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47

第47章 代新年贺辞:为走得远,大家一起走

我们跑步,他人飞奔,同类院校快速发展,同类学科激烈竞争,2010年,非常之时,须举非常之力,才能取非常之功。今年,在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生化学院以“实学实效、创新创业”为战略思路,以“科学人文、和谐创新”为文化引领,以“社会合作、开放办学”为核心抓手,抢占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产业制高点,沉下心思、矢志提升应用型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反哺教学,推动“三实”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螺旋上升,“突围”发展。

●回眸2010——

按生化学院发展思路的四句话来总结2010年:

1.以党建和文化建设来带动思维创新和引领生化学院“突围”发展——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卓越工程师、产学合作、学科建设等主题,理论中心组进行了12次学习,暑期学习是在安徽宣城进行产学合作服务活动中举办,务虚中务实。

思维创新、科研实力、产学合作,是决定“三实”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后劲和长远的重大因素。

——生化文化建设努力培育生化人的人格魅力和生化学科的学术魅力。

“实学实效”办学理念、“三实人才”培养特色、“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创新学科特色、“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特色等理念和思路得到传播,并转化为全院师生、校友、企业行业的共识和共鸣,为生化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文化保障。

2.以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学科特色支撑生化学院学科平台制高点

——2010年开始全面铺开建设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整合科研院所、行业龙头科技企业等科技创新力量为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支撑;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在成果转化、行业合作、省外合作、重大项目等方面继续大步领先;来自美、法、日、俄、德、加等海外专家学者来访生化学院作国际学术报告和合作,承办由科技部与浙江省政府主办的2010年中国·浙江国际农产品精深加工过程工程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国际论坛。

3.以学科平台建设强化生化学院师资队伍的工程实学水平和实战能力

师资队伍的工程实学水平和实战能力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科研项目主持教师比例和项目层次大幅攀升,派出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转型升级服务专家组成员、地方区县科技特派员等21人次,开发产品、制定标准等20余个。

在服务中转化知识、创造知识,在服务中培养学生、锻炼师资,在服务中实现共赢、获得支持,在服务中提升工程实学水平和实战能力。

实学为了实战,实战达到实效。

4.以学科建设反哺生化学院“三实”创新人才培养

——2010年,100%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人均1.26人次;省重点实验室为全院各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实验和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课程,绝大部分毕业论文题目来自教师科研和产学合作项目;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首批专业。

——2010年生化学院学生在学科专业类竞赛上更上一层楼,首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等;考研、就业率、特优学风展示班继续领先,第二届“浙江科技学院·中国银象‘三实’创新人才奖学金”10位同学入选。

●展望2011——

2010年,制约发展的问题和瓶颈,特别是产学合作、硬件建设、队伍和文化建设等尚未突破,还须更加努力。

2011年开局的“十二五”,生化学院将展开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合作、大成果、大文化、大硬件等七个建设。

一要谋求先发效应,就是要在思路创新上先人一步,在队伍创新上优人一着,在合作创新上高人一筹,在科技创新上快人一拍。

二要谋求后发优势,就是要借鉴国内外院校生化类院系和社会的发展成果来寻找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跨越发展途径。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任重,山陡,水深,

路漫漫,其修远兮,

要走得快,一个人先走,

为走得远,大家一起走……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在生化学院全体教工大会上的发言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