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15193800000019

第19章

沛令初始听到萧、曹提出的这个召集“诸亡外者”打头阵的建议,觉得颇有道理,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逃亡在外的刘季。想想自己平日相待这位属下并不算薄,就连这次刘季犯下弥天大罪,自己也没有将他的案子呈报给上级,此人对自己应当存有感恩戴德之心,此间召他回来对自己兴许有利,于是便采纳了这个意见。萧、曹又借坡上驴,顺势向沛令推荐樊哙,称只有此人才能找到刘季。沛公一一依允,并令萧、曹等人先找到樊哙,让他前往芒、砀山召回刘邦。

话说刘邦自从亡匿到芒、砀山之后,在樊哙、吕雉等人的联络下,手下已啸聚了百余名党徒。陈胜首义,群雄响应,天下大乱,刘邦心中窃喜,不时打发樊哙潜回沛丰打探时局消息。然而,这一次樊哙带来的竟是一封沛令邀他回去入伙造反的书信!刘邦意会到这其中定是萧、曹二位老友的谋略,心中十分高兴,当下让众人收拾行装,与樊哙同回沛县复命。

行至中途,却见萧何、曹参狼狈奔来。刘邦惊问缘故,原来,沛令自把召唤刘季回沛的书信交由樊哙送出之后,便心生悔意。因为沛令深知刘季的无赖本性和江湖做派,加之萧、曹二人又是刘季的死党哥们,这三位长期在自己手下当差,得罪之处在所难免。如今,天下大乱之际,自己召回刘季之一干亡命之徒去与萧、曹搅和在一起,岂不是引狼如室?沛令越想越怕,索性改变主意,便趁刘季尚未赶回县城之际,下令关闭城门。为了防止萧、曹生出变端,又欲诛杀二人。萧何、曹参闻讯,翻越城墙逃出城外,方拣得一条性命。

刘邦听完事情的原委后,拿出酒来为两位老友压惊,大家边吃边商讨破城之计。酒足饭饱之时已定下计策:以刘邦名义修书若干封,系在箭杆上射入城内,以告城中父老。其书大意是:天下百姓遭受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父兄子弟们虽然是奉命为秦朝沛令守城,然而,天下诸侯群起反秦,沛城必将遭受群雄的屠戮。如若大家共同起来诛杀沛令,并从沛县子弟之中推选出一位德才兼备的首领响应群雄,诸位就能够保全家室。不然的话,父兄子弟将皆被屠杀,实在太不值得!

城中父老获此布告,议论纷纷,一致认为说得有理,于是便发动众子弟将沛令杀死,然后大开城门迎接刘邦的队伍入城。

沛令遭此杀生之祸,与会稽太守殷通被杀的情形极其相似,二者皆属于那种吃里扒外、不忠不义的角色,落得这个下场,也是活该!这种吃着秦廷俸禄却又主动去挖秦廷墙脚的人,除此二位之外,在本章已经出场的还有番阳令吴芮、东阳令史陈婴等人。秦始皇若地下有知,不知对此该作何等感想?统治者们历来视百姓的反叛为洪水猛兽,殊不知,他们江山社稷的坍塌,往往始于自家政权内部的蛀虫!秦始皇生前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幻想传之万世的大秦帝国,其主要掘墓人——项、刘,竟然是由秦廷的官吏给请出来的!这等咄咄怪事,岂非天数!

言归正传,刘邦入城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开会,商议善后之事。众人欲推刘邦为沛令,刘邦辞让说:“如今天下方乱,群雄并起,如果置主不善,将会导致一败涂地。我不是不愿意挑起这个担子,而是惟恐自己才能浅薄,不能胜任保全一城父老兄弟的重任,望诸位另外推选贤德之士担任。”

此次会议,萧何、曹参等这些原沛县主吏都在现场,他俩的职位以及在沛县政坛的威望无疑都比刘邦高得多。照情理讲,众人应当推举他们才对,为何反倒推举刘邦呢?这应是萧、曹二人带头举荐刘邦,众人随声附和的结果。

