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30

第30章 从三个问题引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思考

1.提三个问题

还是从培养者是谁、用什么手段培养、以什么载体培养三方面作为思考的路径,说一点人才培养的思考。

生化学院每个班子成员、系主任和教师在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上,都要思考和体会三个问题:

——一是为谁培养人才?

——二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三是如何培养?

2.问题的思考

——对第一个问题来说:

生化学院各工科专业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可能没有疑问。

——对第二个问题来说:

如果缺少技术服务的企业合作,

如果缺少专业相关的企业家交流,

如果缺少亲历企业第一线的实际过程,包括工作也好、科技服务也行,

如果缺少亲历第一线的帮助就业过程,

能体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吗?

能体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吗?

没有一线的经历,很难有市场的概念,

没有市场的概念,教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培养人才?院部和系部带头人如何经营或办好一个院部、系部?

——对第三个问题来说:

了解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再思考如何培养人才才更深刻,再思考如何教学教育才更深刻,才能体会成才和成人的含义,才能体会到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含义。企业和企业家一定欢迎“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吗?我们培养的人才还要加上做人实在。

质量工程中包括了教改项目、论文、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精品课程、重点专业等表现形式的成果非常重要,在了解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后,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质量工程成果或人才培养品牌更实质的表现形式:成人了吗?做人实在了吗?做事实干了吗?做学问实用了吗?企业和企业家欢迎了吗?就业后成长发展快了吗?

就像在高校科技创新硬实力或科技成果品牌上研究项目、论文、获奖、专利等表现形式非常重要,但更实质的表现形式是产业化项目多不多?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多不多?企业和企业家喜不喜欢川流不息地走进来、请过去?企业和企业家需不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

所以高校人才培养者要多思考为谁培养人才、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

3.高校人才培养者如何正视三个问题

——传播“企业家文化”

多宣传“企业家精神”,多传播“企业家文化”,多强化“企业家教育”,某种意义上,每个院部、系部负责人也要多以企业家理念和方式来经营和办好院部、系部。

******概括过“浙商精神”也就是企业家精神:开拓、创新、坚韧、吃苦、灵活。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要交融。

当前阶段,企业家教育理念很多方面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理念更先进。

——关键途径是产学合作

关键途径是产学合作,如果是的话,那么产学合作的前提是高校服务职能的能力,服务职能提升的前提是我们科技创新硬实力和文化氛围软实力,硬实力没有,则人家不要你去服务、去产学合作,软实力没有,人家不高兴要你服务。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或科技品牌的前提是我们是否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型学科特色和品牌,文化氛围的软实力的前提是我们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2009年5月13日,在生化学院全体教师大会上的发言摘录)

●目前还要继续进一步强调“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随着合作工程发展,各学科和教师要开始追求“融入企业、融入行业、融入学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