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15193800000039

第39章

以当时的局势来论,这确实是一个相当高明的策略。可惜,司马龙且过于自信,他听不进这番忠言,反倒不屑地说:“我深知韩信其人,他曾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曾受辱于胯下,无过人之勇!就这样的一个人物,还遑论锋锐?况且,我奉命救齐,若不战而胜,难显战功;若战而胜之,既可显威于天下,还可裂分齐土,岂不更善?!”于是,当即遣使前往汉营给韩信下战书,约定:明日决战。

为了击溃司马龙且这位猛将,韩信想出一个策略:令部将傅宽率一支人马,搜罗万余布袋,连夜赶往潍水上游,以沙充袋,填塞河流,待次日交战时水淹楚军;又令灌婴率领一支人马埋伏于潍水西岸。

次日,韩信令曹参率军过河挑战,司马龙且与周兰亲自出战,战不多时,曹参按计败退。由于潍水上游被塞,可涉水而过,司马龙且求功心切,挥师便追。在潍河上游观战的韩信,遥望汉军及紧随其后的龙且、周兰等楚将已全部渡河,便下令开塞放水。霎时间,河水陡涨数尺,河中楚兵被洪水卷走无数,司马龙且、周兰及少数楚兵被阻隔于潍水西岸,陷入韩信、灌婴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

纵然司马龙且勇猛,也奈何不了汉军的人多势众,当场阵亡,周兰被擒。潍水东岸的楚军和齐军,目睹龙且阵亡,周兰被擒,一哄而散。韩信趁势率军渡过潍水,沿路掩杀。齐王田广闻报楚军战败,慌忙由高密逃到城阳,汉军追到城阳,生擒田广。因田广烹杀郦食其之故,韩信下令将其斩首。

援齐楚军全军覆灭,齐王田广被斩,韩信进驻临淄,下令肃清齐国田氏宗室。接下来,灌婴在博阳消灭了田光,在千乘斩杀了田吸;曹参在胶东歼灭了田既。剩下齐相田横,他在听说齐王田广被杀之后,便自立为齐王,并返击汉军,结果在赢下(今山东莱芜西北)被灌婴打败,遂带领残部投靠彭越。至此,齐国被韩信平定。

三、楚汉广武对峙

在韩信平定齐地期间,刘、项两位军事巨头直接对峙的广武战场,因为有鸿沟深涧的阻碍,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刘、项之间仍有多次的斗智斗法。

项羽与刘邦隔涧斗法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秋冬之际,楚汉两军隔着鸿沟对峙。因鸿沟深不可测,构成天堑,楚汉两军谈笑之声相闻,彼此却无法逾越眼前这道深涧。

时隔不久,韩信伐齐,田广求救,项羽分兵二十万由司马龙且、周兰率领,驰援田广。广武前线,楚汉双方原本势均力敌的格局被打破,形势对汉军愈加有利。以西楚霸王项羽一贯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他并不担心鸿沟对岸的刘邦,而是忧虑越来越复杂莫测的天下局势。项羽虽勇,可是好汉难敌四手——刘邦、韩信、黥布、彭越,这些强敌分散各地,此起彼伏,令他应接不暇。

在此期间,属下有人给项羽出了一个有点馊的主意——早在彭城之战时期,刘邦之父刘太公及刘邦之妻吕雉,均落于楚军之手,此人建议:在两军阵前支起沸鼎,以烹杀刘太公为筹码,逼降刘邦。项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依计而行。

这天,楚军在汉营对面筑起一个高台,台上支起一尊巨型釜鼎,四周堆上干柴。正当汉兵疑惑不解之际,项王在众将的簇拥下登上高台,紧接着,五花大绑的刘太公也被押到台上。汉兵见状,慌忙报与刘邦。

当刘邦来到阵前时,对面的楚兵已燃起熊熊大火,将鼎中汤水烧沸。项羽冲着刘邦大声喝道:“刘季听着,令你速速投降!不然,烹杀你父!”

刘邦闻言大惊,左思右想别无他策,索性横下心来冲项羽喊道:“我与你当年同事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今日若烹太公,就请分我一杯肉羹!”

