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左丞相吕产已与郎中令贾寿来到未央宫门前,但宫门紧闭,负责皇宫警卫的卫尉卫毋择,已令宫廷卫队将皇宫殿门严密守卫起来。吕产生平缺乏斗争经验,也没有临机应变的急智,一时间急得在宫殿门外徘徊往来,却没能够想到应立即折身返回南军调集军队冲进皇宫,否则,事情绝对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吕产没有想到的事,对手却想到了。双方相持之际,曹窋担心吕产调来南军,便急驰入北军营中向周勃求援。因为南军尚在吕党手中,老成持重的周勃唯恐不能全胜诸吕,便如是对刘章下令:“足下速入宫保卫皇帝!”这句话的矛头不直接指向吕党,意在出现万一时,自己还能有个退路。
年轻的刘章思想可没有这么复杂,他带着太尉周勃分与他的一千多士卒,直奔未央宫杀来。到了这个时间,吕产竟然还在原地徘徊,并未采取半点有价值的行动。见刘章领军气势汹汹地杀来,吕产吓得赶紧跟着贾寿逃进郎中府。恰在此是时,天空又突然毫无来由地刮起一阵狂风。吕产的丞相卫队本来就忌惮刘章率领的那些披甲执戟的正规军,这会儿又见天现异象,更是吓得不敢动弹。结果,躲在郎中府厕所里的吕产,被搜出后当场斩首。
此间,太傅审食其正陪同小皇帝刘弘困于宫中,当闻报刘章率北军已于宫外杀掉了吕产时,情知吕党大势已去。为争取主动,他令谒者(传令官)持节出宫慰劳朱虚侯刘章。
刘章伸手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放手,刘章情急之下,一把将谒者抱上战车,然后指挥士卒向长乐宫驰去。保卫长乐宫的卫队士卒,见皇帝谒者手持节信与朱虚侯站在一同辆战车上,皆不敢阻拦,刘章得以顺利入宫。长乐宫卫尉吕更始,尚未明白发生何事,便身首异处。就这样,未央宫、长乐宫皆被北军控制。
刘章手提吕产、吕更始的首级,驰入北军还报太尉。周勃没有料到事情的进展竟然如此顺利,大喜过望,忙起身拜贺道:“刚才最担心的就是吕产,如今产已伏诛,天下定矣!”随即下令分头捕杀诸吕。
次日,吕禄被捕,亦被当场斩首。长安城中的吕氏三族皆被诛杀,吕雉之妹吕媭被乱棍打死,就连其子舞阳侯樊伉也未能逃脱一死。
接下来,在京城主持政变的周勃、陈平等老臣,挟持皇帝颁诏,遣人持节前往燕国,赐死了燕王吕通;然后,又让皇帝颁诏,废掉鲁元王张偃,迁徙济川王刘太为梁王,封立故赵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
辟阳侯审食其因在长安政变事件中,教导小皇帝给予政变方充分配合,事后不但未被划入吕氏一党,反而恢复了左丞相之职。
四、政权重新回归刘氏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刘氏宗室和功臣元勋联合发动军事政变,诛灭外戚吕氏一党,天下重新回到刘氏手中。
为了各自利益的长存,政变方代表在京城长安召开会议,决定废掉吕雉所扶立的皇帝刘弘,重新商讨皇帝人选。几经商讨,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被推举为皇帝,他就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新皇帝人选的出笼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初十,京城长安的刘氏宗室和功臣元勋联合发动军事政变,诛灭了外戚吕氏一党。由于事发突然,此间,齐、楚等诸侯联军仍陈兵边境,他们尚不知悉京师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大致解决掉吕氏一门及其余党之后,陈平、周勃等老臣遣刘章前往齐、楚联军驻地,向齐王通报剿灭诸吕的相关情况,并让齐、楚等国立即罢兵。
各诸侯国撤兵之后,灌婴也随即从荥阳返回长安,与陈平、周勃等老臣共同主持善后事宜。京城长安的刘氏宗族代表和那些支持本次政变的老臣,相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位列“元功十八人”的郦商却没有参加这次会议。郦商英雄一世,没想到在老病之中竟然被人劫为人质,并连累儿子落下个“郦寄卖交”的骂名,为天下人耻笑。对郦商而言,这件事说多窝囊就有多窝囊!老爷子羞愤交加,病情加重,没有活到年底,就一命呜呼。
这次会议,“诸大臣相与阴谋”的主要议题,乃是皇帝之位的归属问题。道理很简单,既然政变是在“铲除诸吕”的旗帜下发动起来的,那么,吕太后所扶立的这位小皇帝刘弘,自然也属于吕党分子,更何况刘弘的皇后还是吕禄之女!现在吕禄及吕氏皇后均被杀掉,倘若此时不将刘弘废掉,待皇帝刘弘日后长大亲政,怎能轻易放过那些发动政变的老臣?不过,刘弘毕竟是惠帝刘盈之子,乃正统皇位继承人,若要废掉,则必须有一个能够服众的理由。
众人苦思冥想,有人便从吕太后谋杀前任小皇帝生母事件中受到启发,于是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阴招:言称当今皇帝刘弘,连同梁王刘太、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朝等人,这些所谓皇子其实都不是惠帝刘盈的儿子,而是吕后掠夺的他人之子——吕后杀其母,将所掠之子养于后宫,令惠帝诈称自己的儿子,等到他们长大之后称帝封王,诸吕则可凭借亲戚缘故,增强势力。显然,这种“狸猫充太子”背景来历的孩子,不配立帝封王,不如重新从刘氏诸王中挑选一个贤者立为皇帝云云。
这个意见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既然惠帝刘盈的几个儿子都是冒牌货,那么,他们自然就没有资格继续称帝为王!接下来的议题是:推举新皇帝人选。
首先被提出的皇帝人选自然是齐王刘襄,个中理由也很充分:齐悼惠王刘肥乃高帝长子,现世子刘襄为齐王,推本溯源,刘襄乃高帝嫡长孙,应当为帝。
这个提议一经抛出,却马上就有人出面表示反对,带头者正是不久前被刘襄骗走军队的那位琅琊王刘泽,其理由是:吕氏就是因为外戚中的恶人太多,才祸害功臣,甚至危及刘氏宗庙!如今,齐王的母舅驷钧也是一个恶人,若立齐王为帝,他的外戚家族则很快也会演变成一个新的吕党!
