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地看待事物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我们说,人身上一定存在着某种优胜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这一源泉就是人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正因为有这种能力,不仅使:得人类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保持着一种人的自尊,在与其他生命形式构成的社会系统中充当着主宰,而且也使人类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以一种万物共存的方式而不断向前发展。而积极心理学正是对这一点进行深入研究。
积极一词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是相对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
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所面临的人生状态如此不同,但在积极状态上会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积极的。只不过前者是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后者是陷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之比,积极的量不同,但在质的规定上是一样的。
积极只能与消极相比,或者与心理不健康相比,而不能与另一个积极评价相比。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积极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我们不能比较两个人的积极,科学家和下岗工人都有自己的积极,前者是实验室中对科学的献身,而后者可能体现在对小时工的敬业中。积极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某一文化进程中对于何谓积极品质会具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优秀的人在什么方面表现出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过去,我们认为节约、贞洁、谦卑、沉默是积极的品质,而现代社会则更注重创新、自主、主动和外向。
积极也不总是指一个人征服外部世界,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个事情都去办好。神经症的人有时就过于要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们的欲望超越了自身能力范围,在需要和改造世界面前过于有为,用主观意愿取代现实的客观。比如,当一个强迫症的病人因为屡屡为是否关家中的煤气而焦虑不安的时候,他觉得事事都是有为的,只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可是,这种脱离现实的有为,恰恰可以理解为过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积极,而是只能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消极。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那么作为塑性极强的我们,怎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积极看待事物的能力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能力,即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保持正确的认识,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种问题。
其次,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尽量使自己有圆满完成目标的可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十分愉悦。
再次,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因此生活中应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换个方法变个方式思考,你将大有收获。
向朋友、亲人倾诉,以疏散郁闷情绪。自我放松,多参加休闲运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搞好人际关系,你会发觉你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对世俗复杂环境能避开的就避开,不要轻信别人的胡言乱语,入要有自己的主见。你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自己当机立断,远离小人,你的事业才会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更有必要认清自己的现状,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不如意,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我们人生中的插益,只是这段插曲是凄凉还是悲惨,是高昂还是兴奋。人的一辈子,有这些组成,才算是美好的人生。
生活中难免有让人伤心的事,我们应当感谢生活中的痛心之事,是它们给了我们成长的勇气,让我们多了一份成熟,也让我们更清晰认识了世界,包括外面的客观世界和自己内心的世界。只有痛心之事的衬托,我们开心之事带来的快乐,才会更为长久。
积极是心胸豁达的表现,积极是生理健康的目的,积极是人际交往的基础,积极是工作顺利的保证,积极是避免挫折的法宝,让我们积极起来吧。
为自己制定事业目标
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支远征军正在穿过一片白茫茫的雪域,突然,一个士兵痛苦地捂住双眼:“上帝啊!我什么也看不见了!”没过一会儿,患上这种怪病的士兵人数几乎呈几何级数增加。这件事在军事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后来才真相大白——原来致使那么多军人失明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他们的眼睛,是他们的眼睛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连续搜索世界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眼睛就会因过度紧张而导致失明。在白茫茫的一片雪域中,士兵的目光因找不到一个落点,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导致眼睛失明,致使眼前一片黑暗。
一个人未来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影响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甚至决定命运。整个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尽享人生乐趣。
有目标的人是活得有意义的人,能看重人生本身并把握住过程的人是活得充实而真实的人。“没白活一辈子的人”应该是目的和过程两方面都有质量的人。目的好说,志存高远,从懂事开始,人们就会得到理想的教育。然而许多人活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没有得到人生过程的乐趣,没有享受人生,这是一种生命自觉与自省的缺乏。
如果你的理想和愿望还不够明确,不足以成为一个目标,那就这样试一试:想象5年后的你。你可以自问:“我想受多高程度的教育?我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期望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我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我想赚多少钱?我想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树立目标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避免浪费时间,避免漫无目地瞎干。而无论你采用什么原则,一定要运用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实现你生命中的高尚目标。积极的人生观是一种催化剂,使各种成功要素共同作用帮助你实现目标;而消极的人生观也是一种催化剂,却会造成罪恶、灾难等一系列悲剧。
一个人在选定一个前进的目标时,困难肯定也会伴随着你,但无论如何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只有坚定,才可能将困难一点点地甩在后面,年轻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更轻松。
明确目标是成功之始,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会使你变得强有力,会使你胸怀远大的抱负;积极的目标在你失败时会赋予你再去尝试的勇气,会使你不断向前奋进;积极的目标会给你前进的动力,使你避免倒退,不再为过去担忧;积极参与的目标会使你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使你走上成功之路!
