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心理学
15156200000038

第38章 职场创伤心理学,自己治愈自己(3)

2.花时间去培养一个得力的团队,而不是孤军奋战这是职业经理人摆脱职业枯竭和情绪崩盘的关键:懂得如何去鞭策下属的成长,而不是对所有的责任大包大揽。“调教”过程也许充满艰辛远不如你亲力亲为来得爽利,但时间长了你就知道它的好处了——等你的团队磨合成功了,你就可以放心地去海边度假,而不必担心后方地震。

你应该用各种方式去训练你的团队,并使它与你之间犹如“粘合了一层胶水”。交叉使用你的幽默感、赏识态度和严厉的批评精神,将使你拥有领头羊的权威与个性上的亲和力,最终使你的团队无往而不胜。

3.每天静坐半小时,每周以固定的程序“清空”自己这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尤其关键,你要预防琐事占满你所有的身心“内存”。每周花一天时间,以固定的程序清空身心压力,将使你对下一周的工作不那么抵触。这一天安排在周日最妙,拔掉电话、不开手机,一整天沉浸在园艺、编织、书法或瑜伽中,都可以。关键是这一天要远离给你制造困扰的日常工作,保证这一天“倒空”自己,如果实在找不出一天完整的时间,每天临睡前的半个小时做一做香薰,听一听音乐,或仅仅静坐半小时,也是非常有益的“清空”程序,如果睡眠深沉可以消解大部分的疲惫,压力也就不容易摧毁一个人的自信。

4.求助于办公室设计师的力量,来解决你的枯竭问题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如韩日及东南亚,办公室设计师们普遍拥有提供“心理安慰剂”的能量,他们首先测定你的枯竭症状究竟来自想象萎缩、动力枯涸,还是来自人际关系紧张或压力超标……然后,他们在办公室的不同方位放置跳舞草、泰国兰花、水晶球或者大型翡翠挂件,来改善办公室的“气场”,听上去有点诡异对不对?但大多数人反映经设计师这么一改装,做事果然顺畅起来。有了心理上的依赖与支撑,你的心态就会大有不同。

5.改变你的午餐日本的职业心理培训师发现,糟糕的公司盒饭将大大降低加班族在下午四点后的忍耐能力,“干篇一律的午餐放大了职业生涯中味同嚼蜡的一面”。心理培训师建议从办公室走出去,不要每天都在一样的餐厅用餐,换一个环境,到拉面店、寿司店、风味小吃和糕饼茶食店去,与同事或朋友聚会。“就算有空看一看商店橱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吸氧方式。”改变午餐方式之后,很多人意外地感受到,她们对返工、加班、失意的抗挫能力和忍耐力,都增强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休年假时,尝试成为义工,服务于弱势群体。与大多数人认为去海外旅游、购物,去海滨度假可以疗救“职业枯竭症”不同,心理学家认为这类“逃往桃花源”式的奢侈度假,将使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弱,而不是变强。在度假时,我们完全可以找寻一些富于挑战性的新鲜事情来做,例如,成为聋哑学校的短期辅导员,或成为社会福利院的义工。一位拿着25万年薪却老是萌生退意的女性高管,在聋哑学校当了三天“助教”后,忽然觉得她所面临的困境都是可以克服的。“在这世界上,有人拿我十分之一的薪水在做挑战性更大的工作,比如,教会聋儿说话、唱歌,我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过敏综合征:紧绷着的琴弦

现在的职场人士,几乎不可避免会得上“过敏症”。最大的过敏来自压力,自领是中流砥柱,个个年轻气盛,免不了要激烈竞争,正如乘电梯,挤不进去,就永远落后。于是每天就不得不紧张地思考如何混得更好而不至于被炒鱿鱼,久而久之,神经就变得有些敏感,连老板在饭馆里请吃烤鱿鱼,都要过敏。

不被炒,就得去学“MBA”,或是“BEC"’;要逼着自己关注盖茨,关注科特勒;要会分析恒生指数和“收益率曲线”;要研究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要搞懂消费品市场,要……总之你必须博学,学到一人能干两人的活,学得你看见书店就过敏地往里钻。你说累不累?