读者知道,刘泽乃高帝刘邦的族弟,是皇族中的长辈,故他的发言很有份量,而且理由也能说得过去,于是,事前呼声最高的齐王被当场否决。考虑到齐王在诸侯中的威信颇高,并且此次政变,齐王刘襄之弟刘章立有大功,为安抚刘章兄弟,会议承诺:朱虚侯刘章继任赵王,其弟东牟侯刘兴居继任梁王。这种安排令参与会议的刘章、刘兴居兄弟二人十分满意,也就不再去为王兄争取帝位。
摆平齐王一门之后,与会者继续商讨皇帝人选。有人又提出了淮南王刘长,但也遭到否决,理由有二,一是刘长年少;第二个理由和齐王一样——也是“母家又恶”。
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发现在血统上符合即位要求,并且年纪也合适者,只有代王刘恒。提议者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代王刘恒乃方今高帝健在的儿子中年纪最长、最仁孝宽厚的一个,他的母后薄氏也堪称谨良;并且,如果按先长后幼的顺序拥立素有仁孝之名者为帝,将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戴。这个提案理由充足,大家都没有再提出反驳意见,便一致通过。
皇帝人选确定下来,此次会议的目的业已达成,接着便是迎立刘恒即位的具体事宜。这件事情虽然未必十分顺利,但决不至于像确定皇帝人选那样如此牵动众人的神经,诸大臣和刘氏宗亲不禁长长地松下一口气。
汉文帝即位的过程
在京师发动政变的刘氏宗亲及诸大臣,共议迎立代王刘恒即皇帝位,这对刘恒来说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操作起来却又一波三折。何以如此?原因在于刘恒为人过于谨慎!
当政变集团派去迎取刘恒的秘密使团抵达代国之后,代王刘恒猝不及防,一个本能的反应——这乃是那班老臣的阴谋!再问计于左右,郎中令张武说道:“京师里的那些大臣都是高帝时代的大将出身,通晓军事,计谋多端,他们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过去无非是害怕高帝和吕太后的威势,才俯首贴耳,现刚刚诛尽诸吕,喋血京师,却马上要迎立大王为帝,实不可信!请大王称病不往,静观其变。”
群臣中的大多数人,基本上也都持张武这个观点,独有中尉(负责国都治安的长官)宋昌的见识与众不同。他说道:“群臣之议皆谬矣!当年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自以为能得天下者何止万千?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只有刘氏,天下人已因此而断了这个念想,这是其一;高帝封王刘氏子弟,地界版图如犬牙交错相制,这是磐石一般坚固的根基,足以令天下慑服,这是其二;汉朝建立以来,废除秦朝苛政,简约法令,广施德惠,百姓人人自安,政权难以动摇,这是其三。试看,以吕太后之威望,立吕氏三人为王,擅权专制,然而,仅凭太尉以一节信进入北军,登高一呼,军士皆为刘氏左袒,将叛刘的诸吕消灭。此乃天命所授,而不是凭人力所能达成的!当今形势,即便京师中的大臣再想作乱,但百姓不会受其驱使,他们的党羽怎能始终保持一致?况且,京师内有刘章、刘兴居等刘氏之亲,外有吴、楚、淮南、琅琊、齐、代之强,那些大臣怎敢心生异想?如今高帝独有淮南王刘长及大王您两位亲子在世,大王年纪又长,而且贤圣仁孝,所以,大臣们顺应天下人的意愿而迎立大王为帝,请大王勿疑!”
代王刘恒听了宋昌这番分析,觉得颇有道理,便向母亲薄太后请示,薄太后也犹豫不定。再请术士占卜,卦词是:“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意为卜主合当天子之意,乃大吉之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