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呢?分析认为,她是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

心理学上把这种用帮助他人的方式来获得内心平衡的现象称作“弥塞亚陷阱”(Messiah Trap)。有“弥塞亚情结”的人的典型特征是“助人狂”、“助人成瘾”到不能自拔的境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一般认为,这种障碍与他们童年的创伤有关。比如,林肯从小失去母亲,就渴望帮助弱者来获取精神安慰。当然,他的助人表现处在一个正常范围之内,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助人行为却是不能自控的“强迫性重复行为”。

因此,这种助人行为对双方都有危害:助人者对受助者的问题做出有太多个人感情色彩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和令人难以接受的;另一方面,这种助人行为对助人者自身也是有害的,比如离了婚的人以做婚姻咨询来平衡自己的心态等。其实都是在逃避自身的现实,回避自身的需要。

“弥塞亚”的8个特征

为了帮助人们认清这一病态的助人行为,请检查自己有无下列极端的表现。

1.借不凡的“表现”来获得价值感。

2.行为举止深受他人影响。

3.急欲出人头地。

4.过分关注与自己有相似痛苦经历的人,偏执地去协助他们。

5.很难与平辈相处,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6.常常陷在孤立无援的情境中。

7.马不停蹄地活动。

8.一放松下来就有罪恶感和羞愧感。

5步走出“弥塞亚陷阱”

若要放弃强迫性的助人行为,需要注意5个步骤。

1.承认自己正陷在“弥塞亚陷阱”里。

2.选择合适的治疗师及治疗方式。实践表明,个别治疗与团体咨询相结合效果好。

3.倾听内心的需要。有“弥塞亚”情结的人无力关注并满足自己的真实需要。而希望通过助人寻求变相的自我满足。应该问问自己,内心到底需要什么,然后为这种需要采取行动,负起责任。

4.承认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由于“弥塞亚”处处以“强者”、“热心人”等自居,实际上向被帮助者传达出一个信号:你们没我强!在不经意中对他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却不自知。

5.学习接受爱。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向自己的亲人、好友表达自己的需要,接受他们的帮助。

迷恋博彩,别弄出病来

2003年年底,广东两家精神病院收治了数例因玩六合彩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有关专家说,赌博、博彩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已成为诱发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其他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