白领要衣着光鲜。男士衣橱里至少要备5套西服,10条领带,15双不容易臭的棉袜。美眉至少要备7套裙装、3套晚礼服,外加若干条铂金项链及N枚戒指,以备不同场合之需。但不论是庄重得体的阿玛尼,还是略带雅皮味道的BLlrberry,总之绝对要品牌,否则会导致社交的失败、事业的失败。上月工资早早花完,下班同事又要拉着去逛街,精神立刻过敏,表情僵硬。

白领在吃上也要和潮流同步,从东北菜、云南菜、毛家菜、四川菜到上海菜;从红焖羊肉、麻辣小龙虾到香辣蟹;从炸蝎子、焖“三IWI"”(田鼠)到香葱黑蚁,一路吃下来绝不能犹豫。大餐熟悉了,还要对小吃有了解,不然怎么哄你的客户高兴。吃得腰发粗脸发胖,一听晚上老板又请客,肠胃立刻过敏。

白领要练就在电脑前久坐不倒的硬功。时间一长,谁都要眼花肩酸背疼。每天一打开电脑就头昏脑涨,过敏。工作太忙没时间谈对象,老妈介绍了一个排全都因失约告吹,现在一见美眉就哼“我的爱情鸟已经飞走了”,过敏。终于混到部门主管,开心啊,但也操心,稍有闪失,立刻就惊出一身汗,过敏。发薪过敏,打卡过敏、泡吧过敏……

由于每个人的修养、个性、阅历不尽相同,其为人处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即便是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有欠妥当,我们也当以宽容之心待之,没有必要过于敏感。处处以别人脸色的“晴雨表”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针”,让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情绪甚至支配自己的言行。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去消除我们的过敏综合征。

1.自嘲精神无论职务高低,工作中受到批评是家常便饭。如何面对这些批评?“厚脸皮”和“自嘲精神”,可以演化成积极向上的解决态度。虽然有时会给同事以“回避”的不好印象,其实是在不让自己无端“烦恼”和“气馁”的情况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人家不欣赏我,不等于我能力就很差。”

2.遇事慢.一拍钝感,与敏感是相对而言的。钝感力,可以让你在暂时的低沉期中,稳住心态,重整旗鼓。遇事过于敏感,整天神经紧绷的人,不太会是办公室最受欢迎的那一位,相反,有可能成为最让同事回避的那一位。遇事不敏感,这些“事”包括办公室流言、上司的不确定决策、公司未宣布的决定、重大人事调动、客户的突如其来的投诉,以及同事甲乙丙的感情游戏等。这些容易让你激动、紧张、生气甚至惶惶不安的“事”,不应该用“敏感”来对待,而应遇事比别人慢一拍,用“迟钝”来为自己争取冷静思考的时间。不急于表态,不掺和是非,往往会让你在最后时刻赢得胜利。

3.给自己开个出气口生存需要有持久而顽强的勇气,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要想坚持到荣归的那一天,更需要钝感力来帮助自己保存拼搏的体力。锐度,虽然也是彰显个陛的一种态度,但硬伤难免会让你坚持不到底;如果不想提前退场,那么遇事要学点生存的智慧,经常给自己的天灵盖凿个小口子,随时可以出出气。这种钝感力,有点像茶壶原理,盖上都留有个小出气口,不至于让里面的沸水顶翻了盖,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4.不因眼光短浅而喜忧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一大堆,如果你容易为此而喜忧,说明你缺乏钝感力。大喜或大悲可以放任在私人的情感世界里,但用在职场上却是大忌。对某些事情,只用“依稀看见”的眼光来看待,很多时候带有几分迟钝,可以把宝贵的精力和注意力投放到远处,容易让你保持前进的信念和动力。

快节奏综合征:脚步匆匆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