一言既出,两军皆惊,现场鸦雀无声,都等着来看事态的进展。项羽闻言,勃然大怒,下令将刘太公投入沸鼎。就在这关键时刻,项羽的叔父——鸿门宴上曾出现过的那位楚左尹项伯,急忙站出来劝阻,他对侄儿说:“天下事尚未可知,况且,争夺天下的人往往不会顾及宗族。如今,即使烹杀了太公,对楚军也没有益处,反而会招惹坏名声和灾祸,不如不杀。”

读者知道,项羽当时还只是一名二十八九岁的青年,缺乏人生和社会经验,本能地觉得自家叔父是不会去害自己的,他的话必定有他的道理,于是,不加多想,又下令将刘太公押回军营。就这样,项羽以太公为人质逼迫刘邦投降的计策,就这样破产了。

讲到这里,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当时没有项伯出面劝阻项羽,接下来的情形和局势又该如何呢?不消说刘太公会被当场烹杀。果真如此的话,情势未必会对项羽不利。烹杀刘父,天下人固然会骂项羽残暴,但是,刘邦也同样会被世人唾骂。项羽挨骂不要紧,因为此前他早已被世人贴上了残暴的标签,即使此间再被贴上一次也无大碍。情况更为糟糕的倒是刘邦,他自出道起兵以来,素以“宽大长者”、“仁而爱人”等形象昭示天下,邀买人心。然而此刻,他不仅眼睁睁地看着老父被人烹杀,而且甚至还嘻皮笑脸地提出“请分一杯羹”,这句非人之语及其冷漠无情的态度,毫无人伦可言!因此,一旦刘父被烹,刘邦先前所树立的公众形象则将轰然倒塌。

上古时代,人们以“孝”为立身之本,统治者以“孝”治理天下。诚如此,那么,他刘季今后还有何脸面去面对天下人?有何资格去红口白牙地说教自己的臣民?故尔,笔者相信,尽管刘邦对其老父感情不深,但是,倘若刘太公果真当众被烹,在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之下,刘邦的意志势必会逐渐消沉,加之险恶莫测的敌我斗争形势,他的败亡则将成为定局!可惜的是,项伯的愚蠢搅局又一次耽误了项羽的大事。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楚、汉双方依旧一如既往地隔涧对峙着。各地频传的战报令项羽心急火燎,作为一名“救火队队长”,他不可能像刘邦那样,四平八稳地端坐在广武战场。为了早日结束鸿沟对峙的局面,稚嫩的项羽还曾向刘邦下了这么一份挑战书:“天下纷乱已有数年,全是因为我俩之故。你要是有能耐的话,索性咱俩单打独斗,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百姓跟着受战乱之苦!”刘邦的回答则很简单:“我宁斗智,不斗力。”

见刘邦不肯接受自己的挑战,项羽无奈,只得令手下将士每天到涧前的阵地上向汉军辱骂挑衅,极尽侮辱之能事,意在激怒汉军出城交战。刘邦不堪侮辱,又不能出战,于是从军中物色了一位名叫楼烦的神箭手,令其在阵前射杀楚军。此公箭无虚发,一连射死多名楚兵。

项羽闻报大怒,亲自披甲执戟来到两军阵前,叫骂刘邦。神箭手楼烦准备乘此良机射死项羽,立下盖世奇功。未料,项羽朝他怒目大喝,声如雷震。楼烦当场被吓得神经失常,弃弓而走,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两军阵前。

刘邦见项羽成天派人在阵前辱骂,而自己又总是这么躲着,自忖有损公众形象,于是就召集臣僚搜罗了项羽的所谓十大罪状,然后,亲自在两军阵前,对着项羽一一罗列:“足下犯有十大罪状:罪一,违背“怀王之约”,迁我到蜀汉之地;罪二,矫杀“卿子冠军”宋义,目无主上;罪三,奉命援赵后胜不还报,却强迫诸侯入关;罪四,烧秦宫殿,掘始皇陵,劫取财宝;罪五,擅杀秦降王子婴;罪六,于新安坑杀秦降卒二十万;罪七,把好地方分封给自己的亲信部属,却将各诸侯故主驱逐迁移;罪八,驱逐怀王,自都彭城,并将韩、梁之地据为己有;罪九,派人暗杀义帝于江南;罪十,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大逆无道,天地难容!”