萧、曹之所以不愿在这种关口当出头的椽子,其心迹与陈婴的老母如出一辙。二位官场油子心里十分清楚:带头造反乃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别看眼下的抗秦起义闹得沸沸扬扬,但最终究竟鹿死谁手?现在谁都无法料定!既然如此,索性把这个烫手的山芋让给别人。如此,将来胜可以封侯,败亦可以“身不由己”为借口逃脱干系。

萧、曹力荐刘邦,众人齐声附合,刘邦反复辞让。这时,便有父老站出来说话:“我们早就听说刘季与众不同,有大福大贵的征兆,而且我们占卜过,上天的旨意也是刘季称主最吉,请勿再辞!”见实在推辞不过,刘邦只好应允下来。按照战国时期楚国县宰称“公”的旧制,刘邦从此便有了“沛公”的称号。

其实,刘邦不痴不愚,他何尝不知萧、曹等人辞让给他的是一只烫手山芋?但是,作为一名崇拜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且已负案在身的豪吏,他的境况和心态显然与萧、曹等人有所不同。眼下他亦置身“逃亡是死,举大业最多亦不过一死”的处境,自己反正已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出头就出头呗!再说,创大业哪能没有风险的?所谓风险大利润才更大。既如此,何不利用眼下这个“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天赐良机,登上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一逞男儿之志呢?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刘邦的几番推让,其中或许还有一种假惺惺的客套成份哩!

刘邦做了沛县之主,萧、曹等人从此成为他的幕僚。以后时势的发展证明,萧、曹二人的算盘拨拉得确实相当高明——刘邦自打拥有“沛公”称号这天起,便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后虽皇袍加身,成为帝王,但一路走来,却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相比之下,萧、曹的人生旅途倒是平坦得多,两人后来都顺风顺水地成为大汉王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名垂后世,人生岂不得意哉!

刘邦被推举为沛公之后,下令在县衙设立祭坛,祭祀黄帝与蚩尤。黄帝是上古时代的五帝之首,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同时也是刘邦的始祖(本书第一章中已考);蚩尤是南方部族的首领,也是传说中的赤帝之后,勇猛善战,被后人誉为战神。中国古代凡有起兵者,一般都要按旧制礼仪祭祀这两位传说中的人物。

祭祀完毕,刘邦令人将牲畜之血涂抹在战旗和战鼓上,将它们染成红色,这乃刘邦为了附会那个“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神话的缘故。总之,这个祭祀仪式举办得相当隆重和庄严。大概在刘邦的潜意识中,他把这次荣任沛公当成了自己成就大业的一个崭新起点,藉此仪式祷告神灵并昭示人们:他刘季从此将步黄帝、蚩尤后尘,成为天下的一代共主!

雍齿叛刘的背景

在祭祀完黄帝、蚩尤之后,刘邦派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人,分别前往四周乡里招兵买马,共募得沛丰藉子弟兵两三千人。兵马稍作整顿,刘邦便亲自率领这支刚组建的部队去攻打胡陵(治所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南)、方与(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两县,尔后退守丰邑(治所在今江苏丰县)。

史料仅记载了刘邦攻打胡陵、方与这件事,至于这两座城池是否得手,文献中没讲。不过,从此次出征之后刘邦的地盘势力非但没有增大,反而退守老巢的事件来分析,估计刘邦此次的军事行动是不够理想的。

有刘邦传记书作者称刘邦此番攻打胡陵、方与二城,中途接到母亲刘媪去世的报告,为了给母亲治丧,刘邦才下令部队退守丰邑。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笔者查《史记正义》等文献,考证刘媪在刘邦起兵之后,一直追随着儿子。公元前208年春季,刘邦率部队与敌人野战之际,刘媪死在了陈留(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县东北约三里处的小黄城。刘媪去世的时间应比刘邦攻打胡陵、方与二城的时间要晚两个月左右,因此,说刘邦因母去世而中途放弃攻打胡陵、方与,这个说法在时间上是站不住脚的。

刘邦攻打胡陵、方与二城,失利之后退守丰邑休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十二月,秦泗水亭一位名叫“平”的监御史,以胡陵、方与二城为根据地,率领秦军攻打丰邑。