人的一生如航海的船儿,生活如那不会永远风平浪静的大海。
风雨兼行的人生旅程,需要坚定的目标。执著的奋进中勇敢地搏击风雨。
生活的道路有平坦,有坎坷,亦有崎岖的山路。海浪上空翱翔的海燕,就是生活中勇气与坚强的使者。唯有那似海燕般的勇气与毅力才能在海浪呼啸中自由飞翔。
蓝天中的海燕还是个有目标的精灵。明确目标,从这个岛屿飞向那个岛屿。飞行中的阻碍,练就了它那坚强的双翅与超群的勇气。唯有勇者才会乘风破浪,抵达目标。海上的水手,历经了多少的惊险才会在暴风海浪中处事不惊,镇静地与暴风海啸搏击,赢得生命的时间和人生的价值。
目标就是做眼前要做的事,不要想结果,这样的话就会觉得以后的路很漫长,不要想做什么一下子就能成功,:这样的话你会摔得很重的。只想现在你该做什么,都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什么。如果做一件事情到不能做了,就说明你进步了。那么就会出现你下一个目标,把这件事情做完。人生就是在做完一件一件的事情中累积起来的,这样一步一步递进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成功了。
别想那么多,最重要的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做完、做好,追求就是你现在最需要实现的目标。人生没有目标,就如那无人掌舵的船,随时都可能触礁而沉入海底,最终搁浅在荒芜的沙滩上。
任何方向的风,都不会把没有目标的船吹向目的地。假如你想让你的人生是一个值得回首、激扬的岁月,那么给自己一个目标吧。只有给人生一个坚定的目标,我们才能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干醇,在岁月的长河中收获成功的人生。
把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去完成
任何一个大的目标都可以分成许多小的目标来实现,即使你不能一下子达到最高目标,你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终就能实现。因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为你下一个更大的目标做准备的。
没有远大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成功,但是有了远大的目标却不善于将其细分化,这样的人也很难获得成功。
我们可以用金字塔和石头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目标细分的必要性: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集成了生命的永恒。如果将创业目标比作金字塔的话,那么到达终极目标的路程就是一个建造金字塔的艰难过程。巍峨雄伟的金字塔,人类智慧完美体现的伟大结晶,事实上也是从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造出来的。这一块块的石头就是一个个被细化了的目标,没有它们,作为终极目标的金字塔就不可能竖立起来。
俞敏洪的父亲是一个木匠,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或一块二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顺手捡起带回家。久而久之,俞家的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俞敏洪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狭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更加拥挤不堪。直到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俞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父亲做的这一件事情给俞敏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深地影响了俞敏洪后来做事的心态和态度。俞敏洪在日后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说:
“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我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在我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在古今中外,将大目标分成小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大有人在。比如,著名的国际马拉松两届冠军、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就是这样一个人。
1984年在东京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之前默默无闻的山田本一获得了该项赛事的冠军,成为当时最受注目的“黑马”。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山田本一的运气好,所以当山田本一回答记者说他是凭着智慧获得了胜利时,大家都不以为然。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在两年后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比赛上,山田本一再次战胜了众多“重量级”选手,获得了冠军,并且再次以“我凭着智慧战胜了对手”让想找到答案的人们如坠云里雾中。直到10年后他出版了自传,才将这一谜底公之于大众,他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勘察清楚,并将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幢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终点。比赛过程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奋力向银行冲去,因为它就是我的第一个目标,接着我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红房子,因为它是我的第二个目标……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成了几个小目标,并一一攻破,全程就这样轻松地跑下来了。”这一道理是山田本一慢慢琢磨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和其他比赛选手一样,将终点设为自己唯一的一个目标,结果他发现跑了十几公里就已经疲惫不堪了,他被前面那遥远的路程吓倒了,而将目标细化,则大大地增加了他奔跑的动力。
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目标大,不易实现,容易让人中途懈怠;目标小了,虽然实现容易了,可是却容易让人缺乏方向。将目标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上述的矛盾之处,可以让我们在实现大目标的征途中留下一个个征服小目标的里程碑。
每天都温习自己的目标
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是只做别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种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工作。哪一种隋况更令人丧气,实在很难说。总之,他们会成为第一个被裁员的入,或是在同一个单调而卑微的工作岗位上耗费终生的精力的人。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首先有一个工作目标,如果你并不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那么你只能在漫长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无目的地漂流。只有目标在前方召唤,才会有进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