宣读完这十条罪状之后,刘邦手指项羽骂道:“我起义兵联合诸侯共诛残贼,当使刑余之徒击杀你,足下有何资格配与我挑战?”

项羽大怒,一声令下,伏于涧边的众弓箭手引弓放箭,刘邦猝不及防,被射中胸口。为安定军心,刘邦顺势弯下腰来,以手抚脚道:“贼兵射中了我的脚趾!”左右亲信忙将刘邦扶回大营。

刘邦带伤返回大营之后,召来医官,取出箭头,敷上疮药。虽然伤势并不致命,但刘邦还是痛卧在床。张良劝道:“大王阵前中箭,两军将士有目共睹。若大王就此卧床不起,众人势必认为大王伤势严重,由此军心浮动,楚军趁势来攻,大事休矣。”

刘邦觉得有理,令医官裹好胸伤,由左右扶上王车,在臣僚们的陪同下,前往各营垒巡视一周,而后便转到成皋养伤。事隔不久,北方传来郦食其被杀、齐国平定的消息,刘邦高兴之余,伤势迅速痊愈,于是,他令夏侯婴驾车又回了一次汉中,并在国都栎阳设宴慰问当地父老。

因为栎阳曾是原塞王司马欣的国都,故刘邦将在成皋之战时所斩获的司马欣首级,悬于市中示众。四天后,刘邦再次返回广武前线,继续与项羽对峙。

韩信求封齐王

刘邦从栎阳返回广武不久,就遇到一件令他备感窝心之事。

原来,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底气骤然强硬起来,想想自己功高盖世却仍未分封,心中着实不快,于是,依仗自己眼下巨大的政治和军事资本,公开向汉王刘邦讨价还价。他派出使者前往广武前线,给刘邦送去一封亲笔书信。刘邦展开看时,只见书信写道:“齐人多诈,反复无常,且南临楚国,恐有所变,请封臣假王(代理齐王)以镇抚。”

此间,刘邦已连续在广武前线与项羽对峙数月,平日忧虑操劳吃苦头不说,不久前还险些丧命于楚军箭下,心情原本就很不爽,今见韩信平定齐地之后,不是第一时间前来助战,却反倒据地求封,不禁勃然大怒,当着韩信使者的面,破口便骂:“老子困守此地,日夜盼他来助,他竟然却想据地称王!……”

话未说话,身旁的张良和陈平分别于暗中轻踢了刘邦一脚,张良并且还伏在他耳边小声提醒:“眼下汉军正处不利之际,大王岂能阻止韩信称王!不如顺水推舟封他为王,否则,恐生变故。”

刘邦听后一激凌,马上从冲动中冷静下来,头脑也清醒了。因为韩信的使者就在眼前,他便索性假戏真做,接下去继续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

紧接着,刘邦令人当场修书一封,备言封立韩信齐王事宜,打发韩信的使者先回齐地报信。使者走后,刘邦再派张良为特使,携齐王印绶前往临淄,正式封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催促他尽快发兵击楚。

出身贫贱的韩信如今首次被封为王,心悦无比,满口答应效忠汉王。张良完成使命,返回广武战场。

武涉奉命说韩信

后来的事实表明,幸亏张良、陈平二人及时提醒,否则,得罪了韩信,刘邦必将陷入一场灭顶之灾!

何故?原来,当司马龙且所率领的二十万援齐楚军全军覆灭之后,消息传来,项羽大惊。眼见自己深陷与刘邦对峙的泥潭,而韩信则在北方战场纵横捭阖,所向披靡,不由得忧心如焚。这时,有人向项羽献计,说:“韩信是大王的老部下,他的故交武涉如今就在您麾下效命,可以派他前往游说韩信背汉向楚。如此,韩信归降最好;即便不降,也可令其君臣生疑。”项羽采纳了这个建议,当即派遣盱眙人武涉使齐。