从职务性质来看,监御史是纠察和检举郡县两级官吏违法犯纪问题的官员,职务类似于今日中国的纪检干部,带兵打仗并非其份内职责。原因大概是因为当时陈胜已死,秦军反攻部队的风头正健,这位监御史平大概也想效法少府章邯,趁乱为大秦帝国建功立业,以求封妻荫子,留名后世。

监御史平率兵攻城两天,丰邑仍纹丝不动。刘邦大概从中看出这位平先生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便令曹参率兵出城反击,大获全胜,监御史平逃回到胡陵城中。

刘邦见反击成功,便留下萧何守丰邑,自己则率领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乘胜追击,攻打胡陵。胡陵城池坚固,刘邦久攻不下,便召萧何前往军前招降监御史平。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萧何曾以沛县主吏的身份抽调泗水郡工作过,是平的直接下属,当年平对萧何的工作能力很赏识,两人关系不错。此时,萧何向老领导晓以利害,平左右权衡,决定献城投降。对此,《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过简单记载:“萧何降泗水监平,平以胡陵降。”

此次投降刘邦的还有周苛、周昌,这二位也是沛县人氏,两人乃堂兄弟关系,长期担任监御史平的随员。刘邦令周昌为职志,周苛暂以客从。待刘邦称王以后,任命周苛为主管政纪监察的御史大夫,周昌任主管国都治安秩序的中尉。楚汉战争之际,周苛战死荥阳,以身殉刘邦。刘邦称尊后,周昌官至赵相。

刘邦拿下胡陵后,与胡陵互为倚角之势的方与就成了一座孤城。刘邦令周勃、曹参、樊哙三人领兵攻打,几番鏊战,方与又被刘邦收入囊中。

攻下胡陵、方与二城之后,刘邦令部队休整数日,并对部分属下进行了职务任命:萧何为丞相,曹参、周勃为中涓,周昌为职志,夏侯婴为太仆,曹无伤为左司马,卢绾、樊哙、王陵、雍齿、任敖、周苛等人以客从。然后,令萧何留守沛县,雍齿留守丰邑,刘邦自率主力去攻打驻扎在薛县(治所在今山东滕县东南)的泗水郡守壮(“壮”是人名)。

薛县曾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孟尝君田文的封地,在“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期间,这里曾经涌来了各类三教九流人物,豪杰子弟众多,其中,尤以手工业相当发达,当年刘邦的竹皮冠就是在这个地方请人制作的。

刘邦的军队刚到薛县城外,城里的那些豪杰少年便趁机反叛。郡守壮见形势不妙,慌忙率部队出城逃跑。在县城西郊与曹参、樊哙等人相遇,两军交战,秦军大败,壮带领残兵逃向戚县(治所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刘邦趁机领军进入薛县,令左司马曹无伤率兵追击郡守壮。俟赶上秦兵后,一番厮杀,活捉郡守壮。曹无伤二话不说,当场下令将壮杀掉,然后回兵薛县,向刘邦复命。

刘邦在击败郡守壮后,准备攻打亢父(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宁南)。部队刚回到方与县城,恰逢陈胜原来的手下大将、现任魏相的周市,率兵前来攻打方与,抢占地盘。

前文讲过,这位周市奉陈胜之命攻略魏地,在占领魏地大片土地之后,其属下便鼓动他自立为魏王。周市不愿当出头的椽子,拒绝属下的建议,却找了一个魏国后裔公子咎当去傀儡魏王,周市自任魏相,独揽实权,可见此人乃属老谋深算之辈。

此间,周市见刘邦接连打胜仗,士气正旺,知道方与不可强攻,只能智取,于是使出反间之计,派一舌辩之士来到丰邑,对雍齿说:“丰邑,原本就是魏国的陪都,现在魏国复国,已攻克数十座城市,雍将军你若愿意归顺,我向魏王保荐,封你为侯,仍旧由你驻守丰邑;若不肯归顺,等魏攻下丰邑之后,鸡犬不留!”

眼前这位雍齿,笔者前面介绍过,他与刘邦是故交,原本是沛丰黑道上大哥级的人物,资历向来就比刘邦要深。此番迫于时势,他勉强听命于刘邦,两人其实是面和心不和的。如今周市派人招降,雍齿欣然改换门庭,成了周市麾下的守城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