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20

第20章 思维创新,解放思想,是不是一个核心的工作抓手

——校教育大讨论一点思考之二

一、思想解放三十年,这一次,生化学院如何跟上?

思想最解放、改革开放最活跃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

思想最解放、改革开放最活跃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

第一次思想解放: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树立了“实践”标准。1978年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当时,中国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

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树立了“生产力”标准。

党的十七大前后,中国又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又到了一个拐点,我想其特点是不是:

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今年“两会”,总理说解放思想“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

今年各省市展开大讨论:浙江提出创新创业,广东、重庆、昆明、上海及河北等都在出新思维。

这一次讨论,能否被称为继“真理标准”讨论、“生产力标准”讨论之后的第三次思想解放?

这一次,对象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能否触及改革的核心问题?

这一次,树立什么标准——“以人为本”。

这一次,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生化学院如何跟上?

二、思维创新,解放思想,是不是一个核心的工作抓手?

国内、省内的各生化类院系同行的快速发展,都证明一条:首先是思维创新、解放思想的成功,在开放办学中形成开放的意识、先进的理念。

打破精神枷锁,冲破思维牢笼,桎梏中“破茧而出”。

思维创新就是让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

思想、思维、思路和信念、理念、观念能否得到提升,是不是一个核心的工作抓手?

学校正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生化学院能否从安守小和山的“山民”短视思维樊笼中解放出来,走出小和山,引入新思维,登攀山峰,建立“山高人为峰”的思维理念?

千落后,万落后,思路落后是主因,战略落后最可怕。

但是落后不能永远落后,后发也可制胜。

三、大家一起谋思路,还有哪些思想障碍?

由于传统的惯性、思想的惰性和利益的刚性,我们还有哪些思想障碍?

1.能否冲破一些“陈旧的老做法当做固定不变模式”的习惯?

有没有“两个凡是”?哪些是影响我们“又好又快”发展的“两个凡是”?

不对创新宽容、落后定势思维,固守传统模式,路子将越走越窄!

2.能否冲破“小农意识、看摊守业”的思维定势?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

头脑不思考,横向不比较,安心坐井底;

“叫我****才干,准我****才干”的僵化思想;

仇和说:“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尽管有争论。

是敢试敢闯、敢为人先、创新求变、创新意识、求索作风,为发展的实践试水探路,还是逢山不敢开路、遇水怯于搭桥?

3.能否冲破“等、靠、要”的唯条件论?

事在人为、关键在我——主观能动。

等,等到猴年马月?

4.能否冲破“做手电筒,不做镜子”的做法?

汪洋说:“要做镜子,不做电筒。”

做镜子,是常审视自己。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或者,照了别人,也照不到别人的优点、学不到别人的优点。

5.能否从现有的、眼前的利益格局中突破出来,去做大蛋糕?

在愈益物质利益化的尘世热土环境里,大学更需要精神家园,更需要仰望星空的情怀。

******说: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精神不能缺钙,精神跨越高峰,实践和行动才能跨越高峰。

四、需不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开放跨越?

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迎接挑战,才能结识高手、大师,才能激活创造的渴望、创新的激荡,才能在同行中抢得一席之地,才能顶层拉动,全盘带活。

敢于和强手交锋,就是输了,也会进步。

思维领先、开放抢先、攀高率先,才会发展先进。

开放是大势所趋——心态的开放、思维的奔放、思想的解放。

以开放眼光来谋划发展新路子。

开放是超越自我、超越现实最有力的武器。

把眼光放出去,把脚步迈出去,打开眼睛去看看同行,迈开脚步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去服务企业科技进步、去服务行业科技指导、去服务政府科技决策、去服务社会科技普及,才会集聚更多的办学资源。服务职能是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的关键内涵和特色之一,做强服务才能做强应用型工科教学。

机会很多,机遇很多,但只有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创新开放才能分享更多。

能否以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平台为龙头,带动生化学院“开放跨越,顶层拉动,实干苦干,创新创业”?

五、又好又快,车轮还行吗?

去年我们说:生化学院能否争取“又高又快”发展,决定能否夹缝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高”是要抢先抢占“制高点”:先抢占制高点,后打扫主战场。

“快”是要尽快挤上“快车道”:目前往往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现在已经开始初步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要“又好又快”前进,还需要六轮驱动、车轮协调、车况要好。

思路、文化等车轮还行吗?

思路、人才、硬件、外围、文化、场地六轮驱动,才能实现开放办学、“又好又快”战略性突破。

六、没有科研、服务、文化建设,能有真正的教育质量吗?

高校四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

四大任务相辅相成,工科院校办学重要途径是产学合作,首先要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社会。

科学研究不强,为企业、为行业、为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文化建设不强,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以外,还有义务、责任做什么?

如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为牵引力?

如何在同行中、产业中有话语权?

而且能否在同一话语体系?

七、抓住或错过了多少机遇?迎接或逃避了多少挑战?

无论是教师或干部、无论是各个系、无论是学院都要想一想,几年来为教师的成长、为系部的发展、为生化学院的提升,主动发现了多少机遇?主动关心了多少机遇?错过了多少机遇?抓住了多少机遇?

是麻木不仁,只关心鼻子底下,只坐在井底,还是开放视野,横向比较,虚心学习,不但与时俱进,而且想在前沿,走在前列。

机遇很多:2007年评估、质量工程、省重点实验室、产学合作、融入行业、开放办学、重中之重申报、生物质新材料、硕士点申报、创新创业论坛、农产品生物与化工、创新团队、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研究所、社会服务,等等,尽管抓住了一些机遇,但我们错过了许许多多机遇!

机遇也是挑战,但只要齐心协力,认准特色,认准目标,认准方向,锲而不舍,造桥造船,三年五年终会通向彼岸。

八、几年来跨了多少坎?后几年追求什么目标?

1.几年来跨了多少坎?

专业建设:几个新专业已完成一轮专业阶段建设;

人才建设:师资团队增加了几十位;

科研建设:从几万几十万升至几百万的项目科研经费;

学科建设:从省扶植学科到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等;

学生总量:增达1200多学子;

文化建设:科学、人文、和谐、创新;

实验室建设:尚未同步建设。

2.后几年追求什么目标?

——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厚实文化、提升品牌。

如何细化?

达到目标的方向在哪里?

达到彼岸的路和桥如何造?

——从专业建设到学科建设,

从基础建设到高度建设,

从省内创品牌到走出省内。

——眼界更高,视野更广,胸怀更宽。

把蛋糕做大,眼前的蛋糕总是有限的。

热爱生化以推动发展来体现!出思路,找问题,谋良策。

——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闯出一条后几年发展新路,

汪洋提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

——工作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快乐的,创造着是幸福的。

全体生化人同心协力,亮剑精神,铁军团队,前景一定是更美好!

(2008年3月30日,在生化学院教代会上所作主题报告的摘录)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使命,办学才有前途

——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办学才有出路

——有了先进的文化和精神,办学才有灵魂