武涉到达齐国时,适逢张良前脚刚走。作为楚使,武涉以老朋友的身份劝说韩信背汉联楚,其说辞十分精彩:“天下诸侯因不堪忍受暴秦的统治,合力反秦。后来暴秦覆灭,论功分封,以罢干戈。如今汉王无端兴兵东征,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尚不满足,其意在于吞并天下!汉王乃反复小人,曾数次落入项王之手,因项王怜悯,才得活命。然而,却数次背约,毫无信义之至!将军眼下虽与汉王关系不错,此乃汉王欲利用足下而已。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足下必为汉王所擒!当今天下,楚汉相争,而足下作为刚刚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联楚则楚胜,联汉则汉胜。足下与汉王无亲,与项王有故,宜趁此良机背汉向楚,三分天下,独立为王,这才是智者的作为啊!”

武涉的这些观点处处在理,韩信不是傻子,当然也明白个中道理。然而,张良刚刚带来汉王册封韩信为齐王的印绶,他还沉浸在对刘邦的感恩戴德的情感中,何忍背叛?于是婉言谢绝道:“我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进言不听,献策不用,因此才背楚投汉。汉王授予我大将军职位,令我统率千军万马,解衣推食,言听计从,才有我韩信的今天。汉王如此厚待于我,我若背叛,乃不吉之兆。因此,我对汉王万死不变!请你替我辞谢项王。”

任凭武涉苦口婆心地劝说,韩信依然不为所动。武涉见韩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只得怏怏返回,向项羽复命。

正如那位向项羽献策者所言,韩信虽然谢绝了武涉的游说,但其效忠刘邦的意志,却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再加上援汉伐楚是个重大军事决策,要做充分的战备,所以,韩信在受封齐王之后,并没有马上出师南下,而是留在齐地,继续做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韩信受封齐王之后虽未立刻发兵来援,但韩信求封这件事却让刘邦受到启发,他想,既然天下豪杰都想过把戴王冠的瘾,而王冠这玩艺儿又不需要自己生产,何不利用自己当下在诸侯中的实力和威望,封立一些豪杰为王,以便彻底孤立项羽呢?

汉高帝五年七月(公元前202年8月),刘邦遣使封立黥布为淮南王,令他率军收复自己原来的九江封地,拿下楚军的战略后方。那位在荥阳失陷后投降项羽的韩王信,在这期间又设法逃回了汉营,刘邦重新封立他为韩王,并帮助他组建军队攻取韩地。燕王藏荼曾在韩信兵临城下之际向刘邦投降,但其实一直置身于楚汉相争的局外,此间,在汉王的要求下,他也派出一支骑兵军队来广武战场助阵。

不过,当初张良规划的“三雄”之一的彭越,此次却暂未得到加封。这大概是由于此人惯于保持“两龙相斗,且待之”的处事原则,使刘邦对他尚有疑虑的缘故。

汉高帝五年八月(公元前202年9月),新受封为淮南王的黥布兵略彭城,连下数县,进逼临江王封地。临江王共敖已于一年于张耳去世前后死去,王位由其子共尉承袭,此人是坚定的拥项派,旗帜鲜明地站在项楚阵营。由于共尉对黥布军事行动的巨大钳制,这才使得楚军大后方的局势没有进一步恶化。

汉王请求鸿沟议和

谚语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战争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楚汉对峙,局势固然对项楚不利,然而,刘汉那边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自汉高帝三年四月(公元前204年5月)刘邦率军袭击楚都彭城开始,迄今楚汉已经持续对峙了两年多的时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士卒减员,徭役加重。关中地区尽管富饶,但也经不住长年累月的消耗,时间一久,百姓不由得心生不满,开始怨声载道。

就刘邦自己而言,且不说常年在战争一线风餐露宿,仅楚汉战争以来,他光是身负大伤便达十二次之多,创业真是不易!作为一位行将六十的老人,自己还有多少在世间的好日子活呢?想想关中的温柔富贵乡,刘邦决定与项羽停战议和。

这次议和,刘邦先后派出了两拨谈判使者。第一拨谈判使者是大儒陆贾,此公能言善辩,见到项羽之后,他开口便讲形势对楚军如何不利云云。岂料项羽素来吃软不吃硬,一句“既如此,那就请汉王及早与寡人一决雌雄吧”,就把陆